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14日 星期一

中國信貸占GDP比25.4% BIS︰恐爆金融危機

2015-09-15

中國負債比居全球之冠

〔編譯方琬庭/綜合報導〕國際清算銀行(BIS)警告,中國信貸占國內生產毛額(GDP)比重高達25.4%,居全球主要經濟體之首,另外如土耳其和巴西信貸占比各達16.6%及15.7%,恐引發另一波金融危機;此外,包括印尼、新加坡和泰國等國信貸占比皆超過10%,銀行3年內面臨「嚴重壓力」的機率高達3分之2。
  • 國際清算銀行指出,新興國家不良貸款續增,中國信貸占經濟成長比重更超過4分之1,易引發金融危機。圖為國際清算銀行位於瑞士巴塞爾總部。 (彭博)
    國際清算銀行指出,新興國家不良貸款續增,中國信貸占經濟成長比重更超過4分之1,易引發金融危機。圖為國際清算銀行位於瑞士巴塞爾總部。 (彭博)
BIS指出,中國等主要新興經濟體成長趨緩,加上央行放手讓人民幣貶值、中股大跌,以及聯準會醞釀升息,導致金融市場風險升高;BIS認為,中國、印度和俄羅斯央行近來陸續採取寬鬆措施,希望藉此帶動經濟成長,但憂心市場過度依賴貨幣政策,可能無法有效解決生產疲弱及國內債務問題。
BIS貨幣和經濟部門主管柏瑞歐(Claudio Borio)表示,強勢美元推升美元計價債務,恐進一步衝擊新興國家前景;包括中國、俄羅斯和巴西等新興國家非金融業美元計價債務總額,自2009年來已成長近1倍、至3兆美元。
據統計,中國銀行業今年第一季淨流出資金高達1090億美元,同期不良貸款升至1543億美元,相當於越南經濟規模;非金融企業今年來發行的境內債券規模總計達4868億美元,高於去年同期的3769億美元。
彭博資料顯示,上海上市的1003家非金融企業過去一年來負債大幅攀升18%、至1360億美元,增幅創3年新高;若排除市值波動影響,企業債務占普通股比重在一年內由121.5%升至123.1%,遠高於2010年的88.7%;未經調整的企業債務占比高達205.7%,創10年來新高,其中11家公司債務比重更超過1000%。
上海證交所上市公司過去一年來約有16%的企業出現虧損,較去年同期增加逾一倍,保定天威集團今年4月更爆發國有企業倒債違約首例;麥肯錫顧問公司報告指出,截至去年6月,中國政府、企業和家庭債務總額占GDP比重已升至282%。

國際清算銀行:中國信貸/GDP比率達全球最高

更新: 2015-09-14 15:21:26 PM   標籤: 國際清算銀行
【大紀元2015年09月15日訊】(大紀元記者秦雨霏報導)國際清算銀行(BIS)週日(9月13日)發布的報告表示,中國的信貸/GDP比率達到全球最高水平,並且暗示一場銀行危機即將到來。

彭博社報導說,信貸/GDP比率可以用來衡量私人企業信貸偏離長期趨勢的程度。BIS說該比例在中國達到25.4%。這是全球主要經濟體的最高水平,相比之下,土耳其為16.6%,巴西為15.7%。

從歷史上來看,一個國家如果信貸/GDP比率高於10%的閾值就有三分之二的可能性在三年內發生 「銀行嚴重經營壓力(serious banking strains)」。

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通過大量借貸挺過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但是隨著增長消褪,借款企業在掙扎應對堆積如山的壞帳。中共上個月令人震驚的貶值人民幣攪亂全球市場。人們擔憂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放緩在加深。

中國的風險是中國創紀錄的17.6萬億元人民幣(2.8萬億美元)借貸熱潮的遺產。中國第一季度不良貸款攀升到2004年以來的最高水平,達到9,825億元人民幣。

就像中國一樣,印尼、新加坡、泰國的信貸/GDP比率也超過10%,因此容易遭遇銀行經營壓力。

5,600萬新交易帳戶預示了中國股市崩盤

CNBC引述國際清算銀行說,在中國股市崩潰之前不久,隨著新散戶蜂擁而入,在今年六月中國股市的交易量達到去年同期的六倍。當後人書寫2015年中國股市恐慌歷史的時候,上半年開設的5,600萬新交易帳戶可能被視為危機到來之前的一個警訊。

根據BIS週日發布的報告,在截至6月12日的一個月內,隨著散戶湧入,中國股市成交量超過了美國股市。這個交易量預示了稍後發生的中國歷史上最嚴重的動盪。

擔憂中國經濟遠比官方統計顯示的更虛弱

BIS說,人們對中國和新興市場的擔憂繼續拖累投資者。新興經濟體今年上半年融資放緩暗示進一步的動盪將來臨。根據BIS統計,在今年第一季度對新興市場的銀行借貸萎縮了520億美元。

BIS首席經濟學家克勞迪奧‧伯里奧說:「我們不是看到一個孤立的地震,而是斷層帶上多年積累的壓力的釋放。」

圍繞中國的投資擔憂大多數集中於中國經濟比官方統計顯示的遠遠更加虛弱,並且這種擔憂因為央行最近的行動而得到證實。

BIS聲明說,中國的事態發展加上希臘談判,損害了投資者信心,拖累了全球資產價格。商品價格、新興經濟體股市和匯率疲軟的惡性循環導致發達經濟體股市的不安。
#

責任編輯:孫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