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幣暴升6% 壽險業Q1慘虧45億
【廖珮君╱台北報導】據金管會最新統計,台幣今年首季暴升逾6%,壽險業已苦吞逾650億元匯損,使全體壽險業首季虧損達近45億元,其中更有9家壽險業者的外匯準備金「糧草」吃盡,若台幣後市持續升值,恐成為壽險業獲利潛在的未爆彈。
據了解,如新光人壽3月單月大虧35億元,就是因外匯準備金糧草已吃盡,無法動用,只好將匯損全數反映在獲利上。法人說,若台幣後市持續升值,恐讓以壽險獲利為主的金控公司股價承受壓力。
據金管會統計,受匯損陰霾罩頂,全體壽險業3月獲利已由盈轉虧,光3月單月就虧損了38億元,累計第1季已虧損約45億元。
據了解,如新光人壽3月單月大虧35億元,就是因外匯準備金糧草已吃盡,無法動用,只好將匯損全數反映在獲利上。法人說,若台幣後市持續升值,恐讓以壽險獲利為主的金控公司股價承受壓力。
據金管會統計,受匯損陰霾罩頂,全體壽險業3月獲利已由盈轉虧,光3月單月就虧損了38億元,累計第1季已虧損約45億元。
全體淨匯損達658億
金管會保險局副局長張玉煇說,今年首季因台幣升值,壽險業整體匯損達5088億元,但因有避險利益4169億元,再扣掉外匯準備金沖抵261億元,等於「淨匯損」達658億元。
張玉煇坦言,用來沖抵匯兌損失的「外匯準備金」糧草,3月又持續減少,剩下180億元的新低水位,其中更有9家壽險業已碰觸到「底線」,也就是不能再動用。
壽險業外匯操作有獲利時需提列準備金「儲糧」,有損失時就可拿出部分準備金沖抵,此舉可讓壽險業財報更平穩。
依金管會規定,壽險業海外投資出現匯損時,匯兌損失的5成可用外匯準備金沖抵(另外5成需反映在獲利上);準備金每月月底餘額若低於前1年底的2成「底線」則禁止沖抵。
張玉煇坦言,用來沖抵匯兌損失的「外匯準備金」糧草,3月又持續減少,剩下180億元的新低水位,其中更有9家壽險業已碰觸到「底線」,也就是不能再動用。
壽險業外匯操作有獲利時需提列準備金「儲糧」,有損失時就可拿出部分準備金沖抵,此舉可讓壽險業財報更平穩。
依金管會規定,壽險業海外投資出現匯損時,匯兌損失的5成可用外匯準備金沖抵(另外5成需反映在獲利上);準備金每月月底餘額若低於前1年底的2成「底線」則禁止沖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