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2日 星期日

陸網路金融火爆 台金融業難獨善其身





▼騰訊的微信紅包在春節期間大行其道。(中新社)
▼騰訊的微信紅包在春節期間大行其道。(中新社)

「國金首推佣金寶,萬二攪局火拚同行」,2月16日《上海證券報》報導;「傳統券商營業部如何應對零佣金?」,2月14日《東方早報》報導;「2014年互聯網金融前瞻:人人天生有信用」,2月18日《21世紀經濟報道》報導。大陸的互聯網風潮已經狠狠的進入金融領域,而且打得各類金融機構狼狽不堪,這對習慣傳統金融服務的台灣投資人來說,已經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
台灣觀點
今年大陸春節雖因為霧霾而少了煙花爆竹,但互聯網金融卻異常火爆。騰訊的微信紅包在春節期間大行其道,微信理財通甚至達到了1天超億元人民幣的進帳。
時下,餘額寶、現金寶、活期寶、百度百發等已經成為最睛的理財產品,較早出現的餘額寶在今年年初募資規模已經突破人民幣2500億元,用戶數超過4900萬戶。對於這股來勢洶洶的互聯網金融大潮,有人甚至聯想到了當年數位相機取代膠片相機的案例,對於傳統銀行櫃檯業務存在的必要性也提出了質疑。
在互聯網思維衝擊下,傳統金融經營的資本、資訊、信用和風險都在發生著深刻變革。這一變革,將讓傳統高高在上的金融知識和產品,回歸至普通人都能理解參與的常態,使更多人體驗到更好的金融服務,這打破了金融業那套學自華爾街的忽悠手法及體驗來往,更帶給了所有金融從業人員無法接受的一個想像空間。
餘額寶的高報酬震盪還沒消停,春節結束上班剛滿1周,國金證券正式宣布與騰訊合作推出的首款互聯網金融產品佣金寶上線,只要通過個人電腦終端及手機終端,就可以進行7×24小時開戶。開戶後,客戶還可以享受萬分之二的手續費待遇,這意味著除去需要付給交易所的規費以外,國金證券將不再收取額外費用。要知道,這對當前1線城市仍然收取萬分之5左右手續費,3、4線城市仍在坐享千分之3佣金的券商來講,真可謂是一場大地震。
不管是電商推出金融服務產品,還是成立小貸公司,抑或節節攀升的第3方支付,對傳統金融而言,都意味著本不平靜的水中,突然殺出了幾條左沖右突的鯰魚。互聯網正在改變一切,傳統金融業很難置身事外。
互聯網金融的獨特優勢,對傳統金融業將構成無形的壓力。這就像傳統零售百貨一樣,面對電子商務的挑戰,銷售增長的步伐已經停滯甚至後退,應對挑戰的生存之道,除了積極擁抱,迅速轉型以改變固有商業模式外,似乎別無他途。
所有人都看得到,互聯網的應用在大陸已經比台灣更受到一般投資人的青睞及使用,台灣的金融機構絕對不要以為看不到就不知道,沒被打擊就不用理它,金融的未來戰場是全球性的,是無法獨善其身的,繼續蹲在台灣這個充滿小確幸的市場,是可以得到5日京兆般的幸福感,但卻必定會步步逼近懸崖危機而更加不知所終。

政策解讀-不取締 暗示傳統銀行要改革


餘額寶戰火,延燒大陸兩會,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副行長潘功勝和易綱被迫在一天之內四度表態力挺,「不會取締餘額寶」。只是,「不會取締」話只說到一半,後半句要說的,除了鼓勵網路金融,就是傳遞「傳統銀行業的政策保護傘,將不再持續」,釋放出要加快金融改革的訊息。
大陸金融長期在國有、壟斷的保護傘下,銀行業實施政策性利差、抑制民間金融,暴利越來越大。但餘額寶雖是基金,卻可以即買即贖等同現金,轉帳、付款比傳統金融更加方便靈活,利息還比銀行定存高,存款利率市場化已快先一步達陣。
當餘額寶開始顛覆銀行,衝擊只會越來越大,人行公開喊話,藉勢表明決策部門要打破對傳統銀行的政策性保護,金融改革已經迫在眉睫。

