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7日 星期四

過度依賴「手收」生財,加劇投資人與銀行間的利益衝突

手續費」亂象 台灣金融業陷理財風暴


精華簡文

「手續費」亂象 台灣金融業陷理財風暴
圖片來源:劉國泰

瀏覽數

6221
     

「手續費」亂象 台灣金融業陷理財風暴

作者:盧沛樺  天下雜誌609期
長期低利環境,信用卡也不再是金雞母,手續費收入高的財管業務,就成了銀行業新寵。但過度依賴「手收」生財,卻加劇投資人與銀行間的利益衝突,光是去年的金融客訴案件,就多達四千多件。
風暴又來了!人民幣對美元穩定升值時,吸引眾人與銀行對賭人民幣走勢的TRF(目標可贖回遠期契約),在人民幣一夕大貶之後,許多中小企業輸得傾家蕩產,成了金管會的燙手山芋。
四年多前成立的金融消費評議中心,八月完成首宗TRF調處,判定銀行誤導投資人以為TRF是「低風險、高報酬」商品,銀行判賠。
九月,金管會祭出重罰﹔十月初,金管會勒令不當銷售TRF的銀行,一個月內必須與客戶和解。嚴厲的手段,讓美國與歐洲商會發布聯名信,對於金管會介入大表不滿。
金管會銀行局長王儷娟解釋,二○一四年發現TRF業務成長非常快,金檢發現銷售過程有瑕疵,甚至有沒證照的行員向客戶兜售。「如果銀行有銷售上的疏失,銀行要負一點道義責任,」王儷娟說。
沒生大病,卻感冒不斷。過去十年,台灣從雙卡、連動債到TRF,銀行業因為不當銷售爭議,遭到金管會重罰、被迫和解、吃下損失的小型金融風暴,一再上演。
目前銀行對TRF的損失提存已達一○六億台幣。加上,雷曼連動債時,賠了一百億台幣;雙卡風暴時打消呆帳六百億台幣。累計全體銀行業年獲利三分之一都打了水漂。
一而再、再而三的系統風暴,侵蝕了台灣人對銀行的信任。「企業與銀行的往來是緊密又信賴的……。誰會相信,往來並信任幾十年的銀行,竟會推介這樣無良的商品!」一名TRF受害人在公開社團上寫道。
每個銀行家都信誓旦旦說,「公眾信任」是銀行的生命。但真相是評議中心去年受理四千多件申訴案件,以保險業佔大宗,總數比app等資訊服務、電信消費糾紛都多。(見表1)
「出事的多半是客戶將印鑑、密碼交給理專,但只要受過傷,就會對銀行有信任危機,」評議中心教育宣導企劃處副組長黃幼馨說。
奠基於信任的金融業,為什麼成為台灣客訴最多的行業?金融業亮眼獲利的背後,正隱藏著什麼樣的危機?
頻繁出現的微風暴、降不下來的客訴量,只是台灣扭曲的銀行業生態,暴露出的冰山一角。

