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金控布局亞洲 政府擬協調泰印降門檻
【廖珮君╱台北報導】各家金控加速布局亞洲,金管會主委曾銘宗昨說,主要8家金控布局亞洲的路線圖已彙整回報,金管會將協助加強與東南亞各國主管機關溝通,例如協助降低進入門檻,讓金控亞洲布局更完整。
他說,例如目前泰國,設子行資本額要200億元,印尼設分行資本額則要300億元,和其他國家相較,條件和限制過高,金管會將和當地主管機關溝通,例如過去也曾透過書信往來溝通。
他說,例如目前泰國,設子行資本額要200億元,印尼設分行資本額則要300億元,和其他國家相較,條件和限制過高,金管會將和當地主管機關溝通,例如過去也曾透過書信往來溝通。
中國曝險未同意鬆綁
至於業者希望可開放赴中國的投資限制,即鬆綁曝險1倍的限制,曾銘宗則未表贊成。有業者建議,對計入中國曝險的內容可做彈性調整,例如台資銀的中國分行和同業的拆存等,可以扣除,免計入中國曝險限額內,金管會並未同意。
立委吳秉叡認為,台資銀行中國分行無法和母行切割,無法做好防火牆。曾銘宗則說,已多管齊下控管台資銀行在中國的風險,一是希望台資銀行中國分行可轉成子行,子行的防火牆效果,比分行還好。
二是已協調聯徵和存保等單位,協助監控中國信用風險及架構整體性風險監控機制,三是加強金檢台資銀在中國放款,今年也會持續金檢,包括是否確實徵提擔保品,及貸後追蹤等。
至於國內購併案是否太少,曾銘宗坦言,國內銀行規模小,且多數老闆不願釋出主導權,是最大原因。他說,泛公股資產佔國內金融50%,但獲利衰退36%,公股行庫難整併,獲利恐持續衰退,儘管有些公股行庫過去有政策負擔,現在已無新增負擔,行庫應力求突破。
他說,公公併沒有績效出來,是因為工會有不同的意見,但財部和金管會仍持續推動。
公股行庫輸民營 五大銀行換人做
公股行庫一向是金融市場主體,但現在民營的金控已經逐漸露出頭角,並出現領先的態勢,公股行庫的市場領導地位正一步一步遭到民營業者侵蝕。
收藏文章
2015/03/24 出處:財訊雙週刊 第 472 期 作者:林文義
放大
預設
縮小
富邦金控去年獲利600億元是金控獲利王,2月初富邦金公布今年1月的獲利高達91億元,更震驚金融界。富邦金光是1月的獲利就比台灣金去年全年獲利85億元還要高,公民營金控之間的差距可說愈來愈大,甚至已影響到公股行庫的市場地位。
不少金融業者都會質疑富邦金的獲利有很大的比重來自保險獲利,但即使單純只比銀行的獲利或淨值,台北富邦也已經擠入前5大銀行之列。
中央銀行會固定以台銀、合庫、土銀、華銀及一銀等5大銀行承作的存、放款平均利率,做為市場參考指標利率,但現在5大銀行恐怕要換人做了。
中信、台北富邦、兆豐崛起
根據金管會最新的統計顯示,雖然公股行庫的存放款市占仍高,但以淨值大小排名,去年底市場前5大銀行已經是台銀、兆豐、中信銀、一銀以及台北富邦了。其中,一銀的存款規模更輸給兆豐及中信銀,而合庫、土銀以及華銀的淨值排名更退到前五名外。
中央研究院院士胡勝正指出,民營銀行的淨值擠入前5大銀行,值得公股行庫警惕,這表示公股行庫的獲利能力比民營的銀行差,累積淨值的速度比民營銀行慢很多,所以財政部及金管會才要大力推公公併,但執行結果並沒有進展。
其實金管會主委曾銘宗也早已對此提出警訊,因為公股行庫的存款市占雖仍維持5成,但是相關的獲利市占已大不如前,再不進行整併,公股行庫的市場影響力會逐步降低。
到去年底為止,財政部所屬的台銀、土銀、合庫、第一、華南、彰銀、兆豐、台企銀8家公股行庫的存款市占率為50.4%,放款市占率為52.6%,但是8家公股行庫獲利只占全體銀行的34%,獲利市占與存放款市占差非常多。8家公股行庫中,表現最亮眼的為兆豐銀行,兆豐的稅前獲利達301億元,且兆豐主要是靠海外及OBU(國際金融分行)的獲利,是公股行庫中成績最好的優等生。
央行官員表示,已經注意到這個現象,但短期內央行仍不會改變選擇指標利率的五大銀行組合,因為民營銀行的獲利雖然往上衝,但主要做的業務與公股行庫不同,民營銀行著重在消費金融業務,但金融市場中承作傳統的存、放款業務,還是以公股行庫為主力,因此短期內利率指標還是會以原有公股銀行為主,暫時不會納入民營銀行。
但公股行庫的分行通路多,較易辦理一般存放款業務,存放款維持高市占率,卻無法創造更多的獲利,這凸顯出分行的通路價值正在縮水,過多的分行已成為公股行庫沉重的包袱,因此各公股行庫也已開始準備裁減、整併並改造分行。
以往銀行的分行通路多寡與銀行在金融市場的影響力幾乎成正比,但分行的價值正在式微,這一方面是因科技進步,以及網路運用成熟,很多業務透過手機及上網就可完成,民眾到銀行分行辦事的頻率大減,土銀董事長徐光曦表示,目前消費者親自到各分行臨櫃辦理的業務,約只占全部銀行業務3成,如果分行只做傳統的存放款業務,幾乎就處於虧損狀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