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28日 星期五

TMU業務爆發 銀行今年好賺 年增率估2~3倍 大品牌是贏家


 
 
外資看好今年銀行TMU獲利料成長2~3倍。
【林巧雁╱台北報導】整體金控1月獲利意外亮眼,較去年12月飆高2.39倍,年成長16%,主要來自於財富管理與TMU(Treasury Marketing Unit,金融行銷業務)手續費收入。外資看好今年是銀行業TMU獲利爆發年,年增率2~3倍激增,大規模、外匯強的大品牌銀行將是大贏家。

銀行股優於壽險股

伴隨TMU獲利衝高,也將可挹注金控獲利。外資給予富邦金(2881)與國泰金(2882)的目標價均為48.6元、兆豐金(2886)28元、中信金(2891)23.9元、玉山金(2884)23元。
外資看好的金控為玉山金與富邦金,對金融業評等,則是銀行股優於壽險股,最後才是證券股。而去年TMU業務,則以中信銀、台北富邦銀、兆豐銀和永豐銀賺最多。
馬來西亞CIMB Bank(馬來西亞國際業銀行)金融分析師侯乃鳳指出,今年TMU將是銀行獲利的主要驅動力,相較過去僅5%成長,今年TMU收入將拉高至10~15%。 

4因素推升TMU業績

TMU(金融行銷業務)主要是提供客戶避險需求的衍生性金融商品,大多數TMU客戶主要需求為美元或人民幣避險,多為法人或是企業戶。
侯乃鳳認為,有4大原因將讓TMU業績持續飆漲,一是今年的市場依然波動劇烈,二是來自於新客戶需求,如更多中小企業戶,三是未來潛在的兩岸商機,四是法規鬆綁後,可設計更多新金融商品。
台北富邦銀2012年時的TMU獲利才17億元台幣,成長低於6%,2013年9月時已成長至32億,9成均為人民幣避險需求,今年1月TMU獲利創單月新高。
侯乃鳳指出,中信銀去年TMU獲利約35~40億元,成長11%,去年5~6成的TMU獲利都來自於外匯與衍生商品獲利。中信銀的優勢是擁有忠誠穩固的客戶基礎,加上完整的海外平台。 

2014年2月26日 星期三

陸銀行 快被網路打趴了


特派記者 林則宏/經濟日報
在大陸,銀行稱得上是暴利行業。2012年大陸商業銀行淨利潤合計達新台幣6.2兆元,去年銀行業獲利增長雖下滑,但淨利潤超過新台幣7兆元已無懸念。民生銀行行長洪崎還因此說過,銀行的利潤太高了,讓他們有時都不好意思公布數字。不過,大陸的銀行利潤高並非體質好、競爭力強,而是得益於官方長年來的市場保護。
雖然去年中,大陸已取消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管制,但關鍵的存款利率上限仍被鎖住在官方基準利率的1.1倍,這讓大陸的銀行輕輕鬆鬆就能享有至少300個基點的存貸利差。
不過好日子不久了,去年底召開的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已提出,要「加快推進利率市場化」。但利率自由化壓力還沒到來,大陸的銀行最近卻已被突然竄出的新競爭對手-「互聯網金融」打到頻頻向主管機關求援。
今年1月,大陸人民幣存款少了9,402億元,比起去年同期更大減2.05兆元。錢究竟跑哪兒去了?市場多將之歸咎於「餘額寶」之類的「互聯網金融」。
「餘額寶」是阿里巴巴利用旗下的第三方支付系統,在去年中推出的類似貨幣基金的新網路金融產品。因利率遠優於銀行存款,吸引許多大陸民眾將閒錢轉到餘額寶。到今年2月中旬,餘額寶吸收的資金已超過人民幣4,000億元。
銀行營運最根本的存款大量流失,讓大陸銀行業跳腳,呼籲中國銀監會取締餘額寶。然而,網路金融對銀行業的衝擊絕不會只是搶走存款這麼簡單。
這個月另一家網商「京東商城」推出「京東白條」,允許消費者購物分期付款。和信用卡分期付款不同的是,「京東白條」是京東商城以自有資金、自行評估消費者信用後提供給的消費貸款,因此手續費和利息全都京東商城自己賺。
如果大陸的網路金融能持續「野蠻生長」,繼傳統商業被打趴後,下一個被網路擊潰的就是銀行了。



