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31日 星期二

中國地方債飆上3兆美元 經濟衝擊挫著等

真不用擔心?!

鉅亨網編譯張正芊 綜合外電  2013-12-31 14:00:55     Blog談新聞  評論(0)  下則
中國審計署週一 (30 日) 公布,至今年上半中國地方政府債務增加 13%,衝上接近 3 兆美元。外電指出,這除了引起一些分析師提出警告,也凸顯剛接任中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組長的領導人習近平,面臨的艱困經濟改革壓力。
根據中國審計署發布的最新《全國政府性債務審計結果》,截至今年 6 月底,中國地方政府負債由去年底的 10.7 兆元人民幣上升至 17.9 兆元人民幣 (2.95 兆美元),當中包含或有負債及負有擔保責任的債務。
這使得中國地方債務自 2010 年底至今年中,已暴增了 67%。《華爾街日報》指出,中國過去 30 年能夠創造傲視全球的 10% 年經濟成長率,主要正是歸功於地方政府大力建設的支出。
但如今,近半數的中國地方政府負債將在明 (2014) 年中到期。渣打 (Standard Chartered) 經濟學家 Stephen Green 警告,中國地方政府債務明年有一半的機率違約。這恐將創中國首見,因北京一向會下令金融機構援助財務受困的負債方。
曾任職世界銀行 (World Bank) 的現任蘇格蘭皇家銀行 (RBS) 駐香港首席中國經濟學家 Louis Kuijs 也對《彭博社》表示,中國地方政府債務增幅龐大,且這樣的增長速度將無以為繼,「(債務) 擴大的速度實在太快了」。
儘管這回審計結果顯示,全中國政府上下總負債達 30.3 兆元人民幣,僅占國內生產毛額 (GDP) 的 53%,以全球標準來看相對溫和,不到日本及希臘的一半。但地方債務陡升,反映出中國經濟深層的結構性問題,恐怕令經濟成長速度難以如北京預期快。
《路透社》指出,中國當局必須盡快降低地方政府負債,才能確保經濟成長及金融穩定。尤其是這份最新審計報告顯示,一些地方政府舉新債來償還舊債的比重已突破 1/5,且大量依賴出售土地來償債。

陸再爆錢荒 台商年關急跳腳 影子銀行壯大 拉高信貸危機 地方債黑洞深不可測


影子銀行崛起
影子銀行崛起
跨境資本流出導致錢荒
跨境資本流出導致錢荒
大陸年底鬧錢荒,不僅缺錢的銀行急著籌錢,年關需要大量短期周轉資金的台商也急著跳腳。有業者透露,最近很多中小企業台商向銀行借不到錢,被迫向地下金融借款,年息一路從20%飆到近200%,漲得比銀行錢荒利率還恐怖。
大陸年底爆錢荒,市場流通資金短缺,導致銀行利率攀升,7天期質押式回購利率一度超過8.9%,股市也受到錢荒衝擊,上海A股今年共跌掉6.75%。
年關逼近,企業主須發放員工薪水、年終獎金等,短期資金需求大增,偏偏碰上大陸鬧錢荒,對口袋不夠深的中小企業台商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
一名不願具名的台商業者形容,大陸今年兩次錢荒,「6月是銀行的錢荒,年底是廠商的錢荒」。業者表示,廠商年中資金需求不如年底大,大陸年中鬧錢荒,廠商影響不大,但年底鬧錢荒就大不相同,銀行沒錢放款,廠商就難過年關。
業者表示,尤其以傳統製造業台商感受最深,面臨轉型升級的壓力,獲利逐年減少,以往年關缺錢,銀行借不到錢,同業還能想辦法彼此拆借度過難關,但今年情況不同,「大家都缺錢。」
迫於無奈下,業者透露,已有許多台商轉向地下金融公司借款,利息已喊到「千5、千6」,也就是借一千萬,一天就得還5、6萬元,換算年息近200%。「平常年息約在20、30%左右,但現在飆漲近十倍,比銀行錢荒利率漲得還兇!」
業者說,拜銀行錢荒所賜,今年底,大陸地下金融公司生意大好,一堆企業搶著借,有的地下金融公司已經開始借到怕,很擔心企業會跑路。
一名上海台資銀高層表示,確有耳聞不少台商為資金所苦,但其中財務真正有狀況的不多。他說,除了年底錢荒,大陸外管局近期為防熱錢,加強對出口收匯業務監管,很多人「錢在外面進不來」,或也是導致資金周轉不靈的原因。


