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16日 星期三

破壞性創新 保險業衝擊大


曾銘宗:保險業衝擊最大


產業價值鏈分解 曾銘宗:30萬業務員全新挑戰

 
 
 
金管會主委曾銘宗昨說,創新趨勢被衝擊最大的是保險業,價值鏈將分解。康仲誠攝
數位浪潮
【廖珮君╱台北報導】數位化浪潮引發的「破壞性創新」,誰衝擊最大?金管會主委曾銘宗昨說,創新趨勢被衝擊最快的是銀行業、衝擊最大的則是保險業。他說,保險業價值鏈將分解,可能不再透過保經代、或是業務員,保險業30萬業務員大軍將面臨全新挑戰。
他說,保險業務員過去賣保單,都是面對面,未來網路化後,民眾投保可能都透過網路、視訊,這是第一波通路改變;其次則是專業上改變,保險業務員得吸收非金融的知識等。 

銀行業衝擊最快

曾銘宗也說,保險互聯網,如APPLE WATCH、智慧手環傳到雲端,民眾投保的保費將依健康情況做計費,或是買車險,將依民眾開車安全情況,資料一傳,安全駕駛保費降低,反之、保費就增加。
創新對銀行業衝擊最快,曾銘宗說,銀行業過去只有存放款,未來借款也有另類放款,支付業務,未來長期發展將是「無現金世界」,都是數位、第3方支付,現在連理財都進來了,如THE Banker 8月封面,就強調機器人如何幫人做理財。
至於證券業,曾銘宗則認為券商衝擊最小。他說,目前網路下單達36%,未來會更高,其他承銷等要網路化困難。
他說,創新是對市場和整個商業模式做改變,金融改變就像起飛的太空梭,改變未來金融業經營面貌,金融業的資訊通信科技(ICT)的改變是「破壞性創新」。 
金融業 創新趨勢

6大項創新趨勢

所謂「破壞性創新」,就如數位相機扼殺了傳統底片,iPad衝擊了筆電,對金融業來說,如機器人理財也將衝擊傳統理財業務,美國的機器人理財,只要透過網路或是打電話,就可獲得理財建議,成本相當低。
昨彭博舉辦研討會,曾銘宗對金融科技做演講,他認為數位化浪潮來襲「金融業卻還沒做好準備」,金管會得預先準備,將在9月底成立金融科技辦公室,帶領金融業做革命性的改變。
曾銘宗說,創新趨勢有6大項,1是創新來自傳統金融無法服務的市場,他說,目前金融創新最發達的是肯亞和奈及利亞,因為以前他們沒有金融服務,肯亞一張電信卡就包括提款卡和身分證。
其次,推動平台資料密集、小額資本的業務模式,有最大影響力。第3是創新對銀行業衝擊最快,保險業衝擊最大。第4金融業需跟新進業者合作又競爭。
第5政府、業者須了解創新正如何改變產業模式;最後創新會改變消費行為、業務模式和金融業長期業務結構。 


金融科技創新,銀行業將最快受到衝擊,但保險業則是衝擊最大。金管會主委曾銘宗昨(16)日談到「推動金融科技創新」時坦言,目前國內金融業都還沒有做好準備,因此金管會才會帶頭成立金融科技辦公室,推動金融革命性的改變。
曾銘宗進一步解釋,因為行動支付、網路個人借貸等業務興起,傳統銀行業務是最快感受到金融科技創新的衝擊,但是繼續發展下去,擁有30多萬業務大軍的保險業才是衝擊最大的,因為網路投保、新型費率釐算等,都會衝擊保險從業人員現行的工作模式。
他建議,業務人員要開始吸收非金融的專業知識及科技行銷。
曾銘宗日前宣布推出因應金融科技化四大措施,即月底成立金融科技辦公室、金總下設立10億元的金融科技創新基金、設立金融矽谷的創新產業基地、與資策會合推金融大數據資料庫。
他形容全球金融科技創新是一架正待起飛的太空梭,一旦升空,速度會極為迅速,金融業若未即早因應,將抓不住趨勢,影響競爭力。
他也提出金融創新的六大趨勢,包括創新是可預見的,來自傳統金融無法服務的市場,如現在最金融科技創新最發達的地方反而是肯亞與奈及利亞,之前都沒有金融服務,現在人人手中一張電信卡內含身份證及提款卡等。
二是推動平台導向、資料密集、小額資本的業務模式;三銀行業最快受到衝擊,保險業是最大衝擊;四是傳統產業與新進業者合作,但型態是既合作又競爭;五為政府與傳統業者、新進業者必須合作,如大陸推P2P(網路個人借貸),有1,800多個平台中,卻出現600多個倒閉或詐騙,政府要與業者合作,防範創新帶來的風險;六是創新將改變消費行為、業務模式及金融業的長期結構。
曾銘宗舉例,未來消費者透過智慧型手錶或手環,每日傳回健康相關資訊到雲端,擁有健康身體及良好生活模式者,即可能減免保費;或是行車速度及駕駛情況傳回大數據資料庫,車險保費可能更便宜,他提醒業者都要及早注意未來的趨勢,最早準備、準備愈充分的業者,未來競爭力愈高、衝擊愈小。(工商時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