三大國有行 拒絕餘額寶存款




餘額寶以高收益吸引了眾多小額理財,已經引起銀行業的反擊。報導指稱,大陸三家國有大型商業銀行總行不接受各自分行與餘額寶旗下天弘基金為代表的各類貨幣市場基金進行協議存款交易。
據財經網報導,天弘基金人士稱,雖然每天都會向幾家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就協議存款進行詢價,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做成一筆交易。
對此,一家國有大型商業銀行總行相關人士表示,過高的價格是其拒絕交易的主要原因。本屬於商業銀行的存款被天弘基金獲取再存入商業銀行後,原本0.35%的活期存款和3.75%的兩年期定期存款立刻被抬高至5%至6%左右。
根據中國大陸相關法令規範,天弘基金與商業銀行所商定價格的協議存款,在銀監會規定的會計歸屬上被列為是同業存款,其利率由雙方商定,不受到一般存款的存款利率限制。而這也是餘額寶可以取得高收益的一個主要原因。
另方面,同業存款不納入各項存款考核口徑,從而不能計入商業銀行的存貸比指標。即便商業銀行不投放新的貸款,一般性存款的下降依然使得其存貸比被抬升。
2月25日,中國銀行業協會召開會議研究銀行存款自律規範的措施,會上提出考慮由協會出台相關自律規範文件,將「餘額寶」等互聯網金融貨幣基金存放銀行的存款納入一般性存款管理,不作為同業存款。不過,最終此類存款是否視做一般性存款,仍要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來認定。
在之前那位國有大型商業銀行總行相關人士看來,與其被動接受貨幣市場基金的價格,國有商業銀行或不如通過提高理財產品收益率等方式來爭奪存款。

封殺餘額寶 三大國行動刀

▲餘額寶等協定存款被封殺。(CFP)
▲餘額寶等協定存款被封殺。(CFP)
▲招行前行長馬蔚華:我也用餘額寶 每天看收益很有意思。(CFP)
▲招行前行長馬蔚華:我也用餘額寶 每天看收益很有意思。(CFP)
反擊餘額寶,大陸三家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工行、農行、交行)通令分行封殺各類貨幣基金進行協定存款交易,銀行業正式宣告向互聯網貨幣基金開戰。
互聯網貨幣基金跛腳
三大國行動刀,儘管沒有明文下達指示,但透過中國銀行業協會官方的中國經濟網,向全大陸三百多家銀行會員釋放訊息。
餘額寶首當其衝,天弘基金抱怨向國行就協定存款進行詢價,但國行總行審批部門就是不批准分行任何一筆貨幣基金的交易。
銀行封殺貨幣基金進行協定存款交易,影響到底有多大?對規模4000多億元人民幣的餘額寶而言,簡直快一刀斃命。因為,餘額寶對客戶承諾「T+0(現買現贖)」,為能兌現視同現金的承諾,將90%以上資金投資於40天期限內的協定存款,以保證流動性需求。
貨幣基金與商業銀行所商定價格的協定存款,在銀監會規定的會計歸屬上被列為同業存款,因此,再存入商業銀行後,原本0.35%的活期存款和3.75%的2年期定期存款立刻被抬高到5%至6%。這也就是餘額寶等互聯網貨幣基金得以開出高收益率的保障。
馬蔚華:有助金融改革
也因此,儘管國有三大行把餘額寶視為眼中釘,但前招行行長馬蔚華自招,也用餘額寶理財,「放幾千元在裏面,挺有意思的,每天都能看到錢增加了多少。」馬蔚華認為,銀行利率管制遲早開放,餘額寶的出現,有助推動銀行提前加快金融改革。
一旦銀行封殺協定存款交易,貨幣基金只要提前支取將被罰息,或只能獲得低利的活期利息,資產勢必由盈轉虧。面對虧損,餘額寶等貨幣基金必須對所投資資產組合進行調整,重新進行資金配置,尋找其他流動性高的資產。這意味,餘額寶要進行更多短債的配置,承擔違約風險的投資。
銀行業重拳出手,將餘額寶等互聯網金融貨幣基金存放銀行的存款納入一般性存款管理,不再作為同業存款,並得按規定繳納存款準備金。看似是從維護公平競爭金融市場秩序與國家金融安全的大計著想,其實,對餘額寶將帶來不小的打擊,互聯網貨幣基金的下一步,恐將更加崎嶇而蹣跚。
小 靈 通協定存款
是客戶按照與銀行約定的存款額度開立的結算帳戶,帳戶中超過存款額度的部分,就自動將其轉入協定帳戶,並以協定存款優惠利率計息的一種企業存款。
基金所投資協定存款,與保險所投資的協定存款在銀行內不屬同一類別,是不計入一般性定期存款,不計入存貸比考核、不派生貸款,而屬於同業存款業務。(戴瑞芬)