非正規金融體系的影子銀行貸款,占大陸總體放款比重持續攀升,即使是合法經營的高利貸業者的貸款年利率也高達40%;不過隨著景氣的下滑,包括經濟學者與投資者都對這類高息放款感到擔憂。
總部位於香港的中國信貸公司,是一家合法但非正統銀行體系的放款企業,其主席丁鵬雲表示,該公司的貸款周轉時間大約是兩周,收取的利率是中國有關部門允許的最高貸款利率(約6%)的4倍,再加上諮詢費用,年利高達50%。
目前中國信貸公司有7410萬元人民幣的逾期貸款,占總放款的9.1%,但丁鵬雲認為,這些不是壞帳,因為他可以取得抵押品來彌補貸款。
許多分析師與投資者擔心中國經濟的放慢,可能引發債務危機,但影子銀行放款規模仍在增長。據大陸央行統計,2013年前10個月,大陸放款總額只有53%來自銀行,低於2010年的72%與2012年的92%。影子銀行的壯大導致高風險貸款,推升房市價格,並增加中國信貸危機風險。

旺報觀點-緊平衡打熱錢準備長期抗戰

國際熱錢見縫就插針,人民幣持續升值已是大勢所趨,而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面對金融機構主動擴張信用,推升高利率行情,在加強金融監管限制信用擴張的同時,不可能反過來主動先放鬆基礎貨幣控制。在利弊得失取捨下,人行「緊平衡」流動性收緊的基調,短期將不會改變。
貨幣市場流動性緊張將趨於長期化,因此對付熱錢隨時竄流,就要有長期抗戰的準備。不過首當其衝的是,迎面而來的春節資金行情啟動,除了春節前大量取現流出、財政稅收上繳之外,市場還將面臨IPO重啟發行帶來的資金邊際壓力。
由此可見,2014年維持較高的貨幣市場利率水平已無可避免,因此,人行在調控總量政策,也勢必從週期性操作,轉變為結構調整。

陸近3500鄉鎮 債務率超百分百

中國各級政府債務規模超20兆元人民幣
中國各級政府債務規模超20兆元人民幣
大陸審計署在12月30日公布了史上最嚴格政府債務審計的結果,2012年底有195個縣級城市和3465個鄉鎮,債務率高於100%,值得關注。鐵道債的問題也很嚴重,至2013年第3季,中國鐵路總公司負債3.06兆元(人民幣,下同),資產負債比更提高到63%。
至2013年6月底為止,大陸各級政府債務為20.7兆元,其中地方政府債務為10.8兆元。從地方政府的層級來看,省級、市級、縣級、鄉鎮政府的債務規模分別為1.7兆元、4.8兆元、3.9兆元、3070億元,以市級政府的欠債規模最為龐大。
資不抵債 金融風險高
2012年底,有3個省級、99個市級、195個縣級、3465個鄉鎮政府的債務率高於100%。中國財稅法學研究會會長劉劍文表示,如果地方政府資不抵債的問題無法解決,未來可能無法償還到期債務,就會引發金融系統性的風險,甚至會造成經濟和社會問題,因此地方債問題不是孤立的,社會各界都必須嚴加關注。
另外一個債務未爆彈,就是高度融資建設的鐵路。至今年9月底,中國鐵路總公司資產為4.84兆元,但負債就達到3.06兆元,資產負債率提高到63%。審計報告中指出,中國鐵路總公司以發行政府支援債券或以鐵路建設基金提供擔保等方式舉借2.2兆元,用於鐵路專案建設。如果鐵路總公司出現償債困難,最終可能要由政府全盤買單。
基礎建設開銷占8成
雖然地方債的用途,主要是用在基礎建設和公益性項目,占了地方債80%左右的開銷,但是大陸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表示,大量債務集中在收益水準低,而且回收期長的基礎建設、產能嚴重過剩產業,以及房地產領域,造成地方債問題難解。大陸金融界人士認為,地方債總額上的風險並不大,主要關鍵在於結構,而且負債層級下移,極易引起金融系統風險。從2012年開始,銀行貸款在地方政府性債務中占比明顯下降,但是仍主導整體債務,地方政府債務風險仍然主要為銀行貸款風險。

