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13日 星期四

討論余額寶,究竟該討論什麼?







2014/03/12 06:14:35陸銀槓上餘額寶 轉帳設限
傳統金融向網路金融反撲
傳統金融向網路金融反撲

傳統金融和網路金融的大戰愈加白熱化。繼網路金融大量吸收資金,使得銀行存款出現下跌,銀行也不甘示弱決定反擊。包括工商銀行、建設銀行等國有大行,紛紛下調了每日快捷支付的轉入額度,藉以減少資金流失。
新京報報導,以工行來說,過去銀行卡的快捷支付並未設定額度上限,但近日規定資金轉入如餘額寶等網路金融商品,每筆最高5,000元人民幣(下同),單日限額2萬元。農行也限制單日單筆上限1萬元,轉到網路理財商品的上限為每月10萬元,先前上限則是50萬元。其他如中行、民生、中信等銀行,也都相繼下調。
對於轉帳上限的新規,銀行解釋是出於安全考量。銀行人士稱,部分網路理財產品只需透過手機及帳號密碼,就可以隨時進行資金轉入轉出、購物等操作。銀行若未限額,如果每天使用額度過大,有可能導致客戶損失帳戶上的全部資金。
資料顯示,2013年360網路安全中心共截獲支付及購物類惡意程式2,962個。這些惡意程式可以攔截並轉發銀行發來的簡訊,或是洗劫支付帳戶中的資金餘額。
另一個限額主因,則是防止銀行存款繼續流失。報導稱,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認為,銀行做出限額規定,除了保障消費者的資金安全,也不排除銀行是出於防止存款繼續流失。
資料顯示,今年前2個月,金融機構累計新增存款較去年同期大幅減少了8,339億元。交行研究報告指出,在綜合考慮1、2月存款狀況後發現,利率市場化和金融創新是導致存款下降的重要原因。目前僅餘額寶的吸金規模就超過5,000億元。
業內人士分析,銀行的轉帳「限額」將直接影響餘額寶、理財通等網路理財商品的吸金能力。加上收益率下降等多重影響,預期網路理財商品的規模增速將會放緩。事實上,在市場上10多種網路理財商品中,僅有兩項產品的收益還保障在6%以上,其他的都下調5%左右。隨著收益率的下跌,已有愈來愈多的投資人開始將資金撤出網路金融投資的貨幣基金。余額寶到底是怎麼回事?       


傅峙峰

額寶的出現和快速發展在中國理財市場和銀行業掀起了壯闊波瀾。最近,有評論稱余額寶推高資金利率從而轉嫁給實體經濟,“應該取締”;阿裡巴巴則回應稱,自2013年6月推出到今年一月底,余額寶為用戶創造了超過29.6億元的收益,同時增加了實體經濟可用資金總量。是吸血鬼還是改革推動者?余額寶到底是怎麼回事?

余額寶投了什麼?起了什麼作用?

余額寶本身不是一款投資產品,投資者通過余額寶購買的投資產品是天弘基金旗下的增利寶貨幣基金,而增利寶2013年四季報顯示,其資產組合中92.21%是銀行存款。這部分銀行存款主要是以協議存款形式存在的。

在余額寶誕生之前,貨幣基金和協議存款早就廣泛存在了,但是為什麼沒有引起這麼大的波瀾呢?

通過銀行、券商或基金直銷,投資者可以很容易買到貨幣基金。貨幣基金數量繁多,並不是稀缺投資品。從嚴格意義上講,貨幣基金是一種流動性管理工具。由於代銷貨幣基金返點很低,又與銀行爭奪存款,所以銀行以往都沒有動力推銷貨幣基金,而且在操作上不算十分便利,所以投資者對貨幣基金的認識並不廣泛深刻。

