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23日 星期二

壽險業全年匯損1761億 吃掉6成獲利

2018-01-23 19:43聯合報 記者孫中英╱即時報導

去年9月起 壽險業月月匯損百億



新台幣兌美元匯率去年急升8%以上,讓壽險業全年匯兌損失飆上1,761億元,且從去年9月開始,月月匯損都突破百億元。今年首月新台幣仍在強勢升值,到23日又升值了1.5%左右,壽險業者只能「挫勒等」。
去年12月如國泰人壽、富邦人壽、新光人壽、中國人壽都因有匯兌利益,增提外匯價格準備金,因此到去年12月底整體壽險業外匯準備金餘額回升到281億元,單月增加22億元,但仍比前年底少了160億元左右。
今年金管會加強外匯準備金提存比率及提高加倍提存的門檻,由前一年餘額20%,修正為2012年以來平均餘額的20%,幾乎所有公司門檻都提高,但前幾大壽險公司目前還無人觸及警戒線,金管會強調要厚植外匯準備金,以協助壽險業抵禦匯兌風險。
去年新台幣從年初的32.279元,到2月底就升到30.65元,壽險業前2個月匯損就逾1,197億元,尤其2月最嚴重,單月匯損達975億元,都創歷史紀錄,各壽險公司紛紛增加避險部位,3月因有避險利益出現,單月是呈現匯兌利益539億元,之後4月及5月新台幣繼續升值,二個月匯損都破百億元,6月到8月相對穩定,匯損金額都控制在百億元以內。
壽險業者原本預期去年下半年新台幣會回穩,全年避險成本可控制在1.5%、甚至1%以內,但9月新台幣回貶,壽險業是避險部分出現損失,10月到12月新台幣又開始反向升值,壽險公司繼續出現匯損,9到12月,壽險公司月月匯損金額破百億元。
(工商時報)新台幣升值,壽險業因為海外投資部位太大,2017年全年匯損金額高達1761億元、創史上新高紀錄。匯損也連帶影響到獲利,金管會統計,壽險業去年全年稅前獲利1167億元,雖已是第4年獲利超過千億元,但沒原先預期的好。
到去年10月底為止,壽險業可運用資金高達21.8兆台幣,其中有14.18兆、高達64.94%,都屬於「海外投資」。由於壽險業海外投資部位多是以「美元計價」,若新台幣升值、美元貶值,海外投資部位便會產生匯損。
去年一年由於中央銀行「放手」,新台幣匯率強力反彈,保險業匯損嚴重。金管會保險局今天發布最新匯損統計,保險局副局長蔡麗玲表示,壽險業去年全年「淨匯損(扣除避險利益和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後)」金額達1761億元,比11月匯損1623億,再增加近139億元。
去年台股大好,原先外界預期,投資部位龐大的壽險業可望賺翻,但根據保險局公布數字,去年壽險業稅前獲利1167億元,若加上產險業稅前140億,保險業獲利僅1307億,比原先預期的1600億還低。官員說,若拿壽險稅前獲利加上淨匯損共2928億,是「排除匯損因素」後獲利,這也代表匯損已吃掉壽險業6成獲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