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31日 星期三

壽險帳上獲利 暴增逾5000億元


壽險業帳上未實現獲利短短半年間暴增逾新台幣5,000億元,主要是「無活絡市場」債券部位從去年底的未實現損失上千億元,轉為未實現獲利近2,500億元,隨時可處分轉為收益進帳,另外「持有到期」債券也有逾1,200多億元的未實現獲利。
但由於今年上半年台股均價比去年下半年差,再加上新台幣升值,造成國外股票兌回新台幣出現損失,部分壽險公司6月底資本適足率(RBC)都比去年底下降,扣除朝陽人壽,有5家壽險公司不到250%,即台銀人壽、南山人壽、新光人壽、三商美邦人壽及遠雄人壽。
南山人壽上半年才完成250億元無到期日次順位公司債募資,增資效果不幸被新台幣升值、業務量大增及台股抵銷掉,RBC為237%,比去年底的239%還略低一點,但南山人壽表示,若用6月底收盤價及7月的價格來看,RBC已有回升。
昨日也是安定基金標售朝陽人壽的投資人登記截止日,據了解約有5~6家壽險公司登記,許多家都表示想看看行政寬容的條件,再決定是否競標到底,如南山人壽、富邦人壽、中國人壽、三商美邦人壽等應都在潛在投資人名單上。
不少壽險公司趁上半年債券價格反彈,大賣政府公債,如國泰人壽、富邦人壽、中國人壽、三商美邦人壽、新光人壽等,上半年都有大量減持國內公債的情況,估計整體壽險業上半年約賣了新台幣2,000億元的公債,以往最愛公債的壽險業近來可說「變心」了。
(工商時報)

2016年8月30日 星期二

負利率時代下 壽險業的契機與展望


目前銀行存款利率雖不至於為負值,但若依費雪方程式(Fisher equation),實質利率近似為「名目利率」減去「通貨膨脹率」,面對台灣存款年利率幾乎跌破1%,2016年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約1.09%的情境下,等於已進入實質負利率時代。
事實上,負利率可解讀為政府對於貨幣政策的「降息實驗」,嘗試誘導企業及個人加速投資與消費行為,預期透過貨幣貶值,達到增進出口競爭力,促進經濟成長與提振股市等效益。因此,負利率的理性預期,是降低境內面臨的通縮壓力,與促使金融機構調整資產配置組合,將短期資金挪移至長期資產項目。
由於銀行透過存、放款等交易扮演儲蓄與融資功能,而保險公司透過保險契約成為風險管理與理財工具,寬鬆貨幣政策與超額儲蓄的社會型態引導間接金融發展,造就金融產業快速成長。因此,當民眾將資金儲存於銀行所滋生的利息無法跟上物價上漲的速度時,很自然地,充沛的資金將移轉成為保險費、大量流入保單價值收益較 銀行利息為高的壽險公司。
反觀台灣壽險業的發展,進入低利率環境雖已逾10年,壽險保單責任準備金利率也已超過10年不到3%,在此環境下,壽險新契約保費反而不斷創新高,自2010年起已正式突破兆元,至2015年若加上續年保費,壽險業每年保費收入近3兆元,在金融市場的重要性越來越高。
就保險契約而言,監理機關依法授權所訂定的保單責任準備金利率,為各壽險公司提存準備金的依據。保單責任準備金利率愈高,壽險準備金提存壓力愈小、反之若利率愈低,則提存金額愈大。保單預定利率,則是各壽險公司用來計算保險費的依據,高利率時代,保險費相對低廉。
保單責任準備金利率雖不等同保單預定利率,但若壽險公司的保單預定利率高於責任準備金利率,必須從自有資金多提存保費不足準備金,因此壽險公司會設計保單之預定利率與法定責任準備金利率相當的商品,以減輕帳面提存壓力。自2016年起,台灣10年期公債標售的利率為0.63%,而30年期公債僅為1.28%,已是歷史的新低紀錄,根據金管會訂定公式計算,長年期新台幣保單責任準備金利率將正式跌破2%。很顯然地,未來保費將會提高。
同時,依據標普全球評等的報告,發現負利率下的市場怪現象,是民間借貸爆增、銀行獲利下降與保險業因為無法依計畫管理長期資金,導致新發行保單的繳費年期因而縮短。全球負利率環境似乎也無助於實體經濟的成長,但可能助長資本套利行為,持續推高的資產價格,亦將加劇社會貧富差距,衍生社會安全的疑慮。
因此,於負利率環境下,就壽險市場監理而言,為求符合社會公共利益,政府對於保險商品定價的管制與指導,應適時地維繫「看不見的手」的市場機制,保險商品已逐漸成為社會大眾的風險規劃與投資理財之必要金融消費,已具備顯著的公共利益,適當地擬定新契約保單責任準備金利率政策,不僅可滿足與維護消費者的權益,亦兼顧保險業履行契約承諾的能力。
而就保險機構監理而言,政府若期待壽險業扮演協助實體經濟發展的推手,就必須著眼於直接投資的鬆綁與有效的事後監理。政府應放寬壽險業參與辦理專案運用、公共及社會福利事業的法規限制,鬆綁保險業投資公共建設可出任董監事,保險業資金可投入基礎公共建設,有利帶動經濟成長,落實公私夥伴的雙贏思維。
(工商時報)

