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31日 星期五

台股重挫 壽險淨值跌破兆元


台股重挫 壽險淨值跌破兆元
 台股指數與壽險業淨值變化  ●台股7月大跌,壽險業持股部位降到1.1兆元,為1年多新低。圖/本報資料照片
台股7月重挫7%以上,持股逾新台幣1兆元的壽險業災情慘重。 儘管部分公司第2季已出脫部分持股、獲利了結,但整體壽險持有台股部位仍應有1.1兆元左右,7月股市重挫,壽險業淨值也從逾新台幣1兆元,推估跌落至9,400億元左右,約減少800~1,000億元。
擁有19兆資產的壽險業,因為投資有大量的股票及債券,因此,壽險的獲利、淨值與資本市場息息相關,尤其是股票部位不是放在「交易目的」就是放在「備供出售」,依財會原則每月依市價列帳,股價波動就直接衝擊獲利及淨值。
台股7月因希臘問題、陸港股回檔等影響,一度下探8,556點,7月31日收在8,665.34點,較6月底下跌7%多,金管會官員表示,壽險業傳出「災情」,淨值蒸發不少。
去年開始壽險公司即逐步加碼台股及海外股市,今年上半年也的確有不少公司提早實現股票利得,因此整體壽險業上半年獲利近900億元,如國泰人壽、南山人壽、中國人壽、富邦人壽等獲利都創新高。
依據統計,到5月底壽險業投資台股的總市值達1兆2,526億元,比4月底時少量減少,主要是因為台股5月下跌1.2%,6月又再下跌近3.9%,再加上適逢半年報,部分公司也會減持台股,以求提升資本適足率(RBC)。
因此推估,6、7月壽險業台股持股部位大減約有1,300億元以上,無論是出售還是價格下跌,台股部位估計已降到1.1兆元左右,是1年多來的新低水位。
金管會也表示,許多壽險公司愛投資的股票,如大型科技股、傳產、電信等,股價多有回落,有些公司股票未實現虧損加大,有些則是未實現獲利大幅減少。
影響所及,原本今年上半年壽險業淨值因獲利增加而大幅提升,到5月底已有1兆495億元,創下歷史新高紀錄,但因這波股災,估計淨值可能已跌到9,400億元附近,若國外投資亦有大量減損,則其淨值可能更低。
不過壽險業每年計算兩次RBC,分別是6月底及12月底,大部分壽險公司7月淨值下跌,只要年底前資本市場回穩,即無大礙,但一些已被金管會列管的體弱壽險公司,可能因股災淨值缺口惡化,若不能增值,金管會主委曾銘宗已警告,隨時都可能再接管。(工商時報)

2015年7月28日 星期二

大陸授信敲警鐘

 

繼去年發生的旭光、索力倒帳事件之後,近來不到三個月時間內,接連傳出2起大陸授信問題案件,其中一起已經倒帳,目前在大陸當地的台資、陸資銀行正成立銀行團,合力追索債權,另一起則是趕在出事之前向銀行團求援,最後以變更財務條件等方式為該企業「紓困」,這些,均已顯見大陸授信已再度敲起警鐘。
近8年來,在馬政府執政主導兩岸開放政策以來,由於先前台灣進行「鎖國」政策已久,一時之間兩岸往來交流的活力瞬時大爆發,金融業前進大陸,更成為重要顯學,甚至是金融市場裡已白熱化的一場「競賽」;值此之時,台灣的市場早已被殺成一片紅海,由於大陸金融市場的利差是台灣市場的數倍之高,使得大陸市場被台灣金融業者視為非去不可的新綠洲。
然而,就在國銀爭先恐後前往大陸發展的同時,對大陸產業在「本質」上的了解,卻未同步跟進。這種本質上的了解,在太平盛世的時候,看不出它的重要性,但到了整個環境開始改變時,這種了解卻發揮了決定金融戰場上輸贏的關鍵影響力。
什麼叫作「本質」上的了解?舉例來說,對大陸產業有深入了解的人都知道,大陸有很多企業的財報都是假的,不只中小企業,連部分國企,都在製作「假財報」的行列,連在美國、法蘭克福、香港等全球知名資本市場上市,投資人或打算往來的銀行業者,都得提高警覺,且經常發生連五大會計師事務所簽出的財報,都不見得能真正掛保證。但是,沒有這一層認知的業者,往往在海外上市等華麗包裝之下,就趨之若鶩,很遺憾的是,這樣的業者佔絕大多數。
為什麼海外上市的大陸企業,所提出的假財報能在當地交易所過得了關?一位金融業高層說,大陸官方其實有規定,企業的財報也涉及產業的機密,國企更是如此,因此不能把底稿帶出國,國外的交易所只能得到「複本」,此時,若企業存心作假,就會有可趁之機。
在太平盛世時,假財報所隱藏的企業金流、資產負債表的真實面貌可以安穩沈睡,但整個經濟情勢出現明顯的變化時,這些隱藏在假財報之下的問題,就會引爆出企業經營危機,倘若先前為了擴張業務,盲目衝刺的業者,這時就會嘗到苦果。在這場競賽中,到底誰是最後的贏家,正如同龜兔賽跑的邏輯,很顯然比的不是一時的速度,能夠沈著應戰,一路過關到最後的,才是真正贏家。(工商時報)