余額寶的出現優化了幾個問題:第一,減少了中小投資者與金融機構間的信息不對稱。如果中小投資者不了解貨幣基金而只知銀行存款,自然只能享受很低的銀行存款收益率。第二,集中了廣大中小投資者的資金。中小投資者的小規模資金無法參與投資協議存款,也無法享受資金規模帶來的收益率優勢。這與利率市場化後部分銀行規定一定規模資金可有利率上浮優待的道理是相通的。第三,簡便了投資貨幣基金的可操作性。以往投資貨幣基金,以銀行渠道為例,要麼去銀行理財櫃台,要麼使用網上銀行,在操作上銀行也沒有對此進行優化,而余額寶確實為投資者優化了操作程序。第四,通過產品設計進一步提高了流動性。

在金融創新的同時,另一個宏觀大背景不能被忽略,就是近幾年中國宏觀流動性和銀行間資金面的變化。

由於中國央行中性偏緊的貨幣政策基調,近年來中國銀行間資金價格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上行波動,映射到投資產品上,就是理財產品、信托產品和貨幣基金的收益率上行。然而,在銀行存款端,這種映射並不明顯。基準利率的穩定使得活期存款和一年期存款的收益率相比其他產品,出現了明顯的劣勢。而投資理財產品、信托產品都要有一定的資金規模限制,對零散資金而言是難以企及的,但貨幣基金可以。

正是在這種宏觀環境中,貨幣基金的發展規模得到了迅速發展,而余額寶的出現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簡而言之,就是余額寶通過簡便的操作、自身的渠道優勢和舖天蓋地的眼球效應,幫助其對接的增利寶貨幣基金在貨幣基金規模大發展中異軍突起。

銀行為什麼不喜歡余額寶?

如前文所說,銀行對貨幣基金有天然的抵觸情緒,只是以前貨幣基金規模有限,對銀行起不到沖擊作用。

對銀行來說,貨幣基金不是問題,余額寶也不是問題,但快速增長的規模就成了問題。這給銀行帶來兩大沖擊。第一,資金大量從銀行存款流向貨幣基金,再通過協議存款的形勢流回銀行,實際上是提高了銀行負債端的成本,規模越大沖擊越大。第二,沖擊自己負債端成本的交易對手壯大後,還會給自己帶來流動性風險。極端情況就是2013年 “錢荒”期間,協議存款到期後銀行未能支付的個案。一個侵蝕自己利益又帶來流動性風險的交易對手,誰都不會喜歡。

雖說利率市場化是長期趨勢,但銀行更願意將這種主動性掌握在自己手裡,而不是讓余額寶們逼迫自己。

余額寶的風險在哪裡?

余額寶有風險嗎?當然有。任何投資品都有風險。那麼,余額寶的風險在哪裡呢?

最直接的風險,就是極端情況下的流動性風險。如果“錢荒”再次出現,協議存款到期銀行未能及時支付,這會讓貨幣基金流動性安排出現問題。如果流動性風險導致兌付出現問題,一來是贖回資金無法到期,二來再去拆借資金也會降低貨幣基金收益率。

貨幣基金和余額寶之間會有風險嗎?可能有。余額寶的資金不是支付寶佔用的,而是由中信銀行進行監督和托管。中信銀行是余額寶目前的唯一監督行和托管行。這種安排能保証資金在回款、賬目和操作上的安全性。此外,平安保險還對余額寶進行了全額承保。

如果未來余額寶開發更多產品,比如之前傳聞的余額寶二期會對接固定收益率類產品,那風險就可能擴大。不過相信這個如果實現,就會是另一款產品,也就不在本文討論范疇之內了。

余額寶會顛覆銀行業嗎?