2016年8月29日 星期一

降息見底 金融業搶發千億債





降息見底 金融業搶發千億債
今年Q4金融機構增資、發債一覽
美國升息預期再起,國內央行降息腳步可望打住,金融機構預期第四季可能是利率谷底,為鎖住成本及預留明年配息能力,各家紛紛提出發債或特別股計劃,第四季金融機構「搶錢潮」規模上看新台幣千億元。
根據各家金融機構公告顯示,目前董事會已通過的未發債餘額,其中次順位金融債部份有:台北富邦銀230億元、彰銀200億元、玉山銀100億元、土銀300億元、一銀100億元(或等值外幣)等。
壽險公司年底前也將搶發次順位公司債,如富邦人壽要發350億元,新光人壽要發130億元,市場上也傳出國泰金在評估發特別股,都是為了鎖住發債成本,強化資本適足率,且可增加明年配發現金股利的能力。
富邦金總經理許婉美表示,子公司發債除強化資本,再來就是為了增加上繳金控的資金,有助提高金控未來可配發的現金股利。她進一步解釋,由於人壽與銀行子公司在上繳金控前,各子公司需先扣30%法定盈餘公積,如果資本不充足而要保留多一點的資金,金控可以發放的現金股利就會比較吃緊。
在兼顧業績成長考量下,富邦金控希望子公司能多發債,強化資本及配息能力,富邦人壽加計北富銀的發債計劃上看580億元,為目前各金融機構最高金額,富邦人壽確定年底前會募集。
台新金4月董事會通過發行75億股特別股籌資,分為戊種與己種,各為35億及40億股,預計戊種特別股年利率不高於8%,發行滿7年後有贖回權,己種特別股預計年利率不高於7%,發行滿10年後有贖回權,若二項都發行,規模更可能逾900億元。
台新金總經理饒世湛表示,戊種特別股資金主要是為提高子公司資產品質,增資子公司包括銀行、證券等,期能在12月底前展開募集,並且將分次發行,第一次發行股數未定;已種特股主要因應併購用途,暫不發行,配合併購時點再即時決定發行。
券商主管分析,指標公債5年期利率已來到0.5%上下低檔水準,因此,金融債5年期定價票面利率也徘徊在低檔的0.7%到0.8%,跟去年行情相比,約降了10到15個bp(1bp是0.01個百分點),由於市場資金泛濫,年底前票面利率大幅反彈機率低,所以第四季發債應是最佳籌資時機。
(工商時報)

2016年8月23日 星期二

國泰世華銀行上半年利差為1.71%,自2013年後逐年下滑,NIM為1.05%,也是自2012年來最低

【林巧雁╱台北報導】兆豐銀紐約分行因疑似洗錢案持續擴大,外界也關心國泰金控(2882)參股逾2成的菲律賓RCBC (Rizal Commercial Bank,中華商業銀行)也因涉及跨國洗錢被罰款一事,國泰金控總經理李長庚昨日在法說會上表示,罰款換算約1億多元台幣,短期不影響獲利,長期希望防制洗錢機制能更嚴謹。
李長庚表示,菲律賓RCBC因洗錢,8月初被菲律賓央行罰10億菲律賓披索(約6~7億元台幣),因國泰持股22.7%,罰金僅1億多。罰金分為今、明兩年繳,今年扣除罰金後,RCBC獲利仍成長十幾%,對國泰的短期投資沒影響,長期則是希望防止洗錢更上軌道。 

