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25日 星期三

三商壽平均保單成本大約是3.9%左右;資金運用的投資報酬率則為3.69%,利差損問題仍待解決。

三商美邦人壽 去年Q4虧11.8億元

2017-01-25 20:20經濟日報 記者吳靜君╱即時報導
三商美邦人壽。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三商美邦人壽。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三商美邦人壽今天(25日)公布自結數字,2016年第4季稅後虧損11.8億元,累計稅後純益為29.6億元,每股稅後純益(EPS)為1.78元。
三商美邦人壽公布獲利,今年累計前3季的稅後純益原本已經達41.4億元,但是受到停售效應、保單熱賣導致提存準備金等壓力大增,使得三商壽去年第4季的稅後虧損11.8億元,相較於去年同期單季虧損11億元,幅度些微擴大。
三商壽平均保單成本大約是3.9%左右;資金運用的投資報酬率則為3.69%,利差損問題仍待解決。
2016年全年稅後純益為29.6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5.4%,EPS為1.78元。至去年底三商壽總資產達9,497億元,淨值達312億元,每股淨值約18.7元,
三商壽表示,受惠於債券利息與股息等經常性收益持續成長、負債成本率因新契約挹注穩定下降及費用控管得宜,去年第4季的經常性收益年增率10bp(基本點)左右,對於今年獲利持續增長有幫助。
三商壽說,展望2017年,預期美國聯準會(FED)將升息2至3次與以及金管會控管壽險公司費差損等問題,三商壽獲利能力應可進一步提升。
三商壽保單美國聯準會

2017年1月24日 星期二

賀鳴珩說,券商現在要拚的是執行力,資本市場中的每一個環節都是商機、賺錢機會,有勇氣轉變的券商並嚴格執行就能成功。

元大證轉型 衝刺ROE

2017-01-25 00:05經濟日報 記者王淑以/台北報導
台股2016年持續量縮,但元大證券仍交出相對亮眼的表現,元大證券董事長賀鳴珩表示,證券商不要再苦守經紀業務,而是要轉變,朝著銀行等業務去擴展新商機,今年元大證將持續向投行業務邁進,衝刺海外業務,目標將ROE(股東權益報酬率)從去年7.8%,提高至8至10%。
國內券商獲利來源主要靠股票手續費,然而台股近幾年日均量不斷萎縮,2014年日均量1,198.79億元,2015年日均量降至1,168.17億元,2016年日均量跌破一千億元,僅達992.92億元;並直接影響整體券商獲利,2014年至2016年整體券商獲利分別為312.85億、259.68億、193.68億,一年不如一年。


然而,賀鳴珩表示,元大證券打出多元業務、財富管理、大投行奏效,才能在台股日均量嚴重萎縮之際,2016年稅後獲利74.74億元,占整體券商獲利近39%,扣除處分利益後也達56億元,在台股大環境不景氣中,仍能維持業界第一,相當不容易,營業員總獎金更較2015年成長近10%,這歸功於元大證券及營業員順應市場潮流,已成功轉型。他直言,不論是券商或是營業員,不轉型就會被市場淘汰。
賀鳴珩說,證券商要作改變,不要僅侷限在流量收取手續費業務,而必須轉型到存量概念的投資銀行業務,朝著如結構型產品、款項借貸業務等發展,去年2月才上路的款項借貸餘額,元大證已經衝刺超過50億元。
元大證日前連續三件大案子台哥大100億元可轉債、國泰金特別股500億元、南亞科5億美元ECB等打響名號。
賀鳴珩說,券商現在要拚的是執行力,資本市場中的每一個環節都是商機、賺錢機會,有勇氣轉變的券商並嚴格執行就能成功。
元大證全球員工已達7,300人,賀鳴珩說,今年要持續擴展海外通路,如韓國、泰國、印尼、越南等,其中越南今年有機會拿到主導權,藉由海外獲利提升,今元大證年ROE目標達8至10%,較去年7.8%成長。

