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險業淨值已連四月減少,據保發中心最新統計,到8月底整體壽險公司淨值降為5,513億元,較6月底減少665億元,更較今年4月底時的7,356億元,大幅蒸發1,843億元,壽險業者表示:「都是債券惹的禍」。
壽險業從富豪變貧戶,最主要原因就是升息預期在即,全球債券殖利率都有大幅變化,造成債券價格下跌,壽險業有新台幣數兆元債券放在備供出售項下,只要債券價格下跌,就可能造成淨值大量減少,但9月債券價格有些許升,預計可能終止淨值連續往下趨勢。
壽險業今年前八月稅後獲利已有577億元,創下新高紀錄,壽險業最賺錢的一年是在2007年金融海嘯前,當年稅後獲利569億元,今年因為有不動產增值利益挹助,台股現金股利收入豐厚,加上外匯避險成本大幅下降,市場人士分析,若第4季資本市場沒有太大波動,今年全年壽險業應可賺逾600億元以上,也是史上最賺錢的一年。
但儘管帳上獲利亮眼,壽險業持有的債券市價卻都大幅下滑,6月底時壽險業備供出售及持有到期、無活絡市場等債券價值,就比3月底時少了近2,500億元,有些是已趁機賣債券實現獲利,有些則是市價評價減少,代表6月底時壽險公司能實現的獲利已比3月底大幅減少,甚至轉為未實現虧損,從富翁變貧戶。
5、6月壽險業淨值已連續兩月減少,這問題第3季仍持續發生,7~8月壽險業淨值持續下滑到5,513億元,已創2012年10月以來新低,且今年有安定基金彌補國華人壽的金額,顯現在4月底的淨值,目前又都打回原形。
但壽險業者強調,新的資金重新投資債券部位,獲利都會比前一、二年要好,投資獲利可望增加,且在債券利率上揚下,利差損也可望逐步縮小。
不少壽險公司今年大量出售債券、降低跌價風險,並將新資金轉入新的債券部位,壽險業者也已向金管會承諾,這些賣債的已實現利益明年不會用來配發現金股利,會保留在帳上,金管會也傾向讓壽險公司這部分已實現獲利可認列為RBC的自有資本。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