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13日 星期日

中國經濟前景的爭論中,債務是一個核心問題

企業以股抵債能否挽救中國經濟?

Agence France-Presse — Getty Images
過去兩年里,全球新船價格被腰斬,令數十家中國造船企業承受財務重壓。 AGENCE FRANCE-PRESSE — GETTY IMAGES
香港——用一種新的方式來處理中國企業的債務負擔,可能會暫時緩解銀行的壓力,但卻可能給中國經濟帶來更多問題:讓深陷困境的公司用股票來支付逾期貸款。
這種策略的早期跡象在本周四晚出現:一家負債纍纍的中國造船企業表示將向債權人發行股票,而不是償還21.7億美元的銀行貸款。
如果中國企業廣泛採取這樣的做法來處理債務問題,銀行可以暫時使用至少具有一定的價值的股票來替換不良貸款,讓其資產負債表有些起色。不過,接受了高負債企業的股份之後,銀行可能就更加不願意關閉它們了。
這可能意味着,中國的造船、鋼鐵、水泥等工業領域將陷入巨大的產能過剩中,在未來幾年裡拖累中國的經濟增長。
這個最新策略有一定的好處。公司可以利用它來減輕債務負擔。採用這種做法,公司可能會提高自己的信用狀況,從銀行借到更多資金,繼續經營業務。
這也會讓銀行的貸款業務顯得更加健康,因為逾期貸款金額將會減少。金融市場一直緊盯着中國銀行業的不良貸款狀況。抑制這些貸款近期出現的擴大,已成為中國銀行高管的當務之急。
雖然對於中國巨大的債務負擔問題,用股份償還貸款似乎是一個立竿見影的解決方案,但它可能會帶來更大的危害。
實際上,這仍然只會讓陷入困境的中國企業推遲作出裁員、停產等艱難的選擇,讓它們在基本業務已經不能賺錢,客戶需求已經消失的情況下繼續蹣跚而行。
這些問題一直是中國經濟的癥結所在,因為有很多國有企業和私人公司仍在為了維持運轉而進行債務展期。政府支持它們採用這種策略,以免出現大規模裁員,從而維護社會的穩定。
這種新方法,「簡單地說,對於國企改革是個非常壞的消息,更具體地說,對於該國銀行的償付能力也是如此,」法國投行Natixis亞洲區首席經濟學家艾麗西亞·加西亞·耶赫雷羅(Alicia Garcia Herrero)說。
目前還不清楚這一策略在中國公司中有多普遍。經營造船業的中國華榮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因為是在香港上市,所以才不得不透露了這種舉措。沒有在境外上市的內地企業不會面臨這種嚴格的規則。
和中國大陸監管部門有聯繫的兩名金融專家說,政府正在制定一項更廣泛的計劃,讓陷入困境的企業可以用股份而非現金的方式償還貸款。他們拒絕對此事發表正式意見,稱這個問題在中國很敏感。本周四,路透社報導了監管部門幫助緩解銀行壞賬的努力。
周四晚間,記者無法聯繫到中國的央行——中國人民銀行——及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的官員置評。央行行長周小川及其三名副手將於周六上午全國人大召開前在北京舉行新聞發佈會。
在有關中國經濟前景的爭論中,債務是一個核心問題。
中國曾通過要求國家控制的銀行系統大幅增加貨幣供應,避免了全球金融危機的大部分不利影響。這些銀行向公司及政府建設項目提供了大量貸款。
雖然這種刺激舉措幫助推動增長,但中國的債務負擔也因此激增。
近在2008年的時候,中國的整體債務還只略高於一年的經濟產出。如今的債務水平相當於2.5年的經濟產出——高於其他國家認為的危險水平。債務仍在不斷增加,其中大部分是公司債務。
以股抵債的策略證明了很多公司存在潛在麻煩。
由於全球新船價格在過去兩年降了一半,數十家中國造船公司陷入財務困境,中國華榮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是其中之一。鋼鐵、水泥製造商及重工業領域的其他公司也面臨類似的困境。
中國華榮能源公司在香港股市表現不佳。其股價的跌幅甚至超過中國內地大盤指數,自2015年4月末以來降低了83%。
在出現這種以股抵債的做法同時,香港金融機構表示,中國的壞賬問題最近幾周明顯惡化。他們最近接受採訪時稱,問題在於隨着中國經濟繼續放緩,越來越多的公司開始停止償還中國內地銀行的貸款。
這開始在中國金融領域引起波動。在發現內地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不願貸款後,急切的借貸者最近幾周願意多支付幾個百分點的利息,以便在香港獲得貸款。
滙豐銀行(HSBC)周四警告稱,對於壞賬問題來說,允許借貸者以股抵債是一個有限的解決方案。國際銀行資本標準會對持股處以高額罰款,這意味着銀行必須持有比股票多的資金。
但中國五大銀行擁有的資本比標準要求的多。因此它們或許能夠進行一些以股抵債的交易,而不會出現資本少於最低標準的情況,但它們不太可能通過這種方法解決大部分涉及不良貸款的投資組合。
滙豐銀行在一份研究報告中指出,鑒於一旦將資本撥出用於抵消持股,「補充資本的方法有限,我們認為不太可能大規模採用這種方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