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上最大外商金融機構增資案來了。金管會27日宣布通過安聯人壽將其7.8萬多張傳統保單,分割移轉給中國人壽案,預計5月18日為移轉承受基準日,在此之前,安聯人壽將現金增資台灣,金額高達新台幣202億元,將是歷來外商金融機構增資台灣金額最大的一次。
安聯人壽為降低舊有利差損包袱,在台專心發展投資型及其他保障型商品,決定將過去銷售的傳統型保單出售,第一次是2016年5月賣給台灣人壽,當時安聯人壽即已規畫要增資181億元,但當時金管會因台壽整併速度過快,資訊系統跟不上,未核准此案。
中國人壽則是去年10月宣布同樣以1元的價格,承受安聯人壽傳統保單營業、資產及負債,金管會昨日即宣布同意中壽承受安聯人壽保單案,主要是評估此案交易完成後,安聯人壽仍將維持對台灣市場長期經營承諾,繼續在台營運,中壽則會提高其業務規模及客戶人數,對2家公司都屬正面,因此同意此分割移轉案。
金管會表示,分割移轉基準日暫訂5月18日,安聯人壽會將7.8萬張主約保單、及16.9萬張附約保單,共4.4萬名保戶,移轉給中壽,總移轉資產達新台幣506億元,其中包含284億元的準備金,另外還有其他相關資產外,安聯人壽將會向投審會申請匯入新台幣202億元左右的資金,進行現金增資,一併移給中壽。
這也是外商金融機構首次增資逾200億元的超大金額,同時也是近年外商壽險出售保單或經營權中,唯一一家仍匯入大量金額、補足準備金的案例,保險局強調,安聯人壽在此保單分割案後,並不會退出台灣市場,仍會繼續在台長期經營,資產規模會從3,000多億元,降為2,800多億元,但舊有的利差損包袱即會大幅降低。
至於中壽資產規模將增加逾500億元,並且會增加4.4萬名客戶,並承諾對保戶服務不中斷,保單相關內容及保障也都維持不變,中壽也會增加可運用資金及新保單承作額度。
(工商時報)分享
- 留言
- 列印
2018-02-27 17:37聯合報 記者
孫中英╱即時報導
金管會今天宣布,核准中國人壽取得德國安聯集團在台子公司、安聯人壽分割的部分傳統型
保單約7.8萬張及其附加附約16.9萬張。此次安聯人壽移轉總資產達506億台幣,其中安聯人壽會在今年5月18日交割日前匯入資金202億台幣,這也是歷年最大一筆外資
保險業增資款項,屆時因為資金大幅匯入,
新台幣應會再趨強勢。
金管會保險局副局長張玉煇表示,已要求中壽出具「保戶權益聲明書」,承諾對移轉保戶原持有的保單條款內容與權利義務完全維持不變,移轉後也將完全維護條款精神履行保單相關權利與義務。另外,保險局也要求安聯人壽將維持對台灣保險市場長期經營承諾。
中國人壽去年董事會決議,以新台幣1元做為對價,取得德國安聯集團在台子公司安聯人壽傳統型保單。中壽表示,金管會核准後,預計在今年5月18日完成本交易案後,將自安聯人壽取得約8萬張傳統型保單,保戶人數約4.4萬人。中壽表示,將透過現有約1.2萬名業務員提供保戶周延客戶服務,取得本次移轉保單後,將擴大營運規模。中國人壽表示,未來若有增資需求時,大股東中華開發金控及凱基證券也承諾將提供資本,以維持中國人壽資本適足率達250%以上。
金管會保險局表示,核准本案後,安聯人壽母公司將匯入202億台幣增資台灣安聯人壽。增資後,安聯人壽將再併同保單準備金284億等,共506億移轉給中國人壽。
中國人壽表示,目前該公司總資產約新台幣1.5兆元、保戶人數超過160萬,有效保單超過300萬張,財務結構健全,是少數資本適足率(RBC)持續維持在300%以上的大型保險公司,足以支應未來資產成長與業務擴張。中壽過去分別在2007年併購瑞士商瑞泰人壽台灣分公司,以及2009年併購英國保誠人壽台灣子公司主要資產與營運業務,對於移轉保單與保戶服務承接及整合,有豐富經驗。
金管會今天(27日)宣布,核准中國人壽取得德國安聯集團在台子公司、安聯人壽分割的部分傳統型保單約8萬張及其附加附約17萬張。圖/中壽提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