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7日 星期一

陸銀不良率 破2%也不奇怪


陸銀不良率 破2%也不奇怪
近年大陸銀行業不良貸款率變化
大陸金融機構近年壞帳及不良資產接連攀升,引起市場憂心風險升高。對此,大陸國有重點金融機構監事會主席于學軍昨(7)日表示,目前情況遠未到「失序」地步,暫不會發生所謂的系統性風險。但他坦言,銀行業的不良率在1年半內「還看不到下降的趨勢」,且不良率上升到2%也不奇怪。
據大陸銀監會統計,大陸銀行業的不良貸款率由2013年的第2季開始逐季升高。至2015年底,不良貸款餘額達到1.27兆元人民幣,不良貸款率達1.67%。
于學軍昨天接受本報專訪,並分析大陸銀行業的窘況,主要來自息差的下降以及壞帳上升,必須用更多的準備金去進行沖銷。
另外,面對日前國際信評機構穆迪調降多家大陸國有銀行的評級至「負面」,于學軍坦言,目前銀行業的不良率還在持續上升,預估來到2%「也不奇怪」。他認為,1年半內「還看不到下降的趨勢」。
他解釋,不良率出現反彈向上,主要有兩項關鍵。一是要看銀行是否已經表內的壞帳及不良資產充分暴露;二是銀行的發展與經濟形勢息息相關,一旦市場景氣明顯轉好,則銀行經營情況也可望好轉,對於降低不良率自有一定助益。
但目前來看,短期內情勢難有轉變。不過于學軍稱,儘管不良率可能破2%,但要破3%「目前還看不到」。
于學軍進一步分析,他關注的銀行業的風險類貸款多集中在兩方面。首先是產能過剩產業、殭屍企業、小微企業的貸款,這些產業受到去庫存以及經濟下滑等因素影響,償債困難的比例偏高,也成為銀行壞帳的隱憂;其次是房地產開發類貸款。
他還提及銀行表外金融也需特別注意。除了社會非法集資部分,近來P2P借貸平台的風險也逐漸升溫,愈加為人關注。但他也強調,儘管大陸銀行競爭愈加激烈且挑戰巨大,但大陸監管單位對於風險管控與防範仍舊相當關注,目前還遠未到「失序」地步。
(工商時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