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年底鬧錢荒,不僅缺錢的銀行急著籌錢,年關需要大量短期周轉資金的台商也急著跳腳。有業者透露,最近很多中小企業台商向銀行借不到錢,被迫向地下金融借款,年息一路從20%飆到近200%,漲得比銀行錢荒利率還恐怖。
大陸年底爆錢荒,市場流通資金短缺,導致銀行利率攀升,7天期質押式回購利率一度超過8.9%,股市也受到錢荒衝擊,上海A股今年共跌掉6.75%。
年關逼近,企業主須發放員工薪水、年終獎金等,短期資金需求大增,偏偏碰上大陸鬧錢荒,對口袋不夠深的中小企業台商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
一名不願具名的台商業者形容,大陸今年兩次錢荒,「6月是銀行的錢荒,年底是廠商的錢荒」。業者表示,廠商年中資金需求不如年底大,大陸年中鬧錢荒,廠商影響不大,但年底鬧錢荒就大不相同,銀行沒錢放款,廠商就難過年關。
業者表示,尤其以傳統製造業台商感受最深,面臨轉型升級的壓力,獲利逐年減少,以往年關缺錢,銀行借不到錢,同業還能想辦法彼此拆借度過難關,但今年情況不同,「大家都缺錢。」
迫於無奈下,業者透露,已有許多台商轉向地下金融公司借款,利息已喊到「千5、千6」,也就是借一千萬,一天就得還5、6萬元,換算年息近200%。「平常年息約在20、30%左右,但現在飆漲近十倍,比銀行錢荒利率漲得還兇!」
業者說,拜銀行錢荒所賜,今年底,大陸地下金融公司生意大好,一堆企業搶著借,有的地下金融公司已經開始借到怕,很擔心企業會跑路。
一名上海台資銀高層表示,確有耳聞不少台商為資金所苦,但其中財務真正有狀況的不多。他說,除了年底錢荒,大陸外管局近期為防熱錢,加強對出口收匯業務監管,很多人「錢在外面進不來」,或也是導致資金周轉不靈的原因。
非正規金融體系的影子銀行貸款,占大陸總體放款比重持續攀升,即使是合法經營的高利貸業者的貸款年利率也高達40%;不過隨著景氣的下滑,包括經濟學者與投資者都對這類高息放款感到擔憂。
總部位於香港的中國信貸公司,是一家合法但非正統銀行體系的放款企業,其主席丁鵬雲表示,該公司的貸款周轉時間大約是兩周,收取的利率是中國有關部門允許的最高貸款利率(約6%)的4倍,再加上諮詢費用,年利高達50%。
目前中國信貸公司有7410萬元人民幣的逾期貸款,占總放款的9.1%,但丁鵬雲認為,這些不是壞帳,因為他可以取得抵押品來彌補貸款。
許多分析師與投資者擔心中國經濟的放慢,可能引發債務危機,但影子銀行放款規模仍在增長。據大陸央行統計,2013年前10個月,大陸放款總額只有53%來自銀行,低於2010年的72%與2012年的92%。影子銀行的壯大導致高風險貸款,推升房市價格,並增加中國信貸危機風險。
旺報觀點-緊平衡打熱錢準備長期抗戰
國際熱錢見縫就插針,人民幣持續升值已是大勢所趨,而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面對金融機構主動擴張信用,推升高利率行情,在加強金融監管限制信用擴張的同時,不可能反過來主動先放鬆基礎貨幣控制。在利弊得失取捨下,人行「緊平衡」流動性收緊的基調,短期將不會改變。
貨幣市場流動性緊張將趨於長期化,因此對付熱錢隨時竄流,就要有長期抗戰的準備。不過首當其衝的是,迎面而來的春節資金行情啟動,除了春節前大量取現流出、財政稅收上繳之外,市場還將面臨IPO重啟發行帶來的資金邊際壓力。
由此可見,2014年維持較高的貨幣市場利率水平已無可避免,因此,人行在調控總量政策,也勢必從週期性操作,轉變為結構調整。
陸近3500鄉鎮 債務率超百分百
旺報 記者彭女韋琳/綜合報導
大陸審計署在12月30日公布了史上最嚴格政府債務審計的結果,2012年底有195個縣級城市和3465個鄉鎮,債務率高於100%,值得關注。鐵道債的問題也很嚴重,至2013年第3季,中國鐵路總公司負債3.06兆元(人民幣,下同),資產負債比更提高到63%。
至2013年6月底為止,大陸各級政府債務為20.7兆元,其中地方政府債務為10.8兆元。從地方政府的層級來看,省級、市級、縣級、鄉鎮政府的債務規模分別為1.7兆元、4.8兆元、3.9兆元、3070億元,以市級政府的欠債規模最為龐大。
