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26日 星期日

2月新台幣又升值2.26%,壽險業匯兌成本不低

外匯準備金 2月難守300億

新台幣匯率今年前2個月升值5.2%,壽險業面臨最大風浪。2月最後一個交易日新台幣兌美元收到30.65元,應確定壽險業2月匯兌成本繼續攀高,帳上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應確定跌破300億元,下探歷史新低。
元月新台幣升值2.84%,收在31.36元,大型壽險公司收回新台幣近百億元的外匯準備金,協助穩定今年第一個月的損益表,同時因為國泰人壽一籃子貨幣避險有效,適量減緩新台幣升值的衝擊,據了解最後整體壽險業界元月單月收回外匯準備金約136億元,餘額為305億元左右,仍守位300億元大關。
雖然壽險業2月也緊急提高避險比重,但其海外投資有近新台幣12.59兆元,扣掉可免避險的外幣傳統保單約1.7~1.8兆元,及原本向央行申請的傳統避險比重,壽險業約還有近新台幣5兆元要採取其他方式避險,2月初因為各公司搶買無本金遠期外匯(NDF),造成價格飆升到1.5%以上,有些公司就放棄,決定自然避險。
2月新台幣又升值2.26%,估計壽險業匯兌成本依舊不低,由於匯兌損失金額中50%可用外匯準備金沖抵,估計2月收回準備金也在數十億到上百億元的規模,外匯準備金可能面臨2012年3月上路以來最低水位的一次。
依保險局規定,各公司若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低於年初餘額的20%,就不得再動用,屆時匯兌損失就會100%顯現在損益表上,壽險業者表示,新台幣不可能一直升值,達到飽和點就可回貶,只要新台幣貶值,壽險公司就會有大量的匯兌收益,外匯準備金就又會快速累積。
壽險業也表示,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上路已快滿5年,每年估計可為壽險業省下100~300億元不等避險成本,5年可能近千億,對壽險業來說是極佳政策。
(工商時報)

2017年2月19日 星期日

元月新台幣升值近2.85%,造成壽險業海外投資出現大量匯兌損失,但因為如國泰人壽的一籃子貨幣避險奏效,其收回外匯價格準備金僅15億元,比富邦人壽及南山人壽略少


外匯準備金驟降 剩去年同期4成多




外匯準備金驟降 剩去年同期4成多
6大壽險元月獲利及收回外匯準備金情況
新台幣若是本周繼續保持升值態勢,壽險業帳上外匯價格準備金真的要「告急」,六大壽險公司距離外匯價格準備金警戒水位各約4~63億元不等,隨時一個「大風浪」,就不能動用準備金去沖抵匯兌損失。
根據金管會規定,若外匯準備金餘額低於年初金額的20%,即不可再動用,若以整體壽險公司來看,年初金額是441億元,一旦動用逾352億元,即不可再使用。
今年元月新台幣升值近2.85%,造成壽險業海外投資出現大量匯兌損失,但因為如國泰人壽的一籃子貨幣避險奏效,其收回外匯價格準備金僅15億元,比富邦人壽及南山人壽略少,最後六大壽險公司元月收回97.5億元的外匯準備金,估計整體壽險公司收回金額逾百億元,整體餘額約300億元以上,約是去年元月的48~49%。
由於一籃子貨幣(Proxy Hedge)各家組合不同,2月新台幣兌美元匯率繼續強升,有公司覺得一籃子貨幣失靈,有些則是覺得情況比元月要佳,再加上2月初即有公司提高NDF避險比重,希望降低匯兌對損益的影響,因此六大壽險公司全月表現如何,就看本周新台幣的走勢。
若是以年初20%的警戒水位來看,國壽是壽險公司中外匯價格準備金餘額最高者,仍至少有63.4億元可動用,但是國壽也是海外投資金額最大者,承受的匯兌風險也比其他公司大。
富邦人壽及南山人壽上月各收回26億及25億元外匯準備金,富邦人壽距警戒水位還有近11億元的額度,南山人壽則還有33億元;另外如新光人壽還有14億元、中國人壽35億元、台灣人壽約4億元。
過去保險局曾考慮若外匯準備金低於20%,除了每月提存外,要公司加速提存,但後來考慮到新台幣若仍在升值波段,壽險公司已有重大匯損,若再要求增提準備金,帳上虧損恐加劇,因此將要求公司不再動用,目前不會要求增提。

