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4日 星期二

保險公司的海外資產大部分以美元計價,帶給業者貨幣配置錯誤的風險

國際評等機構穆迪24日警告,台灣壽險業的外幣投資部位增加很快,嚴重考驗保險公司資產負債的管理能力,業者的外匯避險準備部位近來面臨嚴重折損,已帶來更高的貨幣風險、流動性風險和再投資風險,嚴重考驗保險公司資產負債的管理能力。
穆迪報告還用「近乎枯竭」的用詞,描述台灣壽險業這一波面臨的外匯避險部位損失,同樣現象在2011年上半年出現過,相似於今年上半年新台幣兌美元升值6.5%,消耗掉外匯避險準備大半,且下半年進一步折損。
一般外幣避險成本約占總成本的1%,穆迪認為,今年來台灣壽險業的避險成本上升100~200個基本點。
由於台灣保險公司的海外資產大部分以美元計價,穆迪表示,這已帶給業者貨幣配置錯誤的風險,尤其大約2~3成沒有避險,極為不利於保險公司的整體財務狀況、收益以及資本條件,會延續到未來12~18個月期間,市場走勢也面臨直接的衝擊。
穆迪分析師團隊同時點出,雖然台灣壽險業總獲利已見改善,儲蓄型保單是壽險公司保費增加的主要來源,業者滿口袋的儲蓄型保單多數保證給予極佳的投資分配,反之,保險業最該展現保障價值的意外險和健康險部位,並沒有好好「長大」,保單組合存在根本的缺點。
穆迪指出,台灣壽險業有特別之處,如資產風險偏高、股權槓桿率高,業者的資本條件降到安全邊際,估計用來承受資本市場波動的資本緩衝部位將會減弱,尤其台灣保險海外資產占總資產問題,因在台灣大量買進外債部位,且完全集中在美元,造成財務風險曝露全球資本市場的波動中。

今年各月壽險業匯損情況



升貶都慘 壽險匯損再增110億




9月新台幣匯率回貶1角,但據金管會24日公布的最新統計,壽險業因為提高避險比率,及部份公司增提準備金,9月匯兌成本逾110億元,累計前9月壽險業匯兌損失金額已高達新台幣1,325億元的近年新高。
壽險業今年真的是新台幣升值也痛、貶值也痛,年初新台幣從32.279元,二個月內急速升值到30.65元,升值逾5%,二個月就造成壽險業匯兌損失新台幣1,197億元,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從441億元直接降為231億元,少了快一半,讓不少壽險公司趕忙增加避險比重,降低匯率風險。
隨著壽險業海外投資金額不斷增加,目前已逼近新台幣14兆元的部位,增加避險比重亦是一筆龐大的避險費用,同時新台幣若反向貶值,避險契約亦會有損失,也因此現在新台幣升值,壽險業是國外投資未避險部位會有匯兌損失,新台幣貶值則是避險部位出現評價損失。
金管會統計,到9月底,壽險業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還有新台幣279億元,9月是反向增提15億元,但比年初仍少了162億元,目前外匯準備金最多應是國泰人壽,有近95億元,其他中大型壽險公司大多低於30億元,有些則只有10多億元,不過9月大型公司大多是增提外匯準備金,代表匯兌上有利益。
9月壽險業外幣匯兌收益上是有匯兌利益271億元,但避險部位則是出現367億元的損失,沖抵後反而是匯損96億元,加上增提外匯準備金亦算是費用增加,因此9月單月匯兌成本是110億元,累計前9月壽險業匯兌成本繼續增加到1,325億元,成為今年獲利最大的負擔。
(工商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