中銀協祭自律 餘額寶恐將滅頂








餘額寶怎麼運作
餘額寶怎麼運作

阿里巴巴旗下互聯網貨幣基金餘額寶,飆升4000億元(人民幣,下同)的集資規模,已經比大陸發地方債還快。面對餘額寶來勢洶洶,中國銀行業協會召集300多家銀行會員,決定排除貨幣基金的「同業存款」待遇,拉回與銀行活期存款一樣的起跑線上。銀行業摘掉餘額寶高收益率的光環,正祭出致命的一擊。
中國銀行業協會會員包括300多家銀行及金融機構,這次大動作向互聯網貨幣基金叫陣,其實背後的主管單位銀監會發揮了不小的影響力,可視為是監管層在投石問路,準備祭出強控風險的緊箍咒。
排除同業存款待遇
餘額寶之所以遭銀行業圍剿,正因為它打著高收益旗幟,高息吸引大量資金從銀行流出,迫使銀行存款或理財產品利率大幅上升;然後再透過貨幣基金的「同業存款」待遇,把從銀行流出的錢,以更高的價格存回銀行。
因此,中國銀行業協會正打算祭出「存款自律措施」,也就是將貨幣基金存放銀行的存款,納入一般性存款管理,不作為同業存款,除了得按規定繳納存款準備金,並需遵守大額協議存款利息上浮限制。根據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規定,銀行的存款利率不得超過同檔次基準利率的1.1倍。若提前提取,則按活期存款計算利息。
餘額寶 可能倒貼資金
貨幣基金一旦納入一般性存款管理,餘額寶也就由原先的同業存款,改按活期存款取息,那麼高收益將立即跳票,而且餘額寶不光賺不到錢,甚至有可能倒貼巨額資金。
銀行業出手反擊,也是對互聯網理財貨幣基金的釜底抽薪。以主流互聯網理財產品均對接貨幣基金來看,除了餘額寶對接的天弘增利寶首當其衝,包括微信理財通對接的華夏財富寶,百度百賺利滾利版對接的嘉實活期寶等,都恐將難逃滅頂之災,互聯網貨幣基金逾6%以上的高收益率,也因為一夕之間風雲變色,將成為過眼雲煙。



旺報觀點-銀協先反擊 證監會後磨刀
互聯網金融來勢洶洶,步步進逼傳統金融銀行地盤,中國銀行業協會終於出手反擊,使出撒手金間要把互聯網貨幣基金納入一般性存款而非同業存款,計繳存款準備金,讓高收益率泡沫崩盤。
銀行業反擊也接二連三,包括工行、農行要求,由總行統籌跟支付寶類公司建立單獨帳戶,並統一定價,各分行、各部門不能再直接定價。擺明不讓互聯網金融產品享受特別政策,要求同一標準的監管。
銀行業的反擊,後續還得看銀監會如何操刀,倒是證監會也磨刀霍霍,擬全面提高基金公司風險準備金的計提比例,並要求與銀行未支付利息嚴格掛勾,以防範貨幣基金可能的流動性風險。
顯然,監管互聯網金融動作頻頻,並非偶然。大陸兩會前後,預計將會對互聯網金融祭出監管。基於防止貨幣空轉,控制同業存款放貸規模,在銀行投資端打擊的同時,當然也要在資金端進行控制。所以板子既打在銀行身上,也會打在貨幣基金身上。


第三方網路支付夯 銀行難再躺著賺




陸第三方網路支付規模
陸第三方網路支付規模

過去一年中國大陸第三方網路支付市場快速崛起。除中國大陸最大電子商務集團阿里巴巴推出的「餘額寶」大獲成功,一舉將合作夥伴推上中國大陸最大基金寶座,其他網路公司也紛紛圈地殺入網路金融領域,傳統銀行未來恐難再躺著賺。
近日,互聯網金融發展也引起中國內部正反意見論戰。稍早,央視曾引用專家談話強力抨擊互聯網金融,前日,中共黨報人民日報則意外發表一篇文章,稱雖要注意互聯網金融,但其也為傳統金融改革帶來不少作用。
去年6月,阿里巴巴旗下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寶」,結合大陸天弘基金管理公司推出「餘額寶」線上理財服務。
由於線上操作便捷且支付寶擁有超過8億個註冊帳戶,天弘基金在大陸國內管理基金資產的規模排名已飆升至第2名;天弘基金資產中「餘額寶-增利寶」基金,則拿下大陸國內最大基金規模的寶座。
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今年2月26日,餘額寶累積用戶數超過8,100萬人,資金規模超過5,000億元人民幣(下同)。
值得注意的是,據一財網的統計,目前大陸滬深股市的有效帳戶分別為6,700萬和6,500萬,一般投資者都是滬深各一個戶,所以股民總數約6,700萬左右。這也意味著,假設一個人只用一個帳號申購,餘額寶只用了8個多月的時間,其用戶數和規模不僅遠超其他基金,甚至比已有20多年歷史的大陸股民還多。
除了餘額寶的大獲成功,今年農曆春節,另外一家大陸網路龍頭騰訊透過其網路通訊軟體「微信」推出的「微信紅包」應用程式,讓公眾帳號透過「微信支付」系統付款,也在短短幾天創下超過7,500萬次的搶紅包記錄,吸引各家網路公司紛紛進場圈地,殺入網路金融領域。
近期如百度百發理財宣布推出8%的年化收益率,微信理財通也推出的華夏基金的財富寶貨幣基金產品。
此外,家電大廠蘇寧雲商也透過基金公司推出「零錢寶」,網路公司小米則宣布與北京銀行搭檔,雙方將在行動金融上全方位合作。
根據市調機構艾瑞諮詢發佈的統計,去年中國第三方網路支付市場交易規模達5.3兆,比2012年成長46.8%。
面對網路支付高效率、服務低成本的挑戰,如中國銀行、民生銀行、建設銀行等各大行也不甘示弱,推出自己的線上理財產品。





新光人壽已成金管會「列管生」

        
  • 陳曉東


昔日大老二,現在靠賣樓過日子

原來能和國泰人壽一較長短的新光人壽,雖然去年歡慶開業五十周年,然業界地位卻已一落千丈,不但一月出現虧損、新契約排名倒退,甚至被金管會「列管」,而近幾年來,都靠賣「祖產」大樓過日子。


十五家金控一月業績出爐,富邦金以一月大賺六十七億多元,蟬聯獲利王寶座,但新光金則是虧損四.四七億元,成為十五家中唯一一家虧損的金控,敬陪末座。讓人不禁要問,這家曾是壽險資優生新光金到底怎麼了?



