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
金融理財中心/綜合報導
14家上市櫃金控公司2014年獲利昨(9)日出爐,其中最受矚目的是國泰金,繳出全年稅後純益498.0億元,開業以來最佳的成績單,每股稅後純益(EPS)高達3.94元。泛公股金控確定由兆豐金掄元,稅後純益與EPS分別高達301.99億元、2.43元。值得注意的是,去年經營績效一路領先的富邦金,昨日意外的未公布全年獲利情況。因此,國泰與富邦的獲利王之爭,到底由誰奪下桂冠,要等到下周一(12日)才能揭曉。國泰金控高達近500億元的獲利,主要來自國泰人壽、國泰世華銀行雙引擎的貢獻,兩公司雙雙繳出開業以來最佳獲利成績。進一步分析,國泰人壽受惠新台幣匯率貶值,12月出現龐大匯兌利益,但因年底費用提列較高的季節性因素影響,稅後純益為9.2億元,累計稅後純益317.9億元。國壽副總林昭廷說,外匯避險操作得宜,國壽12月再度增提14.8億元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一整年增提63.6億元,整體準備金已累積至168億元。拜海外併購利益所賜,中信金全年稅後純益達405.47億元,首度站上400億元大關。中信金表示,去年因存放款業務成長與併購日本東京之星,財管業務表現亮眼,帶動淨利息與手續費收入年成長分別達34%、14%,未來亞洲市場發展可期。同樣受惠認列併購利益的元大金,主力子公司元大寶來證因台股行情好,帶動獲利翻倍成長,去年稅後純益共165.38億元,年增率超過一倍,EPS1.63元。開始切入商業銀行業務的開發金,去年稅後純益108.50億元,是2007年以來,再度重返百億元俱樂部。開發金發言人張立人表示,多了凱基銀生力軍後,開發金轉型成具有創投及股權管理、商業銀行與證券三核心業務的金控,有助於擴大獲利來源。去年12月上旬在彰銀董監改選失利的台新金,因認列損失高達近148億元,導致12月虧損134億元,全年稅後純益也大幅縮水,僅剩15.7億元,獲利排名因此敬陪末座。台新金強調,如果排除此一次性的損失影響,12月稅後純益仍有13.5億元,主要來自台新銀行的貢獻。單月出現虧損的金控還有新光金和永豐金。新光金主管解釋,主要是壽險處分前景展望欠佳的股票,股票投資實現虧損;永豐金也說,虧損是因金管會要求,將不動產放款的備抵呆帳提存比率提高,永豐銀決定12月一次性提足19億元,導致單月虧損。
2014年金控公司大豐收,即便最後一個月大量增提不動產授信準備,全年獲利仍高達2,828億元以上,較2013年大增近千億元,成長幅度高達4成。
15家上市櫃金控中有14家已公布去年自結獲利,其中元大金控年成長達113.72%,其他公司普遍都有兩位數成長;僅台新金因失去彰銀經營權,提列投資損失147.75億元,年衰退88.68%,及新光金年衰退26.77%,另富邦金尚未公布。
金控旗下銀行去年底多一次增提不動產準備,使得單月獲利普遍受影響,如國泰世華銀行一次性提存10億元,中信銀也提足不動產呆帳準備5.94億元;永豐金在一次提足19億元後,單月虧損4.46億元。
台新金12月認列彰銀投資損失147.75億元,單月自結稅後損失134.2億元,台新金強調,若排除一次性損失,12月稅後盈餘仍有13.5億元,其中主要獲利來源台新銀行,去年累計全年稅後盈餘為130.2億元。
國泰金去年稅後淨利高達498.0億元,也創開業來新高,除國泰世華銀已一次提足不動產授信準備,今年已無太大提存壓力外,國泰人壽去年獲利也創成立以來新高。
中信金全年稅後盈餘405.47億元,也創新高,中信金財務長高麗雪表示,如排除東京之星銀行廉價購買利益147.5億元,年度稅前盈餘較去年成長47%,若含廉價利益稅前盈餘成長高達116%,創新高。
永豐金代理發言人陳亭如指出,即便一次提足不動產呆帳準備,金控全年稅後獲利有129.68億元,較前年成長2成左右。
新光金去年全年獲利77.94億元,新壽12月虧損15.04億元;新光金控副總徐順鋆指出,主要是處份掉展望不佳的股票導致,但每股淨值已從去年9月的10.38元回升到11.25元。
兆豐金2014年全年金控稅後獲利301.99億元,創歷年獲利新高,而兆豐金多項財務指標也創下史上新高,包括逾催款覆蓋率1986%水準,逾放比0.06%,均為國銀之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