旺報觀點-陸

地方債的問題越來越嚴重,各方都擔心會成為另一個金融地雷,變成下一個歐洲或拉美,引起另一波金融海嘯。但是大陸相關單位始終沒有提出確切數據,告訴大家到底地方債的黑洞有多大,只在曾發出指示,要求未來各級地方政府舉債時,必須由各級人大通過,多一層管理程序。
直到2013年12月30日,大陸審計署才公布了史上最嚴格的地方債審計數字,指出各級政府債務為20.7兆元(人民幣,下同),其中地方政府債務為10.8兆元。而且各項指標都符合國際標準,不存在重大風險隱患。
然而,2013年各方對大陸地方債的估計報告相當多,例如中國社科院預估的19.9兆元,以及國際金融機構,渣打和摩根大通則分別估計21兆、15兆元,都遠遠超過官方數字。這也讓人不禁懷疑,大陸地方債的實際規模,是否超過官方預估,而今年經濟成長率仍維持在7.5%的水準,也可能造成地方債問題日益惡化,地方債的黑洞可能比想像中還要大。

拉經濟築債台 地方債如雙面刃

大陸過去10年用高額的地方債投資基礎建設,並且拉動經濟成長,但是在龐大債務壓力下,尤其是市級和鄉鎮政府,未來償債能力受到質疑,一旦違約,就可能引發經濟和社會的震盪。
《華爾街日報》報導,大陸是全球成長最快速的經濟體,可是這個經濟成果很大程度是依靠地方政府在基礎建設上的支出,經濟學家認為,2008年金融危機後,這樣的建設更加依賴舉債,而且經常出現爛尾項目,導致償債困難。
目前大陸各地有很多鬼城、蚊子工業區,這些園區和住房項目的使用率很低,都是地方政府舉債過度建設的產物。雖然這些工程短期內可以刺激當地GDP(國內生產毛額),長期而言確會是地方政府的財務負擔,而且使用率不高,更難以獲得回報來還債。更重要的是,2014年底前,有接近一半的地方債到期。渣打經濟學家王志浩認為,2014年可能會有地方政府出現債務違約的情形,而這是大陸首次出現這種狀況,大陸政府可能展開行政干預,要求金融機構協助解決地方債務問題。
雖然大陸審計署認為,地方債占GDP的比例仍在國際水準之下,沒有太大風險問題,然而其膨脹速度過快,卻也造成國際憂慮。2012年底為止,地方債務占大陸GDP比例達到31%,而美國2013年9月底為止,州和地方政府債務規模只占了GDP的18%。
惠譽信評估計,如果不對地方債問題進行調整,2017年大陸國內債,如地方債、國有企業、地產商、個人債務等,占GDP的比例將達到271%。有經濟學家認為,歐洲、拉美等地,類似的地方債問題都引起金融市場崩潰,但卻沒有人預警大陸可能出現的嚴重問題。


2013年12月29日 星期日

明天過後,美國依舊快樂消遙嗎?