2015年7月24日 星期五

國銀打亞洲盃 3年獲利爆發


曾銘宗:時點標的很重要 看好菲律賓越南

 
 
 
金管會主委曾銘宗(前排右)認為,國銀打亞洲盃,最快3年內是投資獲利的爆發期。林林攝
看好成效
【廖珮君、王立德╱台北報導】金管會主委曾銘宗昨說,國銀打亞洲盃,最快3年內是投資獲利的爆發期,但要看投資的時點和標的,例如中信銀買日本東京之星,1年賺60億元;元大金(2885)買韓國東洋證券,東洋證券股價都快漲1倍了,時點和標的都很不錯。
最強動新聞看這裡
據金管會統計,台灣金融業(包括銀行、證券、保險業)布局亞洲,去年底總投資額達1985億美元,年成長12.7%,全體金融業打亞洲盃獲利逾11億美元,年成長更超過5成。 

去年獲利成長逾5成

曾銘宗說,金融業打亞洲盃,這兩年內是投資集中,但回收並不容易,預計獲利爆發期可能至少要2~3年,且投資時點、或是標的要準確也很重要。
他說,金管會看好菲律賓和越南,這兩個亞洲市場人口多、規模大,對外資也沒有太多限制,也可藉此分散在中國過度集中的風險。金管會鼓勵財務、規模至少前50%的前段班國銀,可去亞洲市場做購併。
天下雜誌昨辦「東協新機會」論壇,曾銘宗就「亞洲盃的真意」進行閉幕致詞。他說,世界經濟發展趨勢重心已轉向亞洲,尤其是東協,東協或亞洲國家的經濟成長率平均6~7%。 

推亞洲布局3大目的

他說,金管會推動亞洲布局,有3大目的,1是抓住亞洲經濟發展趨勢,亞銀預估2050年亞洲國家經濟成長率達51%;其次可分散在中國過度集中的風險;最後是協助台商。他說,國銀除布局中國,東協還有很多市場,風險分散很重要。
金管會推動亞洲盃短短1年半,已有18個購併案,其中銀行和證券業各4個、保險業10個,成果斐然。
曾銘宗也說,將在下周四(30日)邀8家打亞洲盃的金控球員,再來傾聽業者意見,金管會也將和東南亞國家監理機關間,將有更強的互動。 
金融業投資亞洲區一覽

蔡明興將提2建議

富邦金(2881)副董事長蔡明興昨說,屆時將向金管會爭取壽險公司海外轉投資,可下修資本計提標準,並將中國納入亞洲盃的認定區塊內。
目前金管會已開放海外轉投資,可不計入壽險公司海外投資限額內,但未包括中國和港澳,且資本計提的標準仍不低。蔡明興表示,現制對壽險公司的RBC(資本適足率)壓力相當大,「我們都不敢投大案子了」。
蔡明興也認為,中國應納入亞洲盃的認定區塊內,他表示,「中國的市場還是最大」,將於下周當面向金管會主委曾銘宗提此2大建議。 

2015年7月23日 星期四

五大公股金控打不過富邦與國泰 公股行庫落漆 財部請蔡友才開藥方

美國投資移民趨勢分析與稅務講座(北高)


