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26日 星期日

兆豐銀淨值為2,406億元,歐洲、英國曝險部位占淨值比重近53%

兆豐銀 評估危機入市

英國脫歐引發國際金融市場震盪,反而是發「機會財」的好時機。目前匯銀龍頭兆豐銀在歐洲的總曝險部位近新台幣1,300億元,其中英國曝險近270億元,但兆豐銀高層指出,不僅不會在未到期前賣出,反而還會逆向「加碼」,評估「危機入市」的進場時機。
兆豐銀高層指出,當年歐債風暴時,兆豐銀就危機入市,賺進一筆機會財。兆豐銀認為,目前看來,歐盟27個國家短期內有其他國家脫歐,可能性不大,現在歐盟希望能儘快完成英國脫歐,不要再影響其他國家,至於蘇格蘭則是想留在歐盟,希望辦公投「脫英」,荷蘭要公投脫歐的勝算也不高,因此估計英國脫歐,造成「骨牌效應」機會不大。
英國目前占兆豐歐洲總體曝險部位約20%,兆豐銀高層表示,絕大部分的英國或其他歐盟國家的投資部位,只要是尚未到期,一定都已作了避險處理,由於「脫歐」氣氛前2天就已籠罩市場,因此兆豐銀已進場調節了一部分的投資部位。
對於後續的投資布局,兆豐銀高層明確指出,不僅不會未到期就賣掉部位,「甚至還會危機入市,加碼歐洲,甚至英國的有價證券」。該高層直言,因為英鎊大跌,有大批金融債會被拋售,其實不失為可以「進場撿便宜貨」的好時機。
高層舉例,例如德國CDS擴大,只要不超過300點(兆豐會凍結額度的臨界點),例如,平常只70、80點,但漲到120點,在合理波動反應下,就會進場加碼。
兆豐銀高層指出,目前兆豐銀淨值為2,406億元,上述的歐洲、英國曝險部位僅占淨值比重近53%,占總資產比重3.82%;單以英國來看,授信約80億元,金融商品投資180億元,合計英國加歐洲授信部位共360多億元。
統計顯示,兆豐在歐洲41國中,曝險有24國,其中英國居曝險第二大,前六大依序為法國、英國、德國、荷蘭、瑞士、瑞典。
(工商時報)

深水炸彈2018年引爆 9號公報 9月底前試算



深水炸彈 9號公報 9月底前試算






深水炸彈 9號公報 9月底前試算
9號公報四大影響
資本市場深水炸彈2018年引爆!國際會計準則9號公報(IFRS9)預計後年1月1日上路,金管會已開始要求上市櫃公司試算,9月底前回收,了解影響數再拍板實施方式,目前影響最大是壽險業,如去年底與今年第一季即變動達3,000億元,其次是銀行業的授信,將增加未來損失預期,第三則是基金產業。
據金融業者分析,9號公報有四大衝擊,第一是賣股票獲利大部分不再進損益表的當期獲利,而是放在淨值,「每股盈餘」勢必下降;第二是投資基金的價值變動一律進當期損益,大部分法人將在今、明兩年大量減持基金部位。
第三是債券發行人信評若大幅變動,必須增提大量損失,低信評或垃圾級債券投資可能減少;第四則是銀行以往五級放款分類,是依歷史提存呆帳準備,未來要增加未來經濟預估、失業率等指標,提存成本大增。
簡單來說,若9號公報上路,第一是現在的每股盈餘(EPS)、本益比等計算方式將失靈,因為有很大一部分獲利是放在淨值項下,公司配股能力不變,但年度獲利可能大幅下降。
第二則是基金產業將受衝擊,法人若擔心損益表波動過度激烈,會大量減少投資基金受益憑證;第三債券大部分價值會顯現在淨值項下,投資金額大的公司如壽險、大型企業,每月或每季淨值波動可能極大。
例如某壽險業稅後獲利500億元,其中若有150億元是賣股票的資本利得,9號公報後,獲利就只能有350億元,150億元是放在淨值的可分配盈餘,投資人看到的公司獲利會明顯下降。
另外,去年底前10大壽險公司持有到期及無活絡項下債券未實現損失有686億元,今年首季又轉為未實現獲利1,661億元,加上備供項下的未實現變動,3個月的時間壽險公司的金融資產價值增加近3,000億元,即9號公報後每股淨值波動度將大幅增加。
由於壽險公司影響最大,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IASB)將准許壽險公司延後適用,等保險會計4號公報第二階段2021年上路時,再一併適用;但台灣有金控公司合併財報的問題,目前看來銀行及其他金融業應會如期在2018年上路,屆時金控合併報表要全部照9號公報編制,還是壽險子公司用現在公報認列獲利,目前尚未定案。金管會表示,會等上市櫃公司9月底回報影響數試算後,在今年底前決定。

