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1日 星期四

用覆蓋法,保險公司指定覆蓋的資產,可延用舊有的備供出售方式,即市價波動進淨值,實現損益則進損益表,因此明年壽險公司的財報變動不大

 保險業2018年1月1日將如期接軌IFRS9(國際財報準則9號公報),保險局21日表示,壽險業帳上逾9.34兆元的「無活絡市場」及2.96兆元的「持有到期」部位,可能面臨重新分類,有可能要改公允價值,即市價列帳,保險局表示,因為全球資本市場上揚,目前看來,明年接軌時,壽險業淨值會比現在增加。
由於國際財報準則中的保險會計,即IFRS17目前初步確定是2021年才會實施,保險局鑑於國內壽險業要解決利差損問題,規劃會比國際晚3年接軌,即2024年才會正式實施IFRS17,亦即負債面也要用公允價值評價。
壽險業爭取IFRS9應與IFRS17同步實施,資產與負債同時都依市價評估,才能匹配,否則24兆左右的資產大部分先用市價評估,如利率上揚時,舊有債券部位可能大幅跌價,但同時間舊保單利差損壓力也減少,業者表示,只先作I FRS9,即只看單邊資產波動,就決定壽險業價值並不公平。
因此金管會拍板,保險業依舊是明年一起接軌IFRS9,但可採取「覆蓋法」,即未採取前,依IFRS9規定除非是放在交易部位(FVPL)的資產,出售損益才能進損益表,放在類似現在備供出售(FVOCI) 部位的有價證券,出售損益只能進淨值的可分配盈餘,一般投資人習慣看的獲利數字,即可能受到影響。
但若用覆蓋法,保險公司指定覆蓋的資產,可延用舊有的備供出售方式,即市價波動進淨值,實現損益則進損益表,因此明年壽險公司的財報變動不大。
至於9.34兆元的無活絡市場的債券,將面臨重分類,若符合公報規定,還是可以用攤銷後成本列帳,即不隨市價波動影響淨值,但是有一大部分,還是會被重分類進FVOCI,亦即市價波動會影響到淨值。
保險局表示,後續保險業接軌IFRS所需要協助的事項,金管會都會以保險市場永續發展的立場,及符合公報精神的原則下,協助保險業順利完成接軌。
(工商時報)

2017年11月19日 星期日

全體金控海外投資曝險額達14.82兆元,帳上未實現獲利為265.42億

海外投資 金控未實現收益265億 新高

第3季前10大海外市場 美國171億賺最多 僅中港法虧損

建立時間:2017/11/20
   
受惠於美股等全球主要股市齊揚,金控集團海外投資大豐收。資料照片
股市齊揚
【廖珮君╱台北報導】受惠於美股等全球主要股市齊揚,讓金控集團海外投資大豐收。據金管會最新統計,今年第3季底止金控集團,海外投資的帳上未實現收益達265.42億元,創下該數據有統計來的單季新高紀錄,且前10大海外投資市場中,有7大投資市場賺錢,也是歷年首見。
國際金融市場瞬息萬變,國內16家金控集團的整體海外投資績效,一向未如人意。據資料顯示,在過去長達2年中,金控就虧了7季,只有1季帳上是賺錢的,其他幾乎都吃鱉。 

壽險重押美國告捷

今年隨全球景氣緩步回溫,美股、日股表現極佳,讓金控海外投資首嚐大甜頭。金控主管分析,過去1季來,美股屢創新高,在金控子壽險投資多重押美國市場下,才使金控投資告捷。
金管會官員也分析,金控集團最愛投資美國,可能有兩大原因,1是因美國持續升息,壽險業新增投資的債券部位,會因企業付息成本上升而增加利息收入,使壽險業增加美債投資。其次,為避免匯損壓力,壽險業今年狂賣美元保單,壽險業也須大舉增加美元資產部位,才得加大手筆增加對美國市場的投資。 

