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27日 星期四

投資性不動產將採公允價值認列的公司

IFRS概念 吸金動能強

目前上市櫃公司已有11家公告今年將改變會計政策,,尤其以亞東集團最積極,包括遠東新(1402)、亞泥等。法人認為,採公允價值認列後,每股淨值將大增、使得整體台股股價淨值比將低估,將有望吸引資金進駐,對台股有利。金管會已敲定今年第1季起採行2013年版國際會計準則(IFRS)與國際接軌,企業持有投資性不動產將採公允價值認列,由企業自行評估及選擇會計政策。根據統計,上市公司有亞泥、遠東新、台玻、金像電、昱晶、昇陽科、互億、力成及綠能等九家公告,今年第1季起變更會計政策或會計估計事項,上櫃則有中美晶、常珵等二家。台灣證券交易所表示,企業投資性不動產採公允價值認列,以反映目前租賃租金收入,以及已充分了解並有成交意願的雙方以合理且可佐證假設為基礎,依據當時的狀況推估未來的租金收入,現金流量的估算,須考量當地租金行情且以不逾十年為原則,折現率以郵局牌告2年期郵局利率加3碼,約2.125%計算。遠東新去年第3季財報附註揭露投資性不動產的公允價值約1,421億元,市場估計扣除帳列成本,遠東新約有1,000億元不動產增值將反映在股東權益上,每股淨值將再提升19元。至於其他潛在的受惠股,包括藍天及遠見等,其中遠見在去年第3季財報附註揭露顯示,投資性不動產公允價值37.96億元,扣除帳列成本為9.78億元,股東權益增加28.2億元,每股淨值再增加31.31元,以折現率2.125%計算,每股淨值將增加62.2元。會計師表示,新的會計政策上路後,投資性不動產以折現率2.125%公允價值計算,股東權益中的資本公積及每股淨值將提升,不但貼近市場也反映公司的真實價值,並有利明年股利發放,同時也讓企業及大股東更重視投資性不動產的運用,若進行處分,將貢獻在損益表上,每股盈餘將大幅度提升。
圖/經濟日報提供



市價認房產 國壽淨值增千億


國泰金控投資性不動產增值對淨值影響
國泰金控投資性不動產增值對淨值影響

國壽昨(31)日宣布,帳上2,123億元的投資性不動產將採用「市價」列帳,即從今年1月1日起,會以接近市場交易價格的數字列在財報,影響所及,國壽淨值暴增1,240億元、衝破2,700億元,除是國內淨值最高的壽險,海外併購動能也會因而大增500億元。
同時,國泰金控淨值也因此增加942.5億元,達3,795億元,每股淨值由23.84元提高到31.72元,對法人評估股價會有一定影響;國泰金的槓桿比也可望下降,進而有利併購動能。
國泰金、國壽、國泰世華銀昨天舉行臨董會,通過投資性不動產會計政策變動,即現行不動產續後評價是採「成本法」,從今年1月1日起改用「公允價值」,國泰世華銀行是用收益法、折現率2.125%,不動產增值進入淨值部分19.1億元,國壽則可採取鑑價的市場法,更貼近市場交易價。
國壽同時進行投資性不動產重新定義,過去只要自用逾5%,整棟大樓即不算入投資性不動產,這次改採分層計算法,共有94棟大樓列入投資性不動產,總增值金額1,330億元,扣除土增稅、所得稅後,納入國壽淨值者達1,240億元,超出市場預期,也代表去年一年國內商用不動產仍小幅增值。
金管會今年開放壽險業可投資、併購海外銀行、保險及證券公司,可算是保險相關事業,同時若保險法完成修法,則這部分投資金額可不計入海外45%的投資限額,鼓勵壽險資金協助金控布局亞洲。
國壽這波淨值暴增到2,713億元,以淨值40%併購保險相關事業計算,會多出496億元。國壽發言人林昭廷表示,相較其他壽險公司,國壽併購銀彈可因而多出很多,相對有競爭力。
其次是國壽淨值躍升為壽險業第一高,負債淨值比,即所謂槓桿比由25倍降為14倍,有助於提升外資法人對國壽的評價,林昭廷表示,淨值高,代表國壽更有能力因應金融市場變動,如未來即便升息,債券利益下跌,對國壽淨值也不會造成重大影響。

關鍵字:國泰金
改採市價計算 國壽淨值翻倍


國泰金投資性不動產價值變動情形
國泰金投資性不動產價值變動情形

國泰金董事會昨日通過投資性不動產全改公允價值(俗稱市價)評價,截至去年底,國泰人壽淨值因此暴增1240億元,扣除自用不動產,國泰金淨值大增942.5億元。國泰金的每股淨值,更由23.84元大幅提高到31.72元,增加7.88元。
國泰金昨日股價收在44.4元,小跌0.05元。國泰人壽副總經理林昭廷表示,為順應國際準則,真實反映資產價值,國泰金決議變更會計政策,旗下投資性不動產衡量,由原來的成本模式,改為公允價值模式,並追溯到今年1月1日起適用,預計今年首季財報開始揭露。
以擬制性的財報來看,截至去年底為止,改以公允價值評價後,國泰人壽淨值由1473億元,增加到2713億元,暴增1240億元;國泰金淨值也從2852億元,增加到3795.1億元,暴增約942.5億元。
林昭廷指出,過去台灣保險公司只能採用成本模式,增值利益無法認列,不僅低估業者帳面價值,也造成壽險業的槓桿過高。改用公允模式後,國泰資產除以淨值的槓桿比例,將從原本的25倍,降到14.1倍,隱藏的不動產利益確實反映,將可應付壽險市場的波動。
林昭廷說,目前只有投資性不動產改採公允價值模式,自用的不動產仍按成本模式計算。國壽目前約持有200棟大樓,其中94棟屬於投資用,約100棟屬於自用。其中,台北信義計畫區A3的標的,因為已取得鑑價,這次也按公允價值評價。
林昭廷強調,國壽自用的比重不多,過去1棟大樓只要有5%是自用,就列為自用不動產,現在計算單位已由棟改為層,約有18棟因此改為投資用。至於淨值增加的利益,現在還無法分配給股東,但未來如果國壽出售不動產獲利,實現的部分就可分配。
林昭廷表示,國泰金未來每半年會重新評估一次,但與先前定期公布的隱含價值(EV)不會有衝突,因為EV的調整含淨值增加及不動產增值,淨值調整後,未來不動產還是會增值。
林昭廷說,國泰金會計準則與國際接軌後,責任準備金不減反增,即使利差損仍然存在,但卻可賺到死差及費差益等利潤,代表台灣壽險業會計政策與國際接軌後,也沒有想像那麼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