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4日 星期一

銀行業淨利差 亞洲敬陪末座

圖/聯合報提供
中央銀行日前指出,國內銀行利差遠高於歐美日等國,獲利情況已改善,不過統計顯示,國銀平均淨利差不足2%,在亞洲地區(不含日本)敬陪末座,最大民營銀行的中國信託銀行近4季淨利差「連4降」,今年第3季底只剩1.51%。 根據惠譽信評統計,過去10年來,台灣銀行業「淨利差」平均1%多,全亞洲最低,像印尼銀行淨利差近6%,菲律賓超過4%,大陸、越南各有3%,泰國和韓國則是2%以上。 淨利差指的是,銀行利息收入-總支出/生息總資產,是觀察銀行獲利的重要指標,是接近製造業的毛利率的概念,國銀毛利率長期不到2%,獲利微薄可見一斑。 惠譽信評副總經理黃嬿如說,銀行獲利不能只單看「存款與放款之間利息差價」,要看「淨利差」,因為銀行收的錢,不是全部都能做放款,有一大部分,可能是買中央銀行發行的定存單(NCD),利息收入更低。 銀行主管說,國銀淨利差不只長年低迷,更讓人擔心的是,去年以來,許多國銀淨利差「逐季下降」,例如獲利能力相對強勁的中信銀,淨利差連4季下滑,從去年第3季的1.57%逐季衰退,到今年第3季底只剩1.51%。 吊詭的是,許多金控與國銀近2年頻頻傳出「獲利創新高」喜訊,對此,金管會主委曾銘宗表示,獲利大增主要是前幾年打掉的呆帳「都在近期回收」,但銀行靠回沖呆帳衝高獲利數字,如同「看天吃飯」,而且銀行壞帳愈來愈少,類似回沖利益以後很難再有了。 銀行主管說,國銀的問題不在體質,是「過度競爭」,市場資金浮濫,銀行砍利率搶放款,利潤微薄,至於「非放款」業務,財富管理部門手續費收入占比太低,投資股債風險不低,看錯就輸錢,獲利反而更差。 銀行主管說,國銀在台灣賺不到錢,生意做不下去,開拓兩岸市場、積極朝向海外發展,似乎是唯一的出路。
【2013/11/04 聯合報】@ http://udn.com/


全文網址: 銀行業淨利差 亞洲敬陪末座 | 金融要聞 | 財經產業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4/%E9%8A%80%E8%A1%8C%E6%A5%AD%E6%B7%A8%E5%88%A9%E5%B7%AE%20%E4%BA%9E%E6%B4%B2%E6%95%AC%E9%99%AA%E6%9C%AB%E5%BA%A7-8273367.shtml#ixzz2jikFxNwH
Power By udn.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