中國虧損金額縮減

據金管會統計,今年第3季金控持續「錢」進美國市場,曝險額續創新高達4.45兆元,較上季增加3483億元,季增8.5%,美國仍是金控最大曝險池,帳上未實現收益更翻倍為171.95億元,創單季次高紀錄。
再進一步分析,金控光投資美國,第3季單季投資就增加2249億元達3.77兆元高點,季增6.3%,而放款卻減少209億元到3086億元的新低點,季減6%「呈現投資增、放款降」的現象。
第2大金控曝險池的中國,金控曝險額為2.49兆元,季增6.8%,雖帳上仍續虧損10.47億元,但虧損金額已持續縮減,反映金控投資謹慎外、也似乎顯示中國市場經濟結構正在好轉。
據資料顯示,第3季底止金控前10大海外投資市場中,僅中國、香港和法國市場有帳列損失,其他7大海外投資市場,帳上全都有未實現獲利,比過去都是半數海外投資市場虧損的現象,已大幅好轉,也顯示全球景氣的復甦跡象。 

澳洲荷蘭第2~3名

且據資料顯示,第3季底止金控集團前10大海外投資市場(指曝險額前10大)中,其中除美國市場,投資帳上未實現獲益達171.95億元「賺最大」外,其次是澳大利亞賺29.42億元,第3是荷蘭13.85億元,都比上季「賺更多」。
而如歐洲市場的英國、法國、德國等,也出現罕見的未實現獲益,顯示這波全球景氣回溫,讓全球股市齊揚,金控投資也受惠。
整體來看,全體金控海外投資曝險額達14.82兆元,較上季增加9064億元,季增6.5%,帳上未實現獲利為265.42億元,是連續虧了3季來,首度轉正,更創單季新高紀錄。 

2017年11月17日 星期五

債券價格上揚,壽險公司持有的金融資產身價暴漲,前9月六大壽險3,658億元


今年賺翻 6大壽險身家 暴增3,600億元

前6大壽險金融資產未實現損益

股市好、債券利率持續走低,壽險業投資部位今年未實現利益「暴增」,前六大壽險即國泰人壽、南山人壽、富邦人壽、新光人壽、台灣人壽及中國人壽,9月底金融資產未實現獲利逾新台幣2,700億元,比去年底狂增逾3,600億元。
今年前9月,前六大壽險公司稅後獲利共達950億元,其中國壽稅後賺310億元,第二名是富邦人壽,稅後利273億元,南山人壽前9月獲利131億元,排名第三強;台灣人壽今年獲利也大幅成長,前9月累計稅後賺逾88億元,排名第四,新光人壽也一洗去年同期虧損的情況,今年前9月賺約73億元,中壽前9月也獲利76億元。
前六大壽險公司不止實現資本利得、落袋為安,帳上還有大量的未實現獲利,如國壽9月底備供出售項下還有435億元的未實現獲利,若依其財報揭露,在無活絡市場及持有到期也有近697億元的未實現獲利,整體未實現利益比去年底大增1,400億元。
南山人壽去年底備供項下原本有491億元的未實現損失,但今年因為國內外股市價格反彈,到9月底備供項下未實現損失已縮小到292億元,等於增值近200億元;另外在無活絡及持有到期的債券價格也提升,南山人壽整體未實現利益510億元,比去年底增加784億元。
增加第三大是新光人壽,在無活絡的部位比去年底增加356億元,到9月底有未實現利益171億元;持有到期項下也有309億元的未實現利益,比去年底也增加313億元,合計新壽金融資產的身價比去年底增加739億元之多。
富邦人壽9月底在無活絡市場部位未實現利益有227億元,比去年底增加284億多元,備供部分則增加214億元,但因為中間可能含有匯兌損益,因此實際的備供金融資產未實現獲利可能高於150億元。
今年因為全球股市表現都不錯、債券價格也上揚,所以壽險公司持有的金融資產身價暴漲,前9月光六大壽險公司就增加約3,658億元,不過增值主要來自第二季,第三季增加金額僅約545億元。
(工商時報)

