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險身價 一季蒸發3,600億
記者彭禎伶/台北報導
主要壽險公司上半年情況
3個月的時間,壽險業「身價」蒸發逾3,600億元。據10大壽險公司揭露的半年報,上半年雖獲利924億元,但備供出售項下未實現獲利從第1季底的1,097億元,到6月底僅剩下56億元,無活絡及持有到期項下債券則轉為未實現虧損達990億元,整體金融資產未實現比3月底減少逾3,600億元。
10大壽險公司包括國泰人壽、富邦人壽、南山人壽、新光人壽、中國人壽、三商美邦人壽、全球人壽、台灣人壽、中信人壽,以及遠雄人壽,到6月底10家公司總資產共16.64兆元,約占整體壽險公司的87%。
由於上半年資本市場波動大,新台幣又大幅升值,不少壽險公司大幅實現股債獲利,如國壽、富邦人壽上半年都實現逾300億元的股債利益,國壽上半年稅後獲利294億元,拿下獲利冠軍,富邦人壽則以291億元暫居亞軍,10家壽險公司上半年稅後獲利共924億元,創下新高。
但是也因為大量實現獲利,6月台股跌到9,323點,比3月底時下跌2.74%,但主要是債券價格也下挫,大陸、香港股市暴跌,使得6月底時,10家壽險公司備供項下的金融資產,合計未實現獲利僅剩下56億元,比3月底的1,097億元,蒸發逾千億元。
無活絡項下及持有到期項下的各類債券,因投資部位更大,從首季底還有未實現獲利1,600多億元,直接變成未實現損失990億元,一來一往等於蒸發近2,600億元。若加計其他15家壽險公司,情況可能更嚴重,而8月台股跌破8,000點,股票未實現虧損更加嚴重。
目前備供出售項下未實現部位最大是富邦人壽,還有227億元,但也已比首季底時減少459億元,但因為富邦人壽大部分債券也都擺在備供項下,其無活絡項下僅有6,186億元,以公允價值評估的未實現虧損也僅12億多元。
國壽6月底備供項下有未實現獲利206億元,但其無活絡項下資產有逾新台幣1.4兆元,6月底以公允價值衡量的未實現虧損近127元。
受到股票跌價拖累,新壽上半年備供項下未實現虧損擴大到308億元,另外在無活絡及持有到期部位若以公允價值來看,也有未實現虧損336億元,但新壽6月底不動產未實現增值仍有471億元。
向來是債券投資大戶的南山人壽,6月底備供項下有未實現虧損84億元,在無活絡項下若以公允價值來看,則是未實現損失125億元,持有到期部位則有未實現損失258億元,是未實現損失金額第二大公司。(工商時報)
關鍵字:未實現虧損
點閱38
我要評比
記者彭禎伶/台北報導
3個月的時間,壽險業「身價」蒸發逾3,600億元。據10大壽險公司揭露的半年報,上半年雖獲利924億元,但備供出售項下未實現獲利從第1季底的1,097億元,到6月底僅剩下56億元,無活絡及持有到期項下債券則轉為未實現虧損達990億元,整體金融資產未實現比3月底減少逾3,600億元。
10大壽險公司包括國泰人壽、富邦人壽、南山人壽、新光人壽、中國人壽、三商美邦人壽、全球人壽、台灣人壽、中信人壽,以及遠雄人壽,到6月底10家公司總資產共16.64兆元,約占整體壽險公司的87%。
由於上半年資本市場波動大,新台幣又大幅升值,不少壽險公司大幅實現股債獲利,如國壽、富邦人壽上半年都實現逾300億元的股債利益,國壽上半年稅後獲利294億元,拿下獲利冠軍,富邦人壽則以291億元暫居亞軍,10家壽險公司上半年稅後獲利共924億元,創下新高。
但是也因為大量實現獲利,6月台股跌到9,323點,比3月底時下跌2.74%,但主要是債券價格也下挫,大陸、香港股市暴跌,使得6月底時,10家壽險公司備供項下的金融資產,合計未實現獲利僅剩下56億元,比3月底的1,097億元,蒸發逾千億元。
無活絡項下及持有到期項下的各類債券,因投資部位更大,從首季底還有未實現獲利1,600多億元,直接變成未實現損失990億元,一來一往等於蒸發近2,600億元。若加計其他15家壽險公司,情況可能更嚴重,而8月台股跌破8,000點,股票未實現虧損更加嚴重。
目前備供出售項下未實現部位最大是富邦人壽,還有227億元,但也已比首季底時減少459億元,但因為富邦人壽大部分債券也都擺在備供項下,其無活絡項下僅有6,186億元,以公允價值評估的未實現虧損也僅12億多元。
國壽6月底備供項下有未實現獲利206億元,但其無活絡項下資產有逾新台幣1.4兆元,6月底以公允價值衡量的未實現虧損近127元。
受到股票跌價拖累,新壽上半年備供項下未實現虧損擴大到308億元,另外在無活絡及持有到期部位若以公允價值來看,也有未實現虧損336億元,但新壽6月底不動產未實現增值仍有471億元。
向來是債券投資大戶的南山人壽,6月底備供項下有未實現虧損84億元,在無活絡項下若以公允價值來看,則是未實現損失125億元,持有到期部位則有未實現損失258億元,是未實現損失金額第二大公司。(工商時報)
關鍵字:未實現虧損
點閱38
我要評比
8月全球股災,壽險業投資股票價值蒸發至少千億元,大型壽險公司台股部位幾乎在「水面下」,即多是未實現投資虧損,某家大型壽險公司資本適足率(RBC)更已掉到220%附近,進入緊急狀態,股票再跌就可能跌破200%,面臨認賠殺出股票或大幅增資的難題。
壽險公會今(27)日將討論RBC暫行措施,由南山人壽主動提供版本,包括年底股價由半年均價延長為一年均價;股票未實現損失只認50%,同時未實現獲利也只認50%;風險係數打折25~50%;另外如死利差互抵、準備金與解約金差額可計入自有資本等,都有助提升RBC,降低壽險公司增資壓力,希望向金管會爭取到年底的暫行措施,壽險公司也可保住手中的持股,等待台股回升解套。
壽險公會更要各壽險公司預估,若係數減25%,願意加碼台股的金額,及減50%可加碼台股的金額,將一併交給金管會評估。
壽險業到今年6月底,台股還有9,323點時,五家大型壽險公司包括國泰人壽、富邦人壽、新光人壽、南山人壽及中國人壽,帳上未實現獲利單季就蒸發953億元,國壽第2季少了243億元,富邦人壽少了462億元,新壽則是未實現虧損擴大近50億元,南山人壽是未實現獲利轉為虧損。
6月到8月台股再跌逾17%,壽險業台股投資幾乎「沉入水底」,即大部分都是未實現虧損,幾家大型壽險公司都有100~500億元股票未實現虧損。壽險公司投資台股新台幣1.2兆元,投資海外股票估計也有7,000~8,000億元以上,尤其有公司上半年重押陸港股,且認購6個月內不能出售的IPO股票,這波陸港股大跌、美股重挫。壽險業者表示,蒸發千億元恐怕是低估,未實現損失金額暴增的速度,讓各家公司心驚膽戰,想逃都逃不掉。
壽險業者私下表示,若再不決定暫行措施,很多公司老闆擔心要大幅增資,可能會要求投資團隊出售股票,就可能「賣在低點」,即股市只要下跌,大家就瘋狂賣股,減少損失,更不利救市。(工商時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