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28日 星期三

錢太多 壽險發債壽險吃



 
/台北報導




金融業今年募資金額上看新台幣2,000億元,最大買家應該都是壽險業,帳上有3,000~4,000億元現金的壽險公司尋求3%以上的投資標的,年底前會有不少壽險公司發債,再被其他壽險業吃下的情況。
今年壽險業新契約保費出現近年罕見的二位數成長,前8月新契約保費已有8,834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3.2%,總保費已突破2兆元,年底前新契約保費有機會創新高,面對快速流入的資金,壽險公司有二大難題,一是如何去化資金,二是業績快速成長,資本適足率即會下降。
由於美國可能年底前會啟動升息,因此壽險業者紛紛要趕在今年募資,強化資本適足率,以因應今年及明年的業績成長,如南山人壽、國泰人壽、富邦人壽、新光人壽、三商美邦人壽都已或正在發債募資,據市場人士透露,還有中大型壽險公司考慮也要加入募資行列。
原本壽險業者是不可以舉債,只能發股票增資,在金融海嘯之後金管會開放壽險業者可以發行具債權性質的特別股或次順位公司債增資,才讓壽險業者免去股本不斷膨脹的窘境,但金管會也限制不得出現相互投資的情況,即甲壽險公司發100億元具有資本性質的工具,乙壽險公司來投資,之後乙公司又發行50億元,換甲公司來認購,這種情況一旦出現,都要從自有資本中扣除,等於無助資本適足率。因此壽險公司年底前發債增資還得注意不能出現彼此投資的情況,業者表示,目前市場上不止壽險公司有很多錢急待去化,銀行也有很多錢正在找投資標的,金融業間彼此了解,因此這些債券應該都可以去化。

金融業Q4籌資 利率3%起跳




金融業Q4籌資 利率3%起跳
金融業第四季募資潮
金控及壽險公司第4季將啟動募資潮,如國泰金控要發甲種特別股、台新金要發戊種特別股,新光人壽、富邦人壽及三商美邦人壽都是要發次順位公司債,總額至少新台幣1,150億元,年息都在3%以上,且預估應會募滿。
目前市場詢價或暫訂利率以台新金控的3.9~4.8%以上為最高,其次是新光人壽的次順位公司債詢價利率為3.8%;國泰金的特別股詢價利率為3.7%,比上半年富邦金的特別股利率4.1%略低;富邦人壽則是以次順位公司債來募資,詢價利率只有3.3%。
金融業者表示,壽險資金搶美元計價國際板債券,利率3.5%就有人搶著要,之後還要匯率避險成本,現在這些金控或壽險公司都是新台幣計價,不必避險,且利率至少3.3%以上,預計1,000多億元額度應會募滿。
包含4月富邦金發行360億元甲種特別股,年息4.1%;6月南山人壽發行250億元次順位債券,年息3.5%,今年金融業較大型的發債金額就上看2,000億元,若以年息3.5%來算,一年利息支出就是70億元,發行期間為7~10年以上。
業者表示,金控公司發的是特別股,其利息部分未完全保證,即利息非累積,在計算資本適足時,強度較強,一般利率會比發次順位公司債高,因此台新金是用7年IRS加碼3.175~4.0375%,利率區間約在3.9~4.8%之間,是目前相對利率較高的標的;國泰金也是特別股,詢價利率約3.7%。
新光金次順位公司債以3.8%的利率在市場上詢價,主要是新光金今年來獲利較弱,投資人要價較高;富邦人壽因今年獲利已破百億元,近年獲利較佳,因此其次順位債的詢價利率約3.3%;業者表示,主要是上半年南山人壽發次順位債券,利率就是3.5%,變成下半年壽險公司發債利率加減碼的參考。
這些發債或特別股計畫,目前多在向證交所及證期局申請中,多半是要11及12月發行或資金到位,據業者表示,仍有部分公司可能會陸續宣布發債計劃,趁利率低點先募集資本,作為明年發展需求。
(工商時報)


(工商時報)

