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8日 星期四

中國時報社論-提高利率 今天不做明天會後悔


中央銀行25日公布10月金融數據,貨幣供給總計數已創26個月的新高,且逼近央行貨幣成長目標區上限。但相對應經濟成長率,今年又是開高走低。顯示貨幣供給成長已遠高於經濟成長所需,諸多寬鬆貨幣的弊病已經出現。央行應該思考貨幣政策是否應該改弦易轍?新思維才能救沉痾。
現在台灣的貨幣政策是仿美式的低利率政策,此源於2008年美國的次貸危機後,引發世界性的金融海嘯,為了拯救大幅衰退的經濟,研究大恐慌時代著名的學者,當時美聯準主席柏南克,力主量化寬鬆(QE)政策,更將利率降至幾近於零的水準。
傳統經濟的理論認為增加貨幣流通的數量,降低利率,可以刺激經濟成長。這是因為利率低,代表使用資本的成本下降了,不但促進企業增加投資,也會降低家庭的儲蓄而提高總體的消費水準。
美國的確符合這樣理論的描述,尤其是美國的家庭消費,有分期付款的習慣,因此利率降低對提振消費購買也有確實的幫助。因此金融海嘯未如1920年代大恐慌般持續10年之久,而是在2009年底,景氣就開始復甦。後雖又有歐債危機,但現在我們看到美國的經濟已經緩步回升。QE政策也開始在退場。
然而在台灣,這幾年執行低利率政策,不但沒有帶來預期的企業和家庭更多的投資和消費支出,經濟的景氣還每況愈下。另外,炒房成本因低利率而大幅下降,懂得利用財務槓桿的人更有機會大賺其錢,此舉已經嚴重加深貧富不均。
當存款利息大縮水,許多定存族、退休族、財團法人靠利息收入來支應支出,消費就跟著結結實實的減少。最新公布的M1B約13兆,M2約35兆,相差的是以定存為主的準貨幣。利率降1%,1年就差2200億;3%就差6600億。
當然這不全然會用來消費,但一定的百分比對消費市場的打擊就很大。而且有些家庭覺得利率降低、儲蓄不足未來退休養老的需求,就會引發更大的儲蓄準備,排擠掉更多的今天消費。
對企業而言,而當國內總體消費的下降,加上歐美的景氣寒冬,企業看壞經濟,不會因調降利率而增加的投資。加上辜朝明先生的理論「資產負債表衰退」下,由於2008年後企業的負債遠大於資產。這時候,即便利率再低,企業也不想借錢,因為他們只是急著把賺來的錢全部拿去償債。經濟缺乏動能,因此就更衰退。日本就是最好的例子。長期執行低利率的政策,反而造成日本走不出經濟停滯的困境。
另一方面,長期低利率政策,損害了儲戶的基本利益。借款人受害,貸款者得利,公平正義受到挑戰。過多的錢,追逐股票和不動產下,資產價格大幅提高。炒房者得利甚多。低利率已使貧富差距更加擴大。最近消息,頂新魏家4年前一口氣買了9戶帝寶,竟然可以貸款99%,幾乎是沒有成本就能創造財富。而買兇宅法拍屋的單親家庭卻得不到貸款。台北市議員王鴻薇說得好,「放款的銀行根本就是炒房的幫凶」。
利率是買房者與建商最大的風險。持續的低利率,建商賺錢容易,現金滿砵盆;炒房者不會獲利了結、沒有拋售,還在伺機等更好的機會。這些都造成房價居高不下,沒有降價空間,房價的合理化遙遙無期。
更嚴重的是現在年輕人面對如此高的房價所得比,信心全無,能有「小確幸」就心滿意足,談何成家立業?深深傷害了未來社會的發展。
低利率政策也讓金融機構困難經營。前行政院長陳冲就指出低利率是現在台灣金融市場最大的風險。因為低利率造成台灣利差目前仍落在全世界最低的群組,此舉增加了銀行業的系統性風險,讓保險業的利差損持續無法改善,已經形成一系列複雜的金融問題。
過去經濟學家認為溫和通膨有促進景氣的效果,可是這些年來,民生用品的確因為過多的貨幣及油電雙漲,已經有所調整。但整體景氣不但沒有好轉,受薪階級薪水也不漲,廣大民眾普遍覺得受到傷害,感覺日子比以前還苦。
綜上,低利率政策在台灣已經不合時宜。其實央行彭總裁在第三季理監事會後也已說「利率不會永遠這麼低」,提醒民眾留意利率走高的風險。但我們在此也忠告央行,貨幣政策該轉向緊縮,勇敢提高利率的時間到了。今天不做,明天就後悔。

2013年11月27日 星期三

雙卡業務 僅兩國銀賺錢?