至少我個人認為,不會。為什麼?因為余額寶起到的是營銷和渠道的作用。在資金和產品兩端,都沒有任何創新。錢還是那些錢,貨幣基金還是貨幣基金,協議存款還是協議存款,錢從銀行出去還是回到了銀行。余額寶本身不具備投融資的功能,不會顛覆銀行業。

余額寶確實沖擊了銀行業,不過,長遠來看這並不需要太過擔憂。因為余額寶的快速發展有當下特殊的環境因素,就是宏觀流動性的中性偏緊和利率市場化,等到宏觀流動性恢復正常,以及利率市場化導致銀行自身利差縮窄到一定程度,余額寶收益率和銀行存款收益率的差距就會慢慢縮小,比較優勢也就逐步縮小了。

另外,規模太大也會是余額寶自己的問題。資金太過龐大,資產管理難度自然增加,在需求穩定的情況下,資金規模不斷擴大收益率就會不斷下降。無論從宏觀流動性角度,還是從微觀的供求關系看,余額寶的較高收益率不會長期維持下去。


站在監管和法律層面,才應該是討論的重點。討論應該旨在定性余額寶、規范余額寶、監管余額寶,而不是抹黑或抹殺余額寶。畢竟余額寶的出現降低了投資者與金融機構之間的信息不對稱,減少了資金在經濟發展中的實際流通成本。

(本文作者傅峙峰是《華爾街日報》中文網專欄撰稿人。文中所述僅代表他的個人觀點。您可以寫信至




Horatio.fu#dowjones.com與作者聯系。)


陸虛擬金融脫韁 人行鐵腕勒馬
互聯網金融衍生產品及監管情況
互聯網金融衍生產品及監管情況
中國人民銀行(中國央行)昨(14)日證實,為了規範相關業務發展和保護消費者權益,並進行風險評估,人行已發布了相關通知,暫停支付寶、騰訊的虛擬信用卡等產品和二維條碼(即Quick Responsecode,簡稱QR code)支付等服務。
距離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表示,不會取締互聯網金融但會進行適時規範不過數日,人行鐵腕叫停兩種智慧型手機支付服務,顯見人行對於進展如脫韁野馬的互聯網金融業務,已訂定具體規範。
消費者投訴 資金被盜取
新華社昨日傍晚引述人行支付結算司副司長周金黃表示,與傳統業務相比,包括二維條碼支付、虛擬信用卡在內的創新業務,涉及到不少新的技術、新的流程和新的識別技術,「目前的既有規則並未涵蓋,存在一定風險隱患」,人行需要對此有進一步研究。
周金黃並說,稍早人行曾接到一些消費者的投訴,有些用戶在二維條碼支付過程中,出現了信息和資金被盜取的問題。但是,他也表示,這並不是叫停虛擬信用卡,而是暫停。
阿里巴巴與騰訊集團一直在積極拓展智慧型手機支付業務,以期讓消費者透過它們的平台直接付款購買商品和服務。目前,中國的智慧型手機用戶已經超過5億,在線購物市場商機龐大。
未受法規規範 有風險隱憂
日前,騰訊和阿里巴巴分別宣布與中信銀行股合作推出虛擬信用卡產品,直接通過智慧型手機向用戶授信。消費者獲得授信後,可以在與中信銀行信用卡合作的電商網站上購物,此一合作案,使得發展迅猛的互聯網金融,再次給傳統金融業投下震撼彈。
互聯網企業第三方支付起跑至今,發展迅猛。虛擬信用卡在未推出之前就暫時被叫停,但與基金公司合作的理財產品仍層出不窮。這些產品大部份涉及貨幣基金投資,由於未能受到現行法規規範,一直備受質疑。
行動支付股 幾乎全下跌
昨日也傳出,有官員表示,人行對支付寶及騰訊發網路虛擬信用卡,事前毫不知情,是看了媒體報導才知悉。目前已要求支付寶公司於本月31日之前上交詳細書面給監管單位。
而受人行干預影響,中信銀行昨日在A股股價重挫8.26%後停牌,騰訊也未能逃脫下跌命運,收盤跌幅4.08%,其餘與互聯網相關的移動支付相關概念股幾乎全數下跌。

1 則留言:

  1. If you're looking for an excellent Cost Per Sale ad network, I suggest that you try CLICKBANK.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