2015年11月19日 星期四

無債可討 兆豐銀撤債管處

 
記者/台北報導

無債可討 兆豐銀撤債管處
資產品質優於平均值的金控旗下銀行
兆豐金逾放金額僅剩不到20億元,幾乎可說「無債可討」,讓兆豐金董座蔡友才在上月底作出重大部門調整決策,首開國銀先例,決定裁撤債管處,並且將債管處原本的主管及人力移撥到授管處進行債管催理業務。
一般來說,債管處負責逾放管理、呆帳催理,在各國銀內部算是重點部門,同時也是左右銀行盈餘、獲利增減的關鍵,銀行主管表示,倘若債管部門催理有功,透過呆帳沖回、大幅減輕銀行後續提存壓力等連鎖效應,往往可使銀行的年獲利增加1成以上。
兆豐銀的債管部門表現一直很好,在裁併前一個月更交出亮眼的催收成績單,在遠航與華隆兩大案的加持下,兆豐債管部原訂今年底達成30億元的催收預算目標,已提前在10月底達陣。
若以兆豐銀今年前10月稅前獲利251.58億元來看,兆豐銀前10月將過去提存的呆帳,成功催討回30億元,已占前10月獲利金額的近12%。
相關主管指出,所以債管處被裁的原因不是表現不好,而是表現太好,讓銀行幾乎已無債可討、可管。
兆豐銀內部指出,所以敢開國銀創舉,裁掉債管處,改併入授信管理處下運作,主要原因在兆豐銀現在逾放金額截至10月底止僅剩17.4億元,最新逾放比僅0.1%、備抵呆帳覆蓋率為1,301%,在16家金控裡表現最優外,也比國銀平均值好上一大截。
兆豐銀高層也說明最新的組織架構,指出自11月起,兆豐銀的授信管理處下設債管組,重大案子還是由總行債管組進行協助催討;除了上述原因,兆豐高層也說明,如此的調整等於將授信的初審、複審,乃至於後端催理等三大階段,從總行、各區營運中心,乃至於分行進行授審與債管的「一條龍」整合,是蔡友才一直以來的理念,認為這樣才能真正未雨綢繆,對於已經出現逾放早期癥兆的企業授信及早防範。(工商時報)

2015年11月17日 星期二

富邦人壽、南山人壽及中國人壽的投資性不動產也都全面改採市價

遠雄人壽、宏泰人壽都呈現價值「倍增」 壽險投資性不動產 帳上增值1,382億元

遠雄人壽、宏泰人壽都呈現價值「倍增」 壽險投資性不動產 帳上增值1,382億元
主要壽險公司投資性不動產
在全台擁有逾1兆元投資性不動產的壽險業,到9月底帳上不動產增值利益近1,382億元,其中如遠雄人壽、宏泰人壽都呈現價值「倍增」,若加上如國泰人壽、南山人壽、富邦人壽等已認列到淨值的不動產增值利益,則壽險業帳上投資性不動產增值近4,000億元,增值幅度近5成。
由於國壽的投資性不動產無論開帳或續後列帳都已採市價法,因此原本投資成本約2,000多億元的國壽,目前帳上投資性不動產金額是4,548億元,高居目前壽險業投資金額第一大,近二年如民生大樓都更案及信義A3大樓都各貢獻逾百億元的增值利益,挹助國壽的獲利。
另外如富邦人壽、南山人壽及中國人壽的投資性不動產也都全面改採市價,因此不動產的增值利益已有一定程度貢獻獲利。
據各公司的統計顯示,壽險業到9月底帳上投資性不動產金額為1兆32億元,其中4家已採市價法的公司及部分公司開帳採市價法,其認列的不動產增值金額約2,600億元,代表壽險業實際投資成本約7,400多億元,剩下未採市價者,到9月帳上增值利益約1,382億元。
其中增值金額最多的是遠雄人壽的453億元,等於是其帳列投資成本的一倍以上;其次是新光人壽不動產增值381億元,新壽目前已將信義新光三越A8館列為待出售的不動產,因已認列過市價,因此帳列成本高達200多億元。
相對於股市債券價格漲漲跌跌,目前壽險業投資不動產相對報酬率較高,以投資土地再開發為主的遠雄人壽、宏泰人壽及全球人壽,市價增值幅度都在40~100%以上,剩下公司多半以投資商辦為主,而近年投資的地上權則相對無增值空間。(工商時報)