明天過後,2013年即將結束。面對2014年到來,全球經濟局勢屏息以待,實施超過5年、撒出3.8兆美元的量化寬鬆貨幣政策(QE),美國聯準會在明天過後,每月購債金額由850億美元減至750億美元,聯準會啟動QE退場,雖不等於貨幣政策立即由鬆轉緊,但美元回流美國本土,對新興國家股匯房市的衝擊,以及美國通膨蠢動負作用,過去5年印鈔救市製造的假性繁榮,這筆帳開始要清算了。
聯準會過去5年在全球撒出3.8兆美元,熱錢快速向新興國家流竄,股匯房市飆翻天,美國自私自利的向全球輸出通膨。今年6月聯準會試探性的釋出QE可能退場的消息後,包括拉丁美洲、東協等新興國家股匯市開始出現激烈波動。總計2013年全球股市表現,新興國家跌得鼻青臉腫,MSCI EM(東歐)指數全年下跌5.5%,美國股市則是一再突破歷史高點。
美國景氣持續向上,11月耐久財訂單月增率高達3.5%至2416億美元,遠優於預期的2%;11月新屋銷售46.4萬棟,也高於預期的44萬棟,基本面逐漸好轉,資金面還要再火上加油。
美元資金開始回流,美國經濟在錢潮湧入下,勢必走向欣欣向榮,甚至可能過熱,刺激通膨怪獸,聯準會雖然表明超低利率將維持至2014年年底,但萬一通膨壓力鍋爆炸,聯準會逼不得已極可能提早升息打通膨,並且加速貨幣寬鬆政策退場腳步,美股高處不勝寒,投資人最好隨時將獲利放兩旁,風險擺中間。
美股牛氣充天,市場瀰漫樂觀氣氛,美國10年期國庫券殖利率上周五突破3%,創下2年半新高,市場拚命拋售國庫券,股市大開耶誕盛宴,會不會是最後的泡沫?巴隆周刊在上周報導中即提到,聯準會在1994年意外升息,衝擊標準普爾500指數在2個月內大跌7.4%;更早之前的1987年10月,投資人驚覺聯準會錯估美國經濟成長力道,大量殺出股票,導致道瓊工業指數重挫23%。歷史雖不必然會重演,但「出來混,帳總是要還的。」
至於台灣,央行連續10季利率不動、虛胖的M2目標區未調整,房地產授信管制範圍也未再擴大,資金持續維持寬鬆,在經濟成長陷入困頓之際,央行其實是在和時間賽跑,一旦QE退場負作用發作,台灣扺擋不了明天過後的威力。

2013年12月19日 星期四

金控下銀行將錢「倒入」壽險公司--曾銘宗:壽險公司會中風


針對金控下銀行將錢「倒入」壽險公司,金管會明年將祭管控措施,金管會主委曾銘宗昨(19)日表示,金控下銀行不敢收受太多存款,就將存款轉給類定存保單,銀行拿3%佣金,但壽險公司不顧資金消化能力,一直吞錢的後果,「將不只是拉肚子,可能會中風」。
曾銘宗表示,後續也會針對銀行的銷售保單行為祭出控管方案,金管會是站在整體監理的角度,不能讓銀行不斷將錢轉給壽險公司,壽險公司則一直吸收類定存保單,最後變成「類銀行」,這對壽險業未來經營是埋下地雷,產業就會出問題。
金管會年底前已針對類定存保單祭出一連串措施,包括利變年金、萬能壽險不能出現費差損;繳費三年期以下保單責任準備金利率降到歷史低點;利變年金解約金至少收六年且每年不低於1%;計算保單獲利率的貼現率往下調等,相關措施使目前熱賣的類定存商品明年吸引力大幅滑落。
曾銘宗強調,金管會的措施會是漸進式,會考量到壽險產業的發展,同時也會兼顧部分壽險公司可能因為保費大幅減少,引發流動性問題,在針對壽險業祭出控管措施後,「下一步就是銀行通路的控管」。
他指出,壽險公司大賣類定存保單,是因為有很強大的力量,即銀行、尤其是金控下銀行,在低利率時期不敢收太多存款,因此將錢拼命轉給壽險公司,還可拿3%的手續費,長期來看,「這是不對的」。
曾銘宗指出,壽險資金一年增加2.5兆元,卻沒有考慮消化資金的能力,如果現在不出手解決,就是將問題留給後面的人,所以金管會預計明年仍會陸續針對類定存保單,祭出控管措施,包括對壽險公司及行銷通路都會有管理方式,以避免壽險公司再大量吸金,造成未來消化不良,嚴重中風。