關鍵字:投資標

2016年9月17日 星期六

壽險業任人宰割 國際板淪殺戮戰場

2016-09-17 22:17 聯合報 記者孫中英╱即時報導

金管會前任主委曾銘宗任內,開放壽險業購買國際板債券的投資金額,可不計入國外投資上限。由於台灣壽險業龐大資金無太多去路,多數業者都視這項開放政策,為金管會的「德政」之一,但這個德政卻衍生出不少後遺症。
由於壽險業「買盤固定」,代表外商來台發行國際板債券,「保證一定有買家」,歐美日韓各大知名廠商因而絡繹於途,大舉來台發債;但本地壽險公司過於「求『債』若渴」,對再嚴苛的債券發行條件也甘之如飴、照單全收,反而讓國外發行人「吃定」本地公司。
根據櫃買中心登錄,供壽險公司等專業投資人投資的381檔國際板債券,幾乎「每2到3檔」就有1檔在發行後沒多久,可立即被發行人「無條件call回」。不過,在發債初始,各大發行公司都已清楚表明「call回條件」,以至於有人認為,壽險業仍閉著眼睛買,這根本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但久而久之,台灣國際板卻變成國外發行人的「籌資天堂」,若有資金需求,即打著發行30年債券的名號來台,一瞬間即可抱著滿手便宜資金回國,且只要市場利率不如人意,馬上就落跑。但壽險業明明就是買「30年債券」,好不容易鎖住的長年期高利率資產,卻經常在1年後即「空空如也」,自己還落得要面臨資金再投資風險。
追根究柢,台灣壽險業資金沒太多去處,才會在國際板的殺戮戰場上,任憑國外發行人如此宰割,且台灣長期太過「重股輕債」,台債市場早已奄奄一息,國際板在2014年之前,也乏人問津。主管機關不思如何徹底改革債券市場結構性問題,只想單憑一個國際板,就能藉此大發利市或做到進口替代,這個想法,恐怕就如外界所言,無異「好傻好天真」。


壽險

國際板債提前買回機率過高 金管會要管

2016-09-17 22:17 聯合報 記者孫中英╱即時報導

國際板債券,發行人「提前買回」機率過高,引發金管會關切。金管會保險局將研議修改保險業國外投資管理辦法,擬規定壽險業「不能買」發行後馬上會被贖回的國際板債券;金管會官員說,壽險業投資發行期間過短的國際板債券,雖能衝高短期報酬率,但對長期資產負債配置「毫無幫助」。
櫃買中心統計,到今年8月底為止,以美元計價的國際板債券「流通餘額」有763.37億元,以人民幣計價國際板債券流通餘額為634.52億元,加總達2.72兆台幣。金管會調查,國內各大壽險公司「吃進」國際板債券量達8成,即有高達2.17兆的國際板債券,都在壽險業手上,被贖回風險最大。
保險局表示,今年以來,因為利率走低,國際板債券遭贖回機率過高,讓台灣投資人面臨再投資風險;舉例來說,美元計價30年國際板債券,去年的發行利率若為4.5%,發行人贖回後再發行,同樣的發行條件,今年發行利率只剩3.75%,利率頓時少3碼。
官員說,因為利率下降,國外發行人多不願再支付4%以上的利息給投資人,紛紛提前買回債券;但對本地壽險公司來說,原以為能鎖住30年、有4%以上報酬的資產,以確保長期保單清償風險,但現在資產投資一年後「就不見了」,對保險業來說,只能「墊高」首年經常性收益率,對長期資產負債配置不利,多家壽險公司宣稱已打敗保單利差損,其實根本是曇花一現,撐不了多久。公司債券金管會
圖/聯合報提供

2016年9月13日 星期二

公股行庫最大的問題是人

(張世潔)

 
 
 
 更多專欄文章
這幾天又有幾位財政系統的人轉任公股行庫,林全院長從「國庫幫」找人的人事任命再添幾樁,而先前傳言為了特定人選度過旋轉門的傳言,看來也非空穴來風。
公務員退休若能轉任公股行庫董總,就像在期貨市場買了一個「買權」(call option),自此年薪有機會上看千萬,只要不是擔任形式上還是公營事業的台銀、土銀或輸出銀,若不幸被換下來或滿65歲退位,最不濟公務員的月退俸仍可照領,真是風險有限、獲利無限。
公務員因長年浸淫監管工作,通常較為保守,不擅長發展業務,且其多做多錯、「隱惡揚善」的被動心態,本不適合經營事業。然而,兆豐銀疑似洗錢事件,原屬公股行庫強項的內稽內控、法令遵循,居然也可消極不作為,倒讓人開了眼界。
這顯然不是個案,光是今年兆豐銀還有遭詐騙集團持假美鈔換新台幣得手、兆豐銀寧波分行因開立信用狀缺失,被中國外匯管理局開罰等事件;華南銀則有假房貸詐騙5.2億元、牙醫材料詐貸9億元案;第一銀有偽造身分證盜領案、外國人來台的提款機盜領案。 

