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二○一三年壽險新契約保費(FYP)衰退七%,去(二○一四)年在類定存保單停售效應的拉抬下成長六%,共收進一兆一六九七.四一億元保費收入,但保費貢獻集中在前九個月,平均單月收進一一三七億元,是第四季平均單月保費收入七三三.九六億元的一.五五倍。若今年延續去年底的頹勢,保費收入想破兆根本是天方夜譚。
值得慶幸的是,全年有效契約總保費收入創二.七七兆元新高,年增七%。平均每天進帳七五.九二億元,續年度保費的貢獻功不可沒。
新契約:傳統型版圖再縮小 利變型後繼無力
自金管會嚴管類定存保單,大力推動保障型商品後,利變年金新契約保費的市占率由二○一三年的二二.八四%跌到去年只剩五%,但資金總會自行尋找出路,此舉意外拉抬了利變壽險的買氣,保戶對利變壽險的喜愛,較年金有過之而無不及,全年共創造四九○六.一八億元的保費收入,合併年金,利變型保單新契約保費為五五四四.四三億元,市占率四七.四%,較二○一三年墊高近六個百分點。
看到資金流向,金管會趕緊補監理漏洞,去年九月十五日起禁止保險公司銷售十年期以下,有提供增額回饋金的台幣和外幣利變型壽險保單。消息一出,停售效應發威,短短半個月就創造了一一四三.二九億元的保費收入。十月利變壽險保費收入跌至二六四.五八億元、十一月更只剩一八七.五二億元、十二月也在二百多億元間徘徊,監理政策顯然奏效。
可惜的是,打擊定存的力道確實發揮功能,拉抬保障的效果卻不動如山。除了平均死亡保額一直維持在五十六萬元的低檔,傳統壽險版圖更是像冰山溶解一般,迅速沉入大海。
一直以來,傳統壽險都是市場第一大險種,獨占半壁江山,二○一二年甚至拿下六十%的新契約保費;但是二○一三年傳統壽險市場大幅衰退,市占率僅剩三十%,去年又失去十二%的版圖,全年新契約保費二一九六.九六億元、市占率十八.七八%,FYP年減三十四%,令人憂心。
低保費、高保額的傷害險,對保費挹助有限,不是兵家必爭之地,連續兩年保費收入都維持一○五億元;而國人對健康險接受度高,也是最願意主動加碼的顯種,二○一四年保費收入三四一.二五億元,成長十五%。
不過,由於健康險種類很多,包括最基本的住院醫療,癌症、手術、重大疾病、特定傷病,甚至長期看護保險都屬健康險範疇。近年金管會提倡「晚美人生」計畫,長看險是老年安養重要的一環,各壽險公司配合主管機關政策,力推長看險、類長看及殘扶險,但是從統計資料看不出發展狀況,相當可惜。
投資型壽險及年金FYP分別成長二十三%及五十七%。
續年度保費一.六兆元 年增八%
在續年度保費的加持下,傳統型保單總算維持六成一五的總保費市占率,其中壽險占四八.三八%、健康險十一.○八%、意外險二.一八%。
去年續年度保費一.六兆元,較二○一三年增加八%,對總保費貢獻度達五七.七六%。
康健人壽二○一三年投資型保單FYP占七十三%、去年則由健康險取代,貢獻六十五%FYP,但剛開始轉型並不成功,全年FYP衰退五成六。足見專攻保障型商品對保費收入並無實值幫助,主管機關在思考監理政策時,不能太過理想化,除了要壽險公司善盡社會責任,也要為他們的肚子多想一想。
市占率分居一、二名的國泰及富邦,紛紛由傳統壽險轉向投資型壽險及利變壽險懷抱,傳統壽險保費收入各衰退五十八%及七十三%,少了二大龍頭支持,不難理解為何傳統壽險版圖萎縮如此快速。
安聯人壽是投資型保單的常勝軍,國泰轉型之後,去年一舉擠下安聯投資型年金的龍頭寶座,分居投資型壽險及年金雙料冠軍,保費收入分別成長二十%及一八○%。以投資型為主力商品的壽險公司還有法國巴黎、合作金庫、安聯、第一金、中泰等,都是銷售投資型保單的老面孔。
過去以銷售增額型萬能壽險擠進中上排名的宏泰人壽,去年趕上停售潮大賣利變壽險,FYP成長九十九%,其中躉繳保單成長一四五%,雖然對排名沒有直接幫助,但至少對大股東有些交待,不過利變保單停售後,必須再為商品找出新的策略。
FYP成長、衰退 與躉繳保單連動
去年新契約保費成長六%,前十大壽險公司的保費成長、衰退與否,完全與躉繳保費連動。富邦、南山、中國、三商等四家負成長的壽險公司,躉繳保費都有不同程度的衰退,其中以三商減少三十三%最多,躉繳保費占率由五八.一六%下降至四五.七四%。中國信託合併宏利人壽,為總保費挹注一二七億元,過去宏利一年新契約保費在五十七億元左右,約是中國信託的十分之一,雖然也算小有拉抬,不過中國信託去年躉繳保費一口氣成長一○二%,才是擠進前五大的主要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元大及友邦人壽是市場上唯二躉繳保費衰退,新契約保費卻逆勢成長的公司,這兩家公司的主力商品都是傳統壽險,FYP分別成長五三二%及二十二%。
金管會嚴管類定存保單,鼓勵長年期、分期繳商品略有成效,去年有十三家公司躉繳保費占率下降,業界平均六一.八四%,減少近六個百分點。躉繳保費占率逾九成的壽險公司有合庫、第一金;介於八~九成之間的則有中國、法國巴黎、安聯、中泰人壽。
此外,幸福及國寶兩家被接管的壽險公司,新契約保費分別衰退五十三%及四十九%。
~精彩全文與圖表請詳見2月號(314期)現代保險健康理財雜誌,請至各大連鎖書店購買,或訂閱現代保險健康理財雜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