2013年12月17日 星期二

保險業房產公允價值入帳將上路

保險公司投資用不動產若選用市價入帳,同時保單負債也得用市價評價,兩者差額才准入淨值

保險業投資不動產 明年增值利益看好

  
壽險業投資房產,保單負債缺口擬准免用公允價值評價,降保險業損益波動。圖為國泰人壽總部大樓。
【廖珮君╱台北報導】金管會昨敲定,保險業投資用不動產採公允價值估價,准採一般估價方法(市場法),且僅在首年選用時,增值利益需扣除保單負債面缺口;後續評價時保單負債面將准免用公允價值評價,此舉將可降低壽險業損益波動,有助保險業增加淨值。

明年免公允價值評價

官員解釋,保險公司投資用不動產若選用市價入帳,同時保單負債也得用市價評價,兩者差額才准入淨值。如不動產增值利益有100億元,保單負債缺口有40億元,那只有60億元才准入淨值,但需提特別公積、禁止分配。
但在2015年評價時,保單負債免再用公允價值評價,等於2015年時,保單負債缺口就回到一般評價方式、但不動產仍可用市價入帳,也就是說,若2015年後房市續熱,保險業不動產增值利益可望增加、不會被保單負債「吃掉」。
官員解釋,主因考慮保單負債對利率敏感度極高,利率每變動一個基本點(為0.01個百分點),就會衝擊大型壽險公司盈餘數十億元,甚至百億元。
官員說,損益表應該是反映一家壽險公司經營優劣,但卻因為保單負債評價,反造成損益大起大落
,非主管機關所樂見,且依未來國際會計準則(IFRS)第二階段(IFRS4 Phase2),保單負債評價也是反映在淨值上。 
金管會主秘林棟樑說,保險業首年選用不動產和負債需同時採市價評價,是鼓勵壽險業接軌未來IFRS第2階段,且不動產增值利益需提特別公積,保留下來,等到真正接軌時,就可拿這塊特別公積去補負債缺口。 險業房產公允價值入帳將上路
金管會即將預告,保險業投資性不動產可以採取公允價值模式,預計明年1月1日上路,最快明年第1季財報即可看到效果。
壽險業者預估,整體壽險業不動產增值利益將超過新台幣千億元。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已經開放,企業持有的投資性不動產後續衡量可以採取公允價值模式,即將預告保險業投資性不動產也可以採取公允價值模式,並研訂相關的配套,預計在民國103年1月1日實施。

金管會的配套方案是,投資性的不動產雖然可以公允價值評估,但是負債也要公允價值評估,並增提準備金,才不會造成保險業的淨值過於誇大,不過負債公允價值計算方式,還要另訂規範。
金管會要求,財報還要附註說明國際財務報導準則(IFRS)第4號「保險合約」第2階段實施可能造成負債增提等潛在影響說明,以讓投資人了解利差損的情形。
金管會說,投資性不動產應逐筆委外辦理估價,單筆金額10億元以下,沒有要求鑑價機構家數;但單筆10億元以上者,應由2家以上鑑價機構辦理估價。
金管會對於素地也有嚴格要求,對於壽險業投資素地、取得建築執照並進行開發前,不得採公允價值模式衡量。
金管會規範保險業應建立不動產估價的作業流程並納入內部控制制度;會計師應依審計準則公報進行逐筆複核,且會計師事務所專業評價團隊應含具備不動產估價師資格者,以確認估價報告所採用方法及計算的合理性;保險業也應增加揭露估價相關資訊,包括估價方法、重要假設與參數等說明,以加強財務報告的資訊透明度。
壽險業者估算,保險業投資性的不動產若採公允價值模式,增值利益將超過1000億元。至於體弱保險業者,例如遠雄人壽因為投資較多素地,增值利益恐怕會受限