2月迄今壽險業匯兌損失逾新台幣百億元,再加上外匯準備金元月已大量收回,2月能用「子彈」不多,損益即面臨極大挑戰。


外資狂匯入 壽險匯兌壓力大




外資狂匯入 壽險匯兌壓力大
近來外資淨匯入情況
外資不斷湧入,壽險業頭大!本月17日外資單日淨匯入7.47億美元,累計2月外資已經淨匯入28.39億美元,元月至今外資已經淨匯入逾新台幣1,700億元,推升新台幣匯率升值逾4.5%,也造成壽險業莫大的匯兌壓力。業者預估,4月之前新台幣匯率波動度可能都會很大。
距離2月營收結帳日只剩最後5個交易日,若新台幣再繼續強勢升值,壽險公司海外投資同樣會面臨較大的匯損壓力,估計2月迄今壽險業匯兌損失逾新台幣百億元,再加上外匯準備金元月已大量收回,2月能用「子彈」不多,損益即面臨極大挑戰。
壽險業者分析,美國財政部會在4月送交國會主要貿易夥伴的外匯政策報告,會點名哪些國家「操控匯率」,業者觀察今年以來,台灣中央銀行幾乎沒有在干預新台幣匯率,再加上近來外資湧入亞洲市場,推估在美國外匯政策報告出爐之前,新台幣匯率的波動恐怕都會很大。
外資元月淨匯入26.45億美元,2月3日外資單日就淨匯入19.26億美元,雖然6日到10日當周外資又有部分匯出,但是13到17日外資再度回頭,5個交易日淨匯入17.36億美元,累計外資1月及2月到17日,已經淨匯入54.84億美元,已經逼近去年全年外資淨匯入的金額,也因此推升新台幣在1個多月之間升值4.59%。
金管會表示,外資匯入應以投入股市為目的,若只停泊在債市或意圖炒匯,央行即會進行「驅趕」,這波外資是湧入亞洲,並非只針對台灣。
壽險業海外投資金額到去年底已近新台幣12.59兆元,每個月仍以約2,000億元的速度增加,元月因為新台幣升值2.85%,壽險帳上外匯準備金收回上百億元,代表匯兌損失可能達到200~300億元,造成部分公司元月仍虧損,2月又升值1.8%,讓壽險業繼續面臨極大的匯損壓力,且不少公司外匯準備金已經告急。
金管會表示,壽險業者元月平均避險比率約74~75%,2月已提高到75~80%,代表有些公司已運用NDF(無本金遠期外匯)提高避險比重;但也有壽險公司表示,因為2月初大家搶著避險,造成NDF價格飆到1.5%,成本實在太高,反正新台幣匯率遲早會回來,一、二個月波動可以承受,藉此省下大額的避險成本。

中信金近2年雖宣布多宗跨國購併案,在去年陸續傳出破局


中信金 2大收購案有變數

參股泰國LH集團、接手安聯保單 金管會遲未核准






中信金投資案頻遭卡關,面臨時間壓力。資料照片

流年不利
【林巧雁、廖珮君╱台北報導】中信金(2891)內外投資流年不利,去年一口氣終止多項海外投資案後,今年開春以來手上案子包括子公司中信銀參股泰國LH集團案、台灣人壽取得安聯人壽8萬張傳統型保單也都面臨時間壓力,如果金管會仍遲未核准,將增添許多變數。
中信金近2年雖宣布多宗跨國購併案,在去年陸續傳出破局,包括台灣人壽參股投資中國的農銀人壽案,收購蘇格蘭銀行馬來西亞子行,投資中國中信集團旗下中信銀行國際100%股權,在福建自貿區新設持股49%證券合資公司,全被金管會「凍審」,導致合約無法履行而被迫終止。 