壽險、銀行授信、基金業 挫勒等

9號公報上路,金融業挫勒等。壽險業者目前爭取比照國際,即2021年跟著保險4號公報第二階段一起上路,即負債及資產都一起用市價編財報,但目前面臨金控合併報表無法編制的難題,希望金管會能儘早訂出適用方向。
由於台灣已確定完全接軌國際會計準則(IFRSs),因此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IASB)每確定一個公報實施,台灣都會跟國際同步適用,金管會表示,歐盟及許多金融監理單位如國際清算銀行、金融穩定委員會等都已表態認可9號公報,應該會在2018年如期上路,讓更多金融資產價值更透明。
目前金融業適用9號公報上,銀行即是面臨放款要增加預期損失提列,如目前客戶借房貸,若還款付息正常,銀行即算正常放款,目前就是提列1%的呆帳準備,未來若客戶換工作、收入下降等,銀行就必須增加未來「預期損失」的提列,目前預估部分公股行庫、小銀行都會面臨極大的挑戰。
但衝擊最大還是有18兆多元投資部位的壽險公司,投資分類由現行4大類即「交易目的、備供出售、持有到期、無活絡市場」,改為公平價值進損益表、公平價值進綜合損益(類似現在備供出售)、攤銷後成本等三大類,投資策略會大幅改變。
壽險業者表示,幾乎全部資產都要市價呈現,但重要的是4號公報第二階段還未上路,也就是負債面的保單準備金沒有跟著一起用市價,例如現在若升息1個百分點,資產項下的債券可能未實現損失1,000億元,但保單負債可能價值增加1,500億元,一來一往抵銷後淨值即會增加500億元,但若只先適用9號公報,投資人只會看見資產蒸發1,000億元,對壽險公司「不公平」。
第三大影響產業即是基金業者,目前金融業及法人喜歡投資債券型基金等,每月或每季配息可以當獲利認列,基金淨值變動則在股東權益項下,是極佳的投資工具,但9號公報後,要求所有基金投資淨值變動都要算進當期損益,上市櫃公司勢必要從今、明兩年減少基金的投資,以免損益變動過大,目前基金業者也在積極向國外爭取緩衝或其他認定方式當中。
(工商時報)

2016年6月23日 星期四

銀行存款大舉奔向保險公司, 一旦國際債市崩盤......

銀行賣保單 金管會設防火牆

2016-06-24 04:20 經濟日報 記者韓化宇/台北報導

銀行通路熱銷保單的現象,新政府上任後將出現翻轉。金管會鎖定此現象加強監管,要透過修法在保險業務及銀行本業設立防火牆,避免銷售風險侵害到銀行。
資深金融業主管指出,原本銀行通路最熱賣的商品是基金,但近年景氣低迷,基金買氣受到影響,銀行為了提升手續費收入,都強化保險商品的銷售,讓不少兼具保障、儲蓄甚至投資功能的保險商品竄起。但也因此,許多銀行存款開始大量移向保險公司。
觀察大型民營銀行銷售保單的情況,此類商品的手續費收入占全體財富管理業務手續費收入比重,幾乎都在六成以上,有的甚至超過七成。
加上2015年5月保險法修正,允許銀行設立「保險部門」兼營保單銷售業務,而非透過銀行100%持股的保經保代公司銷售,各大銀行紛紛裁撤保經、保代公司,改設立保險部門,此項改變,讓商品的風險直接與銀行掛勾。
這種銀行狂賣保單的現象,在政黨輪替後,金管會啟動檢討,擬加強監管力道,初步研擬的方向為修正銀行法28條,將銷售保單可能衍生的風險,與銀行本業切割開來,共有二項具體措施:
一、銀行經營保險業務,其營業及會計必須獨立,且應指撥營運資金專款經營;第二、銀行未經客戶同意,不得將其資料作為行銷保單所用。