全文網址: 保險業房產公允價值入帳將上路 | 財經 | 即時新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BREAKINGNEWS/BREAKINGNEWS6/8367401.shtml#ixzz2nmGxeWvN
Power By udn.com

2013年12月16日 星期一

美國前聯準會主席葛林斯班,16日警告大陸經濟部分領域出現泡沫

葛林斯班:陸經濟出現泡沫
美國前聯準會主席葛林斯班,16日警告大陸經濟部分領域出現泡沫。(摘自網易)
。(摘自網易)

熱錢再度湧入大陸原因
熱錢再度湧入大陸原因

美國前聯準會主席葛林斯班,昨日在網易經濟學家年會上透過越洋視訊演說表示,中國現在追隨著美國的財務、金融系統發展,但美國現在無法避免地發現了泡沫問題。「我們看到,在中國經濟中也有一些泡沫出現,就像在西方發生過的事情。」
逐漸步上歐美後塵
葛林斯班意有所指大陸經濟也出現了類似歐美的泡沫問題;事實上,據《華爾街日報》報導,由於中共18屆三中全會將執行包括利率市場化、引進存款保險制度與放鬆資本管制等利多改革;這些政策已吸引許多資本進入大陸。
11月份社會融資總量達1.23兆元(人民幣,下同),大大高於10月份8,560億元。該統計包括通過各種影子銀行管道發放的貸款。貸款增加的一個原因是熱錢流入的影響。10月份中國金融機構的外匯占款(衡量資本流入的替代指標)增幅達到9個月新高。外匯占款上升4,416億元,達到28兆元,創2000年以來的最高水準
三中改革吸引熱錢
即使己退休多年,葛林斯班對大陸的經濟現況仍掌握清楚,他特地針對剛結束的三中全會指出,全會釋放出的改革信號,有一項就是轉向私有的銀行制度。
對這項改革,葛林斯班認為,這樣的改革在經濟複雜,總量龐大的時候,必須保證發展方向的正確;變化的一面可能是好的,但另一面也可能是不好的,他指的是歐美發生過因貨幣過於寬鬆導致的泡沫經濟。
讚朱鎔基金融建樹
在演說中,葛林斯班也不忘賣弄一下他與大陸前總理朱鎔基的交情,他說:「在90年代時,朱鎔基與我有一次對話,朱把講稿發給了我,朱還說他非常欣賞美國的金融系統,而且也希望能以一種適合中國的方式把此系統引進中國。」
他誇讚朱鎔基並希望歷史上應該為他記下非常精彩的一筆,因為他對整個全球的經濟、政治都是非常有影響力的,而他的傳奇故事,現在已經表現在中國銀行體系健全的發展中。
對於上海、香港在國際金融中心上的競爭,葛林斯班的建議是讓這兩個地方自由競爭,因為能否成功,主要是取決於創新與模式,並非政府的選擇。

