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彭禎伶/台北報導
4點閱
2/10
我要評比
保險投資台股、不動產和海外併購將增添新動能!金管會主委曾銘宗昨(15)日宣布,已要求保發中心2個月內完成台灣保險資本適足率(RBC)與美國、日本、南韓、新加坡間比對,取得與競爭國家一致性規定,年底前公布實施。
相較日本等地,國內原本計算方式產生的自有資本差額約新台幣1~2兆元,金管會年底前若宣布調降,保險業投入台股、不動產及海外併購將增添數千億元資金動能。
金管會昨天宣布「保險業競爭力提升方案」,共六大方向及22項實施細目,包括先前已公布的保單轉換預計7月底、8月初上路;網路投保則是9月1日第一波實施,但必須臨櫃取得網路投保憑證,年底前才會再開放網路銀行及信用卡認證。
曾銘宗說:「主要是業者反應台灣比別國RBC嚴格,既然要走出亞洲,制度必須跟別人比較。」若台灣壽險業與南韓、新加坡等競爭國家拉平RBC規定,如台股投資係數,台灣比日本、南韓都高出20%到2倍,國外不動產、併購海外保險相關事業也比別國係數要高。
這次方案最大的亮點,即是調整RBC規定,要與新加坡、南韓、日本等主要競爭國家採一致規定。壽險業者表示,如海外併購保險相關事業,台灣RBC係數是日本的3倍,6月不少國內壽險公司與日本生命等競標印尼一家保險公司,就因資本計提規定不同,最後輸給日本生命。
同時,日本等國的保險RBC可將不動產增值利益、備供出售項下未實現利益、責任準備金與解約金差額,計入自有資本,台灣則多數不行,這中間就差約新台幣1~2兆元以上自有資本,若這部分可加計,未來國內保險業投資台股、不動產、海外併購都有更大空間。
此外,曾銘宗也強調,將針對財務穩健、內稽內控佳、守法性強的保險公司,提供差異化管理,目前海外不動產投資是採事先核准制,未來好的公司可採備查制,即先取得總投資額度,即可自由投資海外不動產,增加資金靈活度,預計9月可上路。
保險局也同時祭出「商品結構綜合評分」機制,對微型保單、保障型及長照險加重計分,排名前幾強的保險保險公司,海外投資可彈性提高1%,這部分也是第3季上路。
主要國家RBC係數差異情況
小辭典-RBC(風險資本額)
2點閱
2/10
我要評比
RBC(Risk Base Capital,風險資本額)是台灣保險業用來計算資本適足率的機制,主要精神是依不同保單業務、不同投資標的給予不同的風險係數,再依此風險係數計提自有資本。
如台股係數是0.24,就類似保險公司投資100元的台股,須提24元自有資本在帳上;相對韓國保險公司投資股市風險係數僅0.08,投資股市100元,只要提存8元,在投資資金成本上,南韓比台灣保險公司便宜,自然可投資較高的股票部位。
此外,日本在計算自有資金時,不動產增值金額、備供出售項下未實現增值利益、責任準備金與解約金間的差額都可算進去,台灣則只有不動產增值可在自有資本50%之內算入。
假設一家日本與一家台灣規模相當、投資及業務差不多的壽險公司,資本適足率就可能因為計算方式不同有顯著差異,在海外併購出價時,日本壽險公司因為資本適足率較高,且RBC要求係數較低,出價就可以較高。(彭禎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