「維持現狀,即是落伍」,去年新光人壽慶祝開業五十周年,當年集團創辦人吳火獅親手寫下的經營信條重現員工眼前,但對一些陪著新光人壽走多數十年的老員工來說,幾場風暴下來新光人壽的招牌已有些黯然,不再是那個市場上爭第一、第二名、有著五百萬大紅傘的活力壽險公司。

不賣大樓才是新聞

曾經與國泰人壽一起買下新光站前大樓的土地,也曾在十信風暴後買下國泰蔡家的起家厝(後來的敦南金融大樓),新壽過去一直是與國壽爭奪一、二名的壽險老大哥。現在的富邦人壽、中國人壽、中信人壽,在當時還不成氣候、甚至還沒成立。

但去年新壽的新契約排名已落到第五名,與前四名間至少有五百至一千五百億元的差距,但與後面的追兵則只有二十與三十多億元的距離。若以新壽去年全年稅後純益六十五.七六億元來看,大概排名業界第四,新壽似乎已失去成長的活力。

最重要的是新壽過去七年以來,幾乎年年出售總價近一百億元的土地或大樓,才能維持一定的獲利成績。

例如,二○○八年賣的信義聯勤土地,○九年賣新光三越信義A11館及土地,一○年賣內湖漢諾威大樓及寶慶路總部土地,一一年則是賣敦南凌雲大樓及新光REAT持有六三%的新光敦南大樓等,去年則賣了敦南大樓三七%的持分。另外,今年二月二十四日還預計要標售內湖大眾電腦大樓。這些還不包括一些先前已包給REAT或REIT的標的,如新光松江大樓等。
某金融人士就私下表示:「到後來,新壽公布要賣大樓已不是新聞,若當年沒有要賣大樓才是新聞。」

關鍵字金融海嘯宏達電

為何昔日的壽險市場強棒,會變成今日的不動產大賣家?新壽從當年新光金要與台新金合併,傳出要一口氣增提一九六億元的責任準備金開始,就提早攤出壽險同業慣性隱藏的利差損缺口,導致股價重挫,財務體質一落千丈。

後來,新壽又因總統大選造成股市大跌、美國次貸風暴出現的CDO(擔保債務憑證)與CBO(債券抵押受益憑證)投資損失、○八年金融海嘯等,承受極大的風浪。

「一直找不對人是新壽的致命傷!」某位新壽老員工無奈的說,當年新光金重金禮聘海外投資高手呂文熾出任投資長、投信界金童倪健元出任副投資長,曾任職麥肯錫的容覺生出任財務長,還有一堆來自香港投信、顧問公司的「投資」、「財務」高手。

<....全文未完,詳細內容請看本期周刊>

2014年2月24日 星期一

國壽投資性不動產傾向以市價進行續後評估


不動產擬市價評估 淨值將暴增
,國壽總經理熊明河昨(24)日表示,以市價評估後,就會證明國壽並不比其他國家的壽險公司差。至於布局東南亞,國泰人壽也準備好了。
熊明河表示,一旦保險局確定將海外銀行、保險公司、證券等解釋為保險相關事業,屆時國壽就可在淨值40%的範圍內,配合金控的策略及國泰世華銀的經營能力,先到亞洲布局,「要把台灣金融產業擴展到其他國家。」
至於國壽投資性不動產傾向以市價進行續後評估,國壽發言人林昭廷表示,已準備好相關評價,只等保險局確認準備金提存方式。
據了解,國壽去年公布隱含價值時不動產依市價評估,增值1,888億元,其中開帳已認列758億元,估還有約1,100億元可認列到淨值,一旦確定採市價,本季底國壽淨值可望「暴增」到2,500~2,700億元,成國內淨值最高的壽險公司。
熊明河表示,國壽真正的價值現在從財報上都看不見,未來不動產若以市價評估後,就會證明國壽並不比其他國家的壽險公司差。
且淨值大增,代表國壽承擔風險能力增加,有助外資法人提升評價,且許多保險法規計算投資額度,如保險相關事業是以淨值為基礎,國壽去年底淨值約1,474億元,併購額度僅590億元,若升到2,500億元,就有1,000億元的併購額度。
國壽去年第4季加碼台股及海外股票,水位達到其可運用資金12~13%高點,今年元月則伺機出脫部分獲利已高的個股,2月再回補,國壽負責投資操盤的副總王怡聰表示,今年資產操作會更靈活彈性,波段操作比重會比去年更高。