金改副作用 再推升陸金融風險
▲美媒指出,大陸影子銀行規模反彈和熱錢湧入,再度為大陸金融堆積泡沫化危機。圖為上海理財博覽會。(新華社)
▲美媒指出,大陸影子銀行規模反彈和熱錢湧入,再度為大陸金融堆積泡沫化危機。圖為上海理財博覽會。(新華社)
大陸主要資產泡沫危機
大陸主要資產泡沫危機
美國聯準會(Fed)前主席葛林斯潘,對中國金融泡沫表達高度憂心的同時,《華爾街日報》也指出,有關大陸「後三中」利率市場化和人幣自由化的市場預期,恐導致影子銀行規模反彈和熱錢湧入,再度為大陸金融堆積泡沫化危機。這恐怕是大陸推動金改始料未及的副作用。
大陸金融現階段面臨影子銀行規模膨脹和熱錢湧入兩大危機,這些危機都可能把已撐起的金融泡泡愈吹愈大,甚至吹破;原因則指向全球資本市場針對大陸金融改革計畫做出反應;報導語帶諷刺地說,11月三中著手讓市場力量發揮決定性作用的改革承諾,已對大陸本身金融市場造成「意外」影響。
假貿易真套利增加
大陸影子銀行規模反彈有數據可循。11月大陸金融機構新增人民幣貸款6246億元(人民幣,下同),較10月增加1185億元,較2012年同期增加1026億元;另11月社會融資總量的增幅更高,達1.23兆元,遠高於10月的8560億元。這些數據包括透過各種影子銀行管道發放的貸款。
即使美國量化寬鬆預期縮減,甚或走入歷史,但國際熱錢湧入大陸的情況,卻持續進行中。統計顯示,10月大陸金融機構的外匯占款(衡量資本流入的替代指標)增幅創9個月新高,外界揣測國際資金再度借虛假貿易形式流入,加上人民幣升值持續創高,導致熱錢熱衷穩賺不賠的「假貿易,真套利」的交易。
逾半數新貸款是黑數
報導說,國際熱錢流入儘管基於市場對大陸金改誠意的捧場,即預期利率市場化和人民幣自由化有望落實,但事實卻推波影子銀行再次興起。估計大陸影子銀行規模占大陸今年新增貸款一半以上,由於這些都屬未登錄在銀行的資產負債表,其高額利率所帶來的風險為財務黑洞,可說與地方債、房產泡沫等量齊觀,被視為大陸經濟的3大地雷。
不僅是影子銀行,經濟學者陳志武在16日指出,大陸未來傾向進一步開放的網路金融,也恐怕醞釀新一波泡沫。他指出,網路金融交易人數上千萬,甚至幾個億的時候,對官方而言就屬「維穩」層次的問題了,有必要強力監管。
 

2013年12月15日 星期日

不動產市價入帳 銀行打45折 公允價值衡量方式,限採「收益法」

 

銀行不動產改採市價入帳,想計入資本得打45折。資料照片
【廖珮君╱台北報導】金管會上周五公告,明年起允許銀行業投資用不動產後續衡量,不再限成本模式,可選擇採「公允價值(俗稱市價)」衡量,依此衡量的不動產增值利益,僅允許45%可計入資本;而不動產若採售後租回者,得等租約到期後,不動產處分利益才准全入資本,防堵銀行賣不動產美化帳面。
也就是說,若銀行採公允價值做投資用不動產後續衡量,有100億元的增值利益,僅45億元可計入第二類資本,提高銀行資本適足率(BIS);但較去年以「成本法」衡量,可百分百計入資本,等於打了45折。

市價衡量較寬鬆

相關官員解釋,公允價值模式較成本模式,衡量方式較寬鬆,且過去依成本模式衡量時,要求全部委外估價,但改採公允價值後,僅單筆投資用不動產超過3億元或實收資本額20%,才採委外估價,等於有一部份,銀行可以自行估價。
據金管會估算,銀行業不動產增值利益約461億元,但若是以證期局規定的公允價值衡量方式,限採「收益法」下,實際增資利益可能更少,若再打45折計入資本,估算對銀行BIS增加不到1個百分點。

