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資保險業首例 國泰金中國合夥換人
【王立德╱台北報導】台資壽險西進,昨日出現第一家「換合資夥伴」的業者,國泰金(2882)昨日公告,原與中國東方航空合資,位於上海,持股比各半的「國泰人壽保險有限責任公司」,經中國保監會許可,東方航空將其50%持股轉與上海陸家嘴金融發展有限公司(又稱陸金發),由陸金發「接棒」力拼保險業務。
國泰人壽發言人林昭廷表示,上海國泰人壽償付能力已經落至120%,因此將與新股東共同對上海國壽增資4億元人民幣,雙方出資各半,預計償付能力將一舉提升至470%左右。
國泰人壽發言人林昭廷表示,上海國泰人壽償付能力已經落至120%,因此將與新股東共同對上海國壽增資4億元人民幣,雙方出資各半,預計償付能力將一舉提升至470%左右。
由陸金發接棒
林昭廷說,中國法規要求保險公司償付能力至少要高於100%,但一旦低於150%,就有許多業務將受到密切審核,因此增資勢在必行,而新股東陸金發同樣是金融集團,未來將有跨售優勢,且陸金發的增資能力也較強。
此外,國泰金暨國泰世華銀行總經理李長庚昨日表示,國泰世華銀行近期就會向中國銀監會遞出申請成立中國子行,且傾向優先以國泰人壽先在上海埔東浦東地區尋找有1樓店面,上方還有數百坪空間的辦公大樓,作為國泰世華在中國子行的總行所在地。
國泰人壽之前已經斥資近70億元台幣,在上海世紀大道投資自用大樓,不過因為沒有一樓店面,不適合銀行推展消金業務,李長庚表示,現在國泰世華銀在中國尚未獲准承作消金業務,不過既然以子行為西進規劃,自然希望可在浦東找尋有1樓店面,及上有1、2層以上的辦公大樓,由國泰人壽買下,再租給國泰世華銀。
台資壽險業登陸至明年2月將屆滿十年,目前包括國泰金(2882)旗下的國壽、新光金(2888)旗下的新壽及台壽保(2833)都已採合資方式進入,中壽(2823)則與大陸建行攜手,參股建信人壽。除建信人壽在既有基礎上,已有獲利外,其餘三家截至去年都還處虧損階段,原始股東也礙於法令及自身規劃,陸續傳出有意退場,對台資壽險業而言,或能趁此契機重新調整策略,尋求新利基。
全文網址: http://www.moneydj.com/KMDJ/News/NewsViewer.aspx?a=124fbab1-2301-4b04-ae00-83db665f90ce&c=MB06#ixzz2zlrAcKAb
MoneyDJ 財經知識庫
此外,國泰金暨國泰世華銀行總經理李長庚昨日表示,國泰世華銀行近期就會向中國銀監會遞出申請成立中國子行,且傾向優先以國泰人壽先在上海埔東浦東地區尋找有1樓店面,上方還有數百坪空間的辦公大樓,作為國泰世華在中國子行的總行所在地。
國泰人壽之前已經斥資近70億元台幣,在上海世紀大道投資自用大樓,不過因為沒有一樓店面,不適合銀行推展消金業務,李長庚表示,現在國泰世華銀在中國尚未獲准承作消金業務,不過既然以子行為西進規劃,自然希望可在浦東找尋有1樓店面,及上有1、2層以上的辦公大樓,由國泰人壽買下,再租給國泰世華銀。
壽險西進十年,重整步伐尋利基
回應(0) 人氣(146) 收藏(0)2014/04/23 10:04
精實新聞 2014-04-23 10:04:58 記者 蕭燕翔 報導
大陸保險市場很大,這點無庸置疑,根據保監會的數據顯示,去年中國大陸壽險公司原險保費收入超過1兆人民幣,相當於5兆台幣以上,現有規模就是台灣壽險市場的五倍以上,更吸引人的是,相對於國內保險的高滲透率,大陸保險觀念近十年才有較快進展,光是考慮未來滲透率的提升,與國內壽險版圖的差距就會逐年拉大,這是當初所有台資乃至外資壽險業亟欲進入該市場所做的夢。
不過,也因大陸壽險市場的成長如此誘人,競爭者也與日俱增,截至去年底,中資壽險公司已超過40家,外資壽險也有近30家,雖家數差距不算太大,但壽險原始保費收入的版圖分布卻有極大差異,即便從第一家外商壽險進入中國大陸市場已超過20年,去年所有外商壽險原始保費收入還不及600億人民幣,市占率5-6%,外商壽險龍頭全年保費收入更僅是本土壽險龍頭的零頭而已。
這樣的差距不難理解,特別是中國大陸本土壽險主要幾強不少都有金融控股背景,且與四大行關係良好,布局又比外商壽險早上五十年,在熟門熟路背景下,自然享有比外來軍更佳的競爭優勢。而外商壽險在進軍二十年的成果難如預期下,近年退場、股權易主的消息頻傳,看在近十年才西進的台資壽險業眼裡,冷暖自知。
事實上,台商壽險業登陸是由國泰金搶得頭香,由子公司國壽與大陸東航合資的上海國壽2005年2月正式開業,至今已超過九年,去年第三季雖一度轉盈,但因年底的費用提列,去年全年仍呈虧損,國壽也依照持股比例認列4千餘萬台幣的虧損,雖營運狀況已是成立以來最佳,但相較於登陸之初業界預期平均七、八年轉盈的目標,仍有差距。
其他採合資方式登陸的壽險業者,如新壽與海航、台壽保與建發集團合資的君龍人壽,也都在2008-2009年陸續開業,截至去年底自然也呈虧損,其中台壽保認列投資虧損超過1.1億台幣,新壽則逾2億元。只有中壽採參股方式的建信人壽,因有建行的通路奧援,近年獲利呈等比級數跳增,但中壽財報分類上,還將其列入備供出售金融資產,還不能直接認列投資收益。
全文網址: http://www.moneydj.com/KMDJ/News/NewsViewer.aspx?a=124fbab1-2301-4b04-ae00-83db665f90ce&c=MB06#ixzz2zlrAcKAb
MoneyDJ 財經知識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