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友才:我每月研究富邦金怎麼賺錢
獲利差距擴大 公營金控加速改革
多位金融學者指出,公股金控目前經營最大的困境,在於無力對外併購,因為金融業併購,除了以現金出價外,通常會搭配股票出價,進行換股。但財政部對公股金控直接持股並不高,一旦併購換股股權將被稀釋,甚至喪失主導權,財政部很難同意此類併購案。
2015/10/28 出處:財訊雙週刊 第 488 期
《財訊》雙週刊先前披露,財政部所屬的台灣金控、第一金控、華南金控、合庫金控、兆豐金控五大金控去年合計的獲利,比不上富邦金及國泰金兩家民營金控,引起立法委員及財政部重視。依今年前3季最新統計,富邦金及國泰金合計的稅前盈餘高達1300億元,已超越去年全年獲利,但同期間五大公股金控合計的獲利只接近約720億元,與富邦金及國泰金的差距愈來愈大。
對此,兆豐金控董事長蔡友才表示,他每個月都有研究富邦金與國泰金的獲利狀況,公股金控的獲利不如這兩家民營金控,其實是金控的結構不同所致,若單就銀行子公司的獲利比較,兆豐銀還是最賺錢的銀行,但加上壽險結果就不同了。
就金控結構而言,公股金控獲利來源9成以上是靠銀行子公司,獲利只有一個引擎,但富邦金及國泰金則具有銀行及壽險雙引擎。例如,今年前3季富邦金稅前盈餘704億元中,有458億元來自富邦人壽的獲利,比重達65%,而國泰金前3季賺了633億元,也有68%即431億元是國泰人壽賺的。
華南金控董事長徐光曦也表示,華南金在獲利上主要來自企業金融業務,但富邦金與國泰金旗下的銀行,則以消費金融及財富管理的業務為主,這方面非常值得參考,華南金將逐步調整業務方向。
五大公股金控獲利不如民營金控,除了結構不同外,人事業務被綁得太緊也是重要原因;其中,純公股的台灣金控被綁得最死。台灣金控董事長李紀珠表示,依目前的規定,台灣金控要對外併購須在一年以前就編列預算,但市場瞬息萬變,這樣很難進行併購,行政院已決定鬆綁限制。
多位金融學者指出,公股金控目前經營最大的困境,在於無力對外併購,因為金融業併購,除了以現金出價外,通常會搭配股票出價,進行換股。但財政部對公股金控直接持股並不高,一旦併購換股股權將被稀釋,甚至喪失主導權,財政部很難同意此類併購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