信用卡前5大銀行排名
信用卡前5大銀行排名
國銀經營雙卡多年下來,僅兩家賺到錢。立法院有意將民法利率上限由20%調到15%,金管會主委曾銘宗昨(27)日表示,利率上限下調對銀行業務及獲利沒有太大影響,但恐把信用風險較高的客戶推往地下金融;曾銘宗更驚爆,國內銀行承作雙卡業務至今,只有二家銀行賺到錢。
立法院司法委員會今日將討論民法利率上限,立委主張減輕民眾借款負擔,將利率上限由現行20%下調到15%,曾銘宗表示,此舉將使目前信用紀錄只能適用15~20%利率的客戶,無法獲得正常的金融協助,可能被推向地下金融,衍生更多問題,因此已製作說帖並與立委溝通。
曾銘宗也表示,銀行是依據各項風險及成本訂定利率,不會刻意訂出過高利率。
他說,國內39家銀行承作信用卡、現金卡,只有一家國銀、一家外銀獲利(市場預估是指中信銀及花旗銀行),主要是2006~2007年時雙卡風暴,不僅將先前好幾年的獲利都吃光,甚至幾乎把多家銀行都搞垮,累計到現在,銀行雙卡業務獲利的家數極少。
曾銘宗指出,信用卡必須有一定的發行規模、足夠的循環信用動用餘額,且有較高的經營技巧,否則不易獲利,許多銀行只是為了維持產品線完整,且若沒有信用卡,恐不利銀行形象,因此才賠錢推服務。
另外,立委費鴻泰質疑澳盛銀行任意辭退總稽核、且不准員工休病假,要求金管會立即啟動專案金檢,曾銘宗也表示,銀行員工一年至少輪休五天到一周年假,讓銀行內稽人員評估作業及職務代理情況,是銀行內控內稽的一部分,若不准行員休假不止違反勞動法規,也違反銀行內稽內控規定。
曾銘宗說,金管會將依立委檢舉在一個月內啟動專案金檢,並將報告交給財委會。
但曾銘宗也表示,金管會對外銀與國銀的監理是採國民待遇,加上近來銀行局反應外銀將大型聯貸案移往海外承作,金管會已決定對五家在台有子行的外銀,即花旗、匯豐、澳盛、渣打及星展,都允許其保留在台分行,以承作大型聯貸、企金及中小企業授信,以免業務都被國外分行搶走。
今年底即將取消在台分行的星展銀,將是第一家適用新規定者

Y's投資記事: 泡沫的預測

Y's投資記事: 泡沫的預測

2013年11月26日 星期二

目前國內銀行的資產品質是各界公認的「最佳時刻」1 0月底存款減去放款的餘額已達6.86兆元

國銀前10月超額流動 直逼6.9兆

國銀10月底存款減去放款的餘額已達6.86兆元,創下近年新高數字。據金管會昨(26)日公布的統計,國銀10月底存款餘額已達30.19兆元,但放款餘額為23.33兆元,中間差額即是銀行未能貸出賺取利息的資金,近來有擴大的情況。
39家本國銀行到10月底稅前盈餘為2247.8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4.6%,成長幅度縮小,且金管會主委曾銘宗已表示,銀行年底前可能還有一波增提準備的動作,全年可能獲利就在2,400億元附近,可能不會再創獲利新高。
目前國內銀行的資產品質是各界公認的「最佳時刻」,即整體逾放比已降到0.43%,39家銀行中,僅板信商銀的逾放比超過1%,其餘銀行都在1%以下;同時整體國銀的備抵呆帳占逾放比率為274.24%,是歷來新高,帳上已提存2,752億元的備抵呆帳,約占整體放款餘額的1.17%。
銀行業者表示,銀行存款與放款間的差額,有些是流動性準備,但目前國銀的差額已逼近新台幣7兆元,等於是「超額準備」,代表銀行有過多的錢沒有貸放出去,作為投資或生產之用,也就無法有效刺激經濟及提升銀行獲利。
國銀10月底超額準備餘額達6兆8,559億元,不僅是今年各月的新高數字,也比先前幾年金額高出許多。
今年前十月國銀稅前獲利金額第一名的銀行是中信銀,有195.7億元,第二名則是兆豐銀的192.2億元,第三名則是國泰世華銀有146.6億元,第四名是台新銀行的133.5億元。

