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26日 星期日

深水炸彈2018年引爆 9號公報 9月底前試算



深水炸彈 9號公報 9月底前試算






深水炸彈 9號公報 9月底前試算
9號公報四大影響
資本市場深水炸彈2018年引爆!國際會計準則9號公報(IFRS9)預計後年1月1日上路,金管會已開始要求上市櫃公司試算,9月底前回收,了解影響數再拍板實施方式,目前影響最大是壽險業,如去年底與今年第一季即變動達3,000億元,其次是銀行業的授信,將增加未來損失預期,第三則是基金產業。
據金融業者分析,9號公報有四大衝擊,第一是賣股票獲利大部分不再進損益表的當期獲利,而是放在淨值,「每股盈餘」勢必下降;第二是投資基金的價值變動一律進當期損益,大部分法人將在今、明兩年大量減持基金部位。
第三是債券發行人信評若大幅變動,必須增提大量損失,低信評或垃圾級債券投資可能減少;第四則是銀行以往五級放款分類,是依歷史提存呆帳準備,未來要增加未來經濟預估、失業率等指標,提存成本大增。
簡單來說,若9號公報上路,第一是現在的每股盈餘(EPS)、本益比等計算方式將失靈,因為有很大一部分獲利是放在淨值項下,公司配股能力不變,但年度獲利可能大幅下降。
第二則是基金產業將受衝擊,法人若擔心損益表波動過度激烈,會大量減少投資基金受益憑證;第三債券大部分價值會顯現在淨值項下,投資金額大的公司如壽險、大型企業,每月或每季淨值波動可能極大。
例如某壽險業稅後獲利500億元,其中若有150億元是賣股票的資本利得,9號公報後,獲利就只能有350億元,150億元是放在淨值的可分配盈餘,投資人看到的公司獲利會明顯下降。
另外,去年底前10大壽險公司持有到期及無活絡項下債券未實現損失有686億元,今年首季又轉為未實現獲利1,661億元,加上備供項下的未實現變動,3個月的時間壽險公司的金融資產價值增加近3,000億元,即9號公報後每股淨值波動度將大幅增加。
由於壽險公司影響最大,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IASB)將准許壽險公司延後適用,等保險會計4號公報第二階段2021年上路時,再一併適用;但台灣有金控公司合併財報的問題,目前看來銀行及其他金融業應會如期在2018年上路,屆時金控合併報表要全部照9號公報編制,還是壽險子公司用現在公報認列獲利,目前尚未定案。金管會表示,會等上市櫃公司9月底回報影響數試算後,在今年底前決定。

壽險、銀行授信、基金業 挫勒等

9號公報上路,金融業挫勒等。壽險業者目前爭取比照國際,即2021年跟著保險4號公報第二階段一起上路,即負債及資產都一起用市價編財報,但目前面臨金控合併報表無法編制的難題,希望金管會能儘早訂出適用方向。
由於台灣已確定完全接軌國際會計準則(IFRSs),因此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IASB)每確定一個公報實施,台灣都會跟國際同步適用,金管會表示,歐盟及許多金融監理單位如國際清算銀行、金融穩定委員會等都已表態認可9號公報,應該會在2018年如期上路,讓更多金融資產價值更透明。
目前金融業適用9號公報上,銀行即是面臨放款要增加預期損失提列,如目前客戶借房貸,若還款付息正常,銀行即算正常放款,目前就是提列1%的呆帳準備,未來若客戶換工作、收入下降等,銀行就必須增加未來「預期損失」的提列,目前預估部分公股行庫、小銀行都會面臨極大的挑戰。
但衝擊最大還是有18兆多元投資部位的壽險公司,投資分類由現行4大類即「交易目的、備供出售、持有到期、無活絡市場」,改為公平價值進損益表、公平價值進綜合損益(類似現在備供出售)、攤銷後成本等三大類,投資策略會大幅改變。
壽險業者表示,幾乎全部資產都要市價呈現,但重要的是4號公報第二階段還未上路,也就是負債面的保單準備金沒有跟著一起用市價,例如現在若升息1個百分點,資產項下的債券可能未實現損失1,000億元,但保單負債可能價值增加1,500億元,一來一往抵銷後淨值即會增加500億元,但若只先適用9號公報,投資人只會看見資產蒸發1,000億元,對壽險公司「不公平」。
第三大影響產業即是基金業者,目前金融業及法人喜歡投資債券型基金等,每月或每季配息可以當獲利認列,基金淨值變動則在股東權益項下,是極佳的投資工具,但9號公報後,要求所有基金投資淨值變動都要算進當期損益,上市櫃公司勢必要從今、明兩年減少基金的投資,以免損益變動過大,目前基金業者也在積極向國外爭取緩衝或其他認定方式當中。
(工商時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