2015年11月13日 星期五

壽險業9月虧25億 獲利明顯縮減


2015-11-14 03:03:46 經濟日報 記者吳靜君/台北報導

海外不動產是壽險業獲利持盈保泰的首選,圖為台灣主力壽險公司都看上的倫敦。 本報系資料庫

分享
經濟景氣趨緩,影響到壽險公司獲利明顯縮減,比較四大壽險公司單月獲利,上半年曾有進逼百億元的佳績,下半年甚至縮水到不足億元。四大壽險公司都已提高警覺,強調要把思惟從「衝高獲利」調整為「穩健獲利」,財務投資策略積極調整,其中布局海外不動產與併購。已成為維繫獲利續航力的兩大重頭戲。
比較今年以來的主要壽險公司獲利情況,富邦人壽4月稅後純益高達88.5億元,國泰人壽上半年單月稅後純益也穩定維持在40~80億元,都是相當亮眼的成績。但隨著整體經濟情勢急轉直下,兩大壽險剛公布的10月獲利,都不到10億元。
保發中心對此分析指出,整體壽險業5月稅後純益為141億元、6月則為197億元,7月受到股息的挹注,更站上287億元的高峰,但情況也從此時開始出現轉變,隨著台股下滑,8月縮減為43億元、9月單月竟虧損了25億元,創今年首次單月虧損。
主要壽險公司高層均表示,此情況已引起內部高度關注,正在配合調整資金運用策略,大抵而言,將分長短兩方向進行,長期而言,一方面要透過整併提升效益,且景氣低迷時會有較多併購機會出現,因此,尋求併購機會壽險業目前相當重視。
其中國泰金併購康利資產管理(Conning)即為一典型的案例。據了解,此併購光是以管理國壽的資金來看,每年可省下的手續費即高達20~30億元,相較於併購的成本,三到五年此投資就可回本。
目前國泰、富邦兩大壽險金控,分別備妥上百億元的銀彈,準備進行併購。其中富邦金股東會授權資金約800億元、董事會授權執行250億元增資案;國泰金則準備500~600億元的銀彈,瞄準海外的併購標的。
轉向海外尋找不動產的投資機會,則是壽險業「調結構」拚獲利的另一重點。
壽險業高層說海外不動產租金收益率高達4%~5%,加上交易資訊透明,當金管會將海外不動產風險係數調降至0.1、打了四折後,第4季到明年內,壽險公司海外獵樓腳步都會持續加快。

2015年11月8日 星期日

國壽未實現獲利 Q3蒸發415億元


第三季股災造成壽險業投資大傷!國泰金控9日下午舉行第三季法說會,揭露子公司國泰人壽備供出售項下未實現獲利在9月底轉為「未實現損失」,金額達209億元,等於一季之間蒸發了415億元,以國壽的規模推估整體壽險業第三季未實現部位恐蒸發逾千億元。
台股在第三季大跌近14%,投資台股近1.2兆元的壽險業承受極大的未實現損失壓力,但所幸台股在10月已有回升,國壽備供項下未實現也從損失再轉回未實現獲利,10月底已有34億元。(工商即時)

本國銀行的平均逾放比為0.25%、備抵呆帳覆蓋率為509.13%

董座下令存糧 兆豐金加碼提存逾百億

由於金融市場面臨的不確定性越來越多,對此兆豐金董座蔡友才內部已下達「寅存卯糧」作戰指令,兆豐銀將以逾放比為全體國銀平均值一半、備抵呆帳覆蓋率為全體國銀2倍為兩大目標,這也使兆豐金在該兩大指標的排名,不僅幾可說是國內全體16家金控最優,兆豐銀為此一年多提存的金額,更超過百億元,比一家國銀一年所賺的獲利還多。
根據金管會在10月底所公布的最新數據,截至9月底止,本國銀行的平均逾放比為0.25%、備抵呆帳覆蓋率為509.13%,其中,前者已連續2季在0.25%,後者則從今年第2季起,連續2季維持在500%以上,國銀的逾放、覆蓋率倘若不到上述的兩個水準,即代表低於平均值。
而兆豐銀目前的逾放、備呆覆蓋率兩大指標,可說遠優於全體國銀平均值。截至10月底止,兆豐金旗下的兆豐銀,逾放比為0.1%、備抵呆帳覆蓋率為1301%,前者不到全國平均值的一半,後者的覆蓋率,足足比平均值高出了1.6倍,不僅已超過蔡董所設定的目標,也顯見兆豐銀的財務強度與資產品質。
兆豐金在上週五公布10月底的自結獲利,銀行的稅後獲利為211.21億、兆豐金獲利則為239.54億元,由於兆豐銀貢獻兆豐金獲利比重將近9成,法人對此指出,倘若以國銀的覆蓋率平均值還原,兆豐金的獲利比起目前所公布的數值,將至少再多出100億至150億元。
許多國銀一年賺不到100億,這也顯見兆豐銀「寅存卯糧」的手筆之大。為何如此積極屯積糧草?兆豐銀高層對此表示,儘管內部普遍看好明年第1季景氣可望復甦,但董座蔡友才並不敢掉以輕心,認為國內外金融環境驟變,全球貨幣政策、利率走勢又充滿高度不確定性,也成為金融市場,乃至於產業景氣循環的干擾,因此在決策高層指示下,決定從嚴提存。(工商時報)