銀行銷售保單型態演變 圖/經濟日報提供

分享
金管會官員解釋,會計獨立是指銀行保險部門應編製獨立財務報表,不得與總行或其他分行相混淆;而指撥營運資金,係指撥一筆專款予保險部門,專門用於所兼營的保險銷售業務,並充當賠償準備金。
決策官員指出,銀行法28條立法精神,在於銀行經營非銀行業務,不可以威脅到銀行存款的安全,亦不得影響銀行健全經營,類似美國金融海嘯後制定的「伏克爾法則」(volcker rule)。但目前該條文只包含「證券及信託」二項銀行兼營的業務,未包含保險。

主要銀行財富管理手續費收入比重 圖/經濟日報提供

分享
若將保險納入,有助將保險業務隔絕於銀行本業之外,近似之前銀行透過保經、保代銷售保單的架構,亦能在法律層級上建立監管的法源依據。
瘋狂銷售…去化賠錢資金
【記者韓化宇/台北報導】金管會擬加強銀行銷售保單的監理,銀行業者直言,銀行狂賣保單的根源,就是市面上的游資「實在太多了」。平均而言,目前每家銀行約有兩成的資金,根本找不到去化的管道。
銀行業者還說,加上央行定期存單(NCD)利率過低,央行又不准銀行調降存款利率,導致銀行吸收的存款若放不出去,就會虧錢,迫使必須靠大量銷售保單,去化過剩的資金。
一名銀行總經理警告說,銀行存款大量移往保險公司,但國內利率太低,保險公司只能不斷投資海外債券,一旦國際債市崩盤,不僅重創保險公司清償能力,民眾存款也付之一炬,引發系統性風險,這才是迫切要解決的問題。
近年銀行通路大量銷售高度投資性質的「類全委保單」,今年退燒後,又換成具儲蓄性質的「類定存保單」銷售火熱,單月銷售金額動輒破千億元,造成銀行存款大舉奔向保險公司的現象。
銀行業者表示,銀行體系有高達9兆元的資金放不出去,但央行一年期定存單利率只有0.3%,銀行一年期定存利率卻為1.2%,銀行吸收一筆存款若放不出去,就要承受0.9個百分點的負利率,因此只能鼓勵存款戶買保單,去化大量「賠錢」的閒置資金。
業者建議央行,若擔心允許商業銀行自由調降利率,會加重民眾負擔,可以適度調高NCD利率,否則存款會不斷湧向保險公司,醞釀系統性風險。
金管會財富管理

2016年6月16日 星期四

元大銀行調整資產品質展現成效,雖面臨央行連三次降息,利差從去年1.4%多,提高到現在的1.58%

元大金打併購牌 鞏固三支柱

2016-06-17 04:19 經濟日報 記者蔡靜紋/台北報導

元大金控董事長王榮周昨(16)日表示,元大銀行、大眾銀行將於明年3月前合併,未來元大金將朝「證券、銀行、保險三大支柱」中長期發展目標邁進,不排除任何證券、銀行、保險三業的新併購機會。
元大金控昨天舉行股東常會,通過每股配發現金股利0.361元,並完成第七屆董事改選。董事席次由九席擴增至13席,其中一般董事增至九席,獨立董事增至四席。
新董事會成員中,一般董事新增元大銀行董事長范志強、前行政院政務顧問陳忠源,以及股東李岳蒼;獨董則由司徒達賢、林增吉、齊萊平,調整為齊萊平、薛明玲、吳壽山、葉銀華。
主持股東會的王榮周表示,金控將強化及提高證券、銀行的經營效益為主軸,未來因應業務發展,視情況調整各子公司資本結構,為發揮營運綜效,會採取證券與銀行同址經營的布點策略。截至去年底,已有50家證券分公司與銀行同址營業。
元大金過去一年海內外併購成果豐碩,王榮周表示,目前元大金是「深耕台灣、著墨東南亞、放眼全世界」,有機會也會前進大陸。
值得注意的是,中央銀行已連續三次降息,外界預期6月底還會再降,衝擊金融業獲利前景。元大銀行董事長范志強說,元大銀行調整資產品質展現成效,雖面臨央行連三次降息,利差從去年1.4%多,提高到現在的1.58%,今年以來獲利也較去年成長。
元大人壽董事長江朝國表示,目前壽險資金成本3.54%,投資報酬率還差了0.5個百分點,以1,300億元資產推算,每年會虧損五、六億元;另為解決死差問題,今年調整產品結構,轉向保障型商品,另為改善費差損問題,全數停止銷售2年繳類定存產品。
對於元大人壽何時可轉虧為盈,王榮周表示,壽險公司一般至少要五年以上,初期一定要付出一些。