2017年11月16日 星期四

9號公報2018年上路,「無活絡市場」項目消失,壽險業估計有逾新台幣9兆元的債券需重新分類,


年12月29日那天的利率及匯率「超級重要」。壽險業者表示,由於9號公報明(2018)年上路,「無活絡市場」項目消失,壽險業估計有逾新台幣9兆元的債券需重新分類,若有些分入公允價值入股東權益(FVOCI),則壽險業整體淨值可能增加數百億元至上千億元。
但壽險公司坦言,重分類必須看今年最後一個交易日的匯率及利率,決定有多少債券會分入FVOCI,各公司必須評估淨值可承擔的波動度,若債券價格後續有可能回落,就會放入「攤銷後成本(AC)」,即類似現在的持有到期,債券用成本列帳,若是價格還有上漲空間,且是未來可能靈活進出的債券,就會放進FVOCI。
壽險公司表示,重點就是明年之後,壽險公司的淨值波動度將加大,例如今年9月底壽險業淨值有1.31兆元,年底可能就增加到1.4兆元;但若有債券價格大跌價,則可能一季就蒸發數千億元,回落到1.2兆元。
新光人壽表示,年底前即會進行一次股票及債券重分類,目前放在無活絡市場及持有到期的債券共逾1.5兆元,9月底未實現獲利480億元,到年底可能有許多會重分類放入FVOCI,屆時新壽淨值可能增加數百億元。
(工商時報)



2017年10月24日 星期二

保險公司的海外資產大部分以美元計價,帶給業者貨幣配置錯誤的風險

國際評等機構穆迪24日警告,台灣壽險業的外幣投資部位增加很快,嚴重考驗保險公司資產負債的管理能力,業者的外匯避險準備部位近來面臨嚴重折損,已帶來更高的貨幣風險、流動性風險和再投資風險,嚴重考驗保險公司資產負債的管理能力。
穆迪報告還用「近乎枯竭」的用詞,描述台灣壽險業這一波面臨的外匯避險部位損失,同樣現象在2011年上半年出現過,相似於今年上半年新台幣兌美元升值6.5%,消耗掉外匯避險準備大半,且下半年進一步折損。
一般外幣避險成本約占總成本的1%,穆迪認為,今年來台灣壽險業的避險成本上升100~200個基本點。
由於台灣保險公司的海外資產大部分以美元計價,穆迪表示,這已帶給業者貨幣配置錯誤的風險,尤其大約2~3成沒有避險,極為不利於保險公司的整體財務狀況、收益以及資本條件,會延續到未來12~18個月期間,市場走勢也面臨直接的衝擊。
穆迪分析師團隊同時點出,雖然台灣壽險業總獲利已見改善,儲蓄型保單是壽險公司保費增加的主要來源,業者滿口袋的儲蓄型保單多數保證給予極佳的投資分配,反之,保險業最該展現保障價值的意外險和健康險部位,並沒有好好「長大」,保單組合存在根本的缺點。
穆迪指出,台灣壽險業有特別之處,如資產風險偏高、股權槓桿率高,業者的資本條件降到安全邊際,估計用來承受資本市場波動的資本緩衝部位將會減弱,尤其台灣保險海外資產占總資產問題,因在台灣大量買進外債部位,且完全集中在美元,造成財務風險曝露全球資本市場的波動中。

今年各月壽險業匯損情況



升貶都慘 壽險匯損再增110億




9月新台幣匯率回貶1角,但據金管會24日公布的最新統計,壽險業因為提高避險比率,及部份公司增提準備金,9月匯兌成本逾110億元,累計前9月壽險業匯兌損失金額已高達新台幣1,325億元的近年新高。
壽險業今年真的是新台幣升值也痛、貶值也痛,年初新台幣從32.279元,二個月內急速升值到30.65元,升值逾5%,二個月就造成壽險業匯兌損失新台幣1,197億元,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從441億元直接降為231億元,少了快一半,讓不少壽險公司趕忙增加避險比重,降低匯率風險。
隨著壽險業海外投資金額不斷增加,目前已逼近新台幣14兆元的部位,增加避險比重亦是一筆龐大的避險費用,同時新台幣若反向貶值,避險契約亦會有損失,也因此現在新台幣升值,壽險業是國外投資未避險部位會有匯兌損失,新台幣貶值則是避險部位出現評價損失。
金管會統計,到9月底,壽險業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還有新台幣279億元,9月是反向增提15億元,但比年初仍少了162億元,目前外匯準備金最多應是國泰人壽,有近95億元,其他中大型壽險公司大多低於30億元,有些則只有10多億元,不過9月大型公司大多是增提外匯準備金,代表匯兌上有利益。
9月壽險業外幣匯兌收益上是有匯兌利益271億元,但避險部位則是出現367億元的損失,沖抵後反而是匯損96億元,加上增提外匯準備金亦算是費用增加,因此9月單月匯兌成本是110億元,累計前9月壽險業匯兌成本繼續增加到1,325億元,成為今年獲利最大的負擔。
(工商時報)