2015年11月3日 星期二

春天不再 陸銀員工排隊辭職


春天不再 陸銀員工排隊辭職
不良貸款率攀升,讓大陸銀行在這個冬天的日子並不好過。圖/新華社
春天不再 陸銀員工排隊辭職
大陸銀行業不良率排行前10名
大陸銀行業的春天不再!今年前3季財報顯示,16家上市銀行,普遍存在不良貸款飆升的情況,加上獲利年增率大幅降低,甚至進入負成長時代,據指出,不少銀行出現員工排隊離職的窘境。
網易財經報導,深受詬病的大陸銀行業「暴利」時代宣告終結。16家上市銀行在今年第3季報出爐的同時,正暴露出銀行業面臨的諸多問題。
據統計,今年前3季,16家上市銀行淨利年增率為2.1%,成長率較半年報的2.42%,下滑0.3個百分點,其中,4大國有銀行淨利成長已降至「零」時代。
同時,16家上市銀行不良貸款餘金額,達到9,079.79億元人民幣(下同),較去年底新增2,396.44億元,已經接近2014年全年新增量。
北京商報報導,不良貸款率持續攀升,讓大陸銀行在這個冬天的日子並不好過,而銀行基層員工由於高薪光環褪去,辭職率大幅增加。
大陸國有銀行1位員工魏武輝(化名)無奈的說:「1年前就想著辭職。不良率上升了,我們的工資也下降了,扣完各種費用,薪資不到3,000元」。
魏武輝稍早決定辭掉銀行工作。他表示:「辭職原因很簡單,大陸銀行目前除了面臨新興金融業態的衝擊,另外,由於自身受制於不良率的影響,淨利遭遇下滑。銀行現在只能把員工的薪資降低來補貼利潤,以前很多好的福利與待遇,現在都消失不見了。」
他表示,日前也有消息指出,1家在一線城市的大陸國有銀行基層員工,正在排隊等著辭職,因為銀行內部人手不夠,所以大多數辭職,沒有被審核。而個別國有銀行,為了不允許員工辭職,更是採取辭職罰款的措施。
中國社科院金融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指出,大陸銀行不良率上升,確實會影響到銀行的獲利和業績;而且對於個別不良率上升較快的銀行,很多基層員工今年的績效甚至都會大打折扣。(工商時報)

2015年11月1日 星期日

國銀9月存放比 4年新低


國銀存款金額持續增加,截至今年9月底,39家業者合計存款餘額已達33.96兆元新高,但因景氣低迷,資金去化不易,放款金額僅小幅上升,讓平均存放比降至74.8%,創下2010年以來低點。
進一步觀察國銀的存款餘額變化,去年底為32.51兆元,今年1~9月增加1.45兆元;反觀放款總額,去年底為24.93兆元,到今年9月底才成長4,800多億元。
銀行業者表示,國銀過去幾年平均存放比大多維持在77~78%,甚至在逾放比控制得宜下,有些更可能飆破100%,等於啟用自有資金進行貸款業務,主因就是景氣趨向樂觀。
事實上,今年營運大環境的確比較困難,在放款業務上,許多優質廠商因為經濟可能轉差,普遍都保守看待,導致無借款意願;另一方面,銀行自身也是擔心遇到壞帳,內部放款評估較以往明顯審慎。若以今年9月與去年底作比較,有高達26家國銀的存放比都出現下滑,其中台灣銀行、第一銀行、台北富邦銀行、澳盛銀行、台中商銀、凱基銀行、星展銀行、日盛銀行,下降幅度更達4個百分點以上。
一般而言,民營行庫存放比在70%上下、公股行庫在80%上下,算是較理想的狀態,但業者指出,以現階段來看,像是台灣銀行、國泰世華銀行、聯邦銀行、凱基銀行的存放比,都僅約60%左右,而外商色彩的匯豐銀行、渣打銀行更是連60%都不到。(工商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