多宗購併案被迫終止

而中信金在去年3月宣布將參股LH金融集團35.6%股份,這也是中信少數僅存對外投資案,惟泰國曼谷郵報(Bangkok Post)日前報導,由於全案卡關過久,LHFG金融集團已經有破局的準備。 


國內客戶爭議先解決

據了解,中信參股泰國LHFG集團已送件金管會,目前正在審查,中信金對泰媒報導以「目前本案已在台灣主管機關審核中,一切照程序與計劃進行中」回應。
除了海外投資頻頻卡關,國內投資也碰壁。台壽去年5月以1元取得安聯人壽8萬張傳統型保單,金管會因有意見而增添變數,雙方合約第2季到期,在金管會反對下,是否能再延期仍是未知數。
據了解,金管會對中信金參股泰國LH金融集團的准駁,已和中信銀提出的TRF(目標可贖回遠期契約)改善計畫「綁在一起」,金管會認為,國內客戶的爭議案要先解決,才有出國打亞洲盃的能力。
至於台灣人壽取得安聯人壽一案,官員則說,需視台壽金檢缺失是否改善,及保戶申訴、爭議案件是否完善處理而定。 若台壽可以改善缺失、降低保戶爭議案,才會評估是否核准。 

2017年2月12日 星期日

2015年為例,和安保代經手的車險保費約86億元、占國內整體車險費約11.8%,2016年隨著新車銷售暢旺,產險業估計和安保代經手的車險保費上衝至95億元

和泰小口吃車險 業界鬆口氣

2017-02-13 06:19經濟日報 記者陳怡慈/台北報導
和泰汽車入主蘇黎世產險,牽動國內近百億元TOYOTA與LEXUS車險保費的版圖挪移。和泰汽車總經理蘇純興昨(12)日表示,顧及服務品質、文化磨合等,第一年只會從關係企業和安保代移轉十幾至20%的車險保費到和泰產險,並非外界盛傳的首年50%,業界鬆了一口氣。
根據和泰汽車估算,豐田汽車生產的TOYOTA、LEXUS等品牌,一年在台灣創造的車險保費約160億元,超過一半由和安保代提供服務。以2015年為例,和安保代經手的車險保費約86億元、占國內整體車險費約11.8%,2016年隨著新車銷售暢旺,產險業估計和安保代經手的車險保費上衝至95億元左右。
和泰汽車透過子公司和展投資取得99.73%蘇黎世產險股權,已在今年1月17日完成交割,預計3月1日更名為和泰產險,正式以和泰的品牌耕耘國內產險市場。
和安保代經手的車險保單,來自富邦、明台、新光、旺旺友聯等產險公司,產險同業關注,和安保代手中將近百億元的業務,將以何種速度移轉至和泰產?會不會把目前由其他產險公司承辦的保單,全部吃下?
蘇純興指出,第一年只會從和安保代移轉十幾至20%的保費到和泰產險;另據了解,和泰產報給金管會的營運目標為,「三年內市占率要增至5%」。產險公會統計,蘇黎世產2015年的車險簽單保費約10.8億元,占國內整體車險保費約1.5%,2016年降至1.2%。
蘇純興說,對和泰產險來講,最重要的是,服務要到位。車險並非蘇黎世產險的主力業務,相關的理賠與核保人員等還需要再增加,必須先把人員培養起來,得到客戶的信任,「顧客的眼睛是雪亮的」。另外,蘇黎世產險是外商公司,也有文化磨合的問題需要考量。
和泰產險並未如外界盛傳要大吃車險市場,裕隆集團旗下新安東京海上產物董事長陳忠鏗認為,除了服務品質、文化磨合等因素,應該也有避免觸怒同業、保持和諧關係的考量。
產險公會車險委員會主委魏長樟也對和泰產險「小口」而非大口吃車險保單的策略,表達肯定,認為有助產險業避免陷入惡性競爭。

