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漸步上歐美後塵
葛林斯班意有所指大陸經濟也出現了類似歐美的泡沫問題;事實上,據《華爾街日報》報導,由於中共18屆三中全會將執行包括利率市場化、引進存款保險制度與放鬆資本管制等利多改革;這些政策已吸引許多資本進入大陸。
11月份社會融資總量達1.23兆元(人民幣,下同),大大高於10月份8,560億元。該統計包括通過各種影子銀行管道發放的貸款。貸款增加的一個原因是熱錢流入的影響。10月份中國金融機構的外匯占款(衡量資本流入的替代指標)增幅達到9個月新高。外匯占款上升4,416億元,達到28兆元,創2000年以來的最高水準。
三中改革吸引熱錢
即使己退休多年,葛林斯班對大陸的經濟現況仍掌握清楚,他特地針對剛結束的三中全會指出,全會釋放出的改革信號,有一項就是轉向私有的銀行制度。
對這項改革,葛林斯班認為,這樣的改革在經濟複雜,總量龐大的時候,必須保證發展方向的正確;變化的一面可能是好的,但另一面也可能是不好的,他指的是歐美發生過因貨幣過於寬鬆導致的泡沫經濟。
讚朱鎔基金融建樹
在演說中,葛林斯班也不忘賣弄一下他與大陸前總理朱鎔基的交情,他說:「在90年代時,朱鎔基與我有一次對話,朱把講稿發給了我,朱還說他非常欣賞美國的金融系統,而且也希望能以一種適合中國的方式把此系統引進中國。」
他誇讚朱鎔基並希望歷史上應該為他記下非常精彩的一筆,因為他對整個全球的經濟、政治都是非常有影響力的,而他的傳奇故事,現在已經表現在中國銀行體系健全的發展中。
對於上海、香港在國際金融中心上的競爭,葛林斯班的建議是讓這兩個地方自由競爭,因為能否成功,主要是取決於創新與模式,並非政府的選擇。
金改副作用 再推升陸金融風險
大陸金融現階段面臨影子銀行規模膨脹和熱錢湧入兩大危機,這些危機都可能把已撐起的金融泡泡愈吹愈大,甚至吹破;原因則指向全球資本市場針對大陸金融改革計畫做出反應;報導語帶諷刺地說,11月三中著手讓市場力量發揮決定性作用的改革承諾,已對大陸本身金融市場造成「意外」影響。
假貿易真套利增加
大陸影子銀行規模反彈有數據可循。11月大陸金融機構新增人民幣貸款6246億元(人民幣,下同),較10月增加1185億元,較2012年同期增加1026億元;另11月社會融資總量的增幅更高,達1.23兆元,遠高於10月的8560億元。這些數據包括透過各種影子銀行管道發放的貸款。
即使美國量化寬鬆預期縮減,甚或走入歷史,但國際熱錢湧入大陸的情況,卻持續進行中。統計顯示,10月大陸金融機構的外匯占款(衡量資本流入的替代指標)增幅創9個月新高,外界揣測國際資金再度借虛假貿易形式流入,加上人民幣升值持續創高,導致熱錢熱衷穩賺不賠的「假貿易,真套利」的交易。
逾半數新貸款是黑數
報導說,國際熱錢流入儘管基於市場對大陸金改誠意的捧場,即預期利率市場化和人民幣自由化有望落實,但事實卻推波影子銀行再次興起。估計大陸影子銀行規模占大陸今年新增貸款一半以上,由於這些都屬未登錄在銀行的資產負債表,其高額利率所帶來的風險為財務黑洞,可說與地方債、房產泡沫等量齊觀,被視為大陸經濟的3大地雷。
不僅是影子銀行,經濟學者陳志武在16日指出,大陸未來傾向進一步開放的網路金融,也恐怕醞釀新一波泡沫。他指出,網路金融交易人數上千萬,甚至幾個億的時候,對官方而言就屬「維穩」層次的問題了,有必要強力監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