2014年2月12日 星期三

新聞辭典 ─TMU


金融商品行銷(TMU)是Treasury Marketing Unit的縮寫,主要工作是在銀行的財務部或交易室,負責為客戶承作衍生性金融商品的投資。
該業務與企金部門或各分行的企金行銷人員關聯性高,主要由企金部門行銷人員外訪法人企業或個人大戶,再牽線到財務部門,由財務部門人員為客戶作衍生性金融商品的投資規劃、執行。
一般來說,分行端與該工作相關者稱為RM(Relationship Manager)人員,負責客戶帳戶維護及額度審查,等額度決定之後,就是由TMU人員負責投資操盤。(朱漢崙)

2014年2月11日 星期二

升高中的大陸地方債風險

社論-

過去20年,中國大陸以政府投資加持經濟成長,締造出傲視全球的佳績,卻也埋下中國版政府債務危機的隱患。為因應投資所需,地方政府自1979年開始舉債,並在政績競賽下逐年提高。其中,又以2009年地方政府為配合國務院4兆人民幣刺激經濟計畫,造成債務年增率飆升至61.92%,最為驚人。累積至2010年底,全國已有超過90%的地方政府以舉債因應開支。
縱然自2011年起,中國人行採取緊縮的貨幣政策,讓地方政府債務擴張速度放緩。但依中國審計署統計,截至2013年6月底,地方政府債務較2012年底成長12.6%,幅度為中央政府債務的三倍,顯見地方政府仍是中國政府債務成長的主要來源。
導致地方政府債務快速積累的成因眾多,而1994年起採行的分稅制,堪稱首要原因。分稅制造成主要稅收項目回歸中央,但交通建設、教育、衛生、環保等重大支出項目,卻由地方政府全權負責。在中央政府移轉、支付制度不完善的情況下,地方政府的財權與事權嚴重失衡,財政收入僅能維持基本政府開支,迫使其不得不透過其他管道直接或間接籌措資金,進而發展出以地方城市建設投資公司(城投公司)為主的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只是,此機制固然讓各級地方政府得以舉債投入市政建設、土地收儲、交通運輸建設、保障性住房等項目,亦有效紓緩1997、2008及2012年國際經濟危機對中國經濟的衝擊,但因舉債程序與管道未受嚴謹監管,地方政府大量舉債投資不只有浮濫之嫌,更使財政失衡加劇。
再者,地方政府缺乏合理發債機制,使其籌資管道受到限制。自1995年《預算法》實施,明令地方政府不得發行債券後,地方政府便透過城投公司、銀行貸款與政府擔保等方式舉債,造成當前龐大的隱性債務。即使從2009年起,地方政府終可突破《預算法》約束,獲得發債權力,但仍由財政部代發。而財政部公布的《2013年地方政府自行發債試點辦法》,亦規定地方政府發債規模、用途等均由中央規定,使其仍無發債自主權。
此外,中央與地方政府的偏好與思維模式分歧,也是助長地方政府債台高築的重要因素。長期以來,地方政績考核以個別GDP表現論英雄的觀念,使中央與地方在經濟發展與提供公共服務等方面,存在顯著差異,造成前者主要思維在保持社會穩定與經濟發展,著重整體經濟規劃;但後者渴望經濟高速成長,強調微觀與局部性。因此,在地方政府自主發債議題上,中央憂心若地方各級政府自行發債,將加速債務危機爆發;地方政府顧慮若無法自行發債,會讓地方經濟陷入僵局,導致官員晉升受阻等。如此迥異的觀點,也難怪中央與地方對債務處理與解讀方式,經常發生扞格。
再加上稅收隨著經濟持續放緩而減少,地方政府在銀行融資受限下,承擔主要基建任務的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只能繼續透過債券、信託等途徑融資。假設地方政府為追求短期業績而採取非正規融資管道,不僅融資成本高、債務風險大,一旦資金鏈斷裂,便可能傳導到銀行等金融體系,引發極大的金融風暴。2014年 乃為地方政府償債高峰期,到期需償還責任債務占總債務21.89%,致使其在可能面臨利率走高的壓力外,亦因為政府加重緊縮影子銀行發展規模,讓借新還舊的償債模式不易操作,擾動勢難避免。
不過,雖然地方政府債務備受國際重視,且將其與影子銀行並列為中國兩大金融風險,但根據中國審計署公布的報告顯示,2012年底全國政府負有償還責任債務餘額占當年GDP比為36.74%,低於國際慣用的60%負債率標準;全國政府負有償還責任債務占政府收入比約為105%,也處於國際貨幣基金(IMF)明定的債務率控制標準參考值範圍內。兩項指標皆表示,從總體的政府債務觀之,現階段尚不致產生立即的信用違約風險,卻也凸顯出政府債務風險不在於規模,而在能否適度控制快速增加之流量。尤其是地方政府向來以「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方式處理資金需求,稍有不慎,風暴可能迅速擴大。
因此,中國大陸地方政府債務的治本之策,仍在於打破體制約束,轉變政府職能並扭轉以GDP為核心的政績考核機制;其次,調整中央與地方政府間的事權劃分,屬於全國性公共服務及具有調節收入分配性質的財政支出由中央承擔,區域性質的公共服務財政支出則由地方政府負責,以便提高行政效率、降低管理成本。至於中央與地方共同管理的事務,例如跨區域外部性公共服務的財政支出,則在釐清主要與次要責任後,按比例分擔。此外,進行預算法修訂、落實地方政府的發債自主權,並建立地方政府信用評級等基礎性工作,亦刻不容緩。唯有如此,方能使地方政府的融資陋習得以改善,並促進地方建設與發展合理化、經濟體制健康化,貫徹結構轉型的政策目標。

