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25日 星期三
前40大富豪財產,占國富毛額13.5%
作者:王怡棻 攝影:賴永祥
台灣富豪占全國總財富比例突破62%,政府雖想縮小貧富差距,但富人愈富,很難擋得住,台灣社會財富失衡的現象,令人憂心。
台灣的貧富差距究竟有多大?一般人生活中可能感受不大,但研究國外的調查評比就會發現,寶島台灣財富失衡的現象,遠比你我想像的要嚴重。
根據瑞士信貸銀行(Credit Suisse)去年發布的2014年《全球財富報告》,指出台灣前10%的富人占全國總財富比例,已由2000年的54.3%,增加到2007年的54.7%,一路攀升到2014年的62.0%,增加速度飛快。
若更聚焦頂尖富豪,財富集中度更令人乍舌。
頂尖致富方程式 與全球景氣連動
根據美國財經雜誌《富比士》(Forbes)自2008年開始製作的「台灣40大富豪」排行榜,與行政院主計處五年一度的「國富統計報告」對照,更會發現台灣2300萬人口中,單單這40位富豪的財產就超過全國總財富的13%。
由主計處最新發布的數字看,全台灣2012年的國富毛額為197.53兆台幣(約6.26兆美元),較前一年成長5.58%。而《富比士》估算該年台灣前40大富豪的資產,則有844.5億美元,直逼國富毛額的13.5%。
若把時間拉長來看,會發現台灣前40大富豪資產的起落,與國富總額的增減近乎脫鉤,與全球景氣密切連動,而且是靠資產、而非勞務賺錢,與其他2300萬的國人很不一樣。
由2008到2012年,台灣不論是國富毛額或國富淨額,每年都是以個位數的幅度持續上升。在2012年整體成長的5.58%中,家庭部門、民營企業、金融部門、非營利組織等,又較前一年有3%到7%不等的增幅。即使在2009年面對金融海嘯與全球不景氣,整體國富毛額還是成長1.8%。
但台灣前40大富豪的資產總值,幾乎每年大起大落。比方,在2008年,《富比士》估算台灣前40大富人的資產有773.7億美元,然而隔年被金融風暴一掃,立即大幅銳減至545億美元,縮水幅度將近三成。
當時的首富、國泰金控董事長蔡宏圖的財產,由85億美元暴跌至51億美元,足足少了四成。電子業組裝龍頭鴻海董事長郭台銘的財富,更由60億美元跌到33億美元,近乎腰斬。下轄六個公司的新光金控董事長吳東進,帳面財產也在這年少了10億美元。
經濟一好轉 富豪資產火速飆升
雖然不景氣時受創嚴重,但當在景氣復甦、股市回溫,這群富豪的資產又立即以三倍速度飆升。比方,才隔一年、2010年前40富人的總資產就已經由545億美元的低點,回彈至702億美元,接近前年水準。
2011年,受惠於全球經濟情勢好轉以及智慧型手機的製造浪潮,前40富豪的財產又進一步躍升至927億美元,漲幅高達32%。
國家總所得,正往前1%超級富豪集中,貧富不均 重擊台灣!
作者:彭漣漪 攝影:蘇義傑
法國經濟學家皮凱提(Thomas Piketty)撰寫的《21世紀資本論》,點出當今貧富不均惡化的問題,引發全球省思;從中研院院士朱敬一發表的台灣版貧富差距調查中,更可一窺台灣的困境。
圖表與數據顯示,台灣近年來的國家財富,正往極少數人集中,前1%所得者占全國總所得比例,已從6%竄升至11%,有錢人不必靠上班薪水謀生,用錢滾錢就能迅速累積財富;市井小民市面對房價飆漲、荷包縮水,卻是難以翻身。
如何縮小嚴重的貧富不均?富者愈富、貧者愈貧的台灣,何時才能落實公平正義?過去幾年來,台灣民眾總隱約地感覺到,貧富差距好似在惡化中。
從台北市豪宅動輒1坪售價300萬、從馬路上呼嘯而過的幾千萬進口超跑名車……,都讓市井小民感到望塵莫及。但這種差距感卻一直缺乏佐證的數據資料。
超級富翁變多了 市井小民仍苦哈哈
去年全球最紅的一位學者是法國43歲經濟學者托瑪.皮凱提(Thomas Piketty),他撰寫的《21世紀資本論》引起廣大迴響,他蒐集跨300年、近20個主要國家的所得分配資料發現,資本主義發展到21世紀,已在各個國家產生愈來愈嚴重的貧富差距。例如美國前10%所得者獲得全美國50%的經濟成長果實。
他警告,如果各國不採取作為,例如推動稅改,那麼以後終將因財富與所得分配太過不公,而發生動亂。
在皮凱提厚厚700多頁著作中,有各國貧富差距變化的長期趨勢圖。中央研究院院士朱敬一獲得財政部財稅資料中心合作,終於讓台灣跟世界接軌,在研究團隊超過400小時的研究後,終於跑出台灣版的貧富差距表格,補齊皮凱提書中沒有台灣的資料。
台灣財富不斷往極端少數人集中
朱敬一的研究資料從1977年到2012年,結果發現台灣的貧富差距趨勢圖,跟世界各國一模一樣,從1980年代後就愈來愈嚴重。
他將高所得族群切成前10%、5%、1%。他指出,主計處例行公布的家庭五等分位可支配所得調查,一直以來比例沒有很大變化,好像貧富差距變化不大,但其實是分得不夠細。
他認為,關鍵是要看前10%、甚至前1%最頂尖富有的人占總所得的占比,才能看出財富是否往極少數人集中。
結果,從1977年起,台灣前10%所得者占台灣總所得比,從23%,一路升至2012年的36%;而前5%所得者,占比從16%成長到25%;至於前1%所得者占台灣總所得比例,也從6%增加到11%。
朱敬一特別點出,台灣前10%或5%所得者占總財富的比例,低日本、韓國甚多,但到了前1%,占比卻很接近,顯示台灣財富有往前1%集中的趨勢。為什麼會這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