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聯纏鬥支付寶10年 恩怨難解
記者龔俊榮/專題報導
大陸銀聯纏鬥支付寶10多年的恩怨情仇,堪稱網路金融對決傳統銀行業的縮影,不僅見證了網路金融快速擴張營運版圖,嚴重威脅到傳統銀行的商業利益,也反映了銀行業躺著撈金的時代即將畫下句點,不過,最近一部第三方支付新規的上路,再度讓銀聯拿回發言權,這場支付大戰鹿死誰手仍是未定之天。
銀聯是大陸銀行業支付平台的老大,即使國際支付機構如萬事達卡與VISA卡想擠進大陸的支付平台都不得其門而入;也因具壟斷特性,銀聯稱霸大陸支付領域多年,但支付寶誕生卻威脅到銀聯地位,也讓雙方結下梁子,儘管支付寶求和卻不見銀聯正面回應。
阿里集團旗下淘寶網的成功,支付寶功不可沒,2003年阿里集團創辦人馬雲的淘寶網構想才萌芽時,因支付問題最早就找上銀聯合作,不料銀聯不買帳,並有人揚言沒有銀行支付系統的支持,馬雲根本搞不出名堂,可是馬雲硬是玩得風生水起,如今在網路支付領域已遙遙將銀聯甩在後頭。到2009年支付寶超越了PAYPAL,成為全球最大第三方支付網路支付平台。
儘管銀聯不斷阻擾,支付寶依然突破重圍,衝撞銀行傳統體制的藩籬,不斷創新業務,結果支付寶在強敵圍剿下,成功殺出一條血路,不過傳統銀行的保守力量依然牢固,阿里等網路業者一度倡議網路信用卡,希望為支付寶的成長增添生力軍,不料功虧一簣,仍遭到銀行業的封殺。
但是網路行動支付的趨勢已銳不可擋,這2年微信紅包成功擄獲大眾的心,再度將網路行動支付的發展推上最高峰,也迫使中國人民銀行不得不加速正視行動支付時代的來臨,並公布了第三方支付新規,此舉自然象徵大陸第三方支付的勝利,不過,也別高興太早,或許傳統銀行的舊勢力依然牢不可破,在這次新規中有不少限制條款,讓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業有綁手綁腳的感覺。
其實,阿里集團始終認為,可以與銀聯好好坐下來談一談,支付寶與銀聯的最大敵人是萬事達卡與VISA。但如今最大的諷刺的是,現在支付寶可以在140多國暢行無阻,並與VISA與萬事達合作,卻沒有中國銀聯。反觀,銀聯卡也是通行140多國,合作夥伴有萬事達, 卻沒有支付寶。(旺報)
4月20日,一名患者在石家莊市婦產醫院掃描支付寶錢包服務窗平台二維碼。(新華社)
大陸第三方支付帳戶分類
陸新規超嚴 第三方支付洗牌
記者龔俊榮/專題報導
大陸公布第三方支付管理新規,號稱是史上最嚴的網路支付新規,第三方支付業可能贏得了面子,卻輸了裡子,這也是敲響第三方支付的警鐘,特別是整個第三方支付板塊將面臨重新洗牌的大挪移。甚至這項新規的嚴格限制,也可能讓第三方支付原本創新的動力受到阻礙,並不利網路行動支付的發展。
自2011年中國人民銀行為首批27家第三方支付企業頒發支付業務許可證以來,第三方支付行業的發展就呈現快速成長的趨勢。但第三方支付一味追求高速成長,卻忽視風險控管,也使得第三方支付成不定時炸彈。
轉帳不設防 易出包
今年7月31日,人行公布《非銀行支付機構網路支付業務管理辦法》草案,明訂支付機構單個客戶所有支付帳戶單日累計金額不能超過5000元(人民幣,下同),年累計應不超過20萬元。這也意味著,普通用戶未來通過網路支付帳戶在網上進行消費時,將受到金額限制。
新規草案公布後,引起業界譁然,反彈聲音也不小,特別是第三方支付早已融入民眾日常生活,它的便利性已無可取代,部分限制規定很可能讓原本依賴第三方支付的民眾心生不便。其實就是因為方便,著實讓第三方支付業在轉帳或開戶認證上沒有像銀行那麼嚴格,尤其是轉帳上幾乎是不設防,很容易擦槍走火。
目前業界最關心的是包括支付寶在內的「寶寶們」是否會因這項新規遭封殺,其實寶寶們早就深入民眾生活,不會撼動民眾對寶寶們的支持,也改變不了支付市場格局,更改變不了傳統銀行在保護傘中溫水煮青蛙的結果。
金額受限制 打擊P2P
寶寶們之所以受歡迎,就是沒有像銀行那麼多限制,轉帳又不需要手續費,透過寶寶們理財也比銀行方便,這也是傳統銀行最害怕的地方。其次,P2P也是這項新規草案公布後的受害者,更很可能會打擊整個P2P的發展,在轉帳金額的限制下,P2P的業務很難展開,這次新規明確P2P平台由銀行來做資金存管,但銀行相對較慢的效率及較高准入門檻,審慎的經營方式,有可能會大大減緩P2P的業務創新,小規模的P2P平台將直接面臨 洗牌。
總的來說,這次管理第三方支付的新規草案出爐後,未來資金託管業務將從第三方支付機構完全回歸到銀行體系,此舉在於防止出現支付機構「銀行化」和「銀聯化」。
小 靈 通
第三方支付
第三方支付指的是,透過第三方獨立機構撮合買家與賣家的交易行為,一般是買方選定商品後,利用第三方支付平台,例如支付寶進行付款交易,然後再由第三方通知賣方出貨,等到買方檢驗商品無誤後就通知第三方可以將貨款以轉帳方式交付賣家,正式完成交易。(龔俊榮)(旺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