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5日 星期二

首季因台幣升值,壽險業整體匯損達5088億元,但因有避險利益4169億元,再扣掉外匯準備金沖抵261億元,等於「淨匯損」達658億元。

台幣暴升6% 壽險業Q1慘虧45億

 
 
 
【廖珮君╱台北報導】據金管會最新統計,台幣今年首季暴升逾6%,壽險業已苦吞逾650億元匯損,使全體壽險業首季虧損達近45億元,其中更有9家壽險業者的外匯準備金「糧草」吃盡,若台幣後市持續升值,恐成為壽險業獲利潛在的未爆彈。
據了解,如新光人壽3月單月大虧35億元,就是因外匯準備金糧草已吃盡,無法動用,只好將匯損全數反映在獲利上。法人說,若台幣後市持續升值,恐讓以壽險獲利為主的金控公司股價承受壓力。
據金管會統計,受匯損陰霾罩頂,全體壽險業3月獲利已由盈轉虧,光3月單月就虧損了38億元,累計第1季已虧損約45億元。

全體淨匯損達658億

金管會保險局副局長張玉煇說,今年首季因台幣升值,壽險業整體匯損達5088億元,但因有避險利益4169億元,再扣掉外匯準備金沖抵261億元,等於「淨匯損」達658億元。
張玉煇坦言,用來沖抵匯兌損失的「外匯準備金」糧草,3月又持續減少,剩下180億元的新低水位,其中更有9家壽險業已碰觸到「底線」,也就是不能再動用。
壽險業外匯操作有獲利時需提列準備金「儲糧」,有損失時就可拿出部分準備金沖抵,此舉可讓壽險業財報更平穩。
依金管會規定,壽險業海外投資出現匯損時,匯兌損失的5成可用外匯準備金沖抵(另外5成需反映在獲利上);準備金每月月底餘額若低於前1年底的2成「底線」則禁止沖抵。 

2017年4月11日 星期二

新壽表示,有一部分匯損是來自1月及2月增購NDF(無本金交割遠期外匯)避險,3月NDF價格下跌,出現大量評價損失,無法用外匯準備金彌補


壽險Q1獲利 南山中壽轉盈




壽險Q1獲利 南山中壽轉盈
六大壽險公司首季稅稅後獲利
新台幣首季強勢升值逾6%,造成六大壽險公司獲利兩樣情。國泰人壽、富邦人壽實現資本利得,支應匯兌成本,首季獲利40~50億元,名列前茅,南山人壽、中國人壽穩定操作,3月一舉轉虧為盈;新光人壽則為了保住現金股利,首季因匯損造成稅後損失39億元。
六大壽險公司首季共收回187億元左右的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到3月底已有富邦人壽、南山人壽、台灣人壽接近年初20%的警戒水位,富邦人壽已開始拉高避險比重,3月已未再收回外匯準備金,估計3月整體壽險業的外匯準備金也已跌破200億元,多家壽險公司都不能再動用準備金。
今年元月新台幣大幅升值2.8%以上,六大壽險公司三家虧損、三家獲利,整體壽險公司元月稅前是大虧67億元,之後各家公司開始機動實現股債獲利,尤其台股上攻萬點,壽險公司即出售如台積電等有未實現獲利的個股,用資本利得彌補匯損。
3月單月稅後獲利以南山人壽的17.48億元最高,南山首季也轉為稅後獲利2.89億元;中壽11日公告3月稅後獲利1億元,同樣也在本月轉虧為盈,首季稅後獲利0.3億元,中壽表示,主要是堅持穩扎穩打的投資策略,不會因為匯兌成本增加,就大幅實現股債利得,因此並沒有在3月獲利暴衝。
新光人壽則在3月單月稅後虧損35.04億元,累計首季稅後虧損39.02億元,新壽3月有匯兌損失,但卻未收回外匯準備金,帳上餘額還有20億元;新壽表示,有一部分匯損是來自1月及2月增購NDF(無本金交割遠期外匯)避險,3月NDF價格下跌,出現大量評價損失,無法用外匯準備金彌補,但本體匯損的部分可收回7~8億元準備金,但新壽選擇不要收回,就讓虧損展現出來。
同時為了保住今年一定的現金股息收入,且不讓投資價格墊高,新壽並沒有大量實現台股獲利,所以是六大壽險公司中首季唯一虧損者;國壽目前以首季稅後獲利50.6億元,名列第一,第二是富邦人壽首季稅後獲利40.2億元,第三名則是台灣人壽的14.24億元。
(工商時報)

2017年4月4日 星期二

今年前2月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已收回210億元,估計首季壽險業資產在不計衍生性商品避險效果前,匯兌損失應有新台幣4,800億元以上,雖然因為提高避險比重,衍生性避險效果可能比去年增加,壽險公司付出的避險費用也增加,估計首季影響損益的匯兌成本應有2,000億元左右。


壽險Q1恐見高額匯損...




壽險Q1恐見高額匯損...
壽險業近來外匯準備金變化
新台幣匯率首季狂升逾6%,壽險業帳上匯兌損失恐超過2,000億元、更可能逼近3,000億元,等於1季的匯兌損失就是去年全年2~3倍,不少壽險公司已沒有外匯變動準備金可用,只能不斷提高NDF(無本金遠期外匯)的避險比重。
金管會掌握的最新統計,今年到3月3日為止,外資連續3個月淨匯入,已淨匯入91.55億美元(約近新台幣2,800億元),是推升台幣升值的主要力道之一,累計外資淨匯入餘額已達2,085.27億美元,創下新高水位。
新台幣兌美元3月31日收30.336元,等於首季就升值逾6%,而去年全年新台幣才升值2.38%,壽險業資產匯兌損失就高達1,931億元,但運用衍生性商品避險,再加上收回176億元的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最後損益表認列的匯損約新台幣900億元。
今年前2月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已收回210億元,估計首季壽險業資產在不計衍生性商品避險效果前,匯兌損失應有新台幣4,800億元以上,雖然因為提高避險比重,衍生性避險效果可能比去年增加,壽險公司付出的避險費用也增加,估計首季影響損益的匯兌成本應有2,000億元左右。
國壽、南山、富邦、新壽、中壽、台灣人壽等前6大壽險公司,年初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有近327億元,但今年前2月就用掉151億元,即用掉46%,有些公司已逼近餘額20%不得動用的的警戒水位,各家公司都拉高傳統避險比重,同時也實現股債獲利,減輕匯損對獲利的衝擊。
國壽年初帳上有近99億元的外匯準備金,前2月已收回25億元,但仍是壽險業外匯準備金餘額最多者,加上今年韓元也同步升值,因此國壽一籃子貨幣替代避險效果相對去年有效。
另南山人壽、中壽到2月底都還有30多億元的外匯準備金,撐過首季應不是問題,新壽及富邦人壽則是拉高避險比重,不再靠大量收回外匯準備金。
(工商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