銀行通路賣躉繳的利變型保單,過去平均佣金率約4~5%,今年起降到1.6~2.5%


保單佣金遭大砍 理專變相降薪

金管會嚴禁壽險「費差損」 衝擊銀行財管收入






金管會嚴禁「費差損」,壽險公司大舉調降銀行通路佣金。圖為銀行櫃檯。資料照片

今年新制
【廖珮君╱台北報導】金管會要求今年起,各大壽險公司賣保單嚴禁「費差損」,使各大壽險公司大舉調降銀行通路佣金,其中又以躉繳的利變型商品,佣金率大減20~50%最多,此舉將衝擊銀行業財富管理手續費收入,銀行只能多賣一點保單、或轉賣基金等其他理財商品因應。
所謂「費差損」是指壽險業銷售保單必須符合「費用適足性檢測」,也就是說壽險業不得再給下游銷售通路(包括業務員和銀行等)「過高佣金」,讓保單出現費差損。
銀行主管說,銀行通路賣躉繳的利變型保單,過去平均佣金率約4~5%,今年起降到1.6~2.5%,大減約50%;期繳型者,過去平均佣金率則約20~30%左右,今年起則降到10~17%。 

躉繳利變型減約50%

若以躉繳100萬保費來看,過去銀行理專每賣1張保單,可拿4~5萬元佣金,但現在只能拿到1.6~2.5萬元,等於銀行理專「變相降薪」,理專只得多賣保單求生存。
據各大壽險業向各銀行新報價的「佣金率」來看,被銀行視為「類定存保單」的主力商品,包括利變型年金、利變型壽險等,今年起佣金率全面大砍,躉繳型少2~5成,少數業者更砍到7成,期繳型者平均約砍2~3成,最高則達5成。 

可能改推期繳型商品

銀行主管坦言,躉繳型商品好賣,因為簡單易懂、存戶接受度又高。調降佣金率後,銀行可能改推「期繳型」商品。
主要因為期繳型商品的佣金率,就算調降後,仍比躉繳型好,加上美元前景看好,美元的利變型商品仍是2017年主推保單。
銀行主管說,目前來看,砍佣金率以「非投資型商品」為主,主要是台外幣的利變型商品,至於「投資型商品」佣金率並未調整,今年除主推「期繳型」商品外,若市況轉佳,也不排除可以轉推投資型保單。 

金管會金檢後下重手

為搶通路市佔率,壽險業多年都出現「佣、獎過高」情況,又以銀行保險通路最嚴重,形同業者為了搶通路,寧可賠錢賣保單,導致出現「費差損」。
金管會在去年金檢後,決定下重手嚴管「費差損」,並在今年起上路,加上金管會又調降「保單責任準備金利率」,也使保費上漲。
業者說,壽險業面對「費差損」新制,可漲保費、降低佣金(包括業務員和銀行通路)、降低營業費用、或是調整商品型態等4大方法因應;就目前來看,各壽險業仍以先砍通路佣金率為主。 


1月手續費衰3~4成

銀行主管說,受去年底保單停售效應、及壽險業者因應新制做保單改款及農曆春節等因素,使今年1月銀行通路銷售保單業績並不佳,手續費收入較同期衰退了3~4成。
該主管說,後續加上保單佣金率調降、保費又上漲,前者降低銀行理專賣保單的動力,後者也衝擊民眾轉買保單的意願,今年銀行財富管理手續費收入恐堪憂。 

2017年2月10日 星期五

傳奇的 CDO (債務擔保證券,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

看起來安全的投資?數學如何殺死了雷曼

作者:天南財務健康談   |   2017 / 02 / 10
文章來源:雪球   |   圖片來源:Joseph Wang

2001 年一個陽光明媚的上午,一項投資計劃落在雷曼兄弟 (Lehman Brothers) 當時的行政長官 Dick Fuld 的桌子上。由一組數學和物理學博士們彙編的這份文件通過計算結果,顯示如果他們投資於房地產市場,銀行將如何總能最終獲得利潤。這給 Fuld 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並導致了未來五年裡這個銀行借貸數十億美元投資房地產市場。它成功了。房地產市場的繁榮已將雷曼兄弟由一個中等規模的公司變成世界第四大投資銀行。
但是,隨著住房市場開始萎縮,那些博士們的假設開始逐一失效。投資現在變成了一個錯誤,導致一個驚人的 613 億美元損失。 2008 年 9 月 15 日雷曼兄弟 (Lehman Brothers) 崩潰,維基百科描述這是“美國歷史上最大的破產案”。

