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31日 星期四

曾銘宗築巢 迎7兆壽險資金回台

曾銘宗築巢 迎7兆壽險資金回台

曾銘宗築巢 迎7兆壽險資金回台
金融創新成果
金管會主委曾銘宗昨(31)日表示,金融業布局亞洲的後續爆發力強,我國銀「打亞洲盃」黃金期只有2~3年,必須加緊把握,預料元旦過後至少還有2~3件金融業在亞洲的併購案會成形,陸續報佳音。
金管會今(105)年將引導保險業將海外資產及國際板債券等移回國內在地化保管,預估年底擬移回7兆元。曾銘宗說,將有助增加在台國內外銀行及集保等保管機構商機。
曾銘宗昨天在行政院會報告金融創新成果指出,金管會102年下半年至104年11月底,國內金融機構併購海外機構共25案,在亞洲地區分支機構大量增加。104年前9月在亞洲投資及授信等曝險金額2,028億美元、盈餘11.61億美元。
曾銘宗表示,在諸多金融政策鬆綁中,以布局亞洲後續最有爆發力,銀行104年第3季在亞洲有336分支機構,與102年底比、成長66%,亞洲占海外據點比例78%。
曾銘宗說,104年金融業在亞洲獲利超過15億美元,惟我國打亞洲盃還在起步,日前凱基在年底又併購印尼證券公司,以後會有更多案件,很多案件正在洽談,近期內至少還有2~3個併購案會宣布。
曾銘宗說,打亞洲盃布局只有2、3年黃金期時段,有些國家發展至某一程度就不願開放外國併購,加上大陸金融業尚未到海外大肆布局,我金融業在今年仍有機會搶佔在亞洲併購先機。
此外,金管會鬆綁銀行法允許銀行可發行一年期以下短債或短期內可贖回金融債券,且修改法規鼓勵壽險業將海外有價證券委由國內保管機構保管者,可增加其投資國外公司債之額度,目的就是想引回目前保險業國外投資委由國外銀行保管金額7.5兆元。
曾銘宗說,未來鼓勵壽險業移回來給集保和國內外金融機構合作,如此台銀、花旗、紐約梅隆銀行等保管銀行,可爭取不少在地化全球保管服務龐大商機;


曾銘宗築巢 迎7兆壽險資金回台
金融創新成果
金管會主委曾銘宗昨(31)日表示,金融業布局亞洲的後續爆發力強,我國銀「打亞洲盃」黃金期只有2~3年,必須加緊把握,預料元旦過後至少還有2~3件金融業在亞洲的併購案會成形,陸續報佳音。
金管會今(105)年將引導保險業將海外資產及國際板債券等移回國內在地化保管,預估年底擬移回7兆元。曾銘宗說,將有助增加在台國內外銀行及集保等保管機構商機。
曾銘宗昨天在行政院會報告金融創新成果指出,金管會102年下半年至104年11月底,國內金融機構併購海外機構共25案,在亞洲地區分支機構大量增加。104年前9月在亞洲投資及授信等曝險金額2,028億美元、盈餘11.61億美元。
曾銘宗表示,在諸多金融政策鬆綁中,以布局亞洲後續最有爆發力,銀行104年第3季在亞洲有336分支機構,與102年底比、成長66%,亞洲占海外據點比例78%。
曾銘宗說,104年金融業在亞洲獲利超過15億美元,惟我國打亞洲盃還在起步,日前凱基在年底又併購印尼證券公司,以後會有更多案件,很多案件正在洽談,近期內至少還有2~3個併購案會宣布。
曾銘宗說,打亞洲盃布局只有2、3年黃金期時段,有些國家發展至某一程度就不願開放外國併購,加上大陸金融業尚未到海外大肆布局,我金融業在今年仍有機會搶佔在亞洲併購先機。
此外,金管會鬆綁銀行法允許銀行可發行一年期以下短債或短期內可贖回金融債券,且修改法規鼓勵壽險業將海外有價證券委由國內保管機構保管者,可增加其投資國外公司債之額度,目的就是想引回目前保險業國外投資委由國外銀行保管金額7.5兆元。
曾銘宗說,未來鼓勵壽險業移回來給集保和國內外金融機構合作,如此台銀、花旗、紐約梅隆銀行等保管銀行,可爭取不少在地化全球保管服務龐大商機;此舉也有助金管會對壽險業監理更透明、更容易,以免事前難監理其海外投資。
(工商時報)
關鍵字:曾銘宗銀行
點閱5
我要評比
2/10
(工商時報)
2/10

2015年12月30日 星期三

銀行業明年艱困經營

華南金總座:

2015-12-31 03:46 聯合報 記者沈婉玉/台北報導

展望明年,華南金控總經理張雲鵬指出,整體銀行經營面穩定,但市場不確定因素大。央行年底逆勢降息,銀行業經營壓力增加,加上明年房市不樂觀、大陸成長減速,明年恐要「艱困經營」。
張雲鵬表示,央行不斷寬鬆,但受全球不景氣影響,企業無強烈資金需求,「企業放款各銀行殺價殺到慘不忍睹」,現大型企業放款利率甚至不到1%,對於明年銀行業利差放大看法保守。

建商餘屋 恐降價換現

最大苦主 

房地合一新制為國內不動產史上最大稅制變革,更將造成建商成本大增,預估將增加10%~15%的稅賦成本,淪為新制上路後最大苦主;在餘屋量仍大下,建商恐將降價拚現金!
房地合一上路後奢侈稅將落日,新成屋在去除奢侈稅緊箍咒後,市場預估將因此出現賣壓。信義房屋企研室經理蘇啟榮認為,新制短期交易課稅高達35%、45%,但只針對獲利才課稅,沒賺或賺不多的民眾,即使持有不到2年也有機會不用繳稅,因此可能出現一些短期轉手的交易,但估計個案有限,對房市不至形成太大賣壓;反倒是在投資人不願認賠出售下將轉售為租,預料明年新屋出租市場將增加。
房地合一衝擊最大的恐怕還是建商,以往建商土地增值獲利只繳交土增稅,銷售房屋獲利繳交17%營所稅,建商還可透過調整房屋與土地的比率降低稅金;但房地合一後,建商就得按房屋及土地出售總價課稅,預估將多增加10%~15%的成本。
在房市景氣好的時候,建商多出的成本可轉嫁至房價上,但以目前市況,新制多出的成本恐將由建商吸收,也會導致建商稅後淨利下滑,在此情況下,未來建商購地、推案將更為謹慎。
住展雜誌企研室經理何世昌表示,今年起建商已進入大量交屋潮,面對大量餘屋,明年建商可能出現較大降價幅度,且以出清餘屋為主,新推案量將大減。而商用不動產市場方面,由於房地合一對境外法人課以45%、35%重稅,明年商辦市場仍是國內壽險業的天下,本土化將更為明顯。
世邦魏理仕董事總經理林俊銘則認為,商用市場以工業廠房、工業用地等剛性需求為主,早已本土化,外資占比非常低,且外資購買商辦大樓也可能採用股權交換方式,或在台設立子公司方式購買。
(工商時報)

扭曲的房稅 全球奇觀

觀點-

近年政府推動不動產稅制改革,以打擊投機炒作,但所有稅制應建立在「公平合理」的基準,台北市實施的超級房屋稅已被嚴重扭曲,形成另類的不公平正義,也造成一些全球罕見奇觀。
第一個奇觀,是30年一次調到位的路段率、房屋標準單價、稅率,除了凸顯多年無作為的市府不動產評議委員會的無能和消極,且30年一次調到位,更讓2014年7月1日之前、之後取得使用執照的建案,命運猶如天堂和地獄。
許多被認定高級住宅的新大樓,1日之隔、命運就差每年幾百萬房屋稅,大直同一條路上,2014年4月和2014年12月取得使照的兩家飯店,每年要繳交的房屋稅,相差竟達幾千萬元。此外,仁愛路「宏盛帝寶」每戶房屋稅本來約8~10萬元,2011年調高路段率後至20~30萬元;但與「帝寶」同一條路,2014年7月1日以後交屋的某新豪宅,至少要繳50~100萬元房屋稅、是「帝寶」的3倍水準!
第二個奇觀,是高級住宅的認定爭議太大。依北市府對高級住宅認定標準,讓每坪79萬、80萬元的1萬之差,每年繳交房屋稅差到3倍。第三個奇觀,是房地比被大大扭曲。北市一般房地比約是25:75或30:70,不過房屋稅新制下的房屋評定標準單價,一次調足30年差距,造成某些大樓的房地比竟出現50:50的案例,像樣的住宅大樓每1坪官方評定造價,動輒達40~50萬元,簡直是全球豪宅的一頁笑話!
第四個奇觀,是北市都更不但閉鎖、反而倒退嚕,2015年已出現不少因為高額房屋稅而半途而廢的都更案。
我們需要通盤檢討後的合理稅制,兼顧住宅政策與公平性,更不能犧牲產業發展。畢竟大坪數高級住宅不是原罪;要實現居住正義,不應該以懲罰購屋者為手段,更何況是一個無效卻有強大後座力的手段。
(工商時報)