RCBC獲利仍成長

他指出,菲律賓因為有賭場,洗錢範圍將賭場排外,因此賭場常被有心人士覬覦,被當作躲在暗處利用洗錢的對象,銀行更需要提高警覺。
國外投資因應不同國家,必須注意不同風險,李長庚說,國泰世華銀行洛杉機分行前年申請關行,去年完成關閉程序,不過他解釋不是因為美國法遵成本過高,而是因為只是個國外小分行,就被美國視為銀行控股公司,在國壽的整個投資上受限。 

淨利息收益可望回升

李長庚強調,雖然美國分行是第1個海外分行,每年也都有獲利,但考量集團整體投資,依然只好忍痛結束營業。
國壽副總林昭廷指出,國壽今年上半年現金股息70億元,截至7月底已認列143億元,國內外不動產重新評價後也有增值。
國壽上半年投資總收益避險前為3.2%,避險後為3.8%,投資國外債佔比最高,為51.3%,收益5%。收益最高的是國外股票佔比6.4%,收益5.4%。
上半年現金佔比2.1%,國壽主管指出,現金部位提高只是暫時性,對股票看法不悲觀,4月以後台幣波動大,但仍維持平穩,外匯準備金都有3位數以上。 


台灣保費收入動能強

此外,在不動產投資上,李長庚也表示,不排除到海外找適合的物流倉儲投資用地。
外資法人詢問,其他銀行同業NIM(Net Interest Margin,淨利息收益)第2季有所改善,國泰世華銀卻沒有?國泰金表示,有些國家地區放款slow down(放緩),因此採取較穩健保守的態度,大多parking(停泊在)在政府與公營貸款,調整結構後,下半年應會陸續撥款。
國泰世華銀行上半年利差為1.71%,自2013年後逐年下滑,NIM為1.05%,也是自2012年來最低。國泰金表示,下半年若央行沒再降息,淨利息收益應可回升。
另一外資關注保單佣金下降是否影響保單動能?林昭廷強調,台灣民眾對於退休保障需求仍大,從6~7月佣金調整至今,銀行仍然多賣2年期內的躉繳保單,可見需求仍大,分期繳則對業務員影響小,因需求仍大。
他笑稱,看到報導GDP(經濟成長)保1竟是保單貢獻,台灣保費收入已經連續好幾年都是世界第1,每年都有1兆,明年上半年一定會衰退,明年全年仍正面看待。 

