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衰退 陸銀負債比逾93%
大陸銀監會網站最新公布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12月底,大陸銀行金融機構總資產達148.05兆元(人民幣,下同),較11月增加約2.7兆元,比2012年同期成長12.8%;總負債高達137.92兆元,比2012年成長12.5 %,且負債比率高達93.1%,但已比2012年負債比下降0.3個百分點,顯示人行去槓桿化已有微幅效果。
不過,《新京報》報導,其中,大型商業銀行總資產達到62.7兆元,占銀行業總資產比重從2013年1月的43.8%降至42.3%,總負債卻從54.0兆元成長至58.3兆元,呈現資產規模衰退,但負債卻逆向增加,顯示大型行庫財務結構有惡化傾向。
互聯網金融帶來挑戰
財經網指出,過去10年是大陸銀行業成長最快速的「黃金期」,資產規模年均成長20%左右,是GDP增速的2倍,利潤年均成長更超過25%,高於製造業利潤增速。但如今在取消貸款利率管制、存款利率仍保留上調10%的空間下,使得銀行吸收資金成本快速上升,獲利也連帶受到影響。
此外,大陸銀行業除了面對利率自由化的加速,還得面臨「互聯網金融」崛起帶來的新競爭態勢,催化並加速存款「脫媒」之勢,使得銀行得提高存款利率定價來吸引民眾,也意味著銀行業開始進入高成本時代、微利時代,衝擊商業銀行的經營模式和獲利。
融資成本易升難降
而另一方面,銀行資金成本的剛性上升,會帶動推高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隨著銀行高成本時代來臨,企業融資成本「易升難降」,政府只有大力發展直接融資,並同實體企業進一步去槓桿,減少融資需求或是提高獲利能力以平衡槓桿,才是應對利率自由化挑戰的基本法則。
廣東銀監局則表示,在目前廣東(不含深圳)銀行業的存款餘額年增長13.66%;貸款餘額年增長12.63%;且不良貸款率繼續下降情況下,2014年將持續防範影子銀行風險、信貸風險及流動性風險等,盯緊風險防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