2017年9月24日 星期日

國際板債市的買家主要就8~9家壽險公司,根本沒有流動性


主要買主就那幾家 壽險業:建次級市場助流通




主要買主就那幾家 壽險業:建次級市場助流通
投資國際板債券金額前5大壽險公司
「國際板債市的買家主要就8~9家壽險公司,根本沒有流動性」,壽險業者坦言,國際板債市目前是極佳的投資工具,現在債券利率都還有4.3%以上,但此市場投資人及發行人過度集中,只要幾檔債券出問題,就會拖累整體壽險業。
壽險業者指出,目前國際板債券完全沒有次級市場,都鎖在各壽險公司手中,一旦有人要急著出售變現,價格可能會被壓得很低、不具流動性,因此建議應盡速建立國際板債券的次級市場,同時發行人應更多元化,避免過度集中。
國泰人壽也建議政府,應政策鼓勵發展5+2或綠能產業的證券化市場,例如離岸風力發電需要大量的投資金額或授信,或政府公建、都更需要資金,都可以用證券化來發行募資,壽險業資金也可投資、去化。
國壽強調,會控制國際板的投資額度,要在可承受的風險下才投資,且投資市場要求多元及分散,因此以國壽5兆元多元資金,只投資約2,500億元的國際板債券。
新光人壽也表示,已針對金融機構發行的國際板債券控管風險,就是不要過度集中,如投資國內外金融機構的股票及債券合計不要逾可運用資金30%,以免金融風險過度集中。
金管會及主要壽險公司提供的資料,目前國際板債券第1大買家是南山人壽,6月底止的投資金額合計新台幣7,600億元左右,加上大量承作外幣傳統型保單,以降低匯損風險,使得南山人壽海外投資金額占其可運用資金達72.5%。
此外,富邦人壽到6月底也有近4,900億元的國際板債券,新光人壽有逾4,000億元的部位,中國人壽也有3,200億元,國壽則有2,500億元部位,合計前5大壽險公司投資量就占壽險業持有國際板的7成左右;同時資產逾兆元以上的壽險公司,目前海外投資占比都逾60%,等於可運用資金中有6~7成以上都是外幣部位,且占率還可能會繼續升高。
日前南山人壽董事長杜英宗公開為國際板債市叫屈,認為這市場已被汙名化、泛政治化;櫃買中心7月底也發布問券調查結果,即48個來台發行30年期美元國際債券的外國發行人,扣除其中10個發行人只在國內發行,以及11個沒有相似條件的國內外債可比較外,剩下27個外國發行人有15個在國際板發行的利率高於國外市場,平均高8基本點(1個基本點是0.01個百分點);6個低於國外,平均低15基本點,其餘不明顯,並沒有所謂國際板債利率普遍低於國外的情況。
(工商時報)

