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3日 星期三

銀行賣TRF 恐增提準備金


防客戶投資破表又倒帳 金管會擬加2道鎖

 
 
 
為避免客戶投資破表又倒帳,銀行賣TRF恐增提準備金,將吃掉獲利。林林攝
加強管制
【廖珮君╱台北報導】為避免客戶投資TRF(目標可贖回遠期契約)「破表」又倒帳,金管會擬再加設2道控管機制,1是限客戶交易總額;2是拉高客戶投資TRF的損失率,如從目前損失率60%,再提高到75%,等於各銀行得增提準備金,將吃掉獲利。
金管會日前已邀各銀行對客戶交易總額控管開會,今日則擬對客戶投資TRF的倒帳率、損失率等資本計提方式,再邀業者討論;總計從11月至今,金管會已對TRF共祭出9大緊箍咒。 

銀行業ROA恐下探

業者說,過去兩年,各銀行TMU(金融業務部門)是大型民營銀行最賺錢的部門之一,銀行衍生性商品獲利貢獻度達15%~30%,但金管會陸續祭出9大緊箍咒後,明年各銀行TMU營收和獲利恐將腰斬。
惠譽信評更預期,受銀行賣衍生性商品受限,銀行業資產報酬率(ROA)恐會從今年的0.7%,明年恐下探到0.6%。 

擬比照雙卡借貸上限

為避免客戶投資TRF「爆表」,金管會擬比照雙卡借貸上限是月薪22倍(DBR22)「精神」,對客戶交易總額設限,金管會擬以客戶「淨值」為限,但業者則認為應以客戶總資產(AUM)的2.5倍為限。
本周一(21日)會中,業者表示,很多台商設海外子公司,都是財業務分開,各子公司淨值很小,若以淨值設限、不符實務,應改以客戶AUM做計算。
例如,小王在A銀行總資產有1億元,小王就可在A銀行拿到2.5億元的交易額度。
但銀行局認為,此舉僅是各銀行控管各自客戶的曝險額、而非控管單一客戶在所有銀行「總曝險額」,客戶信用風險恐仍會無限擴大。
其次,銀行局也擬檢視各銀行承做TRF,計算倒帳率和違約率的資本計提方式。目前各銀行計算金融商品交易的倒帳率和損失率,都是以授信為計算基礎,但銀行局認為,授信和交易不同,交易的損失率恐「遠超乎想像」。 
金管會9大嚴控衍生性商品措施

台灣損失率應往上提

業者說,目前各銀行對客戶做金融交易,都自訂「倒帳率」,如依客戶信用風險優劣,去訂倒帳率1%或2%,再乘上6成法定的損失率,去計算提存的準備金額。
但銀行局認為,授信和交易的倒帳率、損失率均不同,例如客戶未在契約內繳足擔保品,就須提高倒帳率,且一些新興國家對金融商品交易的損失率是75%,認為台灣損失率應再往上提;此舉等同增加各銀行提存準備金,吃掉獲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