上市櫃公司投資用不動產以「公允價值」進行續後評價


上市櫃公司房產鑑價 下周拍板




壽險業近年投資不動產金額變化
壽險業近年投資不動產金額變化


主要壽險公司不動產增值情形
主要壽險公司不動產增值情形

上市櫃公司投資用不動產以「公允價值」進行續後評價,金管會最快下周定案,據透露,目前會以「收益法」及「土地開發法」鑑價,即大部分不動產的現金收益「折現」後,計算出現有價值,金管會估算整體上市櫃公司投資用不動產增值逾新台幣1,000億元。
目前金管會初步祭出的「折現率」是央行公布的五銀行平均基準利率,現在為2.88%,將由金管會主委曾銘宗決定最後的折現率,若折現率超高,如3%或4%,則不動產增值金額就會愈低,若用現在存款利率1.3%左右,則增值金額可能上看2,000~3,000億元。
金管會官員表示,會傾向用「保守」一些的利率,以免未來不動產價格波動度過大,一旦確定相關公允價值評估方式,上市櫃公司要採用者,必須從今年初開始編列期初不動產價值,增值部分直接進「股東權益」項下的保留盈餘。
接著今年一年的不動產增值金額,則是會進入損益表,同樣也會限制盈餘分配。
先前金管會准許上市櫃公司可以收益法進行IFRSs的不動產「開帳」,例如今年即有國泰人壽、南山人壽、富邦人壽、新光人壽有進行類似的不動產增值評估,當時折現率是3.29%,國壽只拿數十多棟大樓評估其公允價值,增值金額約700億元,新壽有300億多元,其他公司則是數十億元。
金管會表示,如果有公司選擇用「公允價值」進行未來每期不動產價值評估,就不能再改回「成本法」,但是現在用成本法的公司,可隨時選擇改用「公允價值」評估其不動產,且依據金管會的調查,從去年元旦到今年6月底,國內不動產增值也有數成,相當可觀。
若用較寬鬆的鑑價方式,即所謂周邊比較法、或同類型不動產價格比較法,則可能將不動產價格墊高,未來波動風險極大。
金管會指出,所有產業的不動產折現率應會一致,只是金融產業,尤其是保險業的部分,除了考慮限制盈餘分配外,也考慮不動產增值的金額優先來彌補準備金不足的部分,以強化財務。

升息在即 壽險未必選市價評估

金管會決定與國際接軌,用「公允價值」來評估投資用不動產的價值,但市場人士表示,這個公允價值離「市價」有一段距離,且折現率可能隨未來升息再調高,造成不動產價格可能下跌,所以有些公司仍在評估是否「接軌」。
當初爭取不動產以市價列帳最積極的即是壽險業,其帳上不動產投資金額7,000多億元,若部分以收益折現法、部分用周邊標的比較法來計算增值金額,則整體壽險業可能有高達3,000~4,000億元以上的不動產增值,有些公司股東權益就可大幅增加,有助抵消資本市場波動的影響。
但最後金管會決定以收益還原法來開帳,折現率達3.29%,只有幾家公司決定用公允價值來開帳,其中國壽就拿出700億元的增值,抵銷適用IFRSs的不利因響後,約還有400多億元,每年可認100億元到獲利。
業者也以為這次金管會重新檢討不動產續後列帳,考慮與國際接軌,可能真的會採更貼近市場價格的方式評估,但目前2.88%的折現率,讓不少公司擔心可能無法反應手中不動產的真實市價,且未來若升息,折現率可能再提高,不動產後續跌價風險太高。
業者表示,一旦選用公允價值評價,則未來手中的不動產價值受利率影響會大於不動產市場,未必真的反應公司的資產價值。
金管會表示,如果用所謂的周邊比較法,難然有公正客觀的標準,且易有人為操縱價格,並且一開始就用太寬鬆的標準,讓上市櫃公司資產價值過度膨脹,未來價格波動度恐太大,因此傾向初期仍是保守較好。