獲利模式

想像你正為雷曼兄弟工作。一天早晨,你接到來自匯豐銀行的一個電話:
嗨!一百個客戶每人向我們借一年 100 萬美元。我們想購買你們的保險以防止他們違約。從申請表格來看,我們認為他們每個人有 3% 的違約機率。多少保險費用比較合適?
事實上,這很容易計算:100 個客戶,每個人有 3% 的違約機會,則預期三個客戶明年違約。也就是說,明年你將需要支付 300 萬美元。假設利率每年為 3%,明年的 300 萬美元目前值得 3/ (3/100+1) = 3/1.03 = 291 萬美元。
因此,匯豐銀行將不得不支付你至少 291 萬美元用於保險。當然,雷曼兄弟不是一個慈善機構,因此,為了賺錢,他們將增加一倍的價格也就是 582 萬美元,並預期這些交易平均可賺 291 萬美元。這種保險被稱為信用違約交換 (CDS) 。

傳奇的 CDO (債務擔保證券,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

看起來像是安全的投資?請三思而後行!
放下電話後,你可能很擔心如果 10 個借款人違約會發生什麼,因為那樣的話你就必須支付一千萬美元!在這種情況下,考慮這下面的計劃:先支付我一定的保險金,如果超過 10 個違約,你將只需要支付 10 個,其餘的我來支付。如果小於 10 個人違約,你將必須支付所有的違約,而我不支付任何費用。我提供的這類交易計劃被稱為債務抵押債券 (CDO) 的進階版,而你得到的那個被稱為 CDO 的初級版。
進階版的吸引力是,幾乎所有的時侯我都不必支付任何費用,只是將我得到的保險費往口袋裡放。試想一下,有超過 10 個借款人違約的可能性是多麼地微乎其微!進階版被普遍認為和從政府借錢同樣安全。由於進階版提供了一個更好的回報,又像把錢存在銀行裡一樣安全,投資者太喜歡它了。在 2004 年,發行的 CDO 僅有 157.4 億美元,但到 2007 年,金額同比成長至 481.6 億美元。
可以像銀行存款一樣安全,但又可以得到一個很高的回報,不覺得這件事情順利的不太公平嗎?

金融陷阱

是的,這是不公平的!事實上,CDO 風險比銀行存款大很多,但雷曼兄弟和許多投資者一樣,似乎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讓我們回到原來的模型。第一種錯誤的來源是,我們認為每個投資者都有一個 3% 的違約機會。
我們怎麼知道的呢?它一定來自歷史數據。問題是,1920 年代大蕭條以來還沒出現過一次全國住房價格同時下降,因而借款人違約可能性的計算是基於住房價格大幅上漲景氣繁榮時期。
然而,房地產市場在 2007 年崩潰。現在,許多借款人的財產估值小於他們應付的貸款數,因此許多人拒絕支付。更糟的情況是,22% 的借款人是所謂的次級抵押貸款的借款人―那些人幾乎沒有收入,沒有什麼還錢本錢。銀行不害怕把錢借給他們,因為即使他們違約,保險公司也將會支付損失。次級抵押貸款借款人的參與,使得貸款比以前更具風險。
事實上,違約風險在美國翻了兩倍,從違約機率模型所假設的 3% 到 2007 年以來的 12%,這樣意味著風險增加了四倍。也就是說,像雷曼兄弟這樣的銀行有可能會受到比他們預期高 4 倍的重創。
事實比這更要糟糕。比 CDS 和 CDO 複雜得多的金融產品的獲利性還依賴於違約機率的平方,而不是機率本身。當違約機率從 0.03 上升到 0.12,機率的平方從 0.0009 上升到 0.0144 —這是一個 16 倍的增加因子!
還有第二個是更微妙的錯誤來源。出售 CDO 的銀行保險是否可以賺錢,取決於借款人是否能還錢,而這反過來又取決於經濟。因此,如果經濟癱瘓了,你更有可能要賠錢。如果是一個積極的投資者,那麼可能同時也在股市上投資。現在,如果股市崩潰,則投資在股市和 CDO 的錢雙輸。我們模型中的錯誤是,我們還沒有考慮 CDO 依賴市場的這種額外的風險。
認識不到這兩個錯誤,就可能悲劇性地忽略 CDO 風險。事實上,當人們認識到 CDO 的風險時,由美林證券 (Merrill Lynch) 發行的 30 種 CDO 中的 27 種,其評級已從 AAA (最安全的投資) 下調至“垃圾等級”。