關鍵字:投資

7月底壽險業投資國際板債券共新台幣3.18兆元,約占國外投資金額23.4%,占壽險業可運用資金14.9%

保險局:可限制集中度 莫封殺

國際板債券到今年8月底累計發行1,233.25億美元(約新台幣3.72兆元),其中壽險業投資近9成,保險局表示,希望各壽險公司維持現有國際板投資比重,不要再大幅提高,同時保險局也評估是否要對發行人集中度設限,例如對金融機構發的國際板債券投資比重不宜超過一定比重,以免風險過度集中,但「不要輕言廢除國際板」。
保險局表示,當初推動修改保險法,准許投資國際板債券不計入海外投資45%限額內,除了是要推動金融進口替代、發展台灣外幣債市,最重要的是替壽險資金找出路,目前也的確發揮功效,希望各界再觀察這項政策1~2年。
保險局官員私下表示,壽險業必須維持一定的新契約保費成長,否則就會出現「保費懸崖」,直接衝擊到業務員生計,再者是公司的營收以及獲利衰退,進而影響公司股價,衝擊台股,最後就是影響台灣經濟,所以若保險資金無處去化,壽險公司就無法繼續大量承作新保單。
官員坦言,壽險業推出較高利率的保單,吸收國人的資金再去投資運用,增加公司獲利,總好過台灣沒有具吸引力的金融商品,國人的錢直接跑到國外投資,這樣對台灣可能更不利。
金管會統計,到7月底壽險業投資國際板債券共新台幣3.18兆元,約占國外投資金額23.4%,占壽險業可運用資金14.9%,仍算是安全水位,國際板投資金額前五大壽險公司為南山人壽、富邦人壽、新光人壽、中國人壽及國泰人壽。
保險局希望各公司目前投資國際板占其資金的比重不要再大幅增加,維持現有水位為佳,同時目前國際板大多是金融機構來台發行,如德意志銀行、法國興業銀行、東方匯理銀行及花旗銀行、摩根士丹利等,若是債券等級在BBB+級以上則沒有投資限額,所以考慮要對發行者集中度設限,以免投資風險過度集中。

2017年8月31日 星期四

明年IFRS9上路後,可以進行一次資產重分類,有些債券即會撥入類似現在備供出售項下,則債券未實現獲利就會強化新壽淨值


新壽虧損包袱 明年丟




新壽虧損包袱 明年丟
新光金法說會重點
新光金控體質好轉,今年上半年備供出售未實現部位回升119億元,使得新光金合併股權權益較去年底成長8.8%到1474.4億元,每股淨值提升到13.27元;子公司新光人壽備供項下的未實現損失也從高點的400多億元,6月底僅剩下123億元,僅剩1/3。
新光金財務長徐順鋆透露,明年初接軌國際會計9號公報(IFRS9),新壽會考慮進行「大賣股行動」,將還有未實現損失且短期回覆無望的股票逐步賣出,在IFRS9制度下且不要用覆蓋法,這些實現損失可不進入損益表,一舉清除困擾新壽多年的未實現損失包袱,同時新壽會將有獲利的債券部分改分類到淨值項下,屆時淨值可望大增。
徐順鋆表示,今年以來備供未實現部位回升,主要來自台股,增加了119億元,國外股票原本價值也有回升,但被新台幣升值吃掉一半以上;過去法人一直很關心新壽的股票未實現損失,其備供項下未實現損失一度逾400億元,但近年已逐漸改善,去年底減少242億元左右,今年6月再降到未實現虧損123億元,這個包袱明年可望消除。
新壽6月底淨值856億元,徐順鋆表示,明年IFRS9上路後,可以進行一次資產重分類,有些債券即會撥入類似現在備供出售項下,則債券未實現獲利就會強化新壽淨值;如6月底新壽持有到期項下債券有8,305億元,未實現獲利240億元,另外無活絡市場也有111億元未實現獲利,明年即可部分撥入淨值。
同時新壽明年會開始調節「虧損已久、跌價幅度大、短期回升無望」的股票,藉由賣出再買進,價差的部分也可貢獻淨值,屆時新壽的淨值有機會逐步向上。
另外新壽到7月底已投資4,122億元的國際板債券,算是國內前二大國際板投資人之一,且目前買入的國際板債券利率都有4.92%左右,未來仍會持續買入,但會慎選發行人是金融機構者,避免曝險過高;而新壽外幣保單已占其新契約44.6%,自然避險效果下,可抵消新台幣升值的衝擊。
(工商時報)

