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Andrew Harnik/Associated Press
美聯儲上調短期利率尚未支撐長期收益率升高。
如
果銀行業未雨綢繆,而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簡稱:美聯儲)沒有采取行動,結果會怎樣?美國幾家大型銀行近來一直在調整其資產負債表的構成,為利率上升的大環境做準備。然而目前為止這種策略的收效並不大。美國四家最大的銀行——摩根大通公司(J.P. Morgan Chase, JPM)、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 BAC)、花旗集團(Citigroup, C)、富國銀行(Wells Fargo, WFC)在2015年全都大幅提高了“持有至到期”(held to maturity)類證券的比重。這種做法看似難以理解,而實際上是為了保護其龐大的債券資產免受利率升高造成的損失。
監管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底,四大銀行持有的證券資產中,“持有至到期”類的平均比例為18.1%,高于上年的14.2%。
富國銀行此類資產的增幅最大,該行持有至到期證券的占比從2014年年底的17.7%升至23%。然而就在幾年前,富國銀行還沒有該類證券。
把證券歸類為持有至到期的重要意義在于,公司可以不受證券短期價值變化的影響。相反,如果債券被歸類為“可供出售”(available for sale)類,則其損益會影響到股東權益。雖然這並不會影響利潤,但會影響賬面價值和資本水平。
將更多債券歸為持有至到期類的不利方面在于,銀行只能鎖定持有這些債券。在債券收益率下降時,銀行往往無法趁債券價格上漲而拋售獲利。如果一家銀行決定出售其部分持有至到期債券,相關資產必須重新歸為“可供出售”類。這樣一來,銀行可能面臨更大幅度的價格波動。
顯然銀行認為將此類持倉鎖定的風險值得承擔。然而諷刺的是,自2015年末以來收益率整體在下行。美聯儲上調短期利率并未能支撐長期收益率升高。實際上,今年到目前為止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從2.3%降至不到1.9%。這可能意味著許多可供出售的證券價值上漲。而銀行則無法從中受益,至少對于那些持有至到期的證券持倉來說是如此。
不過這種謹慎態度是合理的。近來各家銀行均致力於增加資本緩衝,以滿足更加嚴格的新監管規則。在當前收益率如此低的情況下,銀行也不會希望資本和賬面價值因利率上行而被侵蝕。
最近一段時間美國國債收益率的走勢令全球交易員們都倍感困惑。在這種形勢下,考慮到大型銀行以存款保險乃至最終以納稅人的錢為其後盾,那麼加倍小心以免后悔的做法並沒有什么不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