2014年2月8日 星期六

影子銀行問題開始浮現

產經解析-
  • 2014年一開春,中國金融市場風波不斷。市場一度出現流動性問題,但中國人民銀行仍維持強硬的信用政策,加上又有影子銀行基金傳出違約風波,在在都挑動中國官方政策態度和金融市場的敏感神經,備受各界關注。
    根據聯博的研究顯示,近來發生的風波,不但可能讓中國當地投資人對於財富管理的需求銳減,影子銀行的放貸活絡度和流動性也可能在未來幾季內出現緊縮。
    而首當其衝的可能是中國經濟成長動能是否會受到市場流動性逐漸緊縮,以及中國人民銀行不願動搖的政策態度是否會出現轉變。因此,中國政府是否會將經濟成長目標從2013年7.5%的常態水準,在今年下修至7%,將是未來值得長期關注的重要指標之一。
    主要理由就在於,如果中國仍維持與去年相同的經濟成長目標,屆時,中國人民銀行可能得透過短期間貨幣和信用政策的鬆綁,或者是祭出時而緊、時而鬆的政策等方式,以緩和所面臨經濟成長力道可能下滑的壓力。
    相反地,一旦北京決定將經濟成長率目標下降至7%,則將意味著中國貨幣政策走向可能將更加嚴苛,鬆綁不易。另外,值得特別注意的是:目前已有七個主要省份公布2014年的經濟成長目標,但其目標成長率卻都低於2013年的水準。其中,部分原因在於中國政府對於各省份官員的施政績效,將漸漸改以環保與社會和諧的改善幅度,作為評估依據,而非以地方基礎建設開發作為評估標準。
    為什麼近期中國人民銀行的貨幣政策態度再度引發市場的關注?
    2013年中,上海銀行同業拆借利率一度短暫飆高,至今利率水準已持續上升約170個基本點,因而引發各界注意。而造成上海銀行同業拆借利率上升的原因如下:
    第一,中國人民銀行堅守政策態度,逐漸轉為以調控中國經濟的槓桿風險為目標。第二,隨著利率自由化與可轉讓定存單等新商品日益普及,在市場中競逐的資金也愈來愈龐大,對市場的潛在影響力不可忽視。第三,每當信用市場出現季節性的額外需求,一旦央行與商業銀行間發生溝通不良,屆時信用市場動能與央行貨幣政策走向都可能會加深市場的不安。
    以中國人民銀行而言,去年夏天至今已多次警告各大商業銀行,希望能更有效地控管信用市場與金融體系的槓桿程度;儘管如此,商業銀行仗著北京當局不敢冒著危及經濟穩定成長的風險,仍維持相對寬鬆的放款標準。
    但,事實上,中國人民銀行的政策態度並未轉向。根據中國官方統計指出,過去12個月以來,新增銀行放款規模與2012年的水準相去不遠,年成長率為8.5%,整體放款規模則為8.9兆人民幣。相較之下,銀行資產負債表以外(俗稱影子銀行)的信貸活動卻顯著萎縮,特別是信託貸款與企業債發行活動明顯降溫,進而造成2013年第四季影子銀行貸款活動年增率萎縮25%。
    至於近期引發市場關注的中誠信託發行的信託基金(中國工商銀行為基金銷售機構,煤炭商山西振富能源集團為借款機構)一度傳出可能違約的事件,在地方政府出手干預下,違約風暴已經暫時化解。
    儘管如此,但真正的考驗可能才正要到來。一來是因為中誠信託基金面臨違約壓力的事件,實已開始凸顯影子銀行背後所可能存在的潛在問題;再者,從相關統計數字來看,類似的情況有可能在未來幾季內一再上演,亦將增加市場的波動和不安。
    究竟影子銀行的問題有多嚴重?根據聯博研究資料顯示,截至2013年9月底為止,中國信託產業的放款規模高達10兆人民幣(1.65兆美元),其中風險最高的借款人為採礦業與大宗商品製造商,亦即中國官方統計數據的分類為「工業與商業公司」,借款金額占整體信託產業的三成。目前,約有2.2兆人民幣的信託資產透過銀行加以集結,包裝成為證券化財富管理商品。
    由於這些財富管理商品中約有半數將在2014年上旬陸續到期,屆時能否如期履約,不但將左右市場資金的流動性和投資氣氛,亦將挑戰中國官方的政策態度是否必須有所大陸影子銀行近年頻頻推出各式理財商品,吸引不少人投資,但在法令規範不夠周延之下,衍生的問題也不少。日經中文網日前就報導,國際金融市場對大陸影子銀行的擔憂正在加劇,而對於規模持續膨脹的各式理財商品,日經中文網甚至批評根本就是大陸特殊環境造就的「不結果的花」。
    在農曆春節前,總金額高達30億元(人民幣,下同)、由中誠信託推出的「誠至金開1號」理財商品,差點爆發債務違約風暴,當時引起大陸金融市場動盪不安,該事件最後由來歷不明的第三方投資者出面,以本金收購該理財商品而收場,銀行相關人士認為,大陸政府介入擺平此事的可能性相當高。
    日經中文網報導,在大陸1年期定存利率最高3.3%的情況下,能獲得9%至11%報酬率的理財商品的確很有吸引力。但是,這些鉅額資金大多被投向實際情況並不透明的風險商品。
    令人擔心的是,在大陸保持高成長的時代,做為投融資物件的企業和專案很少出現破產。因此,大陸投資者對風險比較遲鈍,而大多數投資者都對中誠信託引發的混亂也漠不關心。
    不過,美國信評機構標準普爾已提出警告,認為在大陸經濟增長放緩的背景下,獲利惡化的理財專案及面臨經營破產的投信業者正在增加,「理財商品不會出問題」這一約定俗成的慣例能否維持,將是未知數。一旦發生債務違約,其影響恐將輕易成為跨國大事件。調整。
國的影子銀行是一個重要的融資渠道,但這一系統對中國金融健康構成重大風險。