2016年8月21日 星期日

官股銀行的董總常在各銀行「輪班」,對於現職常是「騎驢找馬、得隴望蜀」


從兆豐銀事件,看官股銀高層任命




涉違反反洗錢法 兆豐銀遭美重罰57億
兆豐銀行
兆豐銀行今年以來出包不斷,3月間11名嫌犯持假百元美鈔到兆豐銀敦化分行兌換多次得手,金額達新台幣8,000萬元之譜,被金管會重罰300萬元;本月初,兆豐銀寧波分行遭中國外匯管理局開罰人民幣50萬元,主因是開立信用狀出現疏失,這是國銀在大陸開設分行以來,罕見遭到中國主管機關開罰的案例,以兆豐銀行前身為中國國際商銀,在外匯相關業務具有優良傳統,竟在信用狀開狀丟臉到大陸,實在顯示兆豐銀行不只螺絲鬆脫,甚至是結構失衡了。
至8月19日更是雪上加霜,遭美國紐約州金融服務署(DFS)重罰1.8億美元(約合新台幣57億元),創國銀史上被罰金額最高紀錄,理由是兆豐商銀紐約分行的疏失「嚴重,持續且影響整個兆豐金控銀行體系」,紐約州金融服務署的調查發現,兆豐銀行紐約分行與巴拿馬的分行間有可疑的資金往來,其中一些客戶是在巴拿馬的莫沙克‧馮賽卡(Mossack Fonseca)法律事務所的協助下設立帳戶,這家法律事務所是以協助空頭公司設立而著名。看來,兆豐銀行在本月初及本月中兩次被罰,已經臭名遠播到太平洋兩岸了。
紐約州金融服務署指出,兆豐銀行位於巴拿馬科隆自貿區分行的客戶曾從兆豐銀行紐約分行收到匯款,而匯款受益人曾涉及違反美國的科技移轉法。他們檢視了紐約分行30個客戶檔案資料後,發現近1/3缺乏足夠的受益所有權資料。根據本案同意令(consent order),兆豐銀行同意10天內經由紐約州金融服務署挑選,成立獨立的顧問公司以改變該行紐約分行的政策與程序,同時設立一個獨立的監控機制(independent monitor) 以免觸犯紐約的反洗錢法律。
兆豐銀行本是國內公股銀行中的模範生,前身包含中國國際商銀及交通銀行,前者身兼美元清算行,為本國銀行中最大的外匯銀行;後者曾是國內唯一開發銀行,同時辦理商業銀行及工業銀行業務,本身及創投子公司的直接投資也挹注獲利,有外匯、企金及創投「三駕馬車」,讓兆豐銀獲利年年成為公股銀行龍頭。不過今年以來,假美鈔案、中國寧波分行被中國外匯局開罰案,以及近日紐約分行被重罰1.8億美元案,5個月內連續出包3次,讓外界納悶,兆豐銀行到底怎麼了?
事實上除了假美鈔案稍可歸咎於驗鈔機老舊外,其餘兩案,甚至三個案子都應歸咎為人為疏失。其中假美鈔案,據稱驗鈔機曾發出警戒聲,但不被主管當一回事;至於開立信用狀案,由於標準作業流程明確,R3 CEV區塊鏈聯盟的參與銀行,對信用狀業務規畫使用智能合約,顯示這是規則極其明確的業務,會犯錯只有疏失和故意。此外紐約分行所涉的疑似洗錢案,若說是不明白洗錢防制規定,那相關人員都該引咎辭職;一般推測,海外業務拓展不易,積極配合客戶以致忽視法令鋌而走險經常發生。幾年前另一個指標銀行在海外發生客戶搬裝滿鈔票的紙箱進銀行,該海外分行配合客戶代為保管,被當地聘僱之法遵人員一狀告到監理機構事件,也是類同。
發生這些問題有兩大原因,在行員方面,由於嬰兒潮年代訓練有素的中高層主管快速離退,遞補上來的主管不像以往訓練嚴格、法規遵循嚴謹;相對地,競爭壓力更大,因此「過失」與「故意」層出不窮,兆豐銀行的缺失,極可能出現在其他官股銀行。在高層方面,由於官股銀行的高層都是由財政部派任,自從金管會由財政部分離出去之後,財政部權責與金融業務無涉,對金融生疏,但卻是金融機構大股東,以致官股銀行董總裡面「國庫幫」(曾任國庫署要職者)佔了大多數,通常都是先派至官股銀行擔任董事「見習」幾年,看人家怎樣當董總,一有空缺就派補上去,由於沒有金融基層實務經驗,當上董總以前都只在董事會看,要做到建立及落實內控內稽制度乃淪為空談。
民營銀行難道沒有這兩大問題?在行員方面,競爭壓力更大,但訓練更加嚴謹與獎懲制度更為明確,消除大部分的過失」與「故意」;在高層方面,由於民營銀行大都是家族事業,沒做好是自家的損失,寧可花大錢聘僱專才,或者花大錢找「門神」,也不致像官股銀行拉幫結黨。官股銀行高層的另一個問題是賽局理論的代理人問題(Principal and Agent Problem),官股銀行的董總常在各銀行「輪班」,對於現職常是「騎驢找馬、得隴望蜀」,未能安於位、勤於事。甚至因為職位是靠關係得來的,平時的應酬往來比業務經營更為重要,這也是官股銀行效率不高的另一個原因。蔡友才算是最敬業的少數幾位官股銀行高層之一,有些高層就是因為靠貴人多、人際關係經營好才得到位置,以致改朝換代時為了繼續做官還刻意撇清與老東家的關係。看來,新政府要拉回民眾滿意度,先從整頓官股銀行做起,向已經安排好的「國庫幫」與「財稅幫」說抱歉,另外啟用讓人耳目一新的「實務幫」吧。
(工商時報)