元大金先前併購紐約人壽,去年虧損22億元

元大併紐約人壽 5年兩平

元大金控昨日股東常會進行董事改選,馬維辰繼續連任董事,坐鎮元大金董事會;對於外界關注先前併購的大眾銀行,元大金董事長王榮周表示,預計明年第1季以前完成整併,包括電腦系統、人員、商品等,要怎麼搭配、調整才能最有效率,都是目前思考重點,由於元大、大眾銀行客群本來就不同,完成整併後,銀行端的業務將可互補。
元大金先前併購紐約人壽,由於規模不大,去年虧損22億元;王榮周坦言,初期接手經營很辛苦,現在最重要是穩健經營、多點投資讓市占率提高、規模做大,預計最快5年才有機會損益兩平。但王榮周也不排斥以併購來增添柴火,他說,未來只要有恰當的對象不排除持續併購。
對於新政府上任,王榮周建議法令要再鬆綁,對自我經營的期許是,風險控管會更嚴謹,他每個月都親自主持風險控管委員會,希望將風險控制到滴水不漏。
展望未來景氣,王榮周認為,金融環境變化迅速,經濟發展不確定性仍高,不論企業經營或個人只能更努力打拚、勤勞、務實,目前仍會持續深耕國內市場、布建核心競爭能力,致力提升獲利動能,且伺機布局海外。王榮周說,大陸市場也不能免,因為市場大、空間大,元大努力朝向亞洲金融機構目標邁進。
除了馬維辰、原有董事續任外,元大金還新增前高鐵董事長范志強、李岳蒼、行政院前政務顧問陳忠源3席為一般董事,獨立董事也由3席增為4席,新面孔包括金管會前委員葉銀華,知名會計師薛明玲,及前櫃買中心董事長吳壽山。
(中國時報)

南山人壽投資收益率達4.63%,資金成本約4.4%


接南山5年 杜英宗成績單亮眼




接南山5年 杜英宗成績單亮眼
潤成投資入主南山人壽5年,南山人壽董事長杜英宗交出亮眼成績單。(王英豪攝)
潤成投資入主南山人壽5年,交出成績單,南山人壽董事長杜英宗(見圖,王英豪攝)16日在股東會表示,潤成從2011年8月接手南山人壽,不僅彌平帳上211億元的累積虧損,並將資金成本減少100多個基本點(1個基本點等於0.01百分點),去年投資收益已超越資金成本,所以1年能獲利200多億元。
南山人壽昨日也進行董事改選,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獨子尹崇堯當選南山人壽董事;同時股東會修改公司章程,增訂董事會得推選一人為副董事長,且董事長請假或因不能行使職權時,由副董事長代理;取消過去「杜英宗條款」,即副董事長得承董事長授權,督導公司業務及處理公司內外事宜。
南山人壽表示,昨日董事會推選杜英宗續任董事長,但並未選出副董事長,未來若視需要再推選。
南山人壽過去是美國AIG集團在的子公司,原本是每年能賺新台幣數十億到上百億元、AIG在亞洲最賺錢子公司,但在2008年美國AIG集團財務出問題,之後即決定要出售南山人壽,二度出售後,2011年8月潤成投資正式入主,當時帳面上有211億元的累積虧損,而且面臨增資壓力。
昨日杜英宗表示,5年下來,南山人壽資金成本下降100多個基本點,去年底投資報酬率超過資金成本,即有利差益,加上原本的死差益等,每年才能稅後賺200多億元。
據了解,去年南山人壽投資收益率達4.63%,資金成本約4.4%附近,已出現黃金交叉,因此去年稅後利227.25億元,每股盈餘2.26元;同時今年南山人壽前5月新契約保費1102億元,拿下業界第一。
南山人壽新一屆董事,除尹衍樑、杜英宗、寶成集團總裁蔡其瑞、潤成法人代表鄭銓泰、劉忠賢、詹陸銘、南山人壽總經理陳潤權、宏碁創辦人施振榮、三陽工業董事長張宏嘉、前台開董事長陳棠續任董事,尹崇堯則是首度進入南山董事名單。
(中國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