影子銀行借款人的信用質量參差不齊,這類貸款的抵押品也一樣。許多貸款用房地產作為抵押物,也有一些貸款用工業機械設備、甚至大宗商品作為抵押品。在某些案例中,尋求取消抵押品贖回權的貸款機構發現,借款人已將抵押品抵押了一次以上,或者該抵押品根本不存在。

影子銀行系統與傳統銀行系統之間的相互關聯產生了額外的金融風險以及道德風險。

Newman Communications via Bloomberg
本文作者Satyajit Das
傳統銀行頻頻利用影子銀行將貸款資產從其資產負債表上轉移,在向監管部門和投資者披露業績時粉飾財務報表。銀行還會把貸款打包成高利息的替代性工具(例如信託、面向零售投資者的理財產品等),從而實現向房地產公司等企業放貸。為了保住市場份額、維持利潤,銀行正越來越依賴於這些替代性工具,因為銀行可以向影子銀行產品收取手續費和傭金。

傳統銀行與影子銀行之間的關係錯綜複雜。銀行把承兌匯票或高風險貸款出售給信託公司,信託公司再把這類資產打包成理財產品賣給銀行客戶。銀行、信託和理財產品有時發揮著攬儲的作用。此外,銀行利用新產品來籌措資金,所得資金用於支付到期的舊產品。

原則上講,這類理財產品的風險由投資者自己承擔,一旦發生大規模的違約,投資者將遭受經濟損失。但誰應該擔起違約的最終責任則是更複雜的問題。信託投資者也許相信他們是受到保護的,因為如果信託公司出售的產品出現損失,它們將面臨失去經營牌照的風險。

在最近幾年的某些案例中,信託公司用自己的資本金去填補虧損,藉此隱瞞產品損失,它們安排國有實體收購減值貸款,或利用新信託發行所得來償付到期投資。投資者或許也相信銀行將保證對影子銀行投資的償付和回報。

問題解決方案

中國證券業監管部門應當予以關注。

理財產品違約可能會削弱發行新產品的能力,或者促使投資者撤出資金,屆時就需要作為保證方的銀行為這些工具提供支持——2008年發生在美國的危機正是如此。隨之而來的損失以及現金外流可能在金融系統中引發更大範圍的問題,進而可能給有償付能力的企業和經濟增長帶來影響。

決策者們已採取措施減緩債務增長以及影子銀行的膨脹速度。比方說,監管部門已提高準備金要求,以遏制銀行過度放貸。它們還採取了其他信貸控制措施,例如針對某些類型的貸款設置限制。

2014年初,中國政府頒佈了限制影子銀行的舉措,要求按照現有規定加強對銀行的監管,禁止銀行將某些貸款和資產轉移到表外。銀行需建立單獨的理財業務管理體系,並相應計提資本和撥備。銀行與信託公司或券商之間的合作也受到限制。

同時,政府要求信托公司不得從一個以上的產品中吸收存款,不得投資于非交易資產。私募股權公司不得向客戶放貸。

政府還計劃引入三到五家民營銀行,為國有銀行佔主體的中國銀行業擴容。

中國政府對貨幣市場實施了干預,通過資金回籠和推高利率的方式限制信貸的過度增長並改善銀行的風險管理。這些措施已促使利率和波動性上升,同時也暴露出金融系統存在的結構性弱點,特別是影子銀行系統的不穩定性。

由於中國大部分存款被國有大型銀行所佔據,其他銀行的存款基礎較為薄弱,因此也更依賴於批發融資,特別是從銀行間市場融資。銀行間市場的流動性取決于在這個市場淨投放的大銀行和投資於貨幣市場的理財產品。