2016年8月18日 星期四

南山人壽到底值多少錢?杜英宗開價50億美元

辜仲諒、尹衍樑多次交手…為了南山

2016-08-19 03:23 經濟日報 記者楊筱筠、吳靜君、吳曼筠/綜合報導

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有意入主中信金控的消息震撼市場,熟悉中信金人士昨(18)日透露,去年上半年,中信金決定參加台灣人壽二度招親之前,尹就派時任南山人壽副董事長杜英宗和中信金商談合併事宜,但是杜英宗開價南山要賣50億美元(折合新台幣1,570億元),中信金大股東辜仲諒聞訊後笑笑,雙方並未續談。
但上述說法未獲相關人士證實。前兆豐金控董事長蔡友才公開表示願當魯仲連,促成南山與中信金的婚事,消息人士說,就是杜英宗沒談成,換成蔡友才。這件事情的關鍵在於:南山人壽到底值多少錢?只要價錢合理,對中信金來講,讓蔡友才出任合併後的「新中信金控」董事長,也不是不可以。
高價標丟南山
辜尹埋下心結
尹衍樑一直是商場上令人敬畏的對手,商業手法靈活精明。早在2010年,美國AIG集團因為金融海嘯的財務壓力,想出售南山持股,尹就上門找中信金談合作,正當中信金納悶怎麼沒下文時,才從媒體得知,尹已自組團隊,找上寶成集團籌組潤成投資公司。
潤成公司2011年1月以新台幣639億元標下南山97%股權,據了解,中信金經營團隊看到數字當天,不少人心情只能以徹夜難眠形容。外人不曉得,中信金出的價格,整整比潤成高出161億元,也就是以800億元競標南山,卻被需錢孔急的美國人拒絕了。
相關人士了解後才知道,當時參與競標的團隊,有人跟美國人說,金管會不會核准中信金併南山,因中信金打算引進中策集團資金,而中策背後金主是前大陸政協委員郭炎。妙的是,AIG集團派人到台灣向金管會洽詢,得到的訊息也是,金管會不會把南山給中信金。
南山想要上市
獲利尚未達標
潤成2011年8月入主南山後,最大心願就是推動南山上市。金管會官員昨日表示,南山上市必須符合兩個基本條件:一、公司無累積虧損;二、稅前純益須占資本額6%以上,且須連續五年平均不得低於3%。
南山在董事長杜英宗積極衝刺業務下,資本額已達1,004億元,要上市,稅前盈餘至少得300億元,但南山去年稅前只賺264億元。
不僅如此,不願具名的壽險公司高層表示,南山先前大量處分AIG時代持有的公債資產挹注獲利,現在能賣的已經有限,加上每年有龐大到期保險金要給付,財務壓力不小,五年內拚上市都不容易。
熟悉中信金人士則指出,外界都以為尹衍樑想入主中信金,但尹更大的願望,恐怕是可適時獲利了結對南山的投資。所以去年派杜英宗來談沒談成,現在改請蔡友才來邊作勢要插旗、邊談合併,目的在以戰逼「合」。
股票搭配現金
大股東才會肯
投資銀行界人士也說,此案關鍵在於:南山人壽到底值多少錢?中信金目前市值約100億美元,以杜英宗開價50億美元,辜家對中信金可控制性持股二成估算,全部採取換股合併,辜家在中信金的控制性持股,會降至14%~15%,尹團隊則會持有將近三成,辜家怎麼可能會同意。不過,如果是部分股票搭配部分現金,中信金大股東失去經營權的危機感就不會那麼大。
另外,中信金若與南山合併,金控合併資產規模將上衝國內金控第一,壽險版圖也將大躍進,最感到威脅的,應該是國泰金與富邦金,元大金、台新金等民營金控大老闆,心裡也不會好受,基於競爭壓力,有可能會暗助辜家,以發揮制衡作用。
中信金控杜英宗蔡友才

2016年8月16日 星期二

壽險業帳上的未實現損失,可能有繼續擴大的隱憂

2015 年 8 月由中國引發的股災,對國內壽險業產生巨大衝擊,6 家上市壽險公司在 Q3 綜合損益表上,備供出售金融資產未實現損失合計 1,900 億元,其中單是富邦人壽就高達 941 億元,災情嚴重。


2016 年 1 月 8 日,富邦金公布 2015 年財報自結獲利,全年共獲利 636.34 億元,其中富邦人壽獲利也高達 413 億元,獲利再創新高;但富邦金股價從 2015 年 5 月高點每股 66.4 元,到 2016 年 1 月 8 日止卻跌到每股 39.65 元,股價共跌了 4 成,為何一家公司獲利創新高,股價卻頻頻破底?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獲利創新高  淨值卻滑落