2013年11月20日 星期三

銀行資金僅20%是居民儲蓄和企業儲蓄存款?陸中小銀行 明年恐爆擠兌


大陸中小銀行理財產品利率快速上升,大陸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巡視員方星海昨(20)日示警指出,當前銀行業存在流動性、利率等風險,明年將有一至兩家中小型銀行會發生擠兌、甚至倒閉現象。 路透報導,方星海在北京「財經年會:2014預測與戰略」指出,銀行理財產品近期利率上升趨勢快速,又以中小型銀行情況最明顯,使得資產配置利率無法覆蓋資金來源利率,會導致虧損與破產。方星海曾任上海市金融辦主任,今年8月才升官到北京擔任現職,其發言內容具有指標性。 流動性風險向來是大陸金融業潛在風險之一。方星海引用大陸銀監會官員向他透露的訊息表示,中小銀行資金來源有80%是來自於理財產品、銀行間市場借款及同業存款;僅20%是居民儲蓄和企業儲蓄存款,比率相當懸殊。 「一些中小金融機構沒有錢還存款都有可能」,方星海直指,當銀行周轉不靈、或有某種恐慌存在,難保有一、兩家小型金融機構將因流動性風險,在明年面臨擠兌、甚至倒閉風險。 由於大陸存款利率長期固定,缺乏競爭,不少中小銀行藉著高收益理財產品吸引客戶。 近期又因年底因素,各銀行紛紛開出年收益率高達5%以上的理財產品藉以吸取資金。 華西都市報報導,投資理財網站銀率網分析師殷燕敏分析指出,光是本周在成都販售的128款理財產品,大部分預期年化收益率都在5%以上;日前廣州招商銀行也推出多達30餘種、收益率達5.8%以上的理財產品。 方星海說,除了理財產品風險之外,透過影子銀行貸出去的產品總額大約人民幣20兆元(約新台幣97兆元),「這些資產都在銀行的表外,一旦發生問題,恐怕銀行也不能完全脫離關係。」


全文網址: 陸中小銀行 明年恐爆擠兌 | 兩岸經貿 | 兩岸台商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8309640.shtml#ixzz2lEIV50yU
Power By udn.com

2013年11月18日 星期一

南山大賺百億原來是出售高利債券 賣掉蛋雞賺來的 綜合損益還淨虧600億耶

QE喊退場 壽險投資虧大了
圖/經濟日報提供
美國量化寬鬆措施退場消息,對壽險投資的影響數出爐,據29家壽險最新財報,整體備供出售金融資產跌價損失9月底擴大至約1,700億元,創近年單月最高,整體業主權益也跌至5,869億元,為過去一年來最低。
美國聯準會今年5月底釋放量化寬鬆措施可能退場的消息,國內外債券殖利率大幅反彈,根據29家壽險業(含中華郵政)第3季損益表,全體壽險業9月底「本期其他綜合損益」為稅後淨損1,807億元,較6月底負1,228億元明顯擴大。
壽險公司財務主管表示,「本期其他綜合損益」的數字,95%以上反映該公司備供出售金融資產的未實現損益,為9月底股票與債券的市價,與去年12月底市價的差異,9月底本期其他綜合損益稅後淨損1,807億元,可以估算,備供出售資產的跌價損失大約1,700億元。
整體壽險業持有的有價證券資產,備供出售部位為最大宗,9月底合計5兆元,約占整體有價證券11兆元的46%;由於備供出售金融資產須按市價評價,未實現損益必須同步反映到業主權益,壽險公司為避免影響淨值,第3季大幅減持備供出售股票與債券,整體部位已從6月底5.39兆元降溫。
根據統計,前五大壽險公司當中,備供出售金融資產跌價損失最大的是南山人壽,持有部位市值較去年底下跌605億元,南山為因應跌價損失未來可能擴大,今年前九月已經處分備供出售資產,合計實現獲利225億元,連動所及,其9月底業主權益僅較6月底減少136億元。
閱讀祕書/備供出售
資產負債表中,對於金融資產項目會有不同的分類,包括備供出售、持有至到期和交易為目的。其中備供出售,代表公司在持有這項資產時會長期持有,不像交易為目的是短期的投資,也不是持有至到期,所以必須做未實現利益或損失的攤提,並列於股東權益(淨值)的加減項目。 (陳美君)
【2013/11/19 經濟日報】http://udn.com/