獲利…有壓 富邦金獲利 節節衰退


獲利…有壓 富邦金獲利 節節衰退
富邦金今年前11月獲利
富邦金控近年獲利不斷創新高,極力保持業界領先,今年前11月,富邦金稅後盈餘已突破621億元,每股盈餘更達逾6元;但展望明年,有法人認為,富邦金過去幾年投資實現利益墊高了基期,明年獲利衰退機率大增。
近幾年,富邦金獲利力道能夠不墜,就是依賴台北富邦銀行、富邦人壽「雙引擎」,尤其是富邦人壽,貢獻盈餘比重竟高達6成以上,若出現「引擎失效」,自然前景不樂觀。法人指出,富邦人壽除了踩到Delta Lloyd這顆大地雷,今年11月的自結損益,單月稅後盈餘更僅剩下1,500萬元,不僅較去年同期大減98.7%,更創下近年來首見單月獲利未達億元的狀況。
不僅獲利出狀況,富邦人壽原本今年上半年,備供出售項下是呈現未實現獲利224億元,但第三季結束後,卻轉為變成未實現損失,一來一往減少高達470億元。
根據富邦金第三季財報顯示,由於備供出售未實現損益「由正轉負」,造成富邦人壽淨值大減363億元,今年舉行第三季線上法說會時,雖極力解釋富邦人壽「經常性收益已優於損益兩平點」,但許多法人依舊不斷質疑,金控和人壽淨值為何少這麼多?
法人認為,儘管今年8、9月,受到國內外股災影響,但相較其他壽險同業,富邦人壽淨值減損最多,代表「潛在損失大過同業」。法人表示,富邦金今年獲利,在上半年收益大好基礎下,全年稅後淨利應可上看650億元,年增幅8%,但因目前帳上備供投資部位已轉為未實現損失,勢必影響未來投資收益表現,明年恐出現獲利衰退,且幅度可能達雙位數。
(工商時報)

2015年12月25日 星期五

銀行不動產管制 明年擬退場 研擬明年取消2大放款監理指標

提振房市

 
 
 
為提振房市買氣,金管會研擬取消,2大控管銀行不動產放款高集中度的監理指標,有助銀行增加不動產授信。
持續解凍
【廖珮君╱台北報導】為提振房市買氣,金管會再出招。金管會已研擬取消2大控管各銀行不動產放款高集中度的監理指標,改回歸各銀行自行風險管理,最快下周宣布;此舉將有助各銀行增加不動產放款,又以中小型銀行、在台外銀子行,如渣打銀、滙豐銀受惠最大。
這是繼金管會降低保險業投資不動產的年化投報率一碼(0.25個百分點),促龐大保險資金投入房市後,再鬆綁銀行業不動產放款監理措施,有助拉抬明年房市。
金管會今年僅剩2大監理指標,監控銀行對不動產放款是否過度集中。一是銀行房貸加修繕貸款佔總放款的比例,若是市場排名前10大,限佔30%,非前10大限40%;另一是建築融資佔總放款,前10大限10%,非前10大限15%。 

有助提振房市買氣

一旦2大監理指標全面取消後,也宣示長達4年的不動產管制措施退場,各銀行對房貸、修繕及建築融資等不動產授信可望增加,有助提振房市買氣。
金管會官員說,從2011年控管各銀行不動產放款的高佔比,至今4年多來已收成效,過去房市過熱、需對銀行不動產放款設限,但房市轉冷,則須評估是否不再需要「統一劃一條紅線」,應回歸各銀行自行控管。
據統計,過去4年多的不動產管控,各銀行合計提存準備金已破百億元,「列管」的銀行家數,也從初期的17家降到至今只剩4家,顯示政策已收成效。
該官員也說,各銀行不動產放款,明年底前仍須提足1.5%的準備金,目前平均提存比率已逾1.4%,顯示各銀行對不動產放款多已提足準備金,風險承受度拉高,適度鬆綁,也有助銀行業務發展。 
近10年全體銀行房貸加修繕貸款佔總放款比率

小銀行壓力可降低

銀行業者則說,不動產監理指標鬆綁,有助一些放款規模較小的中小型銀行和在台外銀子行,如陽信銀、台中銀、三信銀、瑞興銀,及渣打銀、?豐銀等,過去長期超限的土地銀行,壓力也可望降低。
據資料顯示,從2006年開始,各銀行房貸加修繕貸款佔總放款比率,均逼近3成,也就是說,銀行每100元放款中,有30元都是集中在不動產,國銀放款過度集中房市,引發金管會關注。
為降低各銀行放款過度集中不動產,金管會在2011年起,針對各銀行不動產放款,陸續提出4大監理指標,一旦超標「踩紅線」就得增提0.5~0.8%準備金,吃掉銀行獲利,銀行也被迫持續減少不動產授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