2013年12月4日 星期三

外資看增值:金控、資產營建受惠 壽險不動產增值 上看2,000億

不動產增值 遠東新最猛


投資用不動產增值前5大
投資用不動產增值前5大

投資用不動產採「收益法」評價,增值金額可望破4,000億元。金管會主委曾銘宗昨(4)日強調,收益法及2.125%的折現率下限,是能讓上市櫃公司投資用不動產「適度反應該有的價值」,又讓財報不會過度波動,對有投資用不動產的公司應算是「利多」。
據了解,整體上市櫃公司共有580家擁有「投資用不動產」,其中48%已在101年1月1日開帳時,就認列部分不動產增值利益,就今年6月公佈的半年報,上市櫃公司揭露的不動產增值利益逾7,000億元,但多數是採市場法等較寬鬆方式揭露,若這些公司全部採取收益法,金管會初步概算,增值金額逾4,000億元
金管會掌握的投資性不動產增值金額前五大公司,第一名是遠東新、增值金額高達1,065億元,增值幅度達297%;第二名是國泰金增值665億元;第三名是新光金512億元,第四名是藍天484億元,第五名則是F-鼎固的411億元。
金管會表示,目前上市櫃公司揭露的投資用不動產公允價值,並沒有限制鑑價方式,有些公司就採取市場法,有些素地也採取市場比較法,因此整體估出來的增值金額超過7,000億元;同時已有48%的公司在101年開帳時就認列過不動產增值利益,估計也有1,000~2,000億元。
明年第一季要實施不動產續後評價時,是否真有4,000億元增值金額?金管會表示仍有三大變數,第一是有多少公司願意選擇公允價值,一旦選擇就不能回頭,所有投資用不動產都必須依收益法或土地開發法評價;第二是許多素地、閒置廠房必須用土開法鑑價,需專業人員及複雜的計算過程,未必所有公司都願意採用;第三是目前4000億元是依各公司不限鑑價方式揭露的數字去推估,可能會更少。
壽險業者表示,目前估出的不動產增值金額,如開發中土地就依成本列帳,但已是採取市場法及收益法折衷計算,若單採收益法,顯現的增值金額還會更小。


IFRSs不動產評價決採「收益法」,港商野村證券等外資法人昨(4)日認為,雖低於市場原先所預期的「市價法」,但從強化資訊透明角度,還是給予肯定。根據評估,包括國泰金、富邦金、第一金、國建、冠德、遠東新等個股可望受惠。
野村證券台灣區研究部主管王嘉樞指出,IFRSs不動產評價決採「收益法」,雖低於市場原先所一直預期的「市價法」,但台股應該會正面反應此項政策,因為最起碼提升公司財務資訊透明度,但對股東而言,投資氛圍好轉效應應高於股利實質貢獻。
王嘉樞表示,這是因為不動產價值提升雖可反應在財報上,但股東不會拿到來自不動產收益的額外現金股利;此外,公司淨值雖然會隨之增加,但ROE卻可能會反向下滑,可受惠的產業與個股分述如下:
一、金融業:特別是擁有龐大不動產投資部位的壽險公司,如國泰金與富邦金,前者未實現收益高達1,300億元,後者尚未對外公佈;此外,第一金也有200億元未實現收益,同樣可從中受惠:二、營建業:國建與冠德未實現收益則分別為91與100億元;三、集團股:如遠東新,也可望受惠。
根據日盛投顧評估,公司若採「收益法」評價投資性不動產,淨值可望提升,負債比可望下降,因此,在融資規劃上將更具彈性,也有利於投資價值提升,但在盈餘分配限制下股利配發影響有限。
日盛投顧指出,由於目前財報揭露投資性不動產的公允價值以市價法為主,因此若以收益法來評估,其實際增加的淨值會較低,根據評估,若以淨值影響百分比來看,營建股以F-鼎固、順天、太子、國建,資產股則是以藍天與遠東新的潛在獲利較大。
儘管IFRSs不動產評價決採「收益法」被外界視為「開小門」,但卻意外讓台股成為昨天亞股中「唯二」走揚的主要股市(陸股上漲0.69%),最後收漲25點,外資則是繼續買超台股34億元,繼續對台股「情有獨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