「手收」怪象變本加厲

銀行制霸 基金業只能低頭

長期低利環境,貸款殺價競爭、企業放款不賺,只能靠信用卡、現金卡循環信用賺錢。雙卡風暴後,循環信用利息被砍,金雞母不再。銀行爭先投入手續費收入高的各項理財業務,於是賣給消費者連動債、賣給中小企業TRF。
高儲蓄率、高齡化的台灣,讓財富管理成為銀行獲利的支柱。在各大金控法說會上,「手收」(手續費收入)要成長多少,早已成為證券分析師追問的焦點。
以去年為例,台北富邦、中國信託、國泰世華三大民營銀行,總獲利不是小幅衰退,就是個位數成長。
但財富管理收入年增率,最低也有五.七%,最高的國泰世華財管獲利成長三一.六%。
銀行愈來愈仰賴財管手收,造就台灣金融業三大扭曲怪象:
一、銀行逾放比創新低,史上最好,但客訴卻降不下來。
二、銀行肥,投信投顧瘦。銀行財管業務獲利創新高,但財管主要工具:基金,規模卻不成長。
三、銀行竟讓保險公司虧本賣保單,還逼得金管會出手。
去年銀行通路佔整體境外基金銷售比重達五六%,加上連結基金的投資型保單,等於八成基金要靠銀行賣,使得投信投顧業對銀行又愛又恨。
申購基金主要有兩種手續費:銀行賺的是買基金時的申購手續費,投信投顧在意的是管理手續費。
但銀行賺的申購手續費是,交易愈多,賺愈多;基金業則以基金規模為基礎,收取管理費。因此,當理專勸誘投資人贖回或轉換,基金規模變小,基金業獲利跟著減少。
在台灣,握有客戶的銀行,宰制了基金業。
據投信投顧公會委託碁石智庫所做的統計,二○○八年至今年前九個月,平均每年國人申購境外基金總額為二.三兆台幣。申購手續費平均一%,每年銀行手續費收入就有兩百三十億台幣。
但基金整個行業的淨申購,一年竟然只有一千四百億台幣,「代表錢能留住一年的不到六%,」碁石智庫總經理陳如鈊說。
這幾年,各銀行財富管理都賺了大錢,但投信投顧公會理事長、國泰投信董事長張錫直言,境外基金三兆上下已飽和。新的錢不進來,使規模較小的基金公司很難生存。去年三十七家投信業,每四家就有一家虧損。
過去七年,我國新發一二二檔基金,檔數成長二五%。規模卻只成長九百億,成長約五%。(見表2)
為什麼狂發新基金,錢卻不進來?一位英國投信總經理拉高聲量批評,台灣基金市場已經變成付錢才能玩(pay-to-play)的遊戲。
「當銀行選到我們的產品,就問佣金可以多退多少,或可不可以給額外的獎勵,像旅遊。如果沒有,對方就說沒辦法把我們選入推薦名單,在通路就很難曝光,」這名主管回想,「但你跟銀行配合一季,銀行多賣,就多給銷售獎勵,但錢頂多留半年,半年後,七到八成的錢都走了,因為理專會把這些錢化作油水,去做下一個促銷活動。」
一位美系大型基金操盤人曾疑惑地問他的台灣同事,台灣人到底要什麼基金?因為基金操作得好,投資人說要獲利出場;基金操作得不好,投資人又說要認賠殺出。「他說,他不知道台灣投資人到底要什麼?」一位美系大型基金公司資深副總裁說。
張錫比較,美國人把錢投資在基金的比例,是台灣人的十倍,但台灣基金周轉率,是美國的三倍。
「現在基金公司去參加銀行的尾牙,聽到銀行說全年收入要創新高,基金公司代表的心都在淌血,」一名金融同業生動地形容。

理專銷售行為不當

哄客戶換產品 只為業績達標

瑞銀台灣區財富管理董事總經理張凌雲觀察,台灣財富管理市場看重手續費的結果,衍生長期產品當短期賣﹑短期工具當長期賣的錯置現象。
例如,基金、股票應該是長期投資,台灣投資人卻愛炒短線;今年上半,市況不好,銀行熱賣六年儲蓄險,利息只比定存好一點點。但定存解約成本低,保險解約成本卻很高。
評議中心每季統計客戶申訴與評議案件,主要爭議不外乎是「業務招攬爭議」、「違反金融產品條件或風險說明爭議」,以及「違反KYC規範爭議」。(見表3)
調處最困難的地方就是,客戶都有簽名,最後卻發現是不當銷售。創拓法律事務所所長孫德至指出,投資人上法院很辛苦,因為法院認為,有簽名就代表同意。
為了了解銀行業的銷售實況,《天下》記者跟著今年八十多歲的吳奶奶,一起走入銀行。
吳奶奶身上有一筆約百萬的退休金,還有住在美國的兒子,定期給她一些美元當零用錢。這些錢全都存在銀行,因此成了理專口中的好客人。
九月初,她拿著一筆基金可解約通知書到銀行,她連印鑑都沒帶,只是想搞懂通知書說什麼。
一走進銀行大門,所有理專都跑來寒暄,負責的理專解釋,原本產品已經賺到將近四%利息,本金也沒少,建議她贖回,改買另一檔美元債基金。沒帶印章沒關係,下午,理專上門去蓋章。
不過十分鐘,吳奶奶開始做起投資風險評估量表。風險評估分為三個等級:保守型、穩健型、積極型。吳媽媽求保本,加上年紀大,評估結果是保守型。沒想到新產品得要穩健型或積極型才能買。理專開始教戰,「吳媽媽,你年紀比較大,你不能選一(較保守),要選三(較積極),但這檔基金很保守,你放心。」
吳奶奶重填了問卷。可容許虧損的的風險承擔由「負五%~五%」,硬生生改成「負三○%~三○%」。
前後周旋了將近兩小時,吳奶奶神色疲憊。走出銀行,她對《天下》記者說,「我哪裡看得懂,但認識很久了,我都聽他們的。」追蹤吳奶奶買的三檔產品,每一檔報酬率都約四%。換了半年,除了付三次手續費,收益一點都沒有增加。
吳奶奶只是多付了一些手續費,起碼還有賺錢。鬧進評議中心的案子,許多投資人因為不當銷售,損失慘重。譬如,一名投資人,身患重聽及糖尿病,視力也不好,卻連續好幾年申購超過積極型的投資商品。
從申購明細來看,不但買過兩檔連動債,一○年還買入波動大的礦業基金,皆虧損收場。隔年又各花三千、兩千美元,再買同樣兩檔商品。
這名投資人的理專雖辯稱,投資人都有填聲明書,清楚自己買的是超過自己投資風險屬性的商品。但最後被判贏的投資人卻說,理專每次都跟他說,市場變化複雜難懂,要相信理專的專業。
理專銷售行為不當,跟業績目標有很大的關係。
一位曾在外銀負責財富管理業務的金融業總經理說,十年前,資深理專一個月手收可以賺四十萬,就已經是頂尖業務員。但現在,每個月得賣一百萬的產品。
前遠銀副總經理、瑞保網路科技公司執行長楊瑞芬說,過去十年,銀行只重視利潤,忘了金融業是要服務人民的金融需求。但身在當中的金融從業人員其實是不安的,只是卻無力扭轉這個大環境。

