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趨勢是在地老化,讓老人在地落葉歸根,黃勝堅說,英國健康白皮書強調「在地老化」是未來的重點,芬蘭的老人當生命到了末期,不靠任何加工,平均臥床2周自然死亡。「我在金山這一年多,才真正看到自然死亡的過程。」
黃勝堅指出,過去醫療對死亡加工得太過分,其實,不斷用儀器、供給藥物、水分、食物,對瀕死的病人是很辛苦的,西方先進國家早已做過多項研究,證實病人必須「臨終脫水」,才會舒適輕鬆。
若臨終前還打點滴,插鼻胃管灌食,這種「臨終灌水」因病人代謝功能衰竭,水都排不出去,導致病人水腫,臉及身體都變形,甚至連呼吸都累。
「臨終長者在家由家屬照護,這是一個心意,家屬只要有正確的營養水分觀念就可以做到。」黃勝堅說,自然死亡前的彌留狀態,身體就像電池耗盡,最後的備用電源只供給呼吸心跳,病人不想吃不想喝毋須勉強,因為硬給食物,病人反而要消耗能量去消化,很容易喘起來,死亡前讓身體慢慢脫水,人才能走的平靜又尊嚴,家屬常跟醫護人員分享:「阿公阿嬤走的時候是在笑呢!
」
有機會 拚救命 沒機會 拚尊嚴
一頭灰白頭髮、蓄著短白落腮鬍,被稱為「堅叔」的黃勝堅,看起來一點也不像白色巨塔裡高高在上的大醫師,有人形容他像宮崎駿筆下溫暖又令人信賴的卡通人物「龍貓」,身材圓圓壯壯的他,穿起聖誕裝就是道地的台版「聖誕老公公」。
「我本來沒這麼胖,是金山地區的鄉親太熱情!」2011年8月接下台大金山分院院長的黃勝堅,為了融入社區推廣安寧理念,勤跑基層搏感情,他笑說,體重本來減到99公斤,現在又胖回117公斤,一起跑基層的主秘形容他3個月跑的應酬比5年吃的飯局還多,喝酒還常喝到被抬回家,連太太也懷疑當個院長需要這樣嗎?
他也積極參與地方活動,不管是拜訪法鼓山聽果東法師傳法,還是為慈護宮媽祖出巡扛轎,他都做得很開心,這樣的盡心投入,也成功把金山打造成全國第一個安寧社區。
台大學士後醫學系畢業的黃勝堅,其實是白色巨塔裡頂尖的腦外傷權威,國內腦外傷急重症加護病房的救治準則,就是他一手訂定,他和台大柯文哲醫師一起將台大急重症加護病房打造成世界級重症醫學中心,不斷締造佳績,曾自豪病人都不會死,因為只要用機器加工,都可撐很久。
黃勝堅發現,氣切、插管、電擊…醫療加工越久,病人死的越難看,家屬看到病患慘狀時,總會問:怎會變成這樣?看盡許多生死糾結,他深刻體認到,醫師不只是顧「生」也要顧「死」。
1998年他首度把安寧概念放入加護病房內,「先講清楚就不再急救,家屬通常可以接受」,當生命走到末期,不要加工延長死亡,應學會「放手」。
56歲的黃勝堅前幾年寫了《生死謎藏》,書中大力推廣善終和DNR(Do Not Resuscitate),強調「有機會,拚救命,沒機會,拚尊嚴」,自己也身體力行在2007年簽署DNR放棄急救同意書,皮包裡還隨時放著「安寧心願卡」,更突破心理障礙,勸95高齡父親簽署DNR。
不斷推廣「好死」、「善終」觀念的黃勝堅經常對年輕醫師說:「如果你努力的是生命,就往前走,如果是在延長死亡過程,就請你放手」,他希望將醫療回歸到最基本的人性關懷,讓每個生命的最後一刻,走的安祥又尊嚴。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