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26日 星期二

台灣的保險不保險、幸福不幸福、安定不安定

蘋中信:台灣的保險不保險(殷乃平)

 
 
更多專欄文章
政治大學金融系教授
台灣的保險業正陷入了一個難解的危機之中,有人以「台灣的保險不保險、幸福不幸福、安定(基金)不安定」來形容。這種現象15年前就開始醞釀,過程中,不是沒有人看到,而是處理棘手,官員們寧願把炸彈「拖」給下一任,而不敢觸碰,以免引火自焚。
金管會前主委處理一個淨值負590億元的國華人壽,規模僅173億的保險安定基金根本無法支應,最後賠付出去883億,不但資金耗盡,而且還向銀行團聯貸570億元。現任的主委曾銘宗宣布接管幸福人壽、國寶人壽,預計兩年後將標售,兩家公司淨值為負491億,要賠付多少還不知道,但是壽險安定基金已挖空,無能因應,於是一方面挪用非銀行金融營業稅做為其財源,同時,將改採差別費率,依據其資本適足率與經管績效評等,分為六級,第一年的保費在千分之1.13至千分之1.75之間,未來會逐步提高。

國內業者多不健全

問題是新制下,經營愈困難者繳交的費用愈高,是否會加速它的倒閉?國外的存款保險採差別費率時就曾有這個爭議,而目前台灣的保險業健全者不多,此一時點是否恰當,頗值得研究。
1989年日本的經濟泡沫破滅,經濟停滯,日本央行採取零利率政策刺激經濟,成效不彰。但是這個零利率環境卻建構了一個保險業的墳場,尤以壽險為甚。壽險業在大數法則下,吸引長期的壽險資金,支付一定的紅利,出險時理賠,同時,以長期資金運用來賺取收益。當利率跌為零,其收益大減,而長期保單約定的支付,卻必須履行,利差損浮現,時間一長,壽險業者失血過多,自難維持。
日本經濟失落十年裡,原本一直是採護航制(Convoy System),即安排大的業者概括承受經營不善而破產者,一則保護投保人,不致形成社會問題,另則不需國家出資,政府給予一些行政優遇,以資回饋,以維持保險業的穩定。最後,整個保險業撐不下去了,政府也無力營救,到了2000年,終於放手,倒了18家壽險業者,保單打折,業者整併,產業重整求生。
台灣的保險業是得了日本保險病症,金管會試圖採金融重建基金模式,用納稅人的金融營業稅為業者埋單;為降低賠付金額,增加投標誘因,也對業者提出行政寬容做法。問題是台灣的低利率環境將近15年,2007年對保險業國外投資鬆綁,一出去就面臨金融海嘯,業者受創頗深,至今,多數保險業都奄奄一息,政府有多大的財力去全部打包?除了國華、幸福、國寶之外,淨值負數的尚有多家,年年虧損者更不計其數,若再打房,使房地產泡沫破滅,則擁有眾多房地產的保險業者狀況會更淒慘。 

相關機制有待重建

由此看來,台灣的保險市場與相關的機制有待全面清理重建。拖下去問題只會愈來愈難處理,君不見國寶2009年淨值是負83億,2014年已經為負252億,其他在水底的炸彈還有更多呢!時不我與,我們實在希望主管機關能拿出魄力來解決問題,而不是留給下一任再「拖」下去。 

《蘋中信》作者群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