中國於 2015 年 8 月引爆全球股災後,8 月 30 日富邦金控董事長蔡明忠人正在上海參加研討會,媒體問他股災對富邦金的影響時,蔡明忠表示,「這波股災全球金融機構都受到影響,富邦金也不意外……。」沒想到,10 月底各金控第三季財報公布後,壽險業因股災導致備供出售金融資產出現巨幅未實現損失的現象,令外界大吃一驚;富邦人壽 2015 年第三季損益表中,備供出售金融資產未實現損失高達 941 億元。
損益表上的備供出售金融資產未實現損失金額,雖然不影響當期的獲利,但會造成淨值縮減,這也是富邦金及其他與壽險有關金控股價下跌的原因之一。觀看富邦金股價趨勢,可發現股價有兩波下殺趨勢,分別是 2015 年 8 月(全球股災)以及 2015 年 11 月(財報公布),而 2016 年股市開盤又遇到陸股的「熔斷」機制搗蛋,股價自然難以好轉。

富邦澄清  投資部位穩健

對此,投信業者指出,觀察金融股的績效不能只看獲利表現,還要看淨值高低。投信業者就發現,與壽險有關的上市金融業,如富邦人壽(母公司為富邦金)、國泰人壽(國泰金)、新光人壽(新光金)、以及中信金旗下的台灣人壽與中信人壽、和單獨上市的中國人壽等 6 家壽險公司,都發生獲利不錯、但淨值卻減少(僅國壽淨值微幅上漲);其中,富邦人壽 2015 年第三季的淨值與 2014 年底相比,竟少了 500 億元,這透露出壽險投資部位可能潛藏巨額的未實現損失,自然會引起法人的疑慮,這應該也是股價下跌原因之一。
對於 2015 年第三季帳上如此巨額的未實現損失,富邦人壽回覆本刊詢問時指出,富邦人壽列在備供出售金融資產的金額,佔投資總部位的 63%,遠高於部分同業的標準(平均 20 到 40%),此部分未實現損失金額較高,是富邦人壽財務較透明之故;至於 2015 年第三季備供出售金融資產未實現損失高達 941 億元,只是變化數,實際上,富邦人壽此項未實現損失的金額只有 246 億元。
針對富邦人壽此項說法,專業會計師解讀指出,在國際會計原則(IFRSs)的規定下,金融業的資產有多項分類,若分類到「持有到期」項目,則不必按市價衡量;但若分類到「備供出售」項目,則必須按市價評價(market to market),有獲利則列為未實現利益,有損失則列為未實現損失,再列到資產負債表的「其他權項」中,做為淨值的增減項目。
舉例來說,A 公司在 2014 年買進 B 股票成本是 100 萬元,並列為備供出售金融資產,到年底 B 股票漲到 130 萬元,因為 B 股票並未實際賣出,於是在 A 公司的損益表上,就會出現 30 萬元的備供出售金融資產未實現利益,並轉入資產負債表淨值中的「其他權益」項下,也會出現備供出售金融資產未實現利益 30 萬元。
換句話說,A 公司帳上淨值會因此增加 30 萬元;但到 2015 年第三季底,當 B 股票部位不變,且下跌到 90 萬元,則 A 公司 2015 年第三季損益表上,就會出現備供出售金融資產未實現損失 40 萬元;但資產負債表上其他權益項下的備供出售金融資產,因為 2014 年底有 30 萬元未實現利益,而 2015 年的 40 萬元未實現損失,轉入資產負債表兩者相抵,原來的 30 萬元未實現利益因股價下跌而蒸發掉了,並列出 10 萬元未實現損失。
富邦人壽所講的「變化數」就是這個道理,在富邦人壽財報上,可以看到 2014 年底資產負債表上,其他權益的備供出售金融資產,有未實現利益 577 億元;而雖然因市價波動,2015 年第三季損益表上,備供出售金融資產有未實現損失 941 億元,但因 2014 年資產負債表有大幅未實現利益,同時因當年投資部位仍有進出,經過調整,2015 年第三季資產負債上的備供出售金融資產未實現損失,就只有 246 億元,其中的數據加總雖與 A 公司例子不同, 但原理相同。
富邦人壽對此表示,雖然 2015 年帳上有巨額未實現損失,但 2015 年第三季,富邦人壽的轉投資收入也高達 1,300 億元,投資部位採多元配置,非常穩健。
另外,2015 年第三季,國泰人壽損益表中的備供出售金融資產,也有高達 648.9 億元的未實現損失;但同樣因 2014 年底資產負債表上的其他權益項下,有高達 417 億元的未實現利益,因此,國泰人壽 2015 年第三季資產負債表,經過調整後其他權益項下的未實現損失只有 182 億元。較不同的是,富邦人壽 2015 年第三季與 2014 年底的淨值相比少了 500 億元,但國泰人壽的淨值反而微幅增加了 42 億元。
國泰人壽副總林昭廷表示,2015 年第三季因為金融市場行情波動劇烈,產生較大額的未實現損失,但國泰人壽的淨值高達 3,325 億元,不會受這點波動影響,投資組合非常穩健。

