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欣/綜合報導
大陸銀行高獲利光環逐漸褪色,根據今年半年報統計,大陸國有5大行不僅獲利成長幅度創下上市以來新低,不良貸款率更較去年底顯著上升,總計5大行增加的壞帳高達1,364.54億元人民幣(下同),占整體上市銀行新增壞帳的75%。
受經濟增長放緩、經濟結構調整,市場需求下滑等多重因素的影響,大陸國有銀行業績表現普遍疲弱,且不良貸款餘額、不良貸款率呈現「雙升」。
根據財報,上半年5大行的淨利潤增幅僅約0.3%至1.5%,交通銀行表現居冠,農行排名墊底。
另統計,16家上市銀行上半年新增不良貸款餘額總計1,810.43億元。中、農、工、建、交等國有5大行的新增壞帳餘額就高達1,364億元,占總體新增壞帳7成5。
其中,農行上半年新增壞帳高達345.73億元,較去年底激增257%;工行也不樂觀,上半年新增壞帳近390億元、增幅更達224%。
為保持資產質量的穩定,上半年各銀行也進行不良資產轉讓或核銷,並提撥備抵呆帳的金額,這也侵蝕了銀行的獲利,使得上半年上市銀行利潤增速普遍放緩,不復過往動輒兩位數的利潤增長。
面對銀行業日益艱困的經營環境,工行董事長姜建清日前表示,在當前的大環境下,「銀行為經濟下滑付出成本是應該的」。他並稱,貨幣政策的變化也為銀行獲利造成負面影響。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預測,在6到9個月內,不良貸款增加趨勢不會改變,但仍處於可控範圍,且不排除隨著宏觀經濟逐漸平穩後,單季不良貸款增長速度有機會回落。交行預計,整體銀行業全年不良貸款率可能上升至1.6到1.8%。(工商時報)
關鍵字:銀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