2017年8月10日 星期四

6大壽險好猛 7月份賺贏上半年





6大壽險好猛 7月份賺贏上半年
6大壽險公司7月及上半年獲利
台股現金股利真的「很補」,國泰人壽、富邦人壽、新光人壽、南山人壽、中國人壽及台灣人壽7月稅後獲利合計382.61億元,超過6家壽險公司上半年稅後獲利共計347.87億元的水準,等於7月單月的獲利就賺贏整個上半年。
第3季是台股發放現金股利的高峰,6大壽險公司預估今年國內外股息收入共達700億元,大部分是來自台股的現金股利,6、7月已領了480多億元,且主要集中在7月,因此讓單月獲利爆衝,8月、9月估計還有200多億元要進帳。
中國人壽10日公告7月稅後獲利達34.1億元,超過上半年稅後賺的23.4億元,主要也是由於現金股利入帳,單月就有30多億元,而今年預期現金股利應有40~50億元,中壽7月在匯率方面應算平穩,提存近5,000萬元的外匯價格準備金。
南山人壽同樣也公告7月稅後獲利53.68億元,累計前7月達90.49億元,南山人壽近年積極布建股票部位,7月現金股利也有42億元,全年預估可以有130億元,同時南山人壽7月也趁資本市場表現不錯,實現27~28億元的資本利得。
先前已公告獲利的國泰人壽今年實現資本利得與現金股利並重,在7月領了90億元台股現金股利及約10億元國外股利後,估計8月還有30~40億元的現金股利可領;富邦人壽也是7月領了台股約100億元的現金股利,主要是布局電信股,今年股利豐沛,之後預計還有60多億股利入帳。
台灣人壽未合併前是中型壽險,因此股票布局比重不高,今年預估現金股利40億元,仍有19億元尚未入帳;新光人壽則預估全年會有100億元的股利,8月至少有10億元以上。
(工商時報)

2017年7月23日 星期日

國際板債券是騙局

To





曾參與設計發行國際板債券的投資銀行主管大揭國際板債券內幕,直言海外金融機構為本國壽險量身訂作國際板債券,讓壽險公司無限制投資,買的全是台灣人,沒有海外投資人,台灣的國際板債券空有國際之名,卻無國際之實,是自欺欺人、掩耳盜鈴的一場騙局櫃買中心為了吸引外資來台發行國際債,流程簡化與國際接軌,採申報生效制,2006年國際板就存在,但8年才發行1000億台幣,等到2014年鼓勵保險業投資,放寬不計入海外投資,近年3年金額暴增3兆台幣。金融圈人士說,壽險公司投資海外上限是45%,但計入這些國際板債券,實際上曝險金額早就超過6成,而且這些投資多沒有避險,萬一保險公司財務有問題,必要變現這些投資換現金,卻可能會有跌價損失。根據統計至第1季投資國際板前5大壽險為南山人壽、富邦人壽、新光人壽、中國人壽、台灣人壽,南山人壽估投資額逾5000億元,富邦人壽約4000~5000億元,新壽、中壽各約3000多億元。新壽表示,第1季底國際版債券約3910億,有針對投資國際板債券做過壓力測試,即使未來幾年沒有FYP收入,也沒有問題,而且公司沒有現金流量問題,投資的國際板債券在可控制的範圍內。投銀人士說,國外金融機構來台發行國際板債券,設計的產品與國外相同,但是給台灣投資人的收益卻較差,若以每年少0.1個百分點計算,30年就差了3個百分點,讓外資機構大佔便宜。金融圈主管說,相較國外,發行給台灣投資人的國際板收益很爛,難怪外國投資人不可能來買。舉例來說,海外30年期債券給4.3%的收益,若加上選擇權比如3年後發行機構可贖回,收益率應該再往上加,估計要4.4%~4.6%,但給台灣投資人卻一樣只有4.3%。據了解,南山人壽宣稱將原本買的Apple、Intel海外債券賣掉,改買國際板的Apple與Intel債券,認為在單一公司的曝險沒有增加。南山人壽表示,會整體考量投資資產的信用評等,同樣等級公司在國外與台灣發行的條件本來就不一樣。台灣的國際板債券有幾項特色,一是長天期30年期,二是全被壽險列在無活絡或持有到期,沒有mark to market評價,不需適用會計上的市價評價。三是收益比國外同樣產品條件差,其中8成可贖回,5成是零息債。外銀人士說,假設某家壽險公司買了幾千億的國際板債券,因為資本不夠需要賣資產,想要變現時卻跌價,可能就是幾百億的損失,無法換到原先投資的原始金額,主管機關應深思此深遠的問題。(林巧雁/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