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會主委曾銘宗表示,已鎖定一民營銀行,若情節嚴重,不排除停止該銀行TMU業務。
據了解,從去年開始,就有兩家金控下銀行TMU客訴率不斷攀高,目前金管會初步完成金檢,發現某一銀行有誘導中小企業客戶「賭外匯」,及衍生性金融商品合約明顯有利銀行、不利消費者的情況,已要求銀行說明。
相關人士指出,目前不少銀行TMU獲利占獲利的近兩成或更高,若銀行被禁止辦理TMU業務,可能嚴重影響該銀行獲利。昨天傳出可能被央行和金管會盯上的銀行包括永豐銀和富邦銀等TMU業務量較大的銀行,但主管機關不願證實,相關銀行也未回應。
金管會舉行與央行、農金局、存保等單位的金融聯繫會議,央行提出主動金檢TMU的情況,要求金管會應強化銀行對消費者保障;金管會檢查局去年也已啟動一般金檢時的TMU檢查,目前正在對七大TMU業務成長率高的銀行專案金檢。
金管會業務會報時,銀行局等也建議是否更緊縮銀行承作衍生性金融商品的業務,但曾銘宗表示,目前金融業務正在檢討鬆綁,又去限縮銀行發展空間,未必合適,主張只要抓到銀行違反規定,就以銀行法61條重罰,即最重可能停止或暫停其業務,用個案檢視及處理的方式取代通案限縮。
金管會初步鎖定一家中大型民營銀行,其TMU業務被發現有誘導中小企業客戶進行「賭外匯」的傾向,即中小企業客戶不是實質上有外匯避險需求,且合約金額也與客戶營收、外幣需求有明顯落差,沒有落實客戶風險分級。
第二即是這些外匯衍生性金融商品的合約,被發現銀行「穩賺不賠」,但客戶風險極大的情況,未盡消費者保護的責任,不符合「公平互惠」。
曾銘宗認為,只有守法、守紀律的銀行才能享有更多的金融開放,銀行只要有違反法規、不保障消費者的地方,一旦被金管會抓到,就是重罰,停業務、暫停擴點等,好的銀行才能繼續擴張業務及據點。
目前各大行庫對TMU業務的作法分成兩種,一種是直接由財務部門為企金部門介紹來的客戶進行避險為主的相關財務操作;另一種是將TMU業務從財務部門切開,另成立「金融市場小組」進行操盤。
八大公股行庫中,三商銀與兆豐銀的TMU業務相較其他行庫領先,以第一銀行為例,一銀即以獨立於財務部門以外的金融市場小組,進行TMU業務操作,兆豐銀、合庫銀、台銀,則由財務部門進行TMU業務操作。
一銀高層指出,現在選擇權等衍生性金融商品部位,大致占TMU業務的兩成左右,避險型操作則占八成。
一銀高層指出,相較於民營銀行,一銀的衍生性金融商品承作量較少,應與對損失控管較嚴格及相關報價有關。
行庫主管則對此表示,一般而言,行庫作選擇權大半是應客戶要求,而且由於開出的條件很高,通常會讓客戶知難而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