雷曼兄弟倒下了

可憐的雷曼兄弟當時並不知道這隱藏的風險,決定對 CDO 大投資。它甚至有一個 35 比 1 的債務與股東權益比率,也就是說,在其銀行帳戶上的每 36 美元它僅擁有 1 美元―其他35美元是從其它地方借來的。這意味著若其資產有 3% 的損失,就會失去它的所有資本。
在遭受 CDO 重大損失之後 (超過其資產負債的 3%) ,借款人開始失去信心。由於雷曼一直依賴短期貸款,貸款人可以迅速收走現金。現在它陷入了困境。借用的遠遠超過它需要返還的,並很快回天乏術。 2008 年 9 月 15 日,世界第四大投資銀行永遠地消失了。
雪球》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

元月6大壽險公司元月就收回97.5億元的外匯準備金,等於原先帳上匯兌成本應逾200億元


6大壽險收回近百億外匯準備




6大壽險收回近百億外匯準備
6大壽險獲利及收回外匯準備金情況
新台幣兌美元1月急升2.8%,突襲壽險公司,6大壽險公司中除國泰人壽及台灣人壽外,富邦人壽、南山人壽、新光人壽及中國人壽都出現稅前或稅後虧損,且6大壽險公司元月就收回近百億元外匯價格準備金,用於沖抵帳上匯兌損失。
南山人壽去年12月單月大賺72.13億元,但今年元月抵不過匯兌成本大增,再加上首月新契約保費也有225億元,造成南山人壽今年1月稅後虧損20.4億元,南山財務長許妙靜表示,由於年初積極布局新的投資部位,沒有實現資本利得,因此匯兌成本即顯現在損益上,但元月南山人壽的利息收入仍有百億元以上,依舊穩定成長。
中國人壽元月也受到匯率襲擊,稅後虧損5.75億元,中壽強調,因為避險策略相對穩健,並沒有採取一籃子替代避險法,所以新台幣急升,匯兌成本即增加,同時中壽強化分期繳保單,元月新契約保費93億元,初年度成本也較高,所以元月才出現單月虧損。
新光人壽同樣因匯兌成本增加,元月新契約保費破百億元,造成1月稅後是虧損5.87億元,但相較去年同期因為大幅打銷帳上不良投資,單月虧損39.54億元,今年元月新壽虧損數字明顯縮小,也貢獻新光金控每股淨值回升到12.32元。
富邦人壽元月也是因為匯損及新契約保費達247億元,稅前虧損3億元,但稅後即是獲利724萬元。
國泰人壽元月因為一籃子貨幣避險奏效,相關亞幣兌美元也升值,折抵部分新台幣升值的壓力,再加上實現國內外股市利得,讓國壽元月稅後獲利16.9億元,比去年同期成長8%,且拿下大型壽險公司元月獲利冠軍。
台壽元月表現亦穩定,稅後獲利5.55億元,也算是大型壽險公司獲利亞軍,主要是台壽海外避險策略相對保守,新台幣升值造成的匯兌成本相對小。
6大壽險公司元月就收回97.5億元的外匯準備金,等於原先帳上匯兌成本應逾200億元,其中如富邦人壽、南山人壽都各收回26、25億元,中壽、國壽、新壽則收回10億元以上準備金。
(工商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