銀行間市場流動性減弱和利率上升會迅速引發連鎖反應。在資金面吃緊的情況下,小銀行處境逼仄,理財產品贖回量也會增加,造成銀行間市場可貸資金進一步減少,推動利率上漲。與大銀行不同的是,小銀行持有的政府債券較少,用債券做抵押拆借資金的能力也受到制約。因此,小銀行可能被迫廉價拋售非流動性資產,導致資產價格下跌。

小銀行的財務狀況惡化會導致其舉債成本提高。若外界對小銀行的償付能力感到懷疑,部分銀行可能會喪失融資能力。

不過到目前為止,這些干預措施在降低信貸增速方面效果有限。現在的關鍵問題是,中國仰仗的是負債推動經濟增長的模式,需要靠擴大信貸規模來維持經濟的高速運轉。而影子銀行的規模和復雜程度的增加也反映出一些結構性問題。

中國需要大規模的、範圍廣泛的經濟、金融和結構性改革,但這種改革在政治上不易實現,所以中國的負債只會越來越多。

(Satyajit Das曾經是銀行家,也是Extreme Money和Traders, Guns & Money的作者。)

本文譯自MarketWatch




2014年2月6日 星期四

銀行獲利創新高 roe不增反降--baral強化資本結揖的必然結果

去年ROE滑 銀行獲利跟不上淨值

連4年破紀錄國銀大賺2,576億元
近年國銀稅前獲利
近年國銀稅前獲利
國銀ROA、ROE變化
國銀ROA、ROE變化
本國銀行去年全年稅前獲利再創新高。銀行局6日公布,39家本國銀行去年稅前獲利2576億元,連續第四年創下歷史新高紀錄,但代表獲利能力指標的淨值報酬率僅達10.26%,略低於前年水準,資產報酬率則為0.68%,約與去年持平。
銀行局副局長張國銘也特別指出,去年銀行總行獲利約占整體獲利的68%,國際金融業務分行(OBU)加上海外分行、大陸分行獲利比重則提高到32%,代表銀行海外獲利能力已有逐年提高的趨勢。
國銀OBU加上海外分行及大陸分行去年共獲利約新台幣824億元,較前年成長10~11%,比起國內分行去年全年獲利成長率約5.4%,顯現海外成長力道明顯高於國內,再加上OBU業務今年大幅放寬,即對境外客戶幾乎全面開放,海外分行及大陸分行據點今年也可望大幅增加,預估今年海外獲利比重應可再向上提高。
國銀稅前盈餘已連續四年創下歷史新高,從2010年的1832億元開始,2011、2012及2013年都續創新高,去年在增提第一類放款備抵呆帳到1%的情況下,國銀稅前獲利仍是突破2576億元,比去年成長7.2%左右。
但若以獲利能力指標來看,前年國銀ROE已達10.41%,去年僅約10.26%,代表國銀獲利金額未跟著淨值同比成長,股東回報率略有下降;若以ROA來看,則維持在0.68%,與國際大型銀行ROA平均要1%以上相比,仍有一些距離。
去年稅前獲利第一名是兆豐銀行的219億元,第二名則是中信銀的215億元,第三名則則是國泰世華銀的164億元,而國銀去年稅前獲利能破百億元的共有13家,已達1/3的水準;另外去年底平均逾放比為0.38%,續創歷史新低,平均放款覆蓋率則已達319%,同樣也是歷史新高水位。
但若以去年底存款30.68兆元,放款僅23.66兆元來看,中間的超額流動已破新台幣7兆元,代表國銀手中有極多游資,若無法有效去化,即會拉低獲利能力




去年全體銀行獲利創高,但績效下滑獲利跟不上淨值腳步。

【廖珮君╱台北報導】金管會昨宣布,全體銀行去年淨值報酬率(ROE)為10.26%、資產報酬率(ROA)為0.68%,其中ROE比前年10.41%還差、而且ROA也僅和前年0.68%相當,顯示國銀獲利跟不上淨值擴增的腳步,績效以及獲利無法劃上等號。
法人說,ROE和淨值增減有關,例如銀行做現金增資,會讓淨值增加,獲利若無法跟上淨值增加速度,就會讓ROE下滑。
據金管會統計,去年淨值增加最多者,包括台北富邦銀和國泰世華銀,各增加了276億元和249億元。
據了解,台北富邦銀和國泰世華銀去年都有做現金增資,才讓淨值大幅擴增。
據金管會統計,去年擠入百億俱樂部者共有13家,比前年11家還多了永豐銀和玉山銀2家;而去年狂賺逾200億元者則是兆豐銀和中信銀。
淨值報酬率(稅後純益佔淨值比率,ROE)愈高,顯示該銀行賺愈多、股東報酬率愈好;資產報酬率(稅後純益佔資產比率,ROA)則是指銀行和客戶定價能力,這兩項為觀察銀行經營績效的重大指標,更是外資選股的主要考量之一。

海外獲利佔比32%

一般國際間大型銀行水準,ROE在15~20%間,ROA則需在1~1.2%之間。
金管會銀行局副局長張國銘則表示,去年全體銀行賺2576億元,光是海外獲利(包括國際金融業務分行和海外分行)佔比就達到32%,比前年31%還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