賀鳴珩指出,2016年元大證稅後獲利74.74億元,每股盈餘1.35元,股東權益報酬率7.8%,扣除金控的交易後,實質獲利約有56億元,成績不再僅限於與證券同業比,而是希望能與金融同業相當。
他說,股東權益報酬率的提升,主要反應很多結構式的變革,包括這兩個月光是承作台灣大(3045)可轉債、國泰金(2882)特別股、南亞科(2408)海外無擔保可轉債(ECB)等三檔,就協助企業籌資760億元,可能是幾十檔中小型股IPO加總的總額。另外,即使元大證2016年傳統股票自營獲利有限,但透過衍生性金融商品操作產生的交易收入,卻有不小貢獻,這都讓證券業不再只能像以前僅仰賴交易量維生。
除了國內市場,他說,元大證2016年來自海外的獲利佔比已有兩成,以挹注最大的韓國市場來說,旗下事業體的人數規模與獲利能力已約當於台灣一個前十大券商,而2017年在印尼與泰國市場會持續擴張,特別是泰國有機會成為元大證的第三個主要市場,越南投資也有機會拿下主導權。
在結構的轉型下,賀鳴珩說,期許未來兩到三年,元大證的股東權益報酬率可朝8~10%邁進。
國泰南亞科賀鳴珩

去年全年國銀獲利3000.57億元年減195億元,有3大主因,一是兆豐銀遭美裁罰57億元,二是各銀行因應中國和不動產需提足1.5%呆帳準備金,三是人民幣匯損。


國銀獲利連2年衰退 今年更保守恐下修






國銀去年獲利受兆豐案等3大利空衝擊,連2年衰退,今年也不樂觀。

【廖珮君╱台北報導】受兆豐銀遭美鉅額裁罰、增提呆帳準備金、及人民幣匯損等3大衝擊,使得去年本國銀行獲利只勉強守住3000億元大關,只剩3000.6億元,連2年衰退;展望今年,各大行庫更保守看待,獲利目標接近「零成長」甚至是下修。

中國前景轉差影響

行庫高層指出,今年國內外經濟情勢仍不明,很難說景氣已回溫,獲利目標恐難超過去年,國外經濟包括川普政策、中國經濟走緩及英國開始執行脫歐外,國內景氣未明,須持續關注4大「慘」業航運、鋼鐵、觀光和不動產。
金管會銀行局主秘陳妍沂表示,去年全年國銀獲利僅剩3000.57億元,較前一年大減195億元,年衰退6.1%,有3大主因,一是兆豐銀遭美鉅額裁罰57億元,二是各銀行因應中國和不動產需提足1.5%呆帳準備金,增提準備,三是人民幣匯損。
她指出,光去年中國和不動產授信要提足1.5%比率,國銀就增提了100億元準備金,再加上兆豐銀案子,就差了156億元,剩下部分就是人民幣匯損。
據資料顯示,國銀去年獲利結構中,又以國銀中國分行衰退幅度最大,去年獲利大減68%,只剩下6.3億元,主因就是人民幣匯損。去年12月單月中國分行仍虧損1億元,連續2個月陷入虧損泥沼。
中國經濟前景轉差,金管會也要求各銀行須對中國放款提存1.5%準備金,等於每100萬元放款、得提1.5萬元當壞帳準備。據統計,國銀光中國呆帳準備金已提了197億元。 

2017年1月17日 星期二

元大證此次主辦承銷國泰金特別股,不僅創下台灣次級籌資市場最大籌資規模,為元大證賺到承銷費用與成功執行大案的名聲,元大證的款項借貸業務,也在此次趁機「發功」,尤其國泰金的資深老股東大戶,款項借貸金額動輒數億元起跳。

國泰金特別股火熱 元大乘勢搶客 三頭賺

2017-01-18 01:20經濟日報 記者夏淑賢/台北報導
國泰金甲種特別股火熱,證券商趁機搭便車推動「款項借貸」新業務,不僅鼓勵國泰金老股東拿普通股向券商借錢來買特別股套利,搶銀行股票質借生意,甚至有股東先融資持有普通股,拿到特別股再做款項借貸,拉大槓桿倍數操作以爭取更大的獲利空間,券商就可融資利息、借貸利息都賺,還有潛在的經紀手續費可收。
這類套利操作還是得本錢夠厚大戶較有機會,因為款項借貸的利率就如同銀行放款利率一樣,因借款人條件而有高低不同,以國泰金甲種特別股的股息3.8%來看,借貸利率自然要低於3.8%才有利可套,而信用交易買股的積極型投資人,則是強力看好國泰金的前景,認為普通股未來有相當上漲空間,所以打算拿最少本錢,一手賺潛在資本利得,另一手賺穩當套利收益。
元大證此次主辦承銷國泰金特別股,不僅創下台灣次級籌資市場最大籌資規模,為元大證賺到承銷費用與成功執行大案的名聲,元大證的款項借貸業務,也在此次趁機「發功」,尤其國泰金的資深老股東大戶,款項借貸金額動輒數億元起跳。
搶銀行

