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日 星期日

2018年至10月底新臺幣兌美元匯率貶值幅度為3.75%,壽險業匯兌淨影響數約負1,782億元(即兌換利益3,543億元,但需加上避險成本5,075億元及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淨變動負250億元)。

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下稱金管會)定期於其全球資訊網揭露產物保險、人壽保險業損益、淨值、匯兌損益與壽險業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餘額等重要資訊,如何解讀保險市場重要經營指標將扮演著重要的社會功能,不僅可增加對於保險市場的了解,更涉及市場競爭策略的擬定與政府監理政策的檢視。
以下摘要金管會官網上所公布的數據結果,分析保險業稅前損益、淨值、匯兌損益與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餘額變化的實質意涵。
一、保險業稅前損益:2018年10月底為1,314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60億元或4.8%。其中壽險業稅前損益為1,174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53億元或4.7%;產險業稅前損益為140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7億元或5.3%。簡單而言,稅前純益(損)為保險業營業收入減去營業成本與營業費用,再加減營業外收入及支出,可以顯示公司的經營成果,為衡量公司當期的獲利能力。若由公布數據解讀,整體保險業的帳面獲利績效相較於去年同期,仍維持穩定提升。
二、保險業淨值(業主權益):2018年10月底為1兆2,351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2,423億元或16.4%。壽險業業主權益為1兆1,182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2,427億元或17.8%;產險業業主權益為1,169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4億元或0.3%。公司淨值涉及財務結構與經營能力指標,呈現於保險公司的財務槓桿,而觀察業主權益變動可衡量公司股本變動、損益表本期淨利及其他綜合損益的影響。而壽險業淨值下降及負債穩定增加,壽險公司的財務槓桿比將增加,淨值減少將直接影響保險業資本適足率(RBC),顯示公司須增資以強化與支撐新契約業務發展。反觀產險業淨值呈現小幅增加,顯示產險市場在不須增資之下仍有成長的前景。
相較於25兆8,897億元的壽險業資產而言,淨值佔比僅4.77%,資本市場波動或是實現帳面資本利得,使壽險業淨值資產比降低,因應風險資本監理之法令遵循,預期未來業務發展型態與銷售策略應有明顯調整或改變。
三、保險業匯兌損益:2018年至10月底新臺幣兌美元匯率貶值幅度為3.75%,壽險業匯兌淨影響數約負1,782億元(即兌換利益3,543億元,但需加上避險成本5,075億元及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淨變動負250億元)。
匯兌損益會反映至財業務指標,當新台幣兌美元匯率貶值趨勢,顯示投資美元標的未避險部位,除本身資產收益外,當納入財報時,應會產生資產評價的匯兌利益。如果欲維持高比例匯率避險,台美利差擴大下將產生接近3%的固定避險成本,持有大量外幣資產的壽險業,短期財報自然呈現預期的匯兌損失。
整體而言,即使加入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調節,若不考慮外幣資產收益,壽險公司從事海外投資時,短期資產評價對損益的影響為負值貢獻。
四、壽險業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2018年10月底之餘額為530億元,較上月份增加102億元。
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餘額增加,顯示當新台幣兌換美元匯率貶值時,壽險公司未避險部位可以暫時留存於帳面上的負債準備金增加,未來台幣升值時,可釋出彌補匯率損失影響。因此,對於增提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有正面的財務效果。
由以上數據,可以發現,整體保險業單月財務變動的經營意涵,壽險業的獲利績效仍維持令人滿意表現。基於市場短期台美利差與股市震盪,金融資產評價後造成公司淨值大幅減少,壽險業受淨值下降影響,業務推動將逐漸保守審慎,或透過增資以因應新契約業務成長,而資本的有效管理,將關係個別公司未來經營業務之風險管理、商品設計及行銷策略。
(工商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