提前支取不罰息特權 擬取消

在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行長周小川表態「不會取締餘額寶,但會加大對網路金融的監管」後,銀監會立即展開行動,對貨幣基金和網路金融產品調研「兩率一致」,傾向取消存入銀行的協定存款可以「提前支取不罰息」的特權。
所謂「兩率一致」,就是指基金公司從銀行提前支取協定存款,卻可以不受提前解約的利息損失,仍可享有優惠利率。
提前支取不罰息的特權,原本銀監會和證監會都認可,在貨幣基金與銀行協定時以「補充條款」明定相關利率損失,由銀行承擔。
不過,路透報導,銀監會調研傾向推翻特權,改為提前支取將按照活期存款利率計息,或收取罰息。但如此一來,網路理財產品的流動性管理將面臨重大考驗,勢必降低資金的投資周期,以避免提前支取的利差損失,同時資產收益也將因而下滑。
人行喊話,銀監會劍及履及展開對貨幣基金、網路金融的監管,人行副行長潘功勝表示,鼓勵網路金融的創新,但要完善監管規則。
潘功勝指出,現在很多金融活動與產品都是跨市場的,需要協同監管,並透過跨部會平台進行協調。此外,潘功勝認為,現代金融發展速度很快,已有很大不同,金融危機之後也需要反思,確實到了修改人民銀行法,加快金融革新的關鍵時刻。


蘋中信:中國的劃時代金融改革(殷乃平)

更多專欄文章
最近中國大陸的餘額寶引起頗大的爭議,在金融市場上掀起了大風大浪。話說阿里巴巴的電子網路市場快速成長,消費者存留在其支付清算體制──支付寶內的資金頗為龐大,由於人民銀行不准對之付息,於是阿里巴巴另行成立餘額寶,以6%-8%的年利率吸收資金,再轉投資到新成立的天弘基金(貨幣市場基金)與其他金融市場的理財工具上。從去年6月到2月中旬,共吸進4000億元人民幣,客戶人數逾8100萬人。
在高利的吸引下,銀行體系的存款資金大幅流失,面臨錢荒的壓力與客戶的出走,銀行被迫紛紛推出高利率的「寶寶群」,用高利留住客戶。大陸央視評論員鈕文新指責餘額寶是趴在銀行身上的吸血鬼,是典型的金融寄生蟲,應該取締。而支持餘額寶的學者則跳出來說,這是銀行革命,如果銀行不革命,餘額寶就會革銀行的命。
事實上,大陸的網路金融快速成長,已走在世界的尖端,更多的是網路上各式各樣的信託理財工具,部分還經由銀行代銷,成為令人頭痛的影子銀行。

價格管制遲早鬆綁

這種現象在其他國家也出現過,早期美國的基層金融儲貸機構不准辦理無息的支票存款,於是1970年麻省的某家儲貸機構推出儲蓄存款帳戶的提款單可以背書轉讓,設計與支票相同,功能也一樣,但是有利息,叫NOW Account。各基層金融機構紛紛效法。銀行的無息支票存款大量流失,被迫也推出附息的NOW Account支票存款因應。另一個例子是美國的貨幣市場共同基金(MMMF),1970年代電腦進入金融機構,可以處理許多小額多量的交易,美國的The ReserveFund推出MMMF,專門以小額客戶為主,資金投入利率較高的貨幣市場工具上,一時之間,大量的MMMF出現,銀行存款被吸走,為穩住客戶,銀行不得不推出高利率的MMMF存款。
與中國不同的是美國金融市場較為自由開放,而大陸銀行被綁住,利率尚未自由化,若無央行許可,利率無法調整,同時大陸央行可直接對銀行的放款做信貸調控,亦即直接干預銀行對客戶的放款。但是網路金融開放自由,在金融管理的灰色地帶出現,削弱了央行的金融控制力。不過,網路金融不僅是讓銀行存款的空間變小了,地下錢莊被取代,影子銀行的市場也在萎縮,還是有正面效應。問題在如何將之納入金融監理?目前方向是要求業者提列風險準備金,或從業務性質與規模上加以規範,人行正在研究管理辦法。
但若是拉高來看大陸整個金融體制的變化,不難發現主管機關被逼得將金融改革腳步加快了。首先是利率的自由化,當網路金融顯現出來真正的市場供需時,利率將由市場決定,銀行體系的價格管制遲早要隨之鬆綁。當各種金融創新衍生工具在灰色地帶不斷出現時,傳統金融業務將受到威脅不得求變求生存,整個市場會被突然打開,出現百花齊放的另一種境界。見微知著,一個劃時代的金融改革正在中國大陸發展之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