防弊機制完全破功

過去公股行庫經營績效不佳,只要不出事,或可被容忍,但這些事件已讓公股行庫的防弊專長完全破功,必須痛切檢討整個結構性問題。
公股行庫的董總常在各銀行輪轉,企望由小銀行換到大銀行,由薪資較低的公營銀行跳到薪資較佳的泛官股,吃碗內看碗外,難安於本位。他們深知自己權位來自黨政高層,獲得上層的關愛眼神遠比專注經營本業重要。所以每當政黨輪替,有人惶恐終日,也有人躊躇滿志。
另目前公股行庫的董總大都由財政部派任,而這些財稅系統出身的人不懂金融實務,或自以為到過公股行庫過水當過董事,就已「資歷完整」足堪大任,真要落實法令遵循、內控內稽制度,恐力有未逮。
日本長久以來一直有財務省、金融廳退休官員轉任金融機構的情形,此「高官下凡」(Amakudari)的現象,為日本經濟無法復甦、金融沉痾無法解決的重要原因之一。新政府應以日本慘痛經驗為借鏡,採行震盪療法,從重建公股行庫的人事做起。 

財政官員退休棲身

我國《公務員服務法》之旋轉門條款,目前規範「公務員於其離職後3年內,不得擔任與其離職前5年內之職務直接相關之營利事業董事、監察人、經理、執行業務之股東或顧問」,但銓敘部似乎為了照顧退休人員的事業第二春,將職務直接相關者限縮為「各該營利事業之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且其職務對各該營利事業具有監督或管理之權責人員。」
公股行庫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雖為金管會,但財政部對公股行庫有人事決定權、績效考核權及政策指導等權力,又是財政部官員的退休棲息地,而這些退休長官對其所帶過的部屬,必然有實質的影響力,實有必要堵住此破口。況且目前都有人開始檢討公立學校教員退休轉任私校的合理性,這類轉任公股行庫的退休官員,也應列為年金改革的對象。
此外,新政府應審慎評估公股行庫存在的必要性,除有高度的政策考量,仍須由政府持有多數股權外,公股行庫應徹底民營化,而非形式上民營但實質上由政府控制的不官不民的泛官股型態。回歸市場機制,減少政府介入銀行正常運作的空間,始能讓公股行庫有競爭力,國家發展委員會應開始規劃新一波的公股行庫釋股計劃。 
中華大學財管系副教授 

2016年9月12日 星期一

壽險競搶朝陽人壽 金管會祭出10年行政寬容



追求朝陽 壽險公司占上風朝陽人壽掀搶標潮


恐龍變辣妹朝陽人壽掀搶標潮
安定基金標售壽險公司情況
安定基金接管的朝陽人壽目前正在進行標售過程,傳出有逾4家金控、2家壽險競搶,競爭十分激烈,金管會也開出增加5%或250億元海外投資額度,及相關RBC寬容等行政優惠,10月底標售時,業者預估安定基金彌補金額應低於20億元。
金管會也預估,這次會繼續評估的買家相當踴躍,競標日應該可望有5家會出價角逐,應極有希望一次就將朝陽人壽標售出去。
朝陽人壽資產僅361億元,若以標售基準日3月31日來看,帳上有淨值缺口21.39億元,但到第二季底則擴大到21.7億元,加上安定基金保留部分訴訟中資產未標售,缺口近22億元。
同時因為在接管中,投資較謹慎,資金成本約4%上下的朝陽人壽,上半年稅後虧損4.47億元,壽險業者表示,若沒有拉高投資報酬率,則朝陽人壽一年平均要虧損7億元。
但由於金管會目前對核發新壽險執照較「謹慎」,加上朝陽人壽「小而美」,又帶嫁妝,成為沒有壽險的金控及想爭取海外投資額的壽險公司競逐的標的,目前傳出如玉山金控、永豐金控、富邦金控、南山人壽、三商美邦人壽等都有報名實地查核,使得朝陽人壽由原本找無人增資的恐龍變成搶手辣妹。
金管會目前開出海外投資優惠,即朝陽人壽自有部分若投資海外信評A級以上債券,可運用資金5%額度內,可不計入海外投資限額,若是得標者是壽險公司,則5%或新台幣250億元取低者,例如南山人壽可運用資金的5%即近新台幣1,700億元,就只能有250億元投資海外A級債是不計入海外投資45%的限額,這部分優惠可長達10年。
另在RBC計算自有資本、死利差互抵、適用保險會計第二階段時間表,都有行政寬容措施,但整體上來看,因為朝陽人壽比先前標售的國華人壽、幸福人壽及國寶人壽規模小,缺口也小,優惠即相對沒那麼「豐厚」。
(工商時報)