資不抵債 金融風險高
2012年底,有3個省級、99個市級、195個縣級、3465個鄉鎮政府的債務率高於100%。中國財稅法學研究會會長劉劍文表示,如果地方政府資不抵債的問題無法解決,未來可能無法償還到期債務,就會引發金融系統性的風險,甚至會造成經濟和社會問題,因此地方債問題不是孤立的,社會各界都必須嚴加關注。
另外一個債務未爆彈,就是高度融資建設的鐵路。至今年9月底,中國鐵路總公司資產為4.84兆元,但負債就達到3.06兆元,資產負債率提高到63%。審計報告中指出,中國鐵路總公司以發行政府支援債券或以鐵路建設基金提供擔保等方式舉借2.2兆元,用於鐵路專案建設。如果鐵路總公司出現償債困難,最終可能要由政府全盤買單。
基礎建設開銷占8成
雖然地方債的用途,主要是用在基礎建設和公益性項目,占了地方債80%左右的開銷,但是大陸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表示,大量債務集中在收益水準低,而且回收期長的基礎建設、產能嚴重過剩產業,以及房地產領域,造成地方債問題難解。大陸金融界人士認為,地方債總額上的風險並不大,主要關鍵在於結構,而且負債層級下移,極易引起金融系統風險。從2012年開始,銀行貸款在地方政府性債務中占比明顯下降,但是仍主導整體債務,地方政府債務風險仍然主要為銀行貸款風險。
旺報觀點-陸
旺報 彭女韋琳
地方債的問題越來越嚴重,各方都擔心會成為另一個金融地雷,變成下一個歐洲或拉美,引起另一波金融海嘯。但是大陸相關單位始終沒有提出確切數據,告訴大家到底地方債的黑洞有多大,只在曾發出指示,要求未來各級地方政府舉債時,必須由各級人大通過,多一層管理程序。
直到2013年12月30日,大陸審計署才公布了史上最嚴格的地方債審計數字,指出各級政府債務為20.7兆元(人民幣,下同),其中地方政府債務為10.8兆元。而且各項指標都符合國際標準,不存在重大風險隱患。
然而,2013年各方對大陸地方債的估計報告相當多,例如中國社科院預估的19.9兆元,以及國際金融機構,渣打和摩根大通則分別估計21兆、15兆元,都遠遠超過官方數字。這也讓人不禁懷疑,大陸地方債的實際規模,是否超過官方預估,而今年經濟成長率仍維持在7.5%的水準,也可能造成地方債問題日益惡化,地方債的黑洞可能比想像中還要大。
拉經濟築債台 地方債如雙面刃
旺報 記者彭女韋琳/綜合報導
大陸過去10年用高額的地方債投資基礎建設,並且拉動經濟成長,但是在龐大債務壓力下,尤其是市級和鄉鎮政府,未來償債能力受到質疑,一旦違約,就可能引發經濟和社會的震盪。
《華爾街日報》報導,大陸是全球成長最快速的經濟體,可是這個經濟成果很大程度是依靠地方政府在基礎建設上的支出,經濟學家認為,2008年金融危機後,這樣的建設更加依賴舉債,而且經常出現爛尾項目,導致償債困難。
目前大陸各地有很多鬼城、蚊子工業區,這些園區和住房項目的使用率很低,都是地方政府舉債過度建設的產物。雖然這些工程短期內可以刺激當地GDP(國內生產毛額),長期而言確會是地方政府的財務負擔,而且使用率不高,更難以獲得回報來還債。更重要的是,2014年底前,有接近一半的地方債到期。渣打經濟學家王志浩認為,2014年可能會有地方政府出現債務違約的情形,而這是大陸首次出現這種狀況,大陸政府可能展開行政干預,要求金融機構協助解決地方債務問題。
雖然大陸審計署認為,地方債占GDP的比例仍在國際水準之下,沒有太大風險問題,然而其膨脹速度過快,卻也造成國際憂慮。2012年底為止,地方債務占大陸GDP比例達到31%,而美國2013年9月底為止,州和地方政府債務規模只占了GDP的18%。
惠譽信評估計,如果不對地方債問題進行調整,2017年大陸國內債,如地方債、國有企業、地產商、個人債務等,占GDP的比例將達到271%。有經濟學家認為,歐洲、拉美等地,類似的地方債問題都引起金融市場崩潰,但卻沒有人預警大陸可能出現的嚴重問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