全文網址: QE喊退場 壽險投資虧大了 | 金融要聞 | 財經產業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4/8304522.shtml#ixzz2l2pBtUVT
Power By udn.com 

2013年11月17日 星期日

明年接軌IFRS 不動產將可採市價入帳


記者邱金蘭/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金管會原則決定,明年起有關不動產入帳規定,將與國際會計準則(IFRS)接軌,企業可依市價法入帳,並同時限制盈餘分配;至於2013年IFRS版本,金管會也正進行試編,以評估接軌時間。
依IFRS規定,對不動產入帳,企業可自行選擇採取成本法或市價法。金管會在採用IFRS初期,為避免資產價值波動過大、企業易有操縱損益空間,規定只准在2012年「開帳日」當天,可以市價法入帳,2013年以後的評價一律採成本法。

在企業界反映、不動產實價登錄上路等因素下,金管會檢討後已原則決定,明年起可與IFRS接軌,對於投資用不動產,開放企業可以採用市價法入帳。

一旦不動產續後評價開放企業可採市價法入帳,不但投資大量不動產的保險業可因此產生增值利益,上市櫃公司EPS(每股純益)也會增加。

不過,為求穩健原則,在不動產可依市價法入帳的配套措施方面,金管會已原則決定,在不動產依市價法入帳後,公司必須提列特別盈餘公積。

台灣保險業最大問題不在於新保單不賺錢,而是舊保單太虧錢--台灣保險業對利率敏感度是亞洲最高

摩根士丹利證券亞太區保險產業首席分析師林創斌指出,台灣保險業仍面臨4項嚴峻挑戰,最大關鍵仍是國內外利率水準仍處於低檔,除非利率能有回升至3~4%的空間,否則保險族群股價/隱含價值(EV)比很難由目前0.5倍回到金融海嘯前的1倍。
林創斌先前將台灣保險族群投資評等由「謹慎」調升至「具吸引力」,引領股價出現大漲,不過,他雖看好亞太區壽險市場仍有很大的成長空間,台灣壽險業仍有結構性問題需克服,以下是專訪紀要:
問:你怎麼看亞太區保險市場的未來性?
答:受惠於「普及率仍低、未來成長潛力大」、「社會保險仍不完整」、「人口老年化嚴重」等因素,亞洲保險市場成長潛力仍大,尤其是越南與印尼等東南亞國家,且新業務價值利潤率遠高於歐美市場,以保誠為例,亞洲市場新業務價值利潤率高達60~70%,高於英國的30%與美國的40%。
問:那麼,你怎麼看大中華區保險市場?
答:台灣與大陸等大中華區保險市場所面臨的情況則與東南亞市場有著明顯差異,以台灣為例,保險業已進入成熟階段,光是保費占GDP比重就達13%、是全球最高,且保單高度集中在賺利差的儲蓄險,因此,特別容易受到資本市場劇烈變化的影響。
問:台灣保險業所面臨的結構性問題為何?
答:台灣保險業所面臨的問題是歷史性問題,因為1990年代所銷售的高利率保單動輒8~10%,以目前低利率環境來看,形成沈重的負擔,預估目前負利率保單比重可能高達50%,因此,台灣保險業最大問題不在於新保單不賺錢,而是舊保單太虧錢。
我覺得台灣保險業走出這樣的營運泥淖,有4項方法可參考:一、用時間把舊保單消化掉,但可能需30年時間;二、用新保單淡化舊保單,但以新保單利潤率仍低來看,效果恐有限,因台灣保險業競爭仍激烈,外商雖撤出市場,但卻是賣給新進者,而不是與既有業者整併;三、期待利率走揚,因台灣保險業對利率敏感度是亞洲最高;四、學日本,也就是透過法律規定與保戶協商。
問:哪種方法最有效?
答:最直接的方法當然還是期待利率走揚,否則我認為台灣保險業苦日子不會那麼快結束,如果國內外利率能回升到3~4%的水準,保險族群P/EV值就有機會從目前的0.5倍向金融海嘯前的1倍靠攏。