金控及大型壽險競搶朝陽人壽,金控雖然籌資便利、資金雄厚,但壽險公司卻占先天之利,出價應可比完全沒有壽險子公司的金控「更大膽」。
在現行的政治氛圍下,金管會雖然說彌補金額不是花公帑,是用壽險業繳交給安定基金的保費來彌補,但若彌補金額過大,遠超過淨值缺口,到立法院時仍是有理說不清,因此雖然是安定基金董事會訂標售底價,但其實大部分仍是金管會操盤,底價大概不會離淨值缺口太遠,且補得愈少,獲得的掌聲愈多。
因此金管會祭出10年行政寬容,如投資海外信評等級A級的債券,可一定額度內不計入海外投資限額,等於是「送」額度,若以250億元來看,一年若比國內多出1%的投報率,就是多2.5億元的投資收益,2%就是5億元,就看操盤手的能力。
但若是金控下完全沒有壽險子公司,只能用朝陽人壽的部位,以目前330多億元來看,一年最多只有20億元的海外投資額度,一年投資收益多2,000~6,000萬元,除非業績暴增,可運用資金突飛猛進到數千億元,否則能賺的不多。再者是金控下無壽險公司,則即便安定基金彌補缺口到淨值為正,金控仍是要補足資本額到30億元,但若併入已存在的壽險公司,就較無增資問題。
若再加上RBC可以增加自有資本認列,大型壽險公司拿下朝陽人壽的利基,會比無壽險公司的金控高一些,南山人壽上次即積極競標幸福人壽及國寶人壽,最後差在RBC未達250%未能出價,這次金管會將門檻降到200%,所有壽險公司都能出價,南山人壽更是大家看好的得標者。
另傳出三商美邦人壽亦有參加朝陽人壽的實地查核,三商在國華人壽、幸福人壽及國寶人壽的標售案中,都參加到最後,算是極有誠意的買家。
由於標售案必須簽保密協議,因此各家對於是否參與競標,都是同一句回應「不予置評」,只有到10月31日,才能確定誰是堅持到最後的買家。
(工商時報)

2016年9月11日 星期日

土銀、台銀、合庫齊力加碼債市。土銀整體債市報酬率已逾5%


3行庫大買債 上看2,000億




3行庫大買債 上看2,000億
三大行庫加碼債券現況
看好央行降息趨勢,包括土銀、台銀、合庫等三大行庫已步調一致,齊力加碼債市。其中土銀已在上月提前達成全年獲利目標,整體債市報酬率已逾5%,合計三大行庫今年的加碼債市規模上看新台幣2,000億元。
儘管美聯準會已暗示本月升息的可能性,但由於全球多個國家仍競採寬鬆貨幣政策,因此主要行庫布局債市仍「勇往直前」,今年各大行庫的公債部位不僅大躍進,而且還逆向大發「利」市,其中尤以土地銀行由於看對趨勢、調度得宜,成果最為豐碩。
土銀目前總持債部位超過1,100億元,倘若以報酬率5%推算,等於有超過50億元獲利,這些獲利不僅來自於債券價格走揚的價差資本利得實現,還包括了固定收益收入。
土銀的持債部位,除了國內公債,還包美債、歐債、澳幣及紐幣債券。且土銀不僅加碼,還透過短券補長券的方式,來控管債券投資的利率風險;據了解,土銀目前的持債部位,包括5年期、10年期、20年期、30年期不等,採取長短線兼布的方式進行加碼。
土銀近幾年每年獲利都能交出超過百億元的獲利成績,土銀高層指出,今年由於股、債投資雙收,因此財務操作占總獲利的比重,極有可能超過2成,突破歷年新高水準。其中,土銀在備供出售之列的債券部位,受惠於殖利率走低、價格走揚,已經先行將一批債券部位獲利了結。
台銀、合庫,今年也積極佈建債券部位。台銀高層指出,今年上半年合計已加碼超過500億元的債券,國內公債與海外債券並進;據悉,儘管台銀先前向央行申請的7億美元海外債券投資部位,近來由於新台幣匯率升值,吃掉一部分的獲利,但國內公債投資的操作,仍彌補了不少獲利回來。
合庫內部也開出債券加碼的目標,預定將在今年下半年,加碼等值超過300億元的債券,且以加碼海外的公債、公司債為主。
(工商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