高額佣金、銀行業績夾殺

保單賣一張,保險公司虧一張

手續費收入導向的財管生態,不僅扭曲了基金業,也扭曲了保險產業。
今年五月,金管會出手管理保險公司付太多佣金賣保單的問題。
「我都懷疑是保險業拜託金管會出來管的,」政大風險管理與保險系副教授彭金隆開玩笑似地說。銀行賣保單的佣金叫價已高達五.五%,保險公司已經快受不了。
財管通路能夠扭曲保險業,主因是銀行已經取代業務員,成為保單銷售的最大通路。今年前九個月,壽險新契約保單,五一%來自銀行。
最近幾年金融市場波動大,基金不好賣,保險成為財管新寵。一方面,過去保險公司給業務員的佣金很高,現在轉到銀行通路,也願意給較高的佣金。對銀行來說,賣保單的佣金若是五%,最多可以到基金的五倍。
另一方面,彭金隆分析,財富管理愈來愈喜歡賣保單,因為保單銷售完全不受景氣影響,多頭市場可賣投資型商品,空頭市場也能賣保障型或類定存,不像基金只有多頭市場好賣。
過去幾年,銀行完全主導保險公司的銷售策略。彭金隆指出,正常地說,保險公司應考慮自己資金去化能力,量出為入,再發產品,到市場拿錢。但現在銀行依自己的業績目標,先決定要賣多少保單,再去找保險公司。這家公司不配合,就找另一家。
「保險公司不敢放棄銀行這個通路,誰敢得罪銀行,業績就會掉一大半,」彭金隆分析。
在金管會緊盯下,一次付清型的躉繳型儲蓄險保單,佣金率已由最高五.五%,降至三%~三.五%。彭金隆說,現在換銀行哇哇叫,原本賣一件就好,現在要賣兩件。
事實上,投資人與銀行的利益衝突,衍生不當銷售行為,金融海嘯後,包括英國、美國都已調整。美國金融機構不再依交易次數收取手續費,而是改以受管理資產規模,固定比率收費。

投資人與銀行的利益衝突

英國、美國禁止交易手續費

英國二○一三年起實施「零售分銷制度」(俗稱RDR制度)後,目前英國所銷售的共同基金,皆不能再付佣金給銷售通路。
據英國金融服務管理局(FCA)研究,銀行不再依通路報酬來決定賣什麼給客戶,專業投資諮詢顧問人數增加,且更專注客戶利益。
張錫舉例,他同事的太太去英國念書,到當地銀行開戶買基金,行員問她打算在英國待多久?她說半年,結果行員不賣她,理由是半年太短線。
王儷娟指出,連動債風暴後,金管會修正業務員獎酬制度,新增非財務指標;去年增訂公平待客原則,強化金融銷售契約公平、招攬公平等,已列入金檢重點。但她坦言,過去側重消金不當銷售,此次法金銷售TRF爭議,凸顯制度與執行落實的不足。
十年來週而復始的理財風暴,投資人虧錢、銀行失去商譽、金融監管忙補破網,沒人是贏家的台灣財富管理市場,亟待重建。