隨著民營金控實力不斷擴大,五家公股金控及三家公股銀行合起來打群架,總獲利竟還輸給富邦及國泰,財政部請兆豐金控董事長蔡友才幫忙,盼能重現公股行庫雄風。

2015/07/24 出處:財訊雙週刊 第 481 期 作者:林文義
兆豐金控六月分的董事會中,工會代表提出臨時動議,希望蔡友才趕快找一家壽險公司合併,蔡友才聽到這個建議,苦笑地說:「你們總算後悔了。」
八家打群架 竟輸給兩家
蔡友才有點感慨地指出,去年他釋出兆豐金有意和民營金控或壽險公司洽談合併,兆豐工會還發出新聞稿,說這是要引進財團,如今金融趨勢整個丕變,有壽險子公司的民營金控獲利,已和公股金控拉開差距,若公股金控再不做改變,落後的幅度還會再擴大。
蔡友才的擔心並非空穴來風,而是正在發生的事實。攤開2014年十六家金控的財報,就可發現,包括台灣金、華南金、第一金、兆豐金、合庫金5家公股金控的稅前盈餘總獲利是880億元;而單單富邦金一家金控,去年稅前盈餘就高達719.48億元,而國泰金的稅前盈餘也有562.42億元,富邦金與國泰金兩家民營金控合計的獲利,高達1281億元,已遠遠把5家公股金控拋在腦後。
雖然財政部掌控的公股行庫一共有8家,除了上述5家公營金控外,還有未成立金控的彰銀、台企銀、土銀,而這三家銀行去年的稅前盈餘合計共293億元,加上前述5家公股金控的880億元,合計整個公股金控及行庫集團的總稅前盈餘是1173億元,還是輸給富邦金及國泰金的盈餘總和。
金融業者指出,從整個金融市場的市占率來看,公股銀行及金控的獲利市占率也比過去小很多,例如,去年8家公股銀行的獲利占全體銀行獲利的比重為34.7%,而5家公股金控的獲利占全部金控獲利的比重,則只有25.1%。但5家公股金控的資產規模合計15.7兆元,比國泰金及富邦金合計資產12.3兆元要多很多,資產比人家多,賺錢能力卻比較差,顯見公股金控的經營效率比民營金控差很多。
財政部次長吳當傑透露,以往金融市場中,不管業務或獲利市占率,公股行庫都是獨占鰲頭;最近幾年趨勢卻有翻轉的現象,公股行庫獲利市占率逐漸衰退,財政部特別請公股行庫中獲利績效最優的蔡友才,幫公股行庫開藥方,提出改善公營行庫獲利績效的辦法。
蔡友才不願透露他向財政部提出的方案內容,僅表示以兆豐金獲利如此突出(去年稅前盈餘353億元),如果經營結構不做調整,往後恐怕很難再有新的突破。說起來相當有趣,公股金控集團打不過蔡宏圖與蔡明忠兩個堂兄弟的國泰金與富邦金,關鍵竟然是壽險公司,這真是令人想不到的事。
本來壽險公司因過去賣出相當多高利率保單,從2000年後,因利率持續走低,帳上出現嚴重的利差損,所以,壽險公司原本是拖垮獲利的大包袱,公股金控以往即很少、甚至不願意經營壽險公司,但壽險公司如今卻谷底翻升,成為富邦金及國泰金的金雞母。