光看標題嚇一跳 金管會突然硬了? 原來是美國分行

三商銀、土銀 通過清理計畫

避免銀行大到不能倒,美國要求重點銀行需送交「清理計畫」(Resolution Plan),也就是俗稱的生前遺囑(Living Wills),國銀共有十家被列入第三波重點銀行,需在年底前的最後期限送交;其中,第一銀行、彰化銀行、華南銀行、土地銀行都已在本月經董事會通過,將在近期送交美國。
美國規定,若送交的生前遺囑內容有疑慮,銀行需要重新提出生前遺囑,否則將對銀行採取更嚴格監管,甚至在繳交期限後兩年內,未提交可被接受的生前遺囑,美國主管機關最嚴重可以要求拆分資產,讓銀行在美國直接破產,因此國銀也紛紛繃緊神經,積極因應,還委託顧問公司諮詢協助。
彰銀主管說,清理計畫董事會已通過,未來將送件金管會核備後送件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RB)及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內容方向基本上是在法規的體制下,擬定相關的清理策略。
華銀主管指出,華銀提供的清理計劃是依照法規規定所撰寫,主要著重金控集團整體的財務狀況及在美國的營運情況說明,並依法規所規定的假設情境,內容說明若金控集團發生問題時,美國兩家分行的清理步驟。
據了解,各家銀行的內容,主要還是一旦爆發危機,將如何處置分支機構,還有提供出售資產的詳細步驟,另外如何透過破產程序來分拆公司,而不會導致危機蔓延整體的金融體系。
各家銀行也將相關生前遺囑,分為公開版、非公開版,未來公開版內容將公開於美國主管機關的網站。
其中,申報內容主要包含清理計劃彙整摘要、組織架構及相關資訊、重要相互關聯性及相互依存度分析、美國地區分行清理的策略分析、清理計劃的公司治理、管理與規範資訊,且若美國主管機關審核過關後,每年仍需更新計劃。元

2013年11月15日 星期五

潤泰集團受惠IFRS新制的入帳規定





新聞分析-防止財報虛胖政府應建立揭露機制






潤泰集團受惠IFRS新制的入帳規定,旗下潤泰全、潤泰新前三季EPS暴衝至54.19及28.18元,引起市場側目。隨著台商面臨大陸競爭崛起及毛利式微的雙殺現象,把資產活化,不啻台商另一條轉型的生機,但為避免造成EPS「虛胖」的不合宜現象,主管機關該端出一套控管與揭露機制,以免讓「美麗造成錯誤」。
但是,業者建議,主管機關角色應由「父母官」轉型至「守門員」,提供投資人財報透明化、合理化、公平化的交易的環境,不讓投資人因莫名的訊息造成買賣股票的損失,才是主管機關首要任務。也因此,在「台版」跛腳化IFRS制度出現漏洞,國內財報應快速與國際會計制度無縫接軌,讓財報「一點不漏」,才是健全資本市場重心。
台灣今年正式實施IFRS制度,但是仍採取落後國際的舊版制度,並嚴格限制上市櫃公司針對不動產重估的「台灣版」評價方式,讓投資人在閱讀財報時丈二金剛摸不到腦袋。此外,潤泰集團因高鑫零售的主導權的變化,因IFRS制度仍屬舊版制度,也讓潤泰全、潤泰新盈餘暴衝,正因為二家公司沒有現金流入帳,因重估的會計帳目,讓原本應列於股東權益項下的重估增值科目,反而被搬運到損益表之內,造成EPS「嚴重虛胖」的不合宜現象。
潤泰全、潤泰新的獲利暴衝只是一個開端,並不是終結,主管機關更應建置一套機制,讓各公司獲利「暴衝」時有另一套煞車或警示制度,才是投資人之所需。
國內企業到大陸扎根已久,其中鴻海在中國各省的廠房佔地驚人,已躍升為中國前十大地主之林,主要廠房深圳龍華廠已是深圳地鐵交會重心,一旦開發資產增資可期;該公司在廣東的某廠房已轉型為汽車工業城,一旦進行大規模開發,重估增資金額遠高於潤泰全、潤泰新財報的「驚嚇程度」。
台商目前面臨近20年來產業結構的重要調整時間,在台灣今年正式實施IFRS新制,讓台商「美麗不是錯誤」才是投資人及企業主創造雙贏的重要關鍵,也讓會計制度更能夠充分揭露企業體的實際財務狀況,主管機會應有大開大放的心態,方為上策。