保險業投資國際版債券至去年底止總投資金額已經達2.67兆元,占整體發行總額77.6%。 國際板債可贖回條件大約1年占發行量約28%、3年占7%、5年大約占25%

保險業海外投資限縮 國際板債發行量恐減三成

2017-01-18 01:27經濟日報 記者吳靜君/台北報導
金管會昨(17)日預告,保險業海外投資限縮新規,其中保險業投資國際板債可贖回條件的年限,不可以低於5年,根據估算,現行的國際板債券發行量恐衝擊約三成,預計上半年上路。
金管會宣布修正保險業國外投資管理辦法,有五大方向,一為保險業投資外國地方政府保證的債券,要A-以上,所屬國家要AA-以上,投資地方政府債不可超過國外投資額度的5%;其次,投資主順位金融債發行人或保證人信評必BB+以上。
保險業投資公司債BBB+的額度僅計入海外投資限額之中,但BB+到BBB的海外公司債另有額度,為海外投資額度的6%或者業主權益30%孰高者,如果有將海外投資的不為移回台灣保管,落實進口替代的話,就可以獎勵1%~1.5%。
未來保險業投資國外與大陸的不動產,必須在年報當中揭露所有權是否受限,也就是說保險公司要揭露海外不動產質押情形。
金管會官員表示,目前保險業投資海外不動產,未有質押的情況,但是保險業必須讓投資人了解海外投資不動產的風險情形,金管會統計至去年11月底,保險業投資海外不動產金額為848億元,中國大陸74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金管會對首次對國際板債券設限,未來保險業不可以投資5年以下就可贖回的國際板債。
根據金管會的統計,保險業投資國際版債券至去年底止總投資金額已經達2.67兆元,占整體發行總額77.6%。
根據統計,國際板債可贖回條件大約分1、3、5、7年,1年占發行量約28%、3年占7%、5年大約占25%,預期一旦劃下限制,國際板債券衝擊大約三成左右。
金管會強調,對於國際板債券設限主要還是希望業者可以注意資產與負債面是否吻合,不宜投資過短時間會被贖回的國際板債。而此修正法案希望可以在上半年完成程序,正式上路。

2017年1月11日 星期三

去年底美元走強,壽險公司外獲利大增,6大壽險公司105年12月增提外匯58億元




大型壽險外匯準備 進帳58億

大型壽險外匯準備 進帳58億







大型壽險外匯準備 進帳58億
大型壽險外匯準備 進帳58億



大型壽險外匯準備 進帳58億
主要壽險公司105年外匯準備金額
去年底美元走強,讓壽險公司外匯部位獲利大增,6大壽險公司105年12月都是增提外匯準備金,總計金額58億元左右,讓先前因為新台幣強勢而縮水的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回升,都已回到高安全水位。
外匯準備金即金管會允許壽險公司放在帳上,去減少外匯波動造成損益的不確定性,也可降低各公司避險成本,若匯兌有損失時,損失金額50%以內可以外匯準備金來沖抵,每月除了固定提存外,若外匯獲利時也要將獲利的50%增提進準備金。
到去年底外匯價格準備金餘額最高的還是國泰人壽,12月增提10億元後,餘額回升到99億元,去年一年國壽收回外匯準備金約61億元,算是匯率損益極波動的一年;南山人壽則是去年12月外匯大獲利,一口氣增提19億元,餘額回到72億元,與年初相比,只少了3億多元,算是減少最少的公司。
富邦人壽去年12月也是增提10億元外匯準備,餘額來到45億元,比年初時減少30億元左右;新光人壽去年12月增提10.49億元,餘額回到31億元,約比年初減少38億元;中國人壽去年12月增提6.7億元,餘額拉高到63.8億元;台灣人壽則增提2億元。
壽險業者表示,主要是美元走強,海外資產兌回新台幣即有極大的匯兌利益,但各公司規及避險比重不同,且以一籃子貨幣避險部分有些損失,因此各家公司外匯獲利大不相同,6大壽險公司估計單月外匯收益在百億元上下。
中壽昨日也公告獲利,去年12月單月因新契約業績佳,成本增加造成單月稅後虧損1.1億元,但全年仍是稅後獲利94.7億元,較去年成長3%,不止獲利再創歷史新高,同時也保持連續12年獲利的紀錄,每股盈餘2.73元。
目前已公布獲利的六大壽險公司,去年12月大幅實現美股及美債及台股獲利,獲利大進帳的有南山人壽、新光人壽,單月稅後各獲利72.13億元及18.78億元,富邦人壽及國泰人壽則各獲利22.7億元與13.3億元;但台灣人壽及中壽12月則是單月小幅虧損。
(工商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