升息+股災  壽險隱憂大

對於未來,財務專家透露,壽險業帳上的未實現損失,可能有繼續擴大的隱憂,因為壽險業的投資部位除了股票外,債券部位更大;而美國聯準會(Fed)在 2015 年 12 月宣布升息一碼,且 2016 年還要再升息,因債券價格與利率成反向關係,利率上升將導致債券價格下跌,而壽險業恐因債券價格下跌,會再出現大量的未實現損失。
由於壽險業購買債券多屬於長期債券,富邦人壽對此表示,升息是短期利率指標,長期利率影響尚待觀察。
信評業者對此也較不擔心,中華信評副總張書評指出,已注意到富邦人壽在 2015 年第三季備供出售金融資產,產生的巨額未實現損失,但中華信評認為富邦人壽財務風險結構仍相當允當,至於因利率上升使債券跌價造成的未實現損失,狀況應不會太嚴重。張書評表示,中華信評在計算壽險業的資本結構時,會將因股價下跌的未實現損失扣掉,但若由於債券價格下跌產生的未實現損失,則不會從資本扣除,因為,壽險業買進債券多是持有到期,屆時仍可拿回本金,債券價格波動產生的未實現損失對資本結構影響較小。
對此,惠譽保險機構評等部副總黃佳琪也表示,利率上升雖會使債券價格下跌並因而產生未實現損失,但也會使保險業固定收益的投資收入拉高,未必都是負面的,還必須觀察後續影響。
不過,比較令人擔心的是,2016 年除了聯準會已宣布要繼續升息的隱憂外,才剛開年全球就發生股災,而壽險業帳上投資部位甚高,對於 2016 年同時出現的升息與股災兩項不利因素,必須更加小心謹慎才行。

Life Insurance Company_wealth0129


2016年8月15日 星期一

北歐民眾從倒下到過去,需要長照時間平均2周到一個月,但台灣則平均要7.6年

國壽談長照 鼓勵活得久、死得快

國泰人壽倡議長照新概念「活得久、死得快」。據國壽蒐集的資料,北歐地區民眾從倒下到過去,需要長期照護的時間平均2周到一個月,但台灣則平均要7.6年,主要是北歐政府花了許多預算鼓勵中老年人口多運動,延長壽命及健康,縮短臥病在床的時間。
國壽昨日舉行長照趨勢論壇,國壽副總吳俊宏表示,目前國人平均每人都有2.3張保單,投保率高達230%以上,但長期照護保單投保率僅2.6%,需要提醒國人相關的意識。
國壽也分析,主要是傳統長照險給付標準相對較嚴格,銷售難度較高,但後來業者推出重大傷病的「類長看」與殘扶險,去年投保件數就近150萬張,與傳統長看險相加,投保也有10%。
吳俊宏表示,長照險只是彌補性保單,用不到是幸福,但用到即是補助,國人主要還是要靠自己的退休金及儲蓄去確保老年的生活品質。
金管會主委丁克華15日在另一場合也指出,現在健保費政府每年出6,000億元,未來高齡化社會,費用會愈來愈多,現在台灣人平均生存年齡男生是79歲、女生達83歲,已與北歐國家差不多,但台灣人走前最後十年被照顧的比重較高,而且臨終前十年都需要被照顧,反觀北歐老人臨終前只需被照顧兩周。
國壽表示,北歐地區如芬蘭的政府會花很多預算,鼓勵老人運動,因此其活到很老,倒下時需要長照的時間,平均僅2周到一個月,因此活得久,死的時候快一點,是需要努力運動維持健康,且要有足夠的資金支持老年生活品質。國壽因此近年推出保單結合遠距照護、贈送保戶健康手錶等,照顧好保戶的健康,希望逐步減少照護或理賠機率。
(工商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