大公股金控打不過富邦與國泰 公股行庫落漆 財部請蔡友才開藥方

隨著民營金控實力不斷擴大,五家公股金控及三家公股銀行合起來打群架,總獲利竟還輸給富邦及國泰,財政部請兆豐金控董事長蔡友才幫忙,盼能重現公股行庫雄風。

2015/07/24 出處:財訊雙週刊 第 481 期 作者:林文義
關鍵在壽險 時機卻錯過
蔡友才指出,就他的觀察,壽險公司帳上的利差損經過業者這幾年的努力,已經消化得差不多,而且壽險公司有龐大的壽險資金可投資,未來獲利會更強。反觀包括兆豐金在內的公股金控,獲利九成來自銀行子公司,缺少壽險子公司的獲利挹注;但富邦金及國泰金的獲利中,銀行子公司都貢獻了200億元獲利,其他6成的獲利都來自壽險子公司;其中富邦人壽的獲利超過400億元,國泰人壽的獲利也有344億元,公股金控若仍只靠銀行的單引擎獲利支撐,難與這兩家壽險金控匹敵。
蔡友才表示,他開給兆豐金的藥方,就是要不斷合併壯大,首要的突破點,是找一家中型的壽險公司合併,再找其他銀行合併,強化獲利的引擎。
不過,金融業高層指出,公股金控現在才想併壽險公司已經時不我與,市場上的壽險公司已被併得差不多了,而且,連出問題的壽險公司也被民營的金融業吃光了。
先前金管會要標售國華人壽時,原本有意要給台灣金控,但台灣金控並不想要,且立法院在開會討論時,當時台灣金控還有員工跑到立法院財委會抗議;而最近標售的國寶及幸福人壽也被國泰金控接下來,僅剩的一家想賣的台灣人壽,又讓中信金捷足先登了。不過,蔡友才表示,雖然如此,他是做業務的人,永遠不會放棄機會,兆豐金還是會繼續尋求併購壽險的機會。
除了在國內的金融市場節節敗退外,在打亞洲杯的國際市場上,國泰金與富邦金也積極攻城略地,例如,今年初,國泰金控以125億元入股菲律賓RCBC銀行2成股權、併購柬埔寨子行,而最近富邦人壽也以61億元的壽險資金,投資韓國現代汽車的子公司現代人壽48%的股權,成為現代汽車的策略夥伴。
政府不放手 公股難壯大
金管會主委曾銘宗指出,金管會為了鼓勵金融業打亞洲杯,不只放寬壽險資金可到境外併購,也修法放寬銀行對外併購能量,銀行對外投資上限,已從以往不得超過資本額4成,改為不得超過淨值4成,釋放出5000億元資金供銀行業對外併購,不過,目前看到的對外併購還是以民間的金控居多,這些境外投資,往後若發揮效益,公股金控與民間金控的獲利差距,有可能會再擴大,這是公股金控必須思考的趨勢。
其實,蔡友才開出的合併藥方,是符合公股行庫需要的,但公股行庫不論對內或對外合併,困難度都很大,對內的公公併,各行庫的工會意願並不高,而對外併購則卡在財政部堅持要握有控制權。
財政部要求各公股行庫不管怎麼併購,公股都必須保有控制權才行,這就形成公股行庫對外併購的難題,因為合併通常會進行換股並稀釋股權,但財政部除對台銀、土銀有百分之百的股權外,在泛公股行庫中並未有絕對股權,一旦合併後,股權稀釋很可能因此喪失主導權,並遭遇外界批評故意把公股行庫送給財團,財政部無法接受此種現象發生,蔡友才表示,這是他最傷腦筋的地方,他也在苦思解決的方式。

隨著民營金控實力不斷擴大,五家公股金控及三家公股銀行合起來打群架,總獲利竟還輸給富邦及國泰,財政部請兆豐金控董事長蔡友才幫忙,盼能重現公股行庫雄風。

2015/07/24 出處:財訊雙週刊 第 481 期 作者:林文義
金融業高層指出,這一點實在不能怪財政部,由於過去外界對公民併的印象不好,當社會尚不能接受政府喪失對公股行庫控制權時,財政部不可能放手,而公股行庫與民間金融機構合併的機會,也將遙遙無期,只得眼睜睜地看著金融市場的老大換人做了。

2015年7月22日 星期三

兆豐銀 陸曝險部位大挪移


因應大陸產業結構調整,兆豐銀將進行大陸曝險部位大挪移,在兆豐金控董事長蔡友才指示之下,曝險將從授信大舉轉進投資,對此兆豐銀內部估計,合計近半年來加碼的大陸銀行間債券投資已淨增加近200億元。
兆豐銀前年開始就透過對利率走勢的拿捏與資金拆借賺進不少「機會財」,兆豐銀原本在短期貿易融資有相當的布局,但近一年來人行數度降息,大幅降低銀行或企業的墊款需求,使得短期貿易融資業務愈來愈少,加上大陸產業結構調整,中長天期的授信風險也增加,因此兆豐銀快速採取應對策略,轉大舉加碼債券部位成為資金運用的新主力,近來已有相當展獲。
兆豐銀原本去年上半年投資大陸銀行間債市的金額僅50億人民幣,但之後大陸銀監會對額度核給鬆綁,從原本的一年一次,改成只要用完了就可以再隨時申請新額度,新的核給方式也使得兆豐銀的大陸銀行間債券投資大幅擴張,合計從去年底到6月底止,這類債券部位不僅淨增加200億元,合計目前兆豐銀持有的大陸債券部位,已超過等值新台幣500億元。
據了解,兆豐銀買進的債券,除了評等均為A級以上,大部分都是3年期債券,最長不會超過5年。
金融圈人士指出,兆豐銀的策略因應目前大陸市場環境的轉變非常合理,一方面經過人行數度的降率措施之後,大陸市場銀根非常寬鬆,人民幣的放款利率已少了至少100點以上,通常比半年前低100~150點,因此,以往中長天期的放款報酬率較投資報酬率高出至少150點以上,現在已逐步拉近雙方差距,但投資債券的風險明顯低於放款,使得債券投資相較下愈來愈划算。(工商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