投資人自救篇

如果理專這樣跟你說……

狀況一
理專說:買這檔基金的B股,可以省下申購手續費。
你該問:真的不收嗎?這是手續費後收型基金,也就是俗稱的B股基金吧?
這類基金通常要綁4年,因為基金公司已付4%佣金給銀行。如果提前出場,第一年要付贖回的手續費4%,第二年要付3%﹑第三年付2%﹑第四年付1%,彌補損失。
不只如此,基金公司還會每年從淨值裡多扣1%~1.5%的分銷費,結果後收型基金的長期投資人,投資愈久,B基金績效表現落後正常基金愈多。
狀況二
理專說:這個產品趨勢明確,穩賺不賠,還可以配息。
你該問:這不是雙元貨幣投資、連動債或TRF商品吧?
這類產品都綁入選擇權,屬於投資獲利有限,大約是權利金5%或8%,但一旦趨勢看錯,投資人損失無上限。
狀況三
理專說:買房子要留愛不留債,借房貸加買房貸壽險……
你該問:這不是一次付清的躉繳型房貸壽險吧?
房貸都能分期繳,房貸壽險當然也能分期繳。銀行要你一次付清,只是要向保險公司多拿一筆佣金。

關鍵字:

 

2016年10月25日 星期二

巴賽爾銀行監理要求,2019年銀行普通股、第一類資本及資本適足率等要達7%、8.5%及10.5%,國銀6月底就已全數達標

國銀不愛付息 愛用股本增資

國銀不愛付息型資本工具,愛用股本增資,「金融韌性」超高。金管會25日公布,巴賽爾銀行監理委員會(BCBS)等國際組織已要求,2019年銀行普通股、第一類資本及資本適足率等要達7%、8.5%及10.5%,國銀6月底就已全數達標,且光是普通股比率就達10.22%,未來不太可能有銀行增資潮。
金管會代理主委黃天牧僅代理到26日,昨日是其代理期間最後一次主持金管會業務會報,即有五大點期勉各局處主管,一是金融監理首重金融穩定與韌性,要督導業者形塑重視法遵和風控的組織文化;二是鼓勵金融創新,強化與業者、新創科技業者的溝通;三是繼續推重普惠金融,要讓各階層民眾都能享有金融服務。四是隨著巴黎氣候協定生效,綠色金融議題日益重要,國內金融機構推動綠色金融刻不容緩;五鼓勵國內資產管理業強化體質,提升競爭力。
金融韌性即銀行體系資本強勁,國銀在第2季底普通股比率就達10.22%,第一類資本比率10.54%,不僅遠高於國際要求水準,銀行局副局長莊琇媛說,國銀不愛發行付息型的資本,如次順位金融債、特別股增資比率不高,因此普通股與第一類資本比率才會如此相近。
第2季國銀資本適足率12.89%,也遠高於國際要求的10.5%;另外在槓桿比率,即第一類資本占暴險總額的比率,國際要求2018年要達3%,但國銀今年就有5~6%;流通性覆蓋率即高流動資產占30天內淨流出現金的比重,國際目前要求70%,國銀也都達標。
(工商時報)

金融業募資潮 再掀超額認購





金融業募資潮 再掀超額認購
金融業第四季募資潮
國內資金尋求出路,力挺金融募資潮。國泰金控要發行甲種特別股增資,25日申報生效,市場詢價反應熱烈,目前訂價年利率3.8%且超額認購,每股將訂在60元,預計總發行金額499.98億元,12月中旬前資金即會到位。
新光人壽也公告,發行130億元無擔保無到期日累積次順位公司債,已完成訂價,年息3.8%,發行10年,10年期滿若未收回,即利率加碼到4.8%,新光金表示,這檔也是超額認購,但就在預定額度130億元內發行,10月底即會掛牌。
台新金控的250億元特別股募資計劃,則是預計今(26)日生效,台新金開出4.2%的年息,但市場買家要求提高,目前詢價區間在4.5~5%之間。
金融業者表示,這波金融募資潮,包括國泰金、富邦人壽、新光人壽、台新金及三商美邦人壽等都在市場上詢價,近二年獲利表現越佳者,投資人要求的利率就可相對較低,且募得的資金也較高。
富邦人壽這次是要發行350億元的無到期日累積次順位公司債,市場詢價區間約是3.1~3.25%,金融業者表示,350億元應該也是超額認購,會募滿;台北富邦銀則另有230億元次順位金融債要發行。
富邦金今年4月才發行360億元甲種特別股募資,同樣每股訂價60元,但年息是4.1%,發行期間7年;國泰金這次發行的甲種特別股也是每股訂價60元,但年息只有3.8%,且發行金額近500億元,內部認為隔了半年多,發行條件比富邦金更「漂亮」,利息成本明顯下降。
國泰金募資後,將挹助子公司國壽,投資國壽的無到期日非累積次順位公司債,金額預計350億元,可有效提升國壽的資本適足率,且可作為第一類資本;剩下150億元左右,是要強化國泰世華銀資本,國泰世華銀除了要打亞洲盃外,大陸也要升格為子行,都需要資本。
(工商時報)