潤泰集團旗下潤泰全球(2915)、潤泰創新(9945)因為新版IFRS國際會計準則認列轉投資香港上市公司高鑫零售高額轉投資收益,第3季獲利暴衝,金管會官員今天指出,兩家公司依照現行會計準則認列一次性轉投資收益,並沒有錯,目前並未發現財報有任何問題。
金管會證期局表示,潤泰全、潤泰新因為8月對高鑫零售控制權改變,依照現行IFRS版本,必須視同對高鑫零售的股權賣出再買回交易,因而產生一次性的投資損益須認列,而損益就是以交易時的市值與出具財報時的市值差來計算,所以才會產生高額的一次性投資收益。控制權改變是源於其與高鑫零售外資大股東法國歐尚的新股東協議,因而從「共同控制」轉變為「具重大影響力」,所以依照現行版本,等於視同持股賣掉後再買回,所以產生一次性收益認列入帳。
證期局表示,但這筆股權交易是源於新股東協議的「虛擬交易」,並非實際有現金流入,產生的高額利益,會大幅拉高兩家公司淨值,導致公司的股價淨值比大幅下降,可能因此兩家公司股價大漲。未來若新版IFRS上路,這部分因虛擬「交易」挹注的淨值是否需要追溯迴轉,目前尚無定論,可能要視未來IFRS有無新的相關規定而定。
但官員認為,無論如何,新版上路前,兩家公司財報認列這筆高額利益並沒有錯,也不會改變,但既然這筆帳列利益來自虛擬交易,並非實際有大筆的金錢流入,配發股利的機率可能也相對低。
【2013/11/16 經濟日報】http://udn.com/

會計師指出,潤泰的作法是符合台灣政府在會計準則上的規定,但是先進國家早已發現這個規定有問題,因此在2013年版的IFRS中,已經修正此款,喪失控制力的一方,其所有持股,不必要以市值計價,而是要用權益法計價,這才是比較合理的會計原則。

也因此這個法令上的修改,被會計師私下稱為是「美麗的錯誤」。

消息來指出,我國才剛適用IFRS,還有很多學習路待走,也還未適用新版規定,也因此潤泰是符合既有規則在做,但是一旦未來我國要適用新版規定時,屆時,潤泰有可能會面臨重編財報的情況。..


壽險大賣債衝獲利 金管會盯上


七大壽險公司前三季獲利表現
七大壽險公司前三季獲利表現
針對壽險公司大賣債券,金管會緊盯。據了解,今年前九月部分壽險公司大量處分債券,總金額可能逾新台幣千億元,金管會擔心有壽險公司是藉著賣債券衝高獲利,或以此免除增資壓力,已要求各公司填報今年賣債金額及獲利情況。
金管會官員表示,初步檢視大部分壽險公司並不是因為要降低增資壓力而大幅賣債,因為若扣除今年處分債券利得,大型壽險RBC多數仍都有200%以上,只是有些公司可能為了衝RBC要在250%以上,增加投資額度及管道,有些則是為衝獲利、拚上市。
官員透露,金管會特別討論過南山人壽今年以來債券未實現利得大幅減少,從先前帳上有600~700億元以上的債券未實現利益,到今年9月底,股東權益項下的未實現利益已所剩無幾,金管會定調「短期不會准許南山人壽申請上市櫃」。
也就是即便潤成入主南山近三年來,都是獲利狀況,且今年底AIG時期造成的累積虧損也可望彌平,但金管會已要求南山人壽董事會討論上市櫃計畫前,必須取得金管會同意。
金管會官員指出,當初潤成入主南山人壽即承諾要長期經營,若南山要上市,大股東即可能出售手中老股,金管會目前不會同意,至於是否要投資十年才能上市?官員表示,現階段會比較謹慎,何時核准南山申請上市還要評估。
5月美國透露量化寬鬆(QE)可能退場,造成債市殖利率反彈,債券價格大量下跌,不少壽險公司即大量出售債券,降低債券平均持有期間,以免備供出售項下債券的跌價,影響淨值,壽險公司大賣債券的情況,引起金管會注意,要求各家公司填寫今年以來賣債金額及獲利情況,並要檢視對RBC的影響。
據了解,保險局正在評估,對於各家壽險公司賣債利得,是否可以計入RBC自有資本,若要求排除或分年認列,則今年壽險公司帳上可能大幅獲利,但對RBC卻沒有太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