2016年10月18日 星期二

防堵銀行將「存款」大量轉為「保費」,保險局將祭出3招,調降責任準備金利率,嚴禁費差損、調降銀行通路佣金


類定存保單 金管會下重手




類定存保單 金管會下重手
今年各月新契約保費及銀行賣保單情況

類定存保單 金管會下重手
金管會三招力阻存款變保費
為防堵銀行將「存款」大量轉為「保費」,保險局將祭出3招,首先調降責任準備金利率,保費調漲1~2成;其次嚴禁費差損、調降銀行通路佣金;另也新增具高度儲蓄性質保單(類定存保單)將調降利率至1.25%、甚至0.75%。預期明年想靠保單賺取比銀行定存更高利率,恐怕「難上加難!」
保險局長李滿治昨(18)日表示,目前這些措施尚在研議中,近日將密集開會討論,盼爭取10月底前定案,讓壽險業者有充裕的時間準備明年的新保單。
李滿治指出,近年來銀行資金大量倒往壽險公司,未來若升息,保戶可能提早解約,造成壽險體系流動性風險;另若長期不升息,保單卻保證高利率,也可能造成壽險公司清償能力出問題。
壽險業者表示,根據保單責任準備金公式,明年新台幣保單利率要調降2碼(0.5個百分點)、美元保單降1碼(0.25個百分點),保費及保單報酬率已會影響,加上第三招即具有高度儲蓄性質的保單再進一步降利率,「明年傳統不分紅儲蓄險,已做不出有競爭力的商品」。明年可能是利變型保單的天下,高保證利率保單將會絕跡。
壽險公會統計,今年前9月壽險新契約保費9,723億元,銀行通路貢獻4,993億元、占51%以上;而高儲蓄性質的壽險保單,估計前9月銷售約2,500億元,利變壽險則有4,408億元、利變年金825億元,一次繳入高額保費的躉繳利變商品達近4,000億元,這些保單,保險公司一年須給予1.5~2%不等的報酬率,若市場利率攀高或有其他更好商品,保戶可能第七年,甚至更早就解約走人。
保險局擔心這種商品影響壽險公司的財務健全,除了打算依市場利率調降保單責任準備金,且不准壽險公司祭出高佣金吸收保費,第三招則是要將保單跟養老險比較,一旦確定有高儲蓄比重,即判定是「類定存保單」,保單利率須降至1.25~0.75%以下,將影響保單年化報酬率,未來保證利率部分恐難有1%以上的投報率。
李滿治強調,考慮保費調漲幅度、對保險市場的衝擊及壽險業務員生計,目前初步不考慮限制解約年期,即不會從調漲保戶解約金去著手,但應會出手管理類定存保單,不讓銀行的錢再大量流往壽險公司。
(工商時報)

2016年10月17日 星期一

前7大壽險 前3季少賺317億











前7大壽險 前3季少賺317億
前7大壽險105年前3季稅後獲利
前七大壽險公司今年前三季比去年同期少賺逾300億元。三商美邦人壽17日公告前3季稅後獲利41.4億元,比去年同期略多2億元,而前7大壽公司即國泰人壽、富邦人壽、南山人壽、新光人壽、中國人壽、台灣人壽及三商美邦前3季共獲利806.57億元,約比去年少賺317億元。
壽險業者表示,去年上半年全球股市走揚,台股一度突破萬點行情,但去年第3季以來,股市表現不佳,獲利幅度縮小,今年大家多半靠現金股利、利息及債券資本利得等獲利,以前七大壽險公司來看,獲利衰退幅度達28%以上,今年獲利要破千億元,必須再加把勁。
去年第4季壽險公司獲利回吐,有些公司趁機打掉一些投資損失,全年稅後獲利1,175億元,仍創下新高;但今年前3季,壽險公司獲利可能約900億元附近,第4季一般是壽險業獲利較少的一季,有些公司甚至會調整資產品質,且今年也沒有大型不動產出售獲利,要與去年打平或成長,需要較大努力。
今年前3季,僅新台灣人壽、三商美邦人壽獲利比去年成長,其餘大型壽險公司多是較去年同期衰退,但獲利